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前年,一部精彩的美国电影《间谍之桥》,风靡一时。

前年,一部精彩的美国电影《间谍之桥》,风靡一时。讲述的美国用苏联传奇特工阿贝尔交换「 ”黑寡妇”王牌飞行员鲍里斯的故事。那座桥叫格林尼克大桥(GlienickerBrücke),而在冷战历史中被称为「 ”间谍之桥”并不仅仅因为交换了上述故事中两个著名人物。它曾是冷战中东西方阵营的一个特殊通道。这座横跨在哈弗尔河(Havel)上的桥梁,东边是西柏林,西边则是东德的波茨坦。在冷战中有3次东西方间谍、飞行员以及不同政见者的交换是在这里进行的,因此有了「 ”间谍之桥”的美称。大量双方的间谍,在不为人所知的情况下,在此交换。 其中,二战后波兰最著名的间谍,马里安.扎哈尔斯基(MarianZacharski)被认为是二战后波兰人民共和国最出色的特工,甚至有「 ”波兰人民共和国的007”之称,同样也从西方的牢狱中走过了这座桥,回归自由。 格林尼克大桥 在美国潜伏的数年中,他成功获得大批美国武器装备技术情报,暴露后其的成绩让美国人痛恨不已。在最终被捕并通过「 ”间谍之桥”被交换回国后,这位资深间谍转型成为一名情报官员,又多次在波兰政坛兴风作浪,甚至成功将波兰 ... 拉下马来。这样把外国和本国都搅得不得安宁的间谍,在历史上实属罕见。 1951年,扎哈尔斯基出生于格丁尼亚,他曾在波兰最好的大学,华沙大学学习法律。大学期间,他就已经和波兰内务部门建立了联系,并接受了秘密专业训练。 1977年,毕业后的扎哈尔斯基前往美国。掩护身份是波美机械公司(POLAMCO)的经理,该公司成立于1976年,主要负责波兰对外机电产品贸易。在他任职期间,通过他的运作,波兰成功向美国出口了上千台机床、电机等机电设备。此时,扎哈尔斯基的真实身份已经是波兰情报部门的军官,负责收集美国的 ... 技术情报。 在美期间,扎哈尔斯基住在加州洛杉矶附近的普拉亚德雷(PlayadelRey),这里靠近硅谷,有利于他接触美国的高科技人才,获得最新的 ... 技术情报。 普拉亚德雷 扎哈尔斯基在美国期间发展的最重要的下线,是他的邻居、美国休斯公司从事雷达研发的资深工程师威廉·贝尔。贝尔是在休斯公司工作将近30年,能够接触到很多涉密技术资料。他们两人在网球场上结识后,扎哈尔斯基以金钱贿赂(后经认定,共100多万美元)为主要方式,让贝尔偷 ... 摄秘密技术文件。通过贝尔等下线,扎哈尔斯基为波兰和其他苏东国家获得了大批美国武器装备的技术情报-这也是波兰间谍偏爱并擅长的领域。很多美国人认为,波兰间谍在刺探美国技术经济资料方面,成就要远远高于他们的苏联同行。正如一名美国反间谍官员所指出的,以扎哈尔斯基为代表的这些波兰间谍「 ”擅长在正确的场合发展合适的朋友”。 虽然并没有经过特别系统的间谍训练,在美国潜伏期间,扎哈尔斯基还是获得了很多宝贵的情报,其中包括: 美国F-14、F-15、F-16、F-18等新型战斗机所用的雷达系统的参数,「 ”爱国者”、「 ”霍克”地空导弹和「 ”不死鸟”空空导弹等多种导弹的技术指标。 不死鸟导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获得了大量美国B-1隐身战略轰炸机的总体设计及雷达隐身技术等方面的资料。此外,据称他还窃取了一些美国M-1「 ”艾布拉姆斯”坦克和潜艇用声呐设备的技术资料。 区区数年,年轻的扎哈尔斯基就已屡建奇功。不过,成绩是柄双刃剑,他的情报网终于不可避免的遭到美国FBI等情报部门的监视并被破获。 