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徐平羽与傅抱石的书画缘

徐平羽与傅抱石的书画缘

  徐平羽(1909—1986),原名王为雄,号红豆村人,江苏高邮人。1928年,入上海大夏大学;1930年,加入中国 ... ,曾任共青团上海沪西区委秘书。1932年,参加左联,与鲁迅先生过从。1937年初,赴延安,在抗大学习,任区队长和政治教员;1938年,任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秘书长、副团长,后任山东野战军纵队政治部副主任、苏皖边区 ... 交际处处长等;南京解放后,任南京军管会文教 ... 会主任兼南京博物院院长;自1950年3月始,先后任华东军政 ... 会高教处处长、华东文教 ... 会秘书长、上海市国际活动指导 ... 会秘书长、上海市人民 ... 会秘书长、 ...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 ... 等职。1960年,调任中央文化部副 ... ,分管文物、艺术工作。他团结各方文教界人士,为我国文化艺术及文物事业竭尽努力,特别是领导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建设以及敦煌莫高窟的重大维修工程,及时抢救我国古代艺术宝贵遗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徐平羽担任南京博物院院长期间,十分关心文物征集工作,往往利用地利、人和之便为南京博物院征集了若干书画精品。譬如,刘海粟(1896—1994)所藏龚贤力作《岳阳楼图》大幅,经吴湖帆、张大千等过目推崇备至,经鉴赏家徐森玉(1881—1971)斡旋、洽商,刘海粟将之捐赠南京博物院收藏。

  20世纪20年代末,徐平羽在上海大夏大学读书期间,结识了寓居上海的江苏高邮人、著名书法鉴赏家、古钱收藏家宣哲(1866—1942),开始与艺术品鉴藏结缘。据介绍,徐平羽正式用薪金购买书画始自1946年,时任苏皖边区 ... 交际处处长。从那时起至1966年“文革”的二十年间,他征得夫人林琳的同意,以自己的全部收入投入书画收藏,生活开支则全靠夫人的薪金,甚至将夫人过年为儿子做衣服的布票买布做了画套,痴迷程度可见一斑。对他来说,书画鉴藏是无比快乐的。所以,有人就感慨,徐平羽的一生,集革命、文艺、鉴藏于一体,富有传奇色彩。

  徐平羽的书斋名为“玉莲斋”,又名“清箱书屋”,收藏了许多明清书画精品,诸如吴门的祝允明、文徵明、唐寅、徐渭、董其昌、陈洪绶和清初四僧、王原祁等人力作。或许出于乡情的观念,徐平羽特别关注“扬州八怪”书画鉴藏,举凡金农、郑燮、李鱓、李方膺、黄慎、汪士慎、高凤翰、罗聘、华嵒、边寿民等,他多有收藏,这或多或少标示着他的审美取向。2007年、2010年,北京荣宝艺术品拍卖公司先后推出两期“玉莲斋”藏画专场,取得了不错的佳绩。

  正因与书画鉴藏的不解之缘,徐平羽长期身居文化界,与当代文化名流、书画名家结下深厚友谊,如黄宾虹(1865—1955)、贺天健(1891—1977)、吴湖帆(1894—1968)、傅抱石(1904—1965)、吴作人(1908—1997)、谢稚柳(1910—1997)等人,并藏有大量的名家作品。大概由于他从事文化领域工作的关系,其很多藏品往往都题有他的上款。

  徐平羽与傅抱石结识当在1950年春天(图2)。当时,他已调往上海,任职于华东军政 ... 会,但他仍兼任南京博物院院长,并托付副院长曾昭燏(1909—1964)全权处理院内业务。在交往中,傅抱石拣选旧作《江干秋游图》(图3)赠予徐平羽,题识:乙酉重庆所写。平羽先生惠赏。即乞教正。庚寅暮春白下记,傅抱石;并小心翼翼地钤印:白文方印“抱石私印”、朱文方印“踪迹大化”。徐平羽得此馈赠,十分喜爱,题签:傅抱石山水。一九五零年,时在南京。平羽识。

