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他人品不好,性格乖戾,为什么仍被尊为国学大师?

黄侃(1886~1935年),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省蕲春县人。国学大师,语言文字学家,一生放浪形骸,名士风流,留了下许多「 ”江湖传闻”。   讨论学术,一言不合,就要提刀决斗……   下雨不来、降雪不来、刮风不来,人称「 ”三不来教授”……老师章太炎给弟子封「 ”五大天王”,黄侃为「 ”天王”居首……跟学生上课,开口就 ... :「 ”你们是何等动物?非要我来上课?你们出去只管甩我的牌子,就说是我的学生,还怕没得饭吃?看哪个不派你事做?”   狂戾   黄侃去访王闿运,王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他对黄侃的诗文激赏有加,不禁夸赞道:「 ”你年方弱冠就已文采斐然,我儿子与你年纪相当,却还一窍不通,真是盹犬啊!”黄侃听罢美言,狂性立刻发作,他说:「 ”您老先生尚且不通,更何况您的儿子。”   黄侃与号称「 ”两足书柜”陈汉章同为北大国学教授,有一回,两人碰头胝足地凑在一起研讨《小学》的心得,然而「 ”言小学不相中,至欲以刀杖相决”,据说当时,黄侃与陈汉章的辩论相持不下。黄侃的豪爽血气陡然间就冒了上来!他拈了一根手杖递给莫名其妙的陈,自己则执了一把短刃跳出门外,招手让陈汉章到外面去决斗!后来在同事们的劝说下,才结束了这场因学术之争而引起的决斗。不过,黄、陈二人「 ”后又善遇焉”。   著名词章家吴梅是黄侃在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的同事,两人关系不错。黄侃某日邀请吴梅赴蟹宴。两人蟹足酒迷,不能自已,忽而吴梅激辩己理正确,黄不认为可。盖此时他也醉酒,就一个巴掌打过去,吴梅也回手相敬。两人转而跳出座位,拟角斗,为同事拉开。酒醒后,两人和好如初。   大学生每届毕业,照例要印制精美的同学录,将师生的 ... 、履历汇为一集。印刷费用不低,通常都由教授捐助资金。惟独黄侃对这种常例不以为然,他既不照相,又不捐钱,待到学谱印出,学校一视同仁,照样送给黄侃一册,留作纪念。黄侃收下册子,却将它丢入河中,忿然 ... 道:「 ”一帮蠢货,请饮臭水!”   北大的另一位怪物辜鸿铭则与黄侃的做法不同,学生找他索要照片,刊于同学录,他同样感到生气,说:「 ”我不是娼妓者流,何用照片?你们要是不吝惜经费,何不铸一座铜像作为纪念?”他这句话足可令阮囊羞涩的学生退避三舍。   黄侃和黄菊英婚后不多时,他转到南京中央大学任教,在九华村自己建了一所房子,题曰「 ”量守庐”,藏书满屋,怡然自乐。他和校方有下雨不来、降雪不来、刮风不来之约,因此人称他为「 ”三不来教授”。每逢老天爷欲雨未雨、欲雪未雪时,学生便猜测黄侃会不会来上课,有人戏言「 ”今天天气黄不到”,往往是戏言成真。   中央大学规定师生进出校门要佩戴校徽,黄侃偏偏不戴。门卫见此公不戴校徽,要看他的名片,他说:「 ”我本人就是名片,你把我拿去吧。”争执中,校长出来调解、道歉才算了事。      私立中华大学聘黄侃为该校教授,黄侃是个拿干薪的伙计,根本就不到学校去上课。学生就找校长陈时吵,说学校课表上列了黄季刚先生的课,为什么这年把时间了,我们连他的人影都没有见到?是不是学校没有把钱给他?如果学校没有把钱给他,那要退我们的学费,因为就是有鼎鼎有名的黄季刚先生给我们授课,我们才交这么多的学费的。   陈时说,我每个月是几百块现洋给他,哪没给钱呢?没有办法陈时多次到黄季刚家中去做工作,请他去给学生上堂把课。黄侃上了课堂开口就 ... :「 ”你们是何等动物?非要我来上课?你们出去只管甩我的牌子,就说是我的学生,还怕没得饭吃?看哪个不派你事做?”这就是他在中华大学上的唯一一次课。   伐异   1919年,胡适海外学成归国,任教北大,发起新文化运动,暴得大名。