1981年6月22日,扎哈尔斯基在接头时遭到逮捕。 关于扎哈尔斯基的被捕,最初波兰情报机构的分析,很可能是因为情报合作方在交换情报时露了马脚。然而事实上,扎哈尔斯基是被潜伏在苏联的西方「 ”鼹鼠”出卖的。由于华约集团各国在情报领域的合作,扎哈尔斯基获取的很多情报也被送到了苏联人的手中。然而,克格勃不知道的是,一名克格勃军官弗拉基米尔.维特洛夫(ВладимирИпполитовичВетров)已经成为法国人的卧底。 维特洛夫本行是一名工程师,被克格勃招募后获得中校军衔。他曾经作为技术人员在法国工作,后来他对苏联 ... 产生不满,便主动联系上了法国情报部门,法国领土监视局(DST)。法国人如获至宝,为了掩护他,DST给他的代号还特意用了英文单词:「 ”告别”(Farewell)。 维特洛夫在工作中能够接触到很多苏联和其他华约国家间谍送回的关于西方 ... 技术的情报。他利用职务之便向法国送出的4000多份情报中,便包括一份他记录的潜伏在西方的华约(不限于苏联)情报员的名单,人数超过了200。根据这份名单,仅法国就驱逐了约50名苏联情报人员。此外,法国还将相关情报告知了美国等其他北约国家。不幸的是,扎哈尔斯基就在这份名单上。因此,美国人按图索骥,在扎哈尔斯基进行情报交换的时候,将两人双双逮捕。 扎哈尔斯基被捕后,拒绝承认自己从事间谍活动。而一同被捕的情报合作方则和控方达成认罪协议。根据他的供词,扎哈尔斯基被判有罪。 1981年12月,法庭判决,「 ”硅谷间谍”(SiliconValleyspy,美国媒体对他的称呼)扎哈尔斯基以「 ”为外国窃取 ... 情报”的罪名被判处 ... 。 作为功勋情报员,波兰并没有放弃,为营救扎哈尔斯基,波兰等国就与美国等国进行磋商。 1985年,经过了三年的讨价还价,东西方进行了一次间谍交换。 1985年6月11日,23名在东德、波兰等东欧国家活动的美国间谍,注意:这23人的身份至今没有公布,美国文件中只称为「 ”相关人士「 ”以及4名在西方活动的东欧间谍。 1985年的间谍交换,是冷战中人数最多的一次。据说在被捕时,身高1.87米的扎哈尔斯基体重为115公斤,在坐了4年美国人的监狱后,他只剩下了70公斤。不过看照片上,被释放回国时的扎哈尔斯基精神状况似乎还不算太糟糕。 左三双手插在裤兜者便是扎哈尔斯基 回国后,扎哈尔斯基受到英雄一般的欢迎和奖励,甚至被称为「 ”波兰人民共和国的007”。他继续在波兰内务部门工作,对外公开身份,波兰外汇商店公司的总经理。波兰外汇商店公司类似于我国计划经济年代时期的「 ”友谊商店”,只能用美元等西方货币以及波兰「 ”外汇券”(BontowarowyPeKaO)进行交易,主要为外国人服务,一度是波兰最著名的零售连锁企业。 然而,20世纪80年代的波兰并不太平。 1989年2月,波兰人民共和国寿终正寝,被波兰(第三)共和国所取代。 1990年7月,国防部等强力部门的统一工人党 ... 被撤换。 1990年12月,团结公会领导人瓦文萨成为波兰共和国首任民选总统。政坛的巨变,使得内务部等强力机构收到冲击,这些部门的成员被要求接受新 ... 的审查。 1990年12月22日,卡丘罗夫斯基(右)、瓦文萨(左)在就职仪式上 1990年,原来的波兰内务部被改组,成立了国家安全局。国家安全局成立后,扎哈尔斯基依旧在此系统服务。 树欲静而风不止。1994年8月,内务部和安全局的一份关于扎哈尔斯基的任命,让波兰政坛不大不小的乱了一把。 这一年的8月15日,波兰内务部和安全局对外宣布,将任命扎哈尔斯基为国家安全局的情报部主任。