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谈佛说禅悟人生~ 善恶有无之间

 释然:谈佛说禅悟人生 善恶有无之间禅的世界是要我们超出是非、善恶、有无、好坏、枯荣等等相对的世界;禅的世界是要我们在生死之外,找寻另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药山禅师有两个弟子,一个叫云严,一个叫道吾。有一天,师徒几人到山上参禅,药山看到山上有一棵树长得很茂盛,旁边的一棵树却枯死了,于是药山禅师问道:“荣的好,还是枯的好?”道吾说:“荣的好!”云严却回答说:“枯的好!”正在这个时候,来了一个小和尚,药山就问他:“你说是荣的好,还是枯的好?”小和尚说:“荣的任它荣,枯的任它枯。”禅师说:“荣自有荣的道理,枯也有枯的理由。我们平常所指的人间是非、善恶、长短,可以说都是从常识上去认识的,都不过停留在分别的界限而已,小和尚却能从无分别的事物上去体会道的无差别性,所以说‘荣的任它荣,枯的任它枯’。”无分别而证知的世界,才是实相的世界。而我们所认识的千差万别的外相,都是虚假不实,幻化不真的,甚至我们所妄执的善恶也不是绝对的。好比我们用拳头无缘无故地 ... 一拳,这个拳头就是恶的;如果我们好心帮人捶背,这个拳头又变成善的。恶的拳头可以变成善的,可见善恶本身没有自性,事实上拳头本身无所谓善恶,这一切只不过是我们对万法的一种差别与执着。从前在灵山脚下住着一位樵夫,他虽终日以打柴为生,但却一心向佛。这一天他从集市上卖柴回来,便背着香袋来到智藏和尚的住处问禅。他见到智藏禅师便问道:“你认为有天堂和地狱吗?”智藏回答他:“有。”“有佛法僧三宝吗?”樵夫又问道。“有。”智藏回答道。樵夫又问了好多问题,智藏都回答说:“有。”樵夫犯起嘀咕来:“禅师这样回答恐怕错了吧?”智藏认真地打量樵夫一番:“你是否遇见过哪一位高僧?”“是的,我曾拜会过定慧禅师。”樵夫如实答道。“那么定慧是怎么对你说的?”禅师接着问。“定慧禅师说一切都是无。”樵夫也接着回答。智藏指了指窗外说道:“你看这满山******,世俗的人说有,向佛的人说无,你认为到底是有还是无呢?”樵夫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好。智藏又问:“你有妻子儿女吗?”“有。”樵夫不假思索,应声回答。这老和尚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呢?还没等他明白过来,智藏又问:“定慧禅师有妻子儿女吗?”“无!”樵夫愣住了,你这老和尚不会是拿我开玩笑吧!智藏并不理会,捋了捋胡子微微笑道:“定慧说‘无’就对了。”有与无都是相对的,在禅者看来,一切东西从物质上说是有,而从精神上说又都是无,因为他们的境界是超越了一般的有与无的概念的。对于他们来说,有还是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行事与做人。王田精于医术,但仍有不少病人去世,因此每天都惧怕死亡的阴影。一次在出诊路上遇到一位僧人,于是请教:“什么叫禅?”僧人回答:“我也不知道怎么告诉你,但有一点可以确信,一旦学会了参禅,就不用怕死了。”在僧人的提示下,王田前去参访南隐禅师。南隐禅师说:“禅并不难学,你既然是医生,就应该好好对待病人,这就是禅!”王田似懂非懂,前后拜访了南隐禅师三次,南隐禅师总是说:“医生不该把时间消磨在寺院里,快回去照顾你的患者吧!”王田不解的思索着:这种开示,怎能祛除怕死的心理呢?当他第四次参访时,抱怨说:“有位僧人告诉过我,人一旦学了禅就不怕死。每次到这里,你总是要我照顾我的患者。假如这就是所谓的禅,我以后就不必再来请教您了。”南隐禅师微笑着说:“要知道‘无’是真理,你善待病人而不知其为善待,就会脱离生死挂虑。从忘我到无我,就是禅心显现了。”一个人放弃责任,放弃爱心,怎么能入禅呢?只有参透了“无”的真谛,从有心到无心,从有我到无我,从有生到无生,那才是绝妙的禅境啊,只要懂得了这些,又何必去强调是有还是无呢?光涌饱读诗书,聪明伶俐,虽不是出家之人却很喜欢参禅悟道。这天他去拜见久负盛名的仰山禅师。仰山看到光涌前来,劈头就问:“你到这儿来干什么?”光涌回答:“我来看望您老,给您请安!”仰山就问:“既然是来问候我的,那你看到我没有?”“看到了。”光涌不假思索。仰山接着又问:“你看我像不像驴?”光涌回答:“您不像驴,可是也不像佛!”仰山接着问他:“既不像驴,又不像佛,那像什么呢?”光涌反问道:“为什么您非要像个什么呢?何况这像驴和像佛又有什么区别呢?至于像什么,随便想好了。”仰山禅师听到这里,吃了一惊。这光涌还真是不简单,他虽然不是出家之人,却对禅理悟得如此深透。仰山常常用这个话题去考验别人,被考者不是执着佛相,就是执着世相,或者执着于一个“空”字。像光涌这样无所执着,无所顾虑,不为世俗观念所羁绊的,还是第一人。仰山禅师不得不对光涌刮目相看。他不禁赞叹道:“我用这个问题来考问别人,十几年来没有一个人的回答能够让我满意,只有你的回答最为完美。你很了不起,我愿意收你为我的真传弟子,把我几十年的修行正果传授与你。”光涌点头答应了,从此他在仰山门下一心修身禅定,最终成佛。佛与驴都是世俗人眼中的事物,真正成佛之人并不认为自己是佛,在他们的眼中佛与驴是没有差别的。这就是所谓大悟的境界。凡人做事总是脱不了俗,那又能如何获得大悟呢?四威仪内不曾亏,今古初无间断时。地狱天堂无变异,春回杨柳绿如丝。——唐·香严智闲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谈佛说禅悟人生~ 善恶有无之间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他人的修行之法 不一定适合你