胡适横空出世,黄侃生平最得意的、寄予厚望的高足傅斯年很快就倒向了新文学的阵营。据说黄侃每次上课,总要先 ... 一通胡适,这才正式讲学。   黄侃一有机会便对胡适冷嘲热讽。一次,黄侃当面责难胡适:「 ”你口口声声要推广白话文,未必出于真心?”胡适不解其意,究其故。黄说:「 ”如果你身体力行的话,名字就不该叫胡适,应称‘往哪里去’才对。”胡适十分尴尬。   又一次,黄侃给他学生讲课兴起之际,又谈起胡适和白话文。他说:「 ”白话文与文言文孰优孰劣,毋费过多笔墨。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人发电报通知胡某本人,若用文言文,‘妻丧速归’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11个字,其电报费要比用文言文贵两倍。”全场捧腹大笑。   黄侃曾与胡适同在北大讲学。京剧名伶谭鑫培风靡北京城,各大学多有好之者。某日,北大课间休息,教师们闲话谭鑫培之《秦琼卖马》,胡适插话道:「 ”京剧太落伍,甩一根鞭子就算是马,用两把旗子就算是车,应该用真车真马才对!”在场者静听高论,无人做声。黄侃却立身而起说:「 ”适之,适之,唱武松打虎怎么办?”一时为之哄堂。   黄侃在北大课堂上大 ... 胡适,说:「 ”胡适之说做白话文痛快,世界上那有痛快的事,金圣叹说过世界上最痛的事,莫过于砍头,世界上最快的事,莫过于饮酒。胡适之如果要痛快,可以去喝了酒再仰起脖子来给人砍掉。”   周作人说黄侃「 ”攻击异己者的 ... 完全利用谩 ... ,便是在讲堂上的 ... 街”。黄侃和钱玄同曾同受业于章太炎门下,但黄侃素来轻视钱玄同,常戏呼钱玄同为「 ”钱二疯子”。1926年,钱玄同因妻子患病请假,临时请黄侃来师大国文系任教授。当时系主任是吴承仕,后吴黄二人因小事发生龃龉,黄写了一首讽刺诗,其中有「 ”芳湖联蜀党,浙派起钱疯”之句,无端迁怒钱玄同。   据说,有一次黄侃与钱玄同相遇于章太炎住处,与其他人一起在客厅等章太炎出来。黄侃忽然大呼:「 ”二疯!”钱玄同一贯尊重黄侃,但在大庭广众之下被黄侃如此戏弄,先已不悦。黄侃继续说:「 ”二疯!你来前!我告你!你可怜啊!先生也来了,你近来怎么不把音韵学的书好好的读,要弄什么注音字母,什么白话文……”钱玄同忍无可忍,拍案厉声道:「 ”我就是要弄注音字!要弄白话文!混账!”两人就大吵起来,章太炎闻声赶快出来,调解一番,两人才算作罢。   对这件事,钱玄同后来在文章中是这样写的:「 ”与季刚自己酉订交,至今已二十有六载,平时因性情不合,时有违言……二十一年之春,于余杭师座中一言不合,竟至斗口。”   黄侃反对白话文,所以 ... 胡适、沈尹默和钱玄同。黄侃 ... 钱玄同尤为刻薄,开着门大 ... 对面正在上课的章氏同门钱玄同,称钱玄同教学的音韵讲义是他的「 ”一泡尿”,谓其共同留日时,钱乘其小解离座时窃其笔记所得,而钱听了满不在乎,也不回应,关门了事。   黄侃 ... 钱玄同窃其学问还有另一种版本:黄侃说,他一夜之发现,为钱玄同赚了一辈子生活。他说他在上海穷一夜之力,发现古音二十八部,而钱在北大所讲授之文字就是他一夜所发现的东西。   对于黄侃在课堂上 ... 钱玄同之事,当时北大学生的王昆仓先生的回忆文章里曾有记载:教文字学的有两位老师,一位是新派的钱玄同,一位是老派的黄侃。我选的是钱玄同的课。一天,我正在课堂听钱老师讲课,不料对面教室正在讲课的黄侃大声 ... 起钱玄同来了。钱听了也满不在乎,照样讲课。后来,我既听听钱玄同的课,也听听黄侃的课,以便两相对照。   不过黄侃和鲁迅两个文化观截然相反的人倒是相处融洽。黄侃、鲁迅和梁启超曾经联手开列一份最低限度国学书目;黄侃曾说过,在 ... 新文学作家中,鲁迅的作品最能见出汉字文化的根基和格局。鲁迅也曾经称赞过黄侃的学识。   趣闻   黄侃在北大任教时,慕其名,从其学者甚多。人称黄门子弟为「 ”黄门侍郎”。傅斯年在结识胡适之前,曾为「 ”黄门侍郎”中的侍郎之一。   