他们认为,相比于「 ”政治正确”但对情报工作没什么了解的外行新手,扎哈尔斯基这种具有专业素质的人能够做出更大的贡献。然而,在刚刚巨变的波兰,这一任命立即遭到的政界的 ... 。以「 ”团结 ... ”为代表的右翼力量纷纷表示,将曾经效力于前政权的间谍安排在关乎国家安全的重要岗位上,是不可接受的。在波兰国内争执的同时,美国也发出了反对的声音。美国驻波兰大使馆获知这一任命的第一时间就向波兰方面提出口头交涉,表示失望和遗憾。美国 ... 也向波兰外交部发来照会,表示如果扎哈尔斯基再次踏上美国领土,仍然会遭到美国的逮捕。波兰裔的前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也发声表示反对。要知道,对巨变后的波兰,美国的支持极端重要-1991年3月瓦文萨访美期间,美国就宣布减免波欠美债务38亿美元的70%,1994年7月克林顿又宣布给予波兰2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因此,美国人的立场,波兰人不能不进行考虑。 波兰圆桌会议 在此背景下,8月18日,扎哈尔斯基发表声明,宣布放弃这一提名。他在声明中说,他认为这一任命是为国家效劳的机会,但不希望因为这一任命引起政治 ... ,因此决定放弃这一提名,但自己「 ”为波兰服务之心依然不变。”波兰内务部最终于9月2日决定,同意接受扎哈尔斯基放弃提名的决定。于是,这一场规模不大,但是闹到了大洋彼岸的 ... 才算是画上了句号。 任命风波后,扎哈尔斯基继续在安全局担任顾问。 1995年底,波兰发生了「 ”奥莱克西”间谍案,这便是扎哈尔斯基的杰作了。 彼时,内务部、外交部和国防 ... 向瓦文萨提交了一份报告(扎哈尔斯基的文件报告),直指时任 ... 奥莱克西曾从事间谍活动。总统瓦文萨看过报告后,同意三人「 ”依法调查”。随后,米尔恰诺夫斯基将报告送给当选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并要求奥莱克西辞职。奥莱克西从克瓦希涅夫斯基处获知此事后随即表示:此案纯属捏造,瓦文萨是政治陷害。 奥莱克西 这份材料中明确指出,1982-1995年,奥莱克西一直在同苏联-俄罗斯情报部门有所联系,早在80年代他担任内务 ... 期间就在向他们传递情报和文件,这一联系一直延续到90年代他担任 ... 期间。这份材料甚至明确指出,奥莱克西代号「 ”奥林”(Olin)。根据扎哈尔斯基的说法,他的文件来自苏联-俄罗斯外交人员弗拉基米尔·阿尔加诺夫(ВладимирПетровичАлганов)。此人曾在1981-1992年担任苏联-俄罗斯驻波兰使馆一秘,而真实身份则是苏联克格勃-俄罗斯对外情报局的特工。他确实也是奥莱克西的亲密朋友。 1996年1月24日,华沙军区 ... 宣布,对奥莱克西案立案调查。同日,奥莱克西宣布辞职。 1996年1月26日,时任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正式接受奥莱克西 ... 及其 ... 的辞呈。2月7日,民主 ... 组成了以齐谢莫维奇为首的新 ... 。 扎哈尔斯基的材料,成功地干掉了一任 ... 。 在瑞士的扎哈尔斯基 扎哈尔斯基晋升少将。但动荡的国家政坛总是此起彼伏的,不久就因为新的政治压力,这位曾是「 ”波兰的007”离开了祖国,迁居瑞士。
本文标签:波兰总统间谍苏联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