    西堂智藏,马祖道一禅师的著名弟子。智藏住持西堂后,有一俗士问智藏和尚道:“有天堂和地狱吗?”那人的许多问题,智藏和尚一律回答说有。那人不以为然,不屑地说道:“和尚,这么说恐怕不对吧?”“难道你有不同的看法吗?”智藏和尚很感兴趣的样子。智藏和尚突然话题一转,问道:“你有妻子吗?”智藏和尚趁机开示:“我说有与径山和尚说无是一样的!”

  2. 佛语悟禅性

    药山禅师有两个弟子,一个叫云严,一个叫道吾。“定慧禅师说一切都是无。”王田精于医术,但仍有不少病人去世,因此每天都惧怕死亡的阴影。在僧人的提示下,王田前去参访南隐禅师。仰山禅师听到这里,吃了一惊。光涌点头答应了,从此他在仰山门下一心修身禅定,最终成佛。佛与驴都是世俗人眼中的事物,真正成佛之人并不认为自己是佛,在他们的眼中佛与驴是没有差别的。

  3. 并州太原尼智藏画地藏感应记

    并州太原尼智藏画地藏感应记宋太原尼智藏,特事地藏菩萨,欣求西方净土。舍钱二百文,画阿弥陀像,左右胁士,地藏、观音二体。安置房舍,信心礼供。太平兴国五年庚辰,大风吹破人屋,尼之屋舍,同坏毕。心生忧恼,祈念地藏菩萨,瞻仰虚空,遥见一物,飘飖在虚空,数数放光如电。七年二月二十三日,语朋友曰:「地藏菩萨导吾于净土,明日决定往生。」烧香散花,唱三尊名号,各一百八遍,端坐向西,合掌而逝。