  《江干秋游图》为傅抱石1945年重庆时所作,前景由坡岸、树木构成,右方树木,叶已落尽,暗示秋末冬初的萧瑟。中景水面宽阔,远景山峦连绵。画家以破笔散锋,信马由缰,毫无禁忌。构图从大处着眼,画法从小处着手,体现傅抱石创作的特质。傅抱石尤善墨法,注重渲染,干湿互用。树下高士,形象奇古,以形求神,矜持恬静,也暗合“游”的心态情境。

  其实,由于时局的急剧变化,1950年代初期的傅抱石在中国美术史教学之余很少创作,用他自己的话说,已“停顿了一段时期”。所以,他在与一些交游中,往往以旧作应付重要的交酬。1950年秋天,他以1944年7月23日所作《湘夫人图》(图4)赠予时任南京市文化艺术界负责人的赖少其,补题:少其先生惠教。庚寅七月抱石并记。对于徐平羽这位南京市文化界的重要领导,傅抱石也理所当然地如是对待。

  事实上,徐平羽与傅抱石的交往大多围绕书画而展开的,可谓“书画缘”是也。1950年冬天,徐平羽邀请傅抱石鉴赏所藏郑燮《自序册》,交流心得。《自序册》书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六月,时郑板桥受丰利文园主人汪之珩邀请赴丰利一游,游园观景,赏花玩月,诗酒不断。当时,他为荫深园主人刘柳村写下《刘柳村册子》,叙己之生平经历,以“自京师落拓而归”开篇,洋洋洒洒,一泻而书,达一千四百余字,道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容。就在完成了《刘柳村册子》一个月后,郑燮在文园写下了在他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另一篇自叙:《板桥自叙》。晚年的郑燮大彻大悟,心态极为轻松,开篇说读书:“板桥居士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继而谈交游,再谈自己诗文,甚为自信:“板桥诗如七歌,如孤儿行,如姑恶,如逃荒行、还家行,试取以与陋轩同读,或亦不甚相让;其他山水、禽鱼、城郭、宫室、人物之茂美,亦颇有自铸伟词者。而又有长短句及家书,皆世所脍炙,待百年而论定,正不知鹿死谁手。”最后,他说:“乾隆庚辰,郑燮克柔甫自叙于汪氏之文园,与刘柳村册子合观之,亦足以知其梗概”;“叹老嗟卑,是一身一家之事;忧国忧民,是天地万物之事。虽圣帝明王在上,无所可忧,而往古来今,何一不在胸次?叹老嗟卑,迷花顾曲,偶一寓意可耳,何谆谆也!燮又记。”《自叙》不拘细节,不尚粉饰,通篇跌荡、真气弥漫、童心所欲、沛然旷达。而其书“六分半书”,糅合真、行、隶、草,如乱石之铺街,真乃郑燮晚年精品。傅抱石获见郑燮《自叙册》,直叹:“尤属板桥妙谛,惊喜无量。”也就在这次鉴赏中,徐平羽请傅抱石为郑燮《自叙册》配作郑板桥小像。

  1951年春天,傅抱石应命而不敢懈怠,连续创作了两幅《郑板桥小像图》。其一:《板桥先生像》(图5),题识:板桥先生像。庚寅冬至日,平羽先生雅命,抱石。钤印:白文回文方印“傅抱石印”、朱文长方印“印痴”、朱文长方印“往往醉后”。其二:《板桥小像图》(图6),题识:平羽先生精鉴赏,喜收藏。庚寅冬日,就行箧得享半日眼福,复承示此册,尤属板桥妙谛,惊喜无量。为营是图,借当扉叶,即乞教正。辛卯清明前,傅抱石并记。钤印:朱文方印“傅”、朱文长方印“往往醉后”。