黄侃行事颇怪,在北大授教时,很是喜欢一名叫郑奠的学生。每次黄出门,郑常常为其拿皮包。郑奠毕业后,留任北大。一日,北大讲授诗词的黄节教授在家里请客吃饭,黄侃和郑奠同时是被邀请的对象。见面后,黄见郑穿一件皮袄,便大为不悦地说:「 ”我还没有穿皮袄,你就穿皮袄了?”郑回答:「 ”我穿皮袄,你管不着我。”黄听了很是生气,从此便与形同陌路。   在中央大学兼课的名流颇多,教授们大都西装革履,汽车进出,最起码也有黄包车。唯黄侃进出,每着一件半新不旧的长衫或长袍,一块青布包几本常读之书。   黄侃曾在中央大学开设「 ”文学研究法”课程,用《文心雕龙》作课本。他平时只管讲课,一向不给学生布置作业。临到期末考试,他又不肯看考试卷子,也不打分数。此做法在教务处那儿可过不了关,一再催促。最后,黄侃被逼急了,就给教务处写了一张纸条,上书「 ”每人八十分”五个大字。他的意思是学生总想得甲等,给九十分嫌多,七十分又非甲等。八十五分正合适。教务处也无可奈何,就不再提起这事了。   黄侃处处维护国故。他认为木板书便于批点、执持和躺着阅读,讥讽精装的西式图书为「 ”皮靴硬领”,又说中装的文明和舒适远胜西装,一边说一边将脚上的布鞋脱下来又穿上,并指着一位同学说:「 ”看,你穿皮鞋,就没有这么方便!”   黄侃才华横溢,文思敏捷过人,凡领教过的人都为之佩服。有一次,有人请他代写一篇碑文,约好五六天以后来取。等一连过了四天,他都没有动笔。直道第五天,取碑文的人来了,他才让弟子研磨铺纸,并吩咐把纸打好格。格打好之后,他挥毫一蹴而就,连上下款带正文刚好写到最后一格,一字不差。   黄侃在北京时,借住在吴承仕(简斋)的一所房子中,二人本来都是章太炎的学生,相交甚厚。黄侃恃才傲物,在课堂上经常放言无忌,一次被女生告到系主任吴承仕那里。吴知道黄的脾气,委婉地请他注意,一言不合,两人便闹翻了。不幸的是,这年七月,黄侃在北大读书的长子念华突然病逝,念华年仅十九,「 ”性行和厚,能读父书”,黄侃闻讯后悲痛欲绝。   后来黄侃搬走时,不仅不付房租,还在白色墙壁上用毛笔写满了许多带鬼字旁的大字,画了许多黑色叉叉,爬到房梁上写了一行大字:「 ”天下第一凶宅”,然后掷笔而去。吴向他索要房租时,他不仅拒不支付,还理直气壮地说,再要房租,须还我儿来!吴见他如此不讲理又有丧子之痛,只得作罢。   黄侃珍视图书,胜过他物。某日整理书籍,发现《古书丛刊》第二函不见,便怀疑是某人所取。便在当天日记中记道:「 ”此儿取书,从不见告,可恨可恨!”并写一贴条,粘于书架之上。其辞曰:「 ”血汗换来,衣食减去。买此陈编,只供蟫蠧。昼夜于斯,妻孥怨怒。不借而偷,理不可恕。”第二天,《古书丛刊》第二函在别的书架上找到了,黄才怒气全消。   刘成禺在《世载堂杂忆·纪黄季刚趣事》中写道:「 ”黄季刚侃平生有三怕:一怕兵,二怕狗,三怕雷。”其中怕雷更是怕到「 ”蜷踞桌下”的地步。黄侃留下了八十万字的《日记》,从中看出怕雷、怕兵、怕狗之说乃是千真万确的。黄侃还交代了他怕雷的原因,主要是受了《论衡·雷虚》和文学书的影响,因而落下了心悸的病根。   嗜欲   武酉山曾概括黄侃的课余消遣为:喝酒、抽烟、喝浓茶、听清唱昆曲、游山玩水。   黄侃好吃。一日,他听说一些相识的同盟会会员在某处聚餐,席间有不少好吃的,但他并不在被邀请之列。他知道自己没有被邀请的原因是因为自己过去曾 ... 过其中一些人,可是怎奈挡不住美食的诱惑,于是不请自来。设宴者见黄侃进门,吓了一跳,旋即装作很热情的样子邀他入座。黄侃二话不说,脱鞋坐下,就挑好的吃。吃完之后,他一边提鞋,一边回头冲他们 ... 道:「 ”好你们一群王八蛋!”说完,就赶紧跑了。   冯友兰回忆,黄侃在北大任教时,常常穿一件蓝缎子团花长袍,黑缎子马褂,头戴一顶黑绒瓜皮帽,腰间露出一条白绸带。给学生讲课时,他讲到关键的地方,突然停下来不再继续,并说,这里有个秘密,专靠北大这几百块钱的薪水,我还不能讲,你们要我讲,得另外请我吃饭。   陈祖深亦回忆黄侃让学生请客吃饭之事:「 ”(黄侃)真正学问,不传普通弟子。欲得其真传者,必拜师门。