  4. 王田私属

    王田私属,中国汉代王莽改制时以诏令形式规定的对全国耕地和奴婢所加的名称。新莽代汉,托古改制,于始建国元年(公元9)下诏,宣布将天下田改名曰王田,奴婢曰私属,都不准买卖。新莽的这一措施,五均六筦意在缓和土地兼并和防止农民奴隶化。新莽只好在始建国四年下令买卖土地、奴婢不再治罪,承认了这项改革尝试的失败。地皇三年新莽崩溃前夕,最后废除了关于王田、私属的法令。

  5. 善恶有无之间

    善恶有无之间禅的世界是要我们超出是非、善恶、有无、好坏、枯荣等等相对的世界;禅的世界是要我们在生死之外,找寻另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恶的拳头可以变成善的,可见善恶本身没有自性,事实上拳头本身无所谓善恶,这一切只不过是我们对万法的一种差别与执着。对于他们来说,有还是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行事与做人。王田精于医术,但仍有不少病人去世,因此每天都惧怕死亡的阴影。四威仪内不曾亏,今古初无间断时。

  6. 有无妙说

    对于一个悟道人的来说,说有说无,都没有障碍,因为他已超越有无,说有说无,只应机而说,没有丝毫执著。再说,天堂和地狱在宗教情操上说是有;佛理来说是心缘相;在佛本体上说是无说。唯有超越宗教情操和佛理,才能进入本体的真空、妙有。这话一说,肃宗顿时无话可说,接不上腔。光涌的回答,举重若轻、无名无形,正是那个不可言说、譬喻的究竟。

  7. 西堂智藏

    西堂智藏,马祖道一禅师的著名弟子。智藏住持西堂后,有一俗士问智藏和尚道:“有天堂和地狱吗?”那人的许多问题,智藏和尚一律回答说有。那人不以为然,不屑地说道:“和尚,这么说恐怕不对吧?”“难道你有不同的看法吗?”智藏和尚很感兴趣的样子。智藏和尚突然话题一转,问道:“你有妻子吗?”俗士非常不解,说道:“有啊。”智藏和尚趁机开示:“我说有与径山和尚说无是一样的!”

  8. 有没有

    西堂智藏是马祖道一禅师的著名弟子。智藏住持西堂后,有一俗士问智藏和尚道:“有天堂和地狱吗?”>那人的许多问题,智藏和尚一律回答说有。>那人不以为然,不屑地说道:“和尚,这么说恐怕不对吧?”>“难道你有不同的看法吗?”智藏和尚很感兴趣的样子。>俗士非常不解,说道:“有啊。”>智藏和尚又问道:“径山和尚有妻子吗?”

  9. 谈佛说禅悟人生~ 善恶有无之间

    恶的拳头可以变成善的,可见善恶本身没有自性,事实上拳头本身无所谓善恶,这一切只不过是我们对万法的一种差别与执着。“定慧禅师说一切都是无。”对于他们来说,有还是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行事与做人。四威仪内不曾亏,今古初无间断时。

  10. 有无皆是 - 公案100

    有无皆是有一位居士问西堂智藏禅师:「有无天堂地狱?有无佛法僧宝?……」不论他问什么,西堂皆答有。如果不相信有天堂地狱的因果观念,便不是佛教徒了。因此,若没有佛法僧三宝,就不是正信的佛教。已经彻悟已得解脱的人,可以说一切皆无,一切皆空。

随机推荐

  1. 杨靖宇原名叫什么?子女是谁?后人今何在?