  前者为傅抱石凭想象而作的郑燮肖像,不施背景,笔法洒脱,但略显粗率。或许是尝试之作,傅抱石的处理并不完美,因此他重新经营创作了后者,将郑燮置于秋林之中,书童随之,一派萧瑟之感。不仅是构图,还是笔墨,后者显然比前者精致了不少。傅抱石人物画特别善于刻画神态,人物寥寥数笔,却神态各异,郑燮秀骨清相,目光炯炯有神,透露出孤高放逸的气质;书童神情专注,纯朴中流露着敬仰。在画法上,树木的“放”与人物的“收”构成了一种对比,渲染出郑燮行走秋林的精神氛围。这里,一切皆精工细致,傅抱石创作的一丝不苟之心可见一斑。后来,傅抱石将《板桥小像图》呈送徐平羽。1952年,徐平羽还邀请沈尹默(1883—1971)为《板桥自叙》作跋,并将之改装一卷,深藏于玉莲斋中,直至2006年才面世。

  1952年11月,徐平羽购得金农《花果图》册,即写信予曾昭燏,委托她代为装裱,并请胡小石(1888—1962)、傅抱石鉴定。金农《花果图》册,十二页,水墨写花卉、蔬果和奇石,取法陈淳、周之冕,钩花点叶,笔墨潇洒古朴;淡墨漆书题识,或诗或长短句,或描摹瓜果之妙,或记述事物之奇,平常小物,短短数语,述及内容出处、创作 ... ,情趣盎然。曾昭燏在其11月8日日记中详细记录了徐平羽的来信:

  冬心花果册 冬心最精品藏品最精者

  1、前面加一附页,放在前面两空白后面,请胡先生题四字或稍多;

  2、后面两附页之前加四或五附页,请胡先生写一或二附页;

  3、附页纸用原附页纸或普通宣纸;

  4、整个册子加棕色纸边;

  5、画给胡先生与傅抱石看,不要给他人看。此册曾在南画大成中印出,许多人认为金冬心画得没有这样好。

  “画给胡先生与傅抱石看”,可见,徐平羽十分相信傅抱石的书画鉴赏力。1953年6月29日,曾昭燏还致信傅抱石,谈为徐平羽作画、鉴定书画事。

  无独有偶,傅抱石在发表于《人民日报》1957年1月3日第7版的文章《裱画难——从“没有烫的衬衫”谈到抢救“画郎中”的问题》中也谈到了自己鉴赏徐平羽书画收藏的趣事:

  记得1953年底,我亲眼看到,徐平羽先生花一元五角(当时一万五千)在地摊上买得一幅李复堂的横幅。可恨的是有人加上了一只“乌鸦”似的鸟,通过刘定之,“乌鸦”飞掉了,这是一绝。(图7、8)

  可见,徐平羽虽然身在沪上,但因为古书画收藏常与傅抱石互动。1954年2月,傅抱石为徐平羽精心创作《二湘图》(图9),题识:平羽先生雅命,经三年得此报之,即乞指政。一九 ... 年正月,傅抱石并记。湘君、湘夫人,是傅抱石仕女画的主要题材之一,一生创作无数,或立轴、或册页、或扇面。傅抱石创作湘君、湘夫人将画面定格于屈原《九歌?湘夫人》之“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满纸木叶随风飘洒,或近或远,或聚或散,徐徐翻飞落下;一位典雅的女性,亭亭玉立,微步其间,娟秀的面庞上,柳眉、杏眼、樱口,是古典的至美,那穿过落叶含情远望的眼波,隐隐透出了些许惆怅。一个清空洒落的境界,一个曼妙美丽的倩影。1950年后,傅抱石在与一些重要文化官员的交往中,二湘图深受欢迎。

