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佛语悟禅性

禅的世界是要我们超出是非、善恶、有无、好坏、枯荣等等相对的世界;禅的世界是要我们在生死之外,找寻另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药山禅师有两个弟子,一个叫云严,一个叫道吾。有一天,师徒几人到山上参禅,药山看到山上有一棵树长得很茂盛,旁边的一棵树却枯死了,于是药山禅师问道:“荣的好,还是枯的好?”道吾说:“荣的好!”云严却回答说:“枯的好!”正在这个时候,来了一个小和尚,药山就问他:“你说是荣的好,还是枯的好?”小和尚说:“荣的任它荣,枯的任它枯。”禅师说:“荣自有荣的道理,枯也有枯的理由。我们平常所指的人间是非、善恶、长短,可以说都是从常识上去认识的,都不过停留在分别的界限而已,小和尚却能从无分别的事物上去体会道的无差别性,所以说‘荣的任它荣,枯的任它枯’。”无分别而证知的世界,才是实相的世界。而我们所认识的千差万别的外相,都是虚假不实,幻化不真的,甚至我们所妄执的善恶也不是绝对的。好比我们用拳头无缘无故地 ... 一拳,这个拳头就是恶的;如果我们好心帮人捶背,这个拳头又变成善的。恶的拳头可以变成善的,可见善恶本身没有自性,事实上拳头本身无所谓善恶,这一切只不过是我们对万法的一种差别与执着。从前在灵山脚下住着一位樵夫,他虽终日以打柴为生,但却一心向佛。这一天他从集市上卖柴回来,便背着香袋来到智藏和尚的住处问禅。他见到智藏禅师便问道:“你认为有天堂和地狱吗?”智藏回答他:“有。”“有佛法僧三宝吗?”樵夫又问道。“有。”智藏回答道。樵夫又问了好多问题,智藏都回答说:“有。”樵夫犯起嘀咕来:“禅师这样回答恐怕错了吧?”智藏认真地打量樵夫一番:“你是否遇见过哪一位高僧?”“是的,我曾拜会过定慧禅师。”樵夫如实答道。“那么定慧是怎么对你说的?”禅师接着问。“定慧禅师说一切都是无。”樵夫也接着回答。智藏指了指窗外说道:“你看这满山,世俗的人说有,向佛的人说无,你认为到底是有还是无呢?”樵夫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好。智藏又问:“你有妻子儿女吗?”“有。”樵夫不假思索,应声回答。这老和尚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呢?还没等他明白过来,智藏又问:“定慧禅师有妻子儿女吗?”“无!”樵夫愣住了,你这老和尚不会是拿我开玩笑吧!智藏并不理会,捋了捋胡子微微笑道:“定慧说‘无’就对了。”有与无都是相对的,在禅者看来,一切东西从物质上说是有,而从精神上说又都是无,因为他们的境界是超越了一般的有与无的概念的。对于他们来说,有还是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行事与做人。王田精于医术,但仍有不少病人去世,因此每天都惧怕死亡的阴影。一次在出诊路上遇到一位僧人,于是请教:“什么叫禅?”僧人回答:“我也不知道怎么告诉你,但有一点可以确信,一旦学会了参禅,就不用怕死了。”在僧人的提示下,王田前去参访南隐禅师。南隐禅师说:“禅并不难学,你既然是医生,就应该好好对待病人,这就是禅!”王田似懂非懂,前后拜访了南隐禅师三次,南隐禅师总是说:“医生不该把时间消磨在寺院里,快回去照顾你的患者吧!”王田不解的思索着:这种开示,怎能祛除怕死的心理呢?当他第四次参访时,抱怨说:“有位僧人告诉过我,人一旦学了禅就不怕死。每次到这里,你总是要我照顾我的患者。假如这就是所谓的禅,我以后就不必再来请教您了。”南隐禅师微笑着说:“要知道‘无’是真理,你善待病人而不知其为善待,就会脱离生死挂虑。从忘我到无我,就是禅心显现了。”一个人放弃责任,放弃爱心,怎么能入禅呢?只有参透了“无”的真谛,从有心到无心,从有我到无我,从有生到无生,那才是绝妙的禅境啊,只要懂得了这些,又何必去强调是有还是无呢?光涌饱读诗书,聪明伶俐,虽不是出家之人却很喜欢参禅悟道。这天他去拜见久负盛名的仰山禅师。仰山看到光涌前来,劈头就问:“你到这儿来干什么?”光涌回答:“我来看望您老,给您请安!”仰山就问:“既然是来问候我的,那你看到我没有?”“看到了。”光涌不假思索。仰山接着又问:“你看我像不像驴?”光涌回答:“您不像驴,可是也不像佛!”仰山接着问他:“既不像驴,又不像佛,那像什么呢?”光涌反问道:“为什么您非要像个什么呢?何况这像驴和像佛又有什么区别呢?至于像什么,随便想好了。”仰山禅师听到这里,吃了一惊。这光涌还真是不简单,他虽然不是出家之人,却对禅理悟得如此深透。仰山常常用这个话题去考验别人,被考者不是执着佛相,就是执着世相,或者执着于一个“空”字。像光涌这样无所执着,无所顾虑,不为世俗观念所羁绊的,还是第一人。仰山禅师不得不对光涌刮目相看。他不禁赞叹道:“我用这个问题来考问别人,十几年来没有一个人的回答能够让我满意,只有你的回答最为完美。你很了不起,我愿意收你为我的真传弟子,把我几十年的修行正果传授与你。”光涌点头答应了,从此他在仰山门下一心修身禅定,最终成佛。佛与驴都是世俗人眼中的事物,真正成佛之人并不认为自己是佛,在他们的眼中佛与驴是没有差别的。这就是所谓大悟的境界。凡人做事总是脱不了俗,那又能如何获得大悟呢?四威仪内不曾亏,今古初无间断时。地狱天堂无变异,春回杨柳绿如丝。——唐·香严智闲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佛语悟禅性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问佛--同性能否相爱