既入其门,凡有酒食,必先生馔,与先生偕,一切费用,必为代储。则大乐矣。”   黄侃在北大开设《说文解字》课程时,学生都觉得此门功课晦涩难懂。因此,每次期末考试,这门课都有学生不及格。后来,学生们知道黄侃好吃,投其所好,凑钱宴请黄侃,他欣然前往。这年期末考试时,学生们果然都及格了。校长蔡元培知道这件事情后,责问黄侃为何违反校规,接受学生们的吃请。黄侃不以为意,答道:「 ”他们这帮学生还知道尊师重道,所以我不想为难他们。”   杨伯峻拜在黄侃门下后,黄侃常带他和其他弟子一起出游。游罢,便找一家有名的饭馆吃晚饭。黄侃每饭必饮好酒,且酒量极大,学生中酒量最好的也不能及。黄侃说:「 ”饮君子要浅斟细酌,用大杯咕噜咕噜喝下去,纵使喝得多,算不得饮君子。”所以每次吃饭都要花上两三个小时。饭罢,还要拈韵,或作诗,或填词,限第二天下午课前交卷。他自己也作,拿来和学生们的比较。   黄侃爱吃花生米,据说他爱居南京,是因为南京的花生米太好的缘故。   黄侃爱喝酒吃蟹。卞孝萱回忆黄侃,「 ”群贤雅集,联句作诗,(黄侃)一手持酒,一手持螯,谈笑风生。”   黄侃好饮。堵述初回忆,黄侃午餐时总要饮酒,下午上课走进教室时,他清癯的脸上微带红色,酒意并未全消。当时女学生们上课总喜欢坐在第一排,但每逢黄侃来上课,她们都自动改坐到第三排的座位上,以避酒气。   黄侃常与学生一起郊游、吃饭、喝酒,畅谈学问,于闲谈中给学生莫大启发。他讲学也是天马行空,没有章法,讲到哪里算哪里,但又处处都是学问,非一般人能理解。黄侃在北京时,经常陪同他游玩的「 ”黄门侍郎”有孙世扬、曾缄二人。孙世扬曾说:「 ”先生好游,而颇难其侣,惟扬及慎言无役不与,游踪殆遍郊坼,宴谈常至深夜。先生文思骏发,所至必有题咏,间令和作,亦乐为点窜焉。”   黄侃的学生中,他对陆宗达极为器重。原因是陆能喝酒能抽烟,故深得黄侃喜爱,两人常一边吃喝一边论学,有时一顿饭要吃四五个小时,陆从中学到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获益良多。   黄侃的侄儿黄焯曾在回忆文章中说,黄侃「 ”每餐豪饮,半斤为量”。黄侃对酒不挑剔,黄酒、茅台酒、白兰地、糟醴、麦酒、啤酒等,他来者不拒,经常喝到「 ”大醉”、「 ”醉甚”、「 ”醉卧”。   黄侃好饮,不知节制,但他却劝别人喝酒要节制。有一次林公铎「 ”自温州至,下火车时以过醉坠于地,伤胸,状至狼跋”,黄侃认为「 ”似此纵酒,宜讽谏者也”。   黄侃说他自己身体不好,如果不是学过拳术,身体恐怕要更坏。但他牢骚满腹,无从发泄,所以只能寄情于杯中物了。他每日早晨要喝四两酒,才出来上课,冬季常患咳嗽,吐血症从来就没断过根。他喜欢吃蟹,螃蟹上市时,喝酒便更多了。   黄侃爱书如命。黄侃一生最大的家私,便是书籍。章太炎在为他作的墓志铭中说:「 ”有余财,必以购书”。一次,黄侃跟他学生聊关于他买书的趣事,说他的太太,常常责备他拼命去买书,有时把钱汇到外埠去买,钱寄出后,天天盼望包裹,等书真的寄来了,打开包裹,匆匆看过一遍后,便把书往书架上一放,甚至从此便不再翻阅,这实在是太浪费了。黄侃却回答道:「 ”要知我买书的快乐,便在打开包一阅之时,比方我俩结婚吧,不也就在新婚燕尔之时最乐吗?”   由于黄侃藏书甚多,如何放置这些「 ”珍宝”及搬家时怎样装书便时常困扰着他。黄侃的书全是散放在架上的,甚至地板上几案上也一堆一堆的放着。有一次,广州中山大学请他去教书,无论校方怎样苦劝,开出的待遇多么优厚,黄侃都不答应。别人问他为何不去中大教书,黄侃淡淡地答道:「 ”我的书太多,不好搬运,所以就不去了。”然而,黄侃辛辛苦苦收藏的书籍最终却横遭他人糟蹋。「 ”一·二八”事变的时候,黄侃举家搬迁,仓促中装了八卡车书,运到采石矶暂存,不料被当地居民盗出,成筐论斤地当作废纸卖了。   黄侃年仅50岁就逝世。有说他精神超常,在于饮极浓之茶,茶水几黑如漆,工作之前,必狂饮之,屡屡饮之。虽精气激发,却大伤身体。   师徒   黄侃与章太炎相识于日本。当时黄侃住楼上,章太炎住楼下。