  其实,傅抱石第一幅《湘夫人》绘制于1943年12月17日,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题跋曰:“屈原九歌自古为画家所乐写,龙眠李伯时、子昂赵孟頫,其妙迹尤光辉天壤间。予久欲从事,愧未能也。今日小女益珊四周生日,忽与内人时慧出楚辞读之,“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不禁彼此无言。盖此时强敌正张焰于沅澧之间。因相量写此,即撷首数语为图。至夫人服饰种种,则损益顾恺之女史箴史,中土异宝固莫于是云。”总的说来,傅抱石的湘夫人由于时空环境的不同也产生一些变化。1940年代,湘夫人脸面和眉眼都偏长,受到顾恺之《女史箴图》影响,或是忠义气节的代表,或是清逸雅丽的标志,其表情又时有怅然若失的愁情。1949年以后,那些曾经寄托着画家愁绪与悲情的艺术形象,便渐渐有了变化,湘夫人脸面渐圆,也稍稍丰满了,眉眼略短更合于比例了,眼目明媚起来,愁绪减弱了许多。由此推衍,傅抱石一生的仕女画创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49年之前的仕女画风格大致可以妩媚来概括,1949年之后的仕女画则以端庄来形容。这一变化,反映着社会、思想、性情的转化。

  傅抱石为徐平羽所绘《二湘图》堪称佳作。画面满布随秋风飘舞的木叶,湘君、湘夫人缓行其间,或前瞻,或回顾,其貌凝重端庄,表情沉毅而略带忧伤,形象高洁典雅,体态轻盈飘逸,是画家理想的女性美的标志。就技法而言,人物线描流畅劲健,双眸以淡墨轻勾,再以很少的浓墨稍加勾勒,造就了透明清纯的神采,落叶点虱洒脱淋漓,相互对照中愈显精彩。

  1960年后,随着徐平羽调任文化部副 ... ,因为事务繁忙,徐、傅两人少有往来,但在工作之余,他们也偶有互动。1962年5月24日,徐平羽来宁出差,下榻西康路33号 ... 江苏省委办公厅招待所,下午莅临南京南京博物院指导工作,参观绘画陈列展。晚,徐平羽由南京博物院院长曾昭燏陪同拜访傅抱石,畅谈至深夜十时。后来,傅抱石精心绘制《西风吹下红雨来》(图10)相赠。“西风吹下红雨来”取自石涛题画诗“秋风吹下红雨来”,是傅抱石常常游戏笔墨、陶冶情性的题材之一。无论尺幅大小,傅抱石皆得心应手,驾驭自如。画面往往寥寥数笔,构图简洁精练,一叶扁凡老者端座船头,面前酒壶依旧,背后置琴,俨然是一位以酒兴琴趣自我陶醉的遁世高逸。举臂撑杆的船夫抬头眺望远方,亦陶醉在这样的风景里。右上端用快笔作树枝,红花点点,用笔粗放,勃勃有生机。其它则不着一笔,一片空白,表现湖面的广阔。风吹、船行、水流、枝动的动态感顷刻间被表现的淋漓尽致。画面空灵明朗,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由于,傅抱石经常以此创作,或用于各种应酬,其笔墨技法甚为纯熟练达。在题识中,傅抱石深情记述了两人的十载交往:昨夜平羽同志降舍,奉谈甚欢。因言此度登临,忽忽十载,将何以察其进境而宿诺也。平羽夙擅鉴藏,八怪、二石尤所追求,率尔之制,不足以赓法眼,明矣。斗争之余,勉强博友,幸不弃存之。一千九百六十有二年五月廿四日,傅抱石南京并记。这里,傅抱石道出两人不平凡的交谊,情谊浓浓,十分感人,同时又叙述了徐平羽的书画鉴藏之好,不可不谓知音。徐平羽得此佳作,欣喜万分,装裱后题签:傅抱石山水。一九六二年赠。平羽。