    有了佛,便能与他对话。我是个虔诚的人,问佛:“请告诉我可以同性相爱吗?”“曾经有一位向佛的王子,但他禁不住情欲的诱惑,放不下感情的包裹,因为有一个很爱很爱他的女孩。”佛说,“有一天,他来到我面前问我该怎么做,我问他那个女子是不是真的很爱他,他说是的,很爱很爱,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一样爱。”佛看着我,说道。

  2. 他人的修行之法 不一定适合你

    西堂智藏,马祖道一禅师的著名弟子。智藏住持西堂后,有一俗士问智藏和尚道:“有天堂和地狱吗?”那人的许多问题,智藏和尚一律回答说有。那人不以为然,不屑地说道:“和尚,这么说恐怕不对吧?”“难道你有不同的看法吗?”智藏和尚很感兴趣的样子。智藏和尚突然话题一转,问道:“你有妻子吗?”智藏和尚趁机开示:“我说有与径山和尚说无是一样的!”

  3. 佛语悟禅性

    药山禅师有两个弟子,一个叫云严,一个叫道吾。“定慧禅师说一切都是无。”王田精于医术,但仍有不少病人去世,因此每天都惧怕死亡的阴影。在僧人的提示下,王田前去参访南隐禅师。仰山禅师听到这里,吃了一惊。光涌点头答应了,从此他在仰山门下一心修身禅定,最终成佛。佛与驴都是世俗人眼中的事物,真正成佛之人并不认为自己是佛,在他们的眼中佛与驴是没有差别的。

  4. 并州太原尼智藏画地藏感应记

    并州太原尼智藏画地藏感应记宋太原尼智藏,特事地藏菩萨,欣求西方净土。舍钱二百文,画阿弥陀像,左右胁士,地藏、观音二体。安置房舍,信心礼供。太平兴国五年庚辰,大风吹破人屋,尼之屋舍,同坏毕。心生忧恼,祈念地藏菩萨,瞻仰虚空,遥见一物,飘飖在虚空,数数放光如电。七年二月二十三日,语朋友曰:「地藏菩萨导吾于净土,明日决定往生。」烧香散花,唱三尊名号,各一百八遍,端坐向西,合掌而逝。

  5. 王田私属

    王田私属,中国汉代王莽改制时以诏令形式规定的对全国耕地和奴婢所加的名称。新莽代汉,托古改制,于始建国元年(公元9)下诏,宣布将天下田改名曰王田,奴婢曰私属,都不准买卖。新莽的这一措施,五均六筦意在缓和土地兼并和防止农民奴隶化。新莽只好在始建国四年下令买卖土地、奴婢不再治罪,承认了这项改革尝试的失败。地皇三年新莽崩溃前夕,最后废除了关于王田、私属的法令。

  6. 善恶有无之间

    善恶有无之间禅的世界是要我们超出是非、善恶、有无、好坏、枯荣等等相对的世界;禅的世界是要我们在生死之外,找寻另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恶的拳头可以变成善的,可见善恶本身没有自性,事实上拳头本身无所谓善恶,这一切只不过是我们对万法的一种差别与执着。对于他们来说,有还是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行事与做人。王田精于医术,但仍有不少病人去世,因此每天都惧怕死亡的阴影。四威仪内不曾亏,今古初无间断时。

  7. 有无妙说

    对于一个悟道人的来说,说有说无,都没有障碍,因为他已超越有无,说有说无,只应机而说,没有丝毫执著。再说,天堂和地狱在宗教情操上说是有;佛理来说是心缘相;在佛本体上说是无说。唯有超越宗教情操和佛理,才能进入本体的真空、妙有。这话一说,肃宗顿时无话可说,接不上腔。光涌的回答,举重若轻、无名无形,正是那个不可言说、譬喻的究竟。

  8. 西堂智藏

    西堂智藏,马祖道一禅师的著名弟子。智藏住持西堂后,有一俗士问智藏和尚道:“有天堂和地狱吗?”那人的许多问题,智藏和尚一律回答说有。那人不以为然,不屑地说道:“和尚,这么说恐怕不对吧?”“难道你有不同的看法吗?”智藏和尚很感兴趣的样子。智藏和尚突然话题一转,问道:“你有妻子吗?”俗士非常不解,说道:“有啊。”智藏和尚趁机开示:“我说有与径山和尚说无是一样的!”

