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刘鸿生刘鸿生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定海,是当时集煤炭大王、火柴大王、毛纺大王、水泥大王的大企业家,......实行金圆券政策后,刘氏企业全部瘫痪。刘鸿生的故事刘鸿生首先选择火柴工业,是经过认真考虑的。长期以来,中国人是用火石、火镰取火的,直到19世纪中期,才开始使用从欧洲传来的火柴,所以过去中国人把火柴叫做洋火。1879年,广东佛山县出现了之一家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巧明火柴厂,此后几十年中,中国人虽然办
刘鸿生 刘鸿生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定海,是当时集煤炭大王、火柴大王、毛纺大王、水泥大王的大企业家, ... ... 实行金圆券政策后,刘氏企业全部瘫痪。 刘鸿生的故事 刘鸿生首先选择火柴工业,是经过认真考虑的。长期以来,中国人是用火石、火镰取火的,直到19世纪中期,才开始使用从欧洲传来的火柴,所以过去中国人把火柴叫做洋火。1879年,广东佛山县出现了之一家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巧明火柴厂,此后几十年中,中国人虽然办了不少火柴厂,但由于原料贵、税收重、技术落后,竞争不过进口火柴,大半都垮台了。
刘鸿生的岳父叶世恭,就在上海开着一家燮昌火柴厂,处境也很艰难。到了之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帝国主义忙于战争,输入中国的商品,包括火柴数量都大为减少;加上 ... 运动爆发,中国人民奋起 ... 日本货,提倡国货,全国各地又兴起了办火柴厂的热潮,在短短几年中,全国的火柴厂就增加到100多家。刘鸿生也认为,投资办火柴厂,机器设备简单,大部分工序是手工劳动,所需资金少,风险也就比较小;同时,火柴又是人民生活必需品,价格又低,销路不成问题,经营得好,一定能获得高额利润。 鸿生火柴公司实行的是股份制,刘鸿生任总经理。
因为上海已经有了5家火柴厂,所以他决定将鸿生火柴公司的厂址定在苏州。 经过紧张的筹备,1920年11月卫日,鸿生火柴公司正式开工生产。这标志着刘鸿生已经从一个洋买办转变为民族企业家。当时全厂拥有各式设备40余台,职1700多名,每天能生产火柴40多箱。
然而,由于产品质量不过关,被用户称为烂糊火柴,结果连年亏损。同时,因为之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洋货卷土重来,剧烈的竞争再次使大批民族工业濒临破产。刘鸿生岳父经营的老牌的燮昌火柴厂也在1924年被迫停业。尽避鸿生火柴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但刘鸿生还是以一个企业家的魄力,毅然将燮昌火柴厂接收下来。
这不但使他减少了一个竞争对手,而且还大大扩充了自己的生产能力。 工厂扩大了,可产品质量的提高仍然是一个难题。刘鸿生深知,要扩大销售,扭亏为盈,不解决火柴生产上的关键化学配方问题是不行的。那些日子里,他常常一连几天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查阅有关火柴生产的各种资料,对于火柴生产全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基本上都能把握住了;可就是这个化学配方问题,由于外国人封锁资料,他始终不得要领。
刘鸿生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攻克这个难关。这时,有人介绍他认识了沪江大学化学系教授、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化学博士林天骥。两人一见如故。刘鸿生对林天骥诉说了自己办火柴厂缺乏人才的难处,并当场决定聘用林教授为总工程师,聘金每月1000银元!林天骥一来为刘鸿生振兴民族实业的精神所感动,二来如此之高的聘金,在中国企业界中也是少有的,所以欣然答应下来。
林天骥到厂后,在刘鸿生的支持下,和技术人员一起,经过半年多的试验研究,采用高强度的胶粘剂,解决了火柴头受潮脱落的难题;并购置磨磷机,提高了赤磷面的质量。改进后的鸿生火柴,头大,发火快,火苗白,磷面经久耐用。此后,他们又对生产技术进行了大大小小的多次改进,火柴质量一再提高,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鸿生成为众口一词的名牌产品,不但在国内成了抢手货,而且远销越南等地,一度还打入了南洋市场。
工厂的利润也逐年上升。 刘鸿生评价 刘鸿生待人宽厚,而教子严格。他认为知子莫若父,要求子女学有所长,虚心向他人学习,成为有知识、有学问、有专长的人才。 他在去世前半个月,接受《人民中国》杂志记者的采访,发表《为什么我拥护 ... 》的谈话,讲述他40多年来坎坷的经历,以亲身感受,揭露帝国主义与中国官僚资本压迫和摧残中国民族工商业的种种行径,生动地说明中国民族资本家只有跟着 ... ,走 ... 道路,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