  5月26日,傅抱石又题识《西风吹下红雨来》(图11)成扇相赠,云:平羽同志过宁莅舍敬赏,此制即以呈教。壬寅四月廿三日,抱石金陵记。回京后,徐平羽邀请齐燕铭篆书扇背 ... 《十六字令》:“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平羽同志属书,一九六二年六月,齐燕铭。”无疑,《西风吹下红雨来》见证了他们的书画情缘。

  5月28日上午,徐平羽、傅抱石与 ... 江苏省委宣传部副 ... 陶白(1909—1993)、江苏省文化局局长周邨(1916—1985)等人前往南京博物院鉴赏清代王应绶所刻高凤翰砚史诸石,中午在曾昭燏陪同下至曲园午餐。6月1日下午,徐平羽离宁,傅抱石与周邨、曾昭燏一起相送至南京火车站。期间,徐平羽与傅抱石多有交流,并再次恳请他绘画。后来,傅抱石因为工作繁忙未曾顾及,以致徐平羽多次以 ... 的方式询问曾昭燏,还亲自致信傅抱石。如此点滴,在《曾昭燏日记》1962年11月的日记中有所记载。

  在短暂的十余间,徐平羽与傅抱石以书画为媒介结下深厚的友谊。《江干秋游图》、《板桥小像图》、《二湘图》、《西风吹下红雨来》等,那水墨皴擦点染的山水、人物,是傅抱石诗性才情的交响,也是傅抱石与徐平羽十余年情谊的汇集。1965年9月27日,傅抱石因突发脑溢血而离开人世,而那些绘画佳作陪伴着徐平羽经历了十年动乱,迎来了文化艺术的又一个春天,并直至他走完人生最后的路程。

  来源:《收藏/拍卖》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徐平羽与傅抱石的书画缘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中国印章文化有上千年历史,印章起源于何时?

    目前还没有定论,专家认为大致在春秋与战国时期。从目前存世的大量战国时期古印章来看,其创作和使用已经相当成熟。1998年安阳殷墟出土的饕餮纹铜玺,这是目前经考古发掘中最为古老的印章,那么,中国印章的历史应在商代以前。印章的起源与印章自身的发展相比,印章和绘画的结合相对较晚。战国直至汉魏时期使用封泥,封泥主要是盖有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印章的使用,也逐渐由蘸朱红印泥钤于纸上。

  2. 清代进士邹一桂,不仅饱读诗书,他的画在清代也是首屈一指

    邹一桂和扬州八怪的画法也不相同,当时扬州八怪的画风,多是狂放不羁,笔墨潇洒。后世很多人提起邹一桂会遗忘了他曾是进士,而是想起了他的书画,可见他在书画上的影响力。邹一桂对花草树木的刻画深入透彻,不论是对造型的刻画还是对神韵的表达都胸有成竹,他运用自己的绘画审美,表达出生动的画面感。

  3. 印章知识大全,喜欢印章的朋友,值得品鉴

    印章知识大全古代印章的起源中国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铜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称「”金石”。玺印即包括在「”金石”里。玺印的起源或说商代,或说殷代,至今尚无定论。根据遗物和历史记载,至少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战国时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为当权者掌握,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战国时期,

  4. 张飞善于书画?可能只是古人开的一个玩笑

    神矛飙发,万众独骋。提到张飞的形象,相信很多人会想到豹头环眼、须髯如戟的骁将形象,所谓猛张飞。诚然,这个形象与《三国演义》等评话小说是分不开的,更是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在历史上的张飞也是性格暴烈,刑...过重,常鞭打士卒,最后被部下张达、范强所...。这样看来,张飞的历史形象和主流文学形象还是有一定的切合之处的。不过现在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张飞并非人们认为的那种莽夫,反而是文武双全,在书画上有极高的造诣。

  5. 「第389期」为什么王庭筠《幽竹枯槎图》不在米芾之下?