一天夜晚,黄因内急,不及上厕所,便从楼窗中解裤洋洋直泻。章太炎此时夜读正酣,蓦地一股腥臊尿水瀑布般往下飞溅,禁不住高声怒 ... 。黄侃本系贵公子出身,且正年轻性躁,盛气凌人,也报以回 ... 。不 ... 不相识,待双方互通姓名后,彼此都熟知对方大名,遂将话锋转到学问上,两人越谈越投机。   章太炎是渊博绝伦的朴学大师,黄侃便折节称弟子。自此,黄侃师从章太炎问学经年。章太炎清高孤傲,对近世文人极少嘉许,惟独对黄侃刮目相待。      章太炎   黄侃与其师章太炎的相识还有一种版本,一次黄侃随众人往章太炎住所拜谒,看到章在墙上用大字写着东汉戴良的四句话:「 ”我若仲尼出东鲁,大禹长西羌,独步天下,谁与为偶?”黄觉得章为人太狂,恐难接近,萌生退意。后章在报上看到黄的文章,惊为奇才,投书约见,二人遂得以相识。   章太炎曾对几位高足一一封号:蕲春黄侃(季刚)为天王,吴县汪东(旭初)为东王,海盐朱希祖(逖先)为西王,归安钱夏(中季)(即钱玄同)为南王,歙县吴承仕(检斋)为北王,合称「 ”五大天王”。世人又称黄侃、汪东为「 ”章门二妙”。几大天王中黄侃最得章氏青睐,章称其「 ”清通之学、安雅之词,举世罕与其匹……”   章太炎《新方言》出版时,不请同辈,却请黄侃为他写《后序》,也足见其对黄的看重。   黄侃虽自视甚高,目中无人,但对老师章太炎却执礼甚恭。这一对师生惺惺相惜,留下许多趣闻。「 ”前中大教授黄季刚先生,为章氏最得意弟子,季刚先生事章氏恭谨又倍于他人,黄有弟子陈君,亦能传其衣钵,主章家为西席,章氏以西席礼待之。每逢新年,季刚先生必诣章宅叩贺,至必行跪拜礼,黄叩章,陈又叩黄,章又向陈行礼。坐定,陈举茶敬黄, ... 章,章又敬其西席,如此循环不绝,家人传为笑谈。”   黄侃对恩师章太炎执礼甚恭,汪辟疆说他「 ”二十余年间执弟子礼始终甚谨”。「 ”‘于并世老宿多讥弹’,惟于太炎先生,则始终服膺无间。有议及章先生者,先生心盛气争之,犹古道也。”章太炎也称他「 ”性虽俶异,其为学一依师法,不敢失尺寸”。   黄侃平时爱写诗,经常请章审阅,黄侃对章的字纸都特别珍视,每获得章信,便裱起来珍藏。章知道黄有此爱好,有时还特地为黄写几幅字,写几首诗,黄每有所获便如获至宝。一九二九年一月十二日,章太炎六十大寿。当时章住上海,为祝贺老师生日,黄侃特地提前几天赶往上海做准备,可见其至诚之心。   黄侃英年病逝,章太炎不胜悲痛,亲为弟子撰写墓志铭,称其「 ”尤精治古韵。始从余问,后自为家法,然不肯轻著书。余数趣之曰:‘人轻著书,妄也。子重著书,吝也。妄不智,吝不仁。’答曰:‘年五十当着纸笔矣。’”   黄侃在北大几乎 ... 遍同列,连师弟钱玄同也不放过,惟有一人,他以礼相待,这人就是与章太炎齐名的国学大师刘师培。别人问黄侃何故对刘师培特殊优待?他回答道:「 ”因为他与本师太炎先生交情很深。”   传道   黄侃在北大授课时,他讲《文选》和《文心雕龙》十分传神,吸引了大批其他系的学生。黄善于咏诵诗章,阴阳顿挫,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所以,学生们情不自禁地唱和,成为北大校园一种流行的调子,被师生们戏称为「 ”黄调”。      黄侃有次与学生讲《说文》,说了「 ”荠”字之字形、音韵、训诂,最后忽然说:「 ”你们记着,荠菜馅的饺子最好吃!”全班大笑,于是对这个「 ”荠”字印象深刻。   学生都称黄侃是一个「 ”特别教授”,在堂上对《说文解字》一个字一个字地讲,一不带原书,二不带讲稿,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学生对引用的经典论据,下课以后去查书,一字不漏,一字不错,引起了全班同学啧啧称羨。有一天,黄的学生为他拿皮包时发现内有许慎的《说文解字》,打开一看,那书上画得太特别了:书头蝇头小字,密密麻麻,有墨笔写的,有朱笔写的,还有各种各样的符号,全书9300字,每个字都有自己的讲法;别人的讲法,有的他肯定,有的他否定,也都记在了上面。   