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老喇嘛的故事

老喇嘛的故事

作者:殊雅‧达译者:谷响补注:妙融法师有个老喇嘛喜欢在一块平坦的大岩石上面打坐,瞰视一泓宁静的潭水。然而,每次他诚挚地开始祈祷,就在他盘起双腿,调好坐姿的当儿,他就会瞥见昆虫在水里无助地挣扎。一次又一次地,他撑起他吱吱作响的老迈躯体,将那微小的生物送到安全的地方,才又再坐回他的岩石座上。因此,他的禅修就是如此,日复一日……。他的师兄弟们,一些虔诚的修行者,他们每天也都会到那片荒芜人烟的地区,在巖石峻谷和山洞内独自打坐,他们终于发现老喇嘛几乎不曾安静地坐着,事实上他禅坐的时间都花在把虫子从小池里捞出来。虽然救护一个无助的生命,不论其形体的大小,是理所当然的,但一些喇嘛有时会想:如果老喇嘛到别处 ... ,远离这些令他分心的事,他的禅定工夫可能会更好些。有一天,他们终于向他表示他们的关怀。「到别的地方打坐,入甚深禅定,整日不受打扰,不是更能获益?这样您不就可以更快地证悟?如此一来,就能救度所有的众生从轮迴的苦海中解脱。」有一位这么地问老喇嘛。「或许您还可以闭着眼在池边打坐。」另一位僧友建议。「如果您在打坐的时候不断地站起、坐下,反覆不下数百次,您如何能开展完全的宁静和甚深如金刚般的定力?」一位年轻的学僧比其他师兄更有勇气,更机智地质疑他。这位尊贵的老喇嘛很仔细地听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却没说什么。当全部的人都说了他们要说的话后,他很感激地向大家敬礼,说道:「师兄弟们,诚如您们所说的,如果我整日坐着不动,我的禅定工夫一定会更有结果。但是老朽如我,我也曾一再地发愿要将此生此世(和所有的来世)服务救护他人,我又怎么能够闭上眼睛、硬起心肠来祈祷并吟诵大悲观世音利他无私的心咒,却任由无助的小生物溺死在我眼前而不顾呢?」对这么一个简单又谦虚的问题,竟使那群喇嘛没有一个人知道该如何回答。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老喇嘛的故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祖孙对话

    奶奶:“你知道爷爷和奶奶结婚多少年了吗?”

  2. 中国著名寺庙:白马寺有佛寺“祖庭”之称(组图)

    寺庙是中国宗教文化的一种象征,存在于各朝各代。下面,为你介绍中国现存的著名十大寺庙。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城东12公里处,号称“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所官办寺院。有中国佛寺“祖庭”之称,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灵隐寺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江南著名古刹之一。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国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禅宗胜地,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 梦见金蛙进家

    周公解梦梦见金蛙进家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金蛙进家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伊万·麦格雷戈简介

    麦格雷戈接着出演了三部星球大战:第一集幽灵的威胁,第二集克隆人的攻击和第三集西斯的复仇。

  5. 谁打响了“真理标准大讨论”的第一枪?

    1977年的二三月间,正是春寒料峭的时节,南京大学的教师胡福明正在谋画着写作一篇战斗檄文,从根本上去批判“四人帮”。他心里清楚自己真正要批驳的是“两个凡是”。胡福明胡福明,1935年生于江苏无锡,江苏省政协原...,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中国的未来命运一下子又被推到了生死悠关的抉择关头。

  6. 梦见上楼_周公解梦梦到上楼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上楼好不好

    做梦梦见上楼好不好?梦见上楼或爬上高台,表示吉星高照。梦见上楼梯,意味着步步高升。梦见死而复生_周公解梦梦到死而复生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死而复生好不好商人梦见上楼梯,是发财的预兆。梦见上升、上楼梯或爬楼梯,你的工作十分顺利,并获得上司赞赏,会升职加薪。梦见永远爬不完的高楼楼梯,表示表示读书运很好。梦见在学校楼梯上上下下,表示暗示成绩忽上忽下,很不稳定。

  7. 梦见伞破了 破伞

    周公解梦梦见伞破了 破伞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伞破了 破伞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窦婴怎么死的,汉武帝为什么要 ... 窦婴背后原因

    窦婴为什么一定要死还有另外一层背后原因,这也是汉武帝的御下之术,加强中央集权。窦婴便让侄子上书向皇帝报告接受遗诏的事,希望再次得到汉武帝的召见。于是便弹劾窦婴伪造先帝的诏书,应该判处斩首示众的罪。

  9. 【令政】的意思是什么?【令政】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令政lìngzhèng1.善政。明·汪廷讷《种玉记拂券》:「老旦:‘家中有令政么?’生:‘红鸾信尚遥。’老旦:‘既然未娶,倘若有人家要招赘,官人不知肯俯从么?’生:‘凭将快婿招。’」详「令正」。用令政造句1.但党没有任何权力去命令政权工作同志不执行上级政令,或者自己来一套。

  10. 厉王击鼓成语故事_成语“厉王击鼓”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 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 楚厉王曾通令,遇有国家危急的情况,就打鼓为号,通知老百姓来防守。有一次,厉王喝醉了酒,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