    《幽竹枯槎图》是金代书画家王庭筠创作的纸本水墨画,现收藏于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王庭筠的《幽竹枯槎图》,绢本,38.1x117.7cm(全幅),墨笔,日本京都藤井齐成会藏。但值得注意的是,金在全盛时期灭了北宋,将在中都(今北京)的行政中心迁到了北宋的首都汴梁(今开封),改称汴京。产生了王若虚、刘因、元好问这样的文人学者,也有赵秉文、王庭筠、任询这样的书画家足以垂名后世。王庭筠像王庭筠,字子端,号雪溪翁、黄华老人。

  6. 诗书画三绝|他与张大千等被称为「 ”民国九友”

    民国时期符铸与汤定之、谢公展、王师子、郑午昌、陆丹林、谢玉岑、张善孖、张大千以年龄长幼为序,成立「”九社”。九人常聚一处,谈诗论画,抨击时局,史称「”民国九友”。与冯臼臼庵、姚尊壶庵人称「”衡阳三庵”。符铸:近代书画家。别署闲存居士、二观居士、铁道人,署其居室为脱静庐。传世作品入选《当代名人书林》和《民国时期书法》,所作《松石图》轴图录于《当代名人画海》。著有《晚静庐诗稿》。符铸祖籍湖南清泉县鸡笼

  7. 名臣之后,终身未婚,55岁跳塔 ... ,她笑称:我早就嫁给博物馆了

    她就是中国第一位女考古学家,也是杰出的博物馆家,时任南京博物院院长的曾昭燏。名门仕女,走出长沙看世界曾昭燏,1909年出生于湘乡县荷叶乡万宜堂的一个官宦世家。曾昭燏的大哥曾昭承是哈佛硕士,后来担任台湾省工况公司总经理;二哥曾昭抡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博士,解放前是中央研究院首任院士,解放后为中国科学院首任学部...;弟弟曾昭拯是著名书法家,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

  8. 大文豪苏东坡: 无酒、墨何以有书画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偶像,具有多方面的才干,仅书法与绘画,领宋代潮流,立百世之先。近日看有关他的传记史料,一个强烈的印象,就是他的书画是用好酒、佳墨酿造出来的。

  9. 揭秘中国书画造假基地

    有一条成语叫「”洛阳纸贵”,说的是西晋太康年间,著名文学家左思创作了一部名篇——《三都赋》,当时在京城洛阳受到文人们的空前追捧。由于竞相传抄的人太多,几日之内使得洛阳城里的纸张昂贵了几倍,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一月后竟倾销一空……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洛阳纸贵”的典故只能永远成为中国文坛上一段怀古佳话。商业化时代的不期而遇,使得国人难逃金属魅力的诱惑,从「”洛阳纸贵”到「”洛

  10. 独占2000多件藏品,一人撑起半个故宫,乾隆都服他

    嘉靖皇帝的出现,无疑极大改善了这一局面。苍烟秋树与文征明父子结缘坦白来说,起初项元汴最多算是一个古董商人,还算不上鉴藏家。文征明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文征明不仅是当红画家、吴门画派的盟主,而且在江南一带的书画鉴藏中也是泰斗级别的人物。文征明《北山移文》项元汴旧藏不仅如此,项元汴还购藏了大量吴门书画家的代表作品,同时也一直在寻觅苏州故家旧藏的书画名迹,均有所斩获。

随机推荐

  1. 总有些事,一旦发生,就留下印记

    生命是一场又一场的相遇和别离,是一次又一次的遗忘和开始,可总有些事,一旦发生,就留下印记,总有个人,一旦来过,就无法忘记。

  2. 孝贤纯皇后之父 清朝外戚大臣李荣保简介

    清朝外戚大臣,孝贤纯皇后之父,户部尚书米思翰之子。乾隆二年,册其女为皇后,追封一等公,谥号庄悫。>史料记载>《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传一》>高宗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女。父李荣保,附见其父米思翰传。>《清史稿卷八十七志六十二》>建自乾隆朝者,东安门外恪僖公祠,祀内大臣哈世屯及其夫人,儿子一等承恩公米思翰、孙李荣保,其后曾孙大学士傅恒祔祀焉。