据说,他对《说文解字》读了五次,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新的体会。他去讲授的时候,也每一次有新的内容,同学们说:听黄先生的课,百听不厌,常听常新。一个学生看了黄侃所读的那本《说文解字》后,对他说:「 ”黄先生,你这批在书头上、书边上的东西,颜色各异,字又那幺小,谁还认得呢?”黄侃半开玩笑说:「 ”我要人认得干什么呢?别人要知道了上面的内容,我就不是第一了。”大家都哄地笑了。   著名的古典文学学者程千帆回忆老师讲课:「 ”老师晚年讲课,常常没有一定的教学方案,兴之所至,随意发挥,初学的人,往往苦于摸不着头脑。但我当时已是四年级的学生,倒觉得所讲胜义纷纭,深受教益……”程千帆还说:「 ”老师不是迂夫子,而是思想活泼、富于生活情趣的人。他喜欢游山玩水,喝酒打牌,吟诗作字,但是有一条,无论怎样玩,他对自己规定每天应做的功课是要做完的……”   黄侃弥留之时,他说不得话,手却指向架上一书。学生们将书拿来,他翻到一页,手一点,人已逝去了。送走老师之后,学生们想起那书,大家翻开一看,顿时觉得,雷电之光,激荡天地:前几日学生们争论的一个问题,老师没能作答。原来,老师最后手之所指,正是答案所在。   绝命   黄侃曾说「 ”不满五十不著书”。1935年,黄侃五十大寿,章太炎十分高兴的赠他一副对联:「 ”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成好著书。”上联以孔子「 ”五十读《易》”的典故,称赞他50年来都在勤奋学习;下联用蔡邕《曹娥碑》的古典,希望黄侃今后可以潜心著述。黄侃见联大为恐惧,因为章太炎联中嵌有「 ”黄绝命”三字。殊不知,章太炎的联句竟成谶语。   1935年10月5日,黄侃因饮酒过度,胃血管破裂,经抢救无效于八日去世。就在去世前一天,虽吐血不止,黄仍抱病点毕《唐文粹补编》,并披阅《桐江集》五册。章太炎听到噩耗后,恸哭不已,连呼:「 ”这是老天丧我也!这是老天丧我也!”   赞誉   1920年,陈独秀在武汉高师演讲时,感叹道:「 ”黄侃学术渊邃,惜不为吾党用!”   周作人谈到这位大师兄时,颇有微词:「 ”他的国学是数一数二的,可是他的脾气乖僻,和他的学问成正比例,说起有些事情来,着实令人不敢恭维。”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其《文心雕龙讲疏·序》中说:「 ”吾游学京师,从蕲州黄季刚先生治词章之学,黄先生授以《文心雕龙札记》二十余篇,精义奥旨,启发无遗”。   贵州大学教授张汝舟回忆民国十七年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时的情景说:「 ”黄先生讲声韵学的确是很别致的,他的教材教法,不守常规,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使听者忘倦。”   1934年12月17日,钱玄同在师大月刊上发表《古韵二十八部音读之假定》的论文,认为论古韵「 ”截至现在为止,当以黄氏二十八部之说为最当”。   钱玄同在黄侃去世不久,特地撰写挽联一首,以示惋惜痛悼之情:   小学本师传,更䌷绎纽韵源流,黾勉求之,于古音独明其真谛;   文章宗六代,专致力沉思翰藻,如何不淑,吾同门遽失此异才。   罗常培上世纪四十年代就把黄侃与章太炎并称,认为「 ”周秦古音之研究导源于宋,昌明于清,至章炳麟、黄侃乃总集前人之大成”。   程千帆评价黄侃:「 ”老师是中外学术界公认的大师之一。……大师之大,大在何处?……我觉得季刚老师的学问是既博且专的。无论你用经、史、子、集、儒、玄、文、史,或义理、考据、词章来分类,老师都不仅有异常丰富的知识,而且有非常精辟的发明。他在文字、音韵、训诂诸方面的成就是空前的……”   学界统一的看法是:黄侃憾50岁即去世,虽未出版任何著作,却无庸置疑是海内外公认的国学大师。   文章来源网络   更多精彩请关注必记本!