  9. 有没有

    西堂智藏是马祖道一禅师的著名弟子。智藏住持西堂后,有一俗士问智藏和尚道:“有天堂和地狱吗?”>那人的许多问题,智藏和尚一律回答说有。>那人不以为然,不屑地说道:“和尚,这么说恐怕不对吧?”>“难道你有不同的看法吗?”智藏和尚很感兴趣的样子。>俗士非常不解,说道:“有啊。”>智藏和尚又问道:“径山和尚有妻子吗?”

  10. 谈佛说禅悟人生~ 善恶有无之间

    恶的拳头可以变成善的,可见善恶本身没有自性,事实上拳头本身无所谓善恶,这一切只不过是我们对万法的一种差别与执着。“定慧禅师说一切都是无。”对于他们来说,有还是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行事与做人。四威仪内不曾亏,今古初无间断时。

随机推荐

  1. 英国为何没有《宪法》

       依照普世价值信仰者的观点,一个国家政治次序的树立,大概是这样一个过程:首要断定不容置疑的普世价值,然后根据普世价值断定《宪法》,然后在《宪法》的根底上构成 *** ,以及随后的一整套准则、法令。这是一种很抱负的方法,表现了从头开端、拨乱反正的设想,就像在...

  2. 近视眼患者为什么要戴眼镜?

    近视眼要戴眼镜,这大家都知道。据专家研究,假性近视原则上不配,真性近视要配镜,混合性的配镜度数不能超过真性近视的度数。100度以下近视眼可暂时不戴镜;100度以上者不论看远看近都要戴,如果不戴,写字、读书时两眼对目标越凑越近,容易加深近视。中高度近视眼要常戴。10岁以下儿童两眼近视或远视度数相差很大的也要配戴眼镜。也有专家提出,为减轻青少年看近物时睫状肌的负荷,可以看远时用近视镜,看近时不戴镜。

  3. 远山

    苏格拉底和拉克苏相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游览一座大山。那座山太遥远太遥远。拉克苏颓丧地说:“我用尽精力奔跑过来,结果什么都不能看到,真太叫人伤心了。”苏格拉底掸了掸长袍上的灰尘说:“这一路有许许多多美妙的风景,难道你都没有注意到?”拉克苏一脸的尴尬神色:“我只顾朝着遥远的目标奔跑,哪有心思欣赏沿途的风景啊!”苏格拉底说,“当我们追求一个遥远的目标时,切莫忘记,旅途处处有美景!”

  4. 马樱丹的花语

    马樱丹的形态特征直立或蔓性的灌木,高1-2米,有时藤状,长达4米;茎枝均呈四方形,有短柔毛,通常有短而倒钩状刺。马樱丹的地理分布黄水仙(二)的花语_民俗预测原产美洲热带地区,我国台湾省、福建、广东、广西见有逸生。马樱丹的主要价值马缨丹是属于有毒植物。

  5. 生命可贵 作业必慎

    人类对一切事物尽管好恶不同,但对生命总是最爱好的。因此,人类不应只关心自己的生命,更应重视由运用生命力所得的结果而详加审决。宗教家最重视生命问题,运用其无限心智,总是为着揭开生命之谜。佛教主张自造生命观,与祂给生命观恰好相反。从缘起假我上建立的生命观,绝不承认有一能生生命的实因,只是寿、暖、识的综合作用。

  6. 孕妇梦见坐火车出远门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坐火车出远门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坐火车出远门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削职为民是什么意思?

    【拼音】xuēzhíwéimín【解释】撤掉官职,降为平民。【出处】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九回:“王黼大怒,将宋昭削职为民。”【例子】【相关】百度“削职为民”

  8. 清朝著名文学家端木埰为何如此有才?端木埰的作品及特点介绍

    著名清朝文学家。清代文学家,任侍读。工书,著有《赋源》等多种著作传世。>>不言而喻,端木埰词中那些忧时念乱之作,更具一种震烁人心的力量,这与端木埰生当风云际会的封建社会末期,又深拥忠爱之情密切相关。这种绵延30余年的情怀也就成为他词中的一个标志,并直接影响到“晚清四大家”及此后词人的创作风尚。黄月辉的时代虽在端木埰之前,但此说实是经端木埰的倡议而影响及况周颐的。

  9. 什么样八字的人才会有官运

    同理,八字里官星为忌神,或在八字中不现,或弱,或者被其它干支制约住,或旺却有印转化其力而生日元,这样的人会有官运。有几种...可以比较直观地判定官运:一是身旺又日支坐正官的人,二是月干透正官的人,三是年上官...、月上印星的人,大都会在青年到中年时期有官运。取得官职大小,则要结合岁运情况综合判定了。

  10. 梦见神位

    周公解梦梦见神位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神位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