  3. 梦见老公的情人

    周公解梦梦见老公的情人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老公的情人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三国里的这名将领,几乎每仗必败,却让孙吴恨了十八年

    诗享书局原创文章三国鼎立之势还未形成的时候,各方诸侯手下都有几员大将,他们征战沙场,虽不说常胜,但也不至于每战必败。也正是因为他总能令对方折损大将,所以让别人恨他恨的咬牙切齿,尤其是孙权,因为他父孙坚便是死在了此人手中。此人名叫黄祖,是刘表麾下的将领,他也是东吴最憎恨的将领,然而东吴历经18年也未能灭了他,真是让东吴头疼不已。虽然一开始孙策吊打黄祖,可是一场仗打下来,孙坚的外甥徐琨被黄祖射死了。

  5. 扑克牌的事业

    2001年,比利时的一家扑克牌公司也留意到了他们,于是找上门来提出合作意愿:为期十年,他们提供原材料以及其它的一切资金,小伙子负责为他们生产扑克,无论盈亏,他们每年给小伙子800万美元,条件是那些产品必须冠上比利时公司的牌子。没错,这位小伙子就是如今被誉为“改变世界扑克行业命运和形象”的上海姚记扑克创始人姚文琛!

  6. 托俄伊!爬树山羊吐痰撒种

    山羊在摩洛哥西南部的一棵阿甘树上吃草。HGarrido/EBD-CSIC摩洛哥的爬树山羊通过把树的种子吐在地上,给它们的栖息地以...……是的,是的,摩洛哥有爬树山羊。该国干旱的南部地区的牧民甚至通过修剪动物喜爱的多刺的阿甘树来鼓励他们驯养的山羊爬山。尤其是在其它植被稀少的秋季,阿甘树的果实是山羊热量的重要来源。5月2日,研究人员在《生态与环境前沿》杂志上报道说,研究人员现在发现,攀岩山羊会吃掉阿甘树的橄榄状果实,然后吐出坚果。

  7. 兵戈扰攘是什么意思?

    【拼音】bīnggērǎorǎng【解释】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秩序的动荡混乱。【出处】《后汉书·冯衍传下》:“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例子】那老母原是兵戈扰攘中看见...儿掠女,掠坏了再苏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相关】百度“兵戈扰攘”

  8. 梦见喝花茶梦到喝花茶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喝花茶好不好

    梦见喝花茶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喝花茶的详细解说吧。病人梦见喝花茶,意味着身体会不久康复。梦见买花茶,意味着精神和身体健康的恢复。梦见吃海鲜梦到吃海鲜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吃海鲜好不好未婚男女青年梦见喝茶,会娶一个贤慧的女人为妻或会嫁给一位成熟富有的商人。热恋中的男子梦见自己喝茶,表示两情相悦,感情甚笃。男人梦见自己在喝清茶,表示生活安定,幸福愉快。

  9. 梦到使者,梦见使者,使者相关的周公解梦

    梦到使者,梦见使者,使者相关的周公解梦使者是声誉使者传递消息,在梦中就代表声誉。梦见和使者交谈,意味着即将出门远行。梦见使者很生气,则意味着将受到敌人的侵犯。

  10. 控制不了情绪的人,过不好这一生

    《红楼梦》中,晴雯是颜值最高,手最巧的丫头。荣国府总司理王熙凤说“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贾府的CEO贾母也说“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言谈针线,(这些丫头们)都不及他,未来还能够给宝玉使唤的。”护花使者贾宝玉,更是对晴雯各式溺爱,万千呵护,甚至不吝效仿周幽王,撕扇子博丽人一笑。拥有如斯超高人气儿,晴雯本能够如愿以偿成为宝玉的妾。可惜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这个“命”,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