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影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君主會賜予一些食物給自己的臣子,如何應對才不失禮,古人是有非常多的講究的,從《論語.鄉常篇》第十三章的內容我們可以學習一二。其原文是: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君賜生,必畜之。侍食於君,君祭,先飯。疾,君視之,東首,回朝服,拖紳。君命召,不俟駕行矣。本章篇幅不大,但內容比較繁雜,故我們一句句分開進行學習。「”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此處的「”食”是指可以直接食用
影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君主會賜予一些食物給自己的臣子,如何應對才不失禮,古人是有非常多的講究的,從《論語.鄉常篇》第十三章的內容我們可以學習一二。其原文是: 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君賜生,必畜之。侍食於君,君祭,先飯。疾,君視之,東首,回朝服,拖紳。君命召,不俟駕行矣。
本章篇幅不大,但內容比較繁雜,故我們一句句分開進行學習。
「 ”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此處的「 ”食”是指可以直接食用的熟食。君主所賜的熟食有可能是剩余的食物,所以是不能用來上供先祖的,所以君主賜食先祭祖的觀念是不對的。《禮記.曲禮》中就有「 ”餕余不祭”的內容。擺正坐席鄭重的品嘗,就像國君在面前一樣,品嘗之後,再分給家人弟子,這是對君主所賜的尊敬。
「 ”君賜腥,必熟而薦之”,「 ”腥”與「 ”食”相對,代表未經加工的生食。君主賜給的生肉,則要煮熟後,先供奉給先祖,有光宗耀祖的意思。
「 ”君賜生,必畜之”,如果君主賜給的是活物,則不能宰殺,一定要把它養起來,無故不能宰殺。
「 ”君祭,先飯”,錢穆先生的注釋比較詳細,「 ”古者臨食之前必祭。君賜食則不祭。於君祭時先自食飯,若為君嘗食然,亦表敬意”。古人吃飯前一般情況都要先祭奠先祖,與君主一同吃飯時自己就不用祭奠,君主還是要去祭奠的,這時作臣子的就可以先嘗一嘗食物了,就好像為國君嘗食的工作人員一樣,不敢以客人自居,以示對君主的尊敬。
「 ”疾,君視之,東首,回朝服,拖紳”, 生病了,國君來探望,要頭朝東躺着,因為古人室內以西為尊,這樣,國君進來就可以站在尊位上探視。因為躺在床上無法穿朝服,為表示對君主的尊敬,就把朝服蓋在身上,再把束腰的帶子搭在朝服上面。
「 ”君命召,不俟駕行矣”,國君有事傳召,不等車駕准備好就步行出門,家人准備好馬車趕上來後,再上車繼續趕路。其實並不能縮短時間,但是此行為表現的是對君主的尊重。
本章的譯文是,國君賜給熟食,必定擺正座席先行品嘗。國君賜給生肉,一定煮熟了,先給祖宗上供。國君賜給活物,一定要飼養起來。同國君一道吃飯,在國君舉行飯前祭禮的時候,先為國君嘗飯。生病了,國君來探視,要頭朝東躺着,身上蓋上朝服,大帶擺放在朝服上。國君召見,不等車馬駕好就先步行趕去。
本章的內容,非常詳盡的記述了孔子的事君之禮,嚴格按禮制的要求對待國君,不僅是表面上的行為,內心的尊重也要得到充分的體現。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