    杨靖宇将军原名马尚德,是伟大的民族英雄,1940年2月被日军包围,拒绝投降,最终英勇就义。程斌了解杨靖宇在大山里的几个固定栖息地,于是就带人烧毁了杨靖宇的几处木屋,杨靖宇最终只能孤身一人在大雪中躲来躲去。>杨靖宇的妻子郭莲在家中等待他,并不知道杨靖宇就是自己的丈夫马尚德的化名。>杨靖宇的五个孙子孙女:马继光、马继先、马继传、马继志、马继民现在都是普通工人。

  2. 个性空间说明

    个性空间说明1、※╰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倒下。100、很多人说婚姻是感情的坟墓,但是能够入土为安的感情总比暴尸街头要好。

  3. 梦见养鱼表示最近财运很好 梦见养鱼的含义 – 周公解梦

    要知道水在风水学里很重要,象征“财”。那么,梦见养鱼的含义是什么?首先判断出鱼是不是代表财富后,下一步就是根据鱼的样子,种类,鱼处在什么地方等等判断这鱼代表什么样的财富。有时候鱼代表的不一定是有形的金钱物质,而是无形的精神财富。鱼还可以表示“机遇”。梦见养鱼主最近财运较好。也是代表你钱财有剩余。男人梦见遗精主旅行梦见遗精预示著什么–周公解梦

  4. 5.习气难断的罗汉

    毕陵伽婆蹉阿罗汉曾经五百次投生在高贵的婆罗门家,所以造成他骄傲轻慢的个性。「你算什么东西?我可是五百世的贵人福种,你这个暴发户区区几十年又算什么!」对于比家世的人,毕陵伽婆蹉阿罗汉总是用这种看不起的态度对待,就算修得阿罗汉后,他还是带有贵族的习气。

  5. 关于玉的民间传说故事

    西王母献玉民间传说中的西王母子居住在远古人类的发源地喜马拉雅山肪和昆仑山肪,曾向黄帝尧舜献玉,这反映了古人类对自己故乡的怀念,对自己祖先崇拜之心的结晶。于是把这块美玉琢成玉壁,为了奖励和氏献玉有功,逐以和氏之名命名此壁为“和氏璧”。穆公宠爱此女,特为她修筑“凤楼”,楼前建有高台,名“凤台”,随后穆公欲为其女寻求佳婿,而引出了吹箫引凤,弄玉成亲,乘龙快婿的典故。

  6. 唐朝的武将中谁才是战神?唐朝六大名将排行!

    唐朝六大名将排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一个时代,同时也是中国名将荟萃的的一个王朝。唐朝六大名将排行榜,论武功李靖第一,但要说战神,只有此人才是。>唐朝卫国公李靖>>在李靖的戎马生涯中,他指挥了几次大的战役,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7. 牛肉的营养价值以及牛肉饮食禁忌

    牛肉的营养价值以及牛肉饮食禁忌牛肉的营养价值牛肉含有丰富的钾和优质蛋白质,这些成分都是运动员必须的营养物质,因为钾的水平太低就会影响肌肉的增长,所以运动员经常会以牛肉来作为他们的主食。营养学家说,牛肉的营养价值居各种肉类的首位,能增长体力,补充元气。牛肉和板栗同食,可降低对人体有益的营养价值,故不相宜。牛肉不可与鱼肉同烹调。牛肉与香附子食则生九子疮。

  8. 孤单受伤的句子说说心情-感人的情话

    而谈恋爱中期吵架,往往是增加情趣,因为吵完后感情更深。

  9. 失数一千二百次

    当爱迪生致力于发明白炽灯泡的时候,有一家大公司的老板曾取笑、挖苦他说:“你已经失败一千二百次了,该停止这种徙劳的游戏了。”爱迪生当机立断反驳道:“不,我的成就恰恰就在于发现了一千二百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

  10. 描写小麻雀外貌的句子 | 历史新知网

    小麻雀头上的棕色羽毛又短又密,毛茸茸的,像个小小的绒球。麻雀那玛瑙似的小眼睛,圆圆的像珍珠,机灵地探视四方,一旦发现危险情况,使会忽地飞起来,飞到别处去回头瞧着。一群小麻雀互相结伴嬉戏著,叽叽喳喳连飞带跃飘下来。它们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轻盈地跳跃着,小巧玲珑的身影在地上闪动。那些小麻雀有时瞪着圆圆的小眼,巡视四方,好像在觅食;有时高叫几声,又用小嘴去啄几下肚皮下的羽毛,那自由自在的样子真是好玩极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