他人品不好,性格乖戾,为什么仍被尊为国学大师?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明教是什么教?《倚天》里张无忌率领的不是魔教,而是光明的宗教

    《倚天屠龙记》当中张无忌所属的「”明教”,在人类历史上确实存在过,那就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摩尼教”,由于吃素,并且崇拜教祖「”摩尼”,明教被当时的人们污蔑为「”吃菜事魔”,这就是「”魔教”一词的由来。其实,「”魔教”并不崇拜恶魔,相反,他们崇拜光明和善,他们的教祖摩尼,也是一个带来善的启示的「”光明使者”。一、明教教祖摩尼按照摩尼教的教义,宇宙起源于十二个千年以前,每一个千年都会产生一个伟大的先

  2. 孔祥熙是如何成为孔子75代孙的?

    南京......成立以后,孔祥熙历任实业...、财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和中国银行总裁等职。

  3.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4. 一分钟弄明白,山海经的三大体系,山经海经大荒经到底指的是什么

    山海经里的大荒,海内与海外,大荒到底是哪里请看丫丫图说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典籍,自古以来被视为一部奇书。书中记载了荒诞离奇的人物志怪,匪夷所思的奇异禽兽,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让人们对山海经里描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山海经中涉及到了诸多自然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这些内容自然是不能写入到正常的历史典籍里的。

  5. 树欲静而风不止,下一句流传了2000多年,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

    品读历史,解读优秀家庭文化。

  6. 南朝猛将萧摩诃从13岁猛到73岁,威震敌胆,却晚景凄凉,黯然谢幕

    纵观历代亡国之主,无不有其可恨之处,尤其如商纣,如隋炀,如刘子业,如萧宝卷,暴虐百姓。但另有一些亡国君主,可恨之中,更多的是可怜、可厌,如汉蜀后主刘禅、如陈后主叔宝,如南唐后主李煜,如宋徽宗赵佶,如王衍,如孟昶,这些人都有小聪明,甚至多才多艺,但在治国处政上,多半颟顸昏庸,不知所为。这其中的陈后主叔宝,败亡之后,还恬不知耻,向隋文帝杨坚乞官。

  7. 神仙都长什么样?为什么我们看到有的俊道骨仙风,有的丑陋吓人?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古人最初把神仙想象为一位肌肤像冰雪一般洁白,不食人间烟火,还可以乘云驾气、御龙飞天的完美神人形象。能像神仙一样长生不死不但是修炼方士的追求,更是古代帝王们梦寐以求的事情。东汉中叶,汉留侯张良的九世孙张道陵于蜀地鹤鸣山修炼,声称太上老君授以正一盟威之道,并授诸品经箓、

  8. 名人启示录:老子原创《道德经》,为何孔子修订《六经》名声更响

    撰文:郭珣;图片:网络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9. 残酷真相:这个社会正在「 ”惩罚”阅读经典的人

    作者:拙棘本号原创编辑:吴伟雷蒙·威廉斯讲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每个年代都有文人哀叹,自己小时候那个田园诗般的老英格兰已经消失了,工商业的发展使英格兰变成了一个冷漠、粗鄙的国家,而有趣的是,他们童年时代的老英格兰却是上一辈文人眼中污浊败坏的新英格兰,相应地,上一辈文人也在美化自己童年时代的英格兰,认为那才是真正的黄金时代。

  10. 批判孔子、干翻朱熹,76岁用剃刀自尽,大明第一狂人真不简单​

    我们大家都生过病,也都治过病。不知道大家寻思过没有,诊断与治疗的差别?诊断是摸清楚你得了什么病,治疗是对症下药。

随机推荐

  1. 从那以后,爷爷就再没有喂过猪了...(图文)

    从那以后,爷爷就再没有喂过猪了...那是上世纪70年代的故事,当时我只有4岁,但大致已记得一些事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爷爷从乡下抱回一头猪来。右手拿一块萝卜或黄瓜,给猪。一年时间很快过去了,猪长大了。最后,爷爷决定把猪卖到食品厂去,用自家的猪换钱买别家的猪肉吃。最后,全家十几个人一齐上阵,将猪抬上板车。那天,家里所有的人都很开心地吃了一顿回锅肉。但爷爷最终没有动一筷子肉。从那以后,爷爷就再没有喂过猪了。

  2. 梦见钱掉进厕所

    周公解梦梦见钱掉进厕所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钱掉进厕所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梅派之殇——梅葆琛追忆「 ”四小名旦”李世芳

    1946年我回到上海后不久,就在家里结识了李世芳,他是我父亲的学生,又是梅剧团总管姚玉芙先生的二女婿,他比我大几岁,我就称他为世芳大哥。当时他是随袁世海等名演员从北平到上海来演出的,他住在我家。我们相处久了就渐渐地成为亲密的兄弟,感情投合,他常鼓励我安心念书考大学,但也劝我劳逸结合,晚上去看他演出。梅兰芳、李世芳合影从那时起我才知道,1936年我父亲看了李世芳的演出,那时李世芳才15岁,扮相很像我

  4. 8种养肝护肝的最佳水果,拒绝当黄脸婆、斑点「 ”大王

    那就一定要注意养肝了,人的肝脏一旦受损,就容易中毒或感染疾病,今天给大家推荐8种最佳的养肝水果,拒绝当黄脸婆,斑点大王!肝脏是排毒的重要器官。养肝饮食方面需要忌口之处很多,不能吃辛辣、油腻食物,宜多吃绿色、清淡食物。日常吃些水果也是养肝护肝的不错选择,多吃一些吧。

  5. 祖龙诅咒是什么意思?巴清传祖龙诅咒什么梗?

    有网友说这是因为《巴清传》中了祖龙诅咒,这个祖龙诅咒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近日,电视剧《巴清传》宣布将重拍,在三位主演相继扑街之后,网友对这部剧也没有什么期待值了,重拍还有意思吗?因为电视剧主演接连出问题,坊间甚至开始流传“祖龙诅咒”的话题,祖龙诅咒是神马意思呢?江湖有一个祖龙诅咒的传说,只要是随意编造秦始皇身世的电视剧最终都不会有好下场。

  6. 若干惠生平介绍 若干惠的后人

    若干惠鲜卑族人,生于代郡武川,以国名“若干”作为姓氏,是南北朝时期著名将领。公元547年,若干惠在前往鲁阳的途中病逝,朝廷追赠秦州刺史,谥号武烈。若干惠生平介绍>若干惠(?二十岁时,随尔朱荣征伐,平河北,败元颢。大统十三年,若干惠因病死于军中,朝廷追赠他原职,加授秦州刺史,谥号武烈。>若干惠的后人>儿子:若干凤,封徐国公,大统末袭父爵为长乐郡公,与宇文泰的女儿结婚。

  7. 为什么人类有犬齿还有更多读者的疑问

    为什么人类有犬齿自然历史博物馆(MuseumofNaturalHistory)的体质人类学馆长萨布丽娜·肖尔特(SabrinaSholts)说,所有灵长类动物都有它们。早期的原始人可能已经发现在嘴角的那四颗锋利的牙齿是一种方便的武器,可以用来捕食,防止其他人捕食和娇小配偶。数百万年来,可能是由于饮食的改变,牙齿变小了。我们现代人用它们来咬食物,打开玻璃纸包裹的包装。我读过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交配,但

  8. 历史上真实的雍正帝究竟什么样子?真性情、不掩饰!

    真性情、不掩饰!奏折数量暴增,进而雍正帝的朱批数量远超康熙帝,对于雍正帝来说,批阅奏折是件让人兴奋的事情。最为特殊的是,雍正帝的朱批都是出自本人之手,不需要阁臣代笔,也不劳烦别人在旁边给予意见。这两句话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不同的雍正帝,真性情的君主形象。雍正帝年近不惑登基,在位仅有13年,不如父亲康熙帝在位长达61年,也不及儿子乾隆帝在位60年的时长。这种不拘一格、捉摸不定的雍正帝,才是历史上真实的雍正帝。

  9. 杨坚为什么将皇位传给杨广?真实的杨广多有才能?

    真实的杨广多有才能?这样一个人会不会在晚年的时候那么糊涂把皇位传给这么一位无德无才的人。>>杨广的颜值很高,是个标准的帅哥,同时还个文艺青年,写过很多好的诗词。可以说为国家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杨广还是一个心思缜密,情商超高的人。但这也为后来王朝的灭亡埋下伏笔。但也许是命运使然,又或者是杨广的步伐太急了,最终他没能成为秦皇汉武,却成了千百年来被人唾...的隋炀帝。可叹隋炀帝大业未成,最终成了千古昏君。

  10. 梦见雪地滑倒

    周公解梦梦见雪地滑倒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雪地滑倒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