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南京栖霞寺“感应舍利”有何“感应”之处?

资料图:6月12日上午9时15分,阿育王塔中密藏千年的“佛顶真骨”和“感应舍利”真容展现在世人面前。崔佳明 摄 中新社发 摄 2010年6月12日,南京古栖霞寺举行了南京大报恩寺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法会,密藏千年的“感应舍利”等一系列圣物重光于世,供人瞻礼。因有广大读者不断询问,何为舍利,这舍利又有何“感应”之处?栖霞寺监院谛如法师特地撰写此文,通过本报《发现周刊》,讲述佛舍利的故事,解答人们心中的疑惑。 ——编者 舍利,梵语s/ari"ra,本来是遗骨的意思,通常指佛陀的遗骨,而称佛骨、佛舍利,其后亦指高僧圆寂后焚化的遗骨。《金光明经·卷四》解释为:“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而“感应舍利”,是因为人心至诚,感得舍利应现而来,故名感应,不同于佛陀与高僧圆寂后火化而得。 自从金陵长干寺的佛舍利在栖霞寺供奉,每天前来瞻礼的人是络绎不绝。人们进入法堂后,会看到供案之上左面的玻璃箱中,髹金须弥座上,横放着一支长六七厘米的玻璃瓶,通体透明,一端细长,一端圆润,并有丝织物缠绕在瓶口,隐约可见瓶内有数粒芥子大小的舍利,有黑色,有白色,还有金黄色的。箱前摆放一块“感应舍利”的标牌,人们不禁疑惑,这舍利有何“感应”之处? 要解答这个疑问,还得从佛教初传江南说起。 康僧会至诚感舍利 孙仲谋营造建初寺 根据《金陵梵刹志》的记载,早在三国东吴孙权在位的时候,佛教尚未兴盛;赤乌十年(247),有一位天竺高僧康僧会大师来到了当时的南京城——建业,搭建茅屋以供奉佛像,当街随机说法。从当时的吴国人来看,佛教还是件新鲜事物。而康僧会所着的服饰奇特,行为怪异,路人纷纷驻足评论。于是,便有官员启奏大帝孙权,“有胡人入境,自称沙门,容服非恒,事应检查。”吴主孙权便召见康僧会,问其所传之法有何灵验之处?康僧会说:“如来迁迹(去世),忽逾千载,遗骨舍利,神曜无方。昔阿育王起塔,乃八万四千……”孙权认为这是夸张荒诞之词,就让他献上舍利,说道:如果真有你所说的舍利,就为你建寺造塔;如果是虚妄之词,我东吴可是有法度的国家!言下之意,如果没有舍利的话,就要治康僧会的罪。 康僧会请求给他七天的时间,回到茅屋之后,召集徒众说:“佛法的兴废,在此一举!”于是洁斋于清静之室,将一个铜瓶供奉在香案之上,日夜烧香礼拜,迎请舍利降临。七日的期限到了,却寂然无应;康僧会请求再延长七天,孙权应允了;可十四天过去了,依然不见舍利降临。孙权说:“你这分明是在糊弄寡人。”便要治康僧会的欺君之罪,康僧会又请求再给七天时间,孙权再次准许了。康僧会对徒众说:“佛法灵验,应该降临,只是我们这些人没有感应,当以誓死为期!”时间过得很快,七天又快过去了,还是没有舍利降临,众人都非常害怕,慌乱起来,只有康僧会烧香礼拜不止。就在这天夜里五更,忽然铜瓶中铿然有声响,康僧会亲自前去看视,果然得到了舍利。经过三七之期二十一日,日夜虔诚祈求,感得舍利凭空而降,应现在铜瓶之中,大显威神,这便是感应舍利的由来。 天明之后,康僧会怀抱铜瓶前去进见孙权,满朝文武都来观看,只见五色光彩闪耀在铜瓶之上,众人赞叹不已。康僧会又道:佛舍利坚实无比,无物可摧。孙权闻言,就下令将舍利放在铁砧之上,让力士手持铁锤用力敲击,结果砧锤都打出了凹槽,而舍利完好无损。孙权大为叹服,随即为康僧会大师建寺造塔,供奉感应舍利,因为这是江南最早的佛寺,故名建初寺,塔名阿育王塔,就是后来大报恩寺的前身,而江南佛教也因此逐渐兴盛起来。 刘萨河慧眼掘宝 梁武帝再造浮图 可惜好景不长,八十年后,东晋苏峻作乱,攻陷建康城,焚毁了建初寺塔,感应舍利从此湮灭。又过了四十多年,此时的建初寺旧址又有了一座小寺院,因在长干里,便称之为长干寺,晋简文帝在寺中建了三层宝塔,据说每夜都会放光,但是无人在意。不成想几年之后,引来了一位异人。 此人本名刘萨河,并州(大同)人,从小喜欢打猎。31岁那年,突然昏死过去,过了七天后才苏醒,说自己到了地狱,看到了种种残酷的刑罚,有僧人劝其出家,并前往南方去寻找阿育王塔,礼拜忏悔自己当年 ... 生的罪过。从此刘萨河出家,改名慧达,一路南行,寻找舍利塔,来到了建康城。他发现长干寺塔有“异色”,就 ... 信徒发掘,挖到一丈多深,发现三块石碑,其中一碑下有铁函,铁函中有银函,银函裹着金函,内盛舍利,光色炫耀无比,观者大为惊叹,于是慧达与众人集资,又建了一座新塔,供养舍利,与旧塔对峙,从此,江南佛寺盛行双塔制。 梁武帝在大同三年(537)又改造阿育王塔,再度发掘了塔基。地宫中有石函,石函内有银壶,银壶内盛放有舍利、佛螺髻发以及佛爪(指甲)。同年9月,梁武帝大做佛事,重建了双塔,用金玉宝罐盛放舍利及佛爪发于七宝塔内,再装入大石函,分别埋进两座地宫中,并且堆放了王侯贵族富户百姓等施舍的金银珍宝,又将长干寺改名为阿育王寺。 李德裕润州分舍利 宋真宗赐额圣感塔 隋朝统一天下后,为了政治上的原因,平毁了建康城,长干寺塔也废毁无遗。到了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唐朝历史上“牛李党争”的一个关键人物——李德裕,出任润州(镇江)刺史。他来到了金陵,打开了长干寺阿育王塔遗址的地宫,发现舍利21颗。请出11颗迁往润州,在北固山甘露寺建塔供奉,只剩下10颗留在原地。而此次发现的感应舍利也正是10颗,可以与史书相互印证。 但是,长干寺在唐朝却仍旧没有起色,直到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演化大师——可政和尚向朝廷奏报了长干寺舍利屡屡显现灵验的事,皇帝下诏,重修长干寺,并建九层宝塔供奉舍利。 这次重建与以往不同的是,真宗皇帝自始至终都非常关注。在此几年前,印度高僧施护法师来到中国,向朝廷敬献了佛顶真骨舍利;这次,真宗特旨将佛顶真骨与感应舍利一同埋入了地宫。宝塔完工以后,真宗赐名“圣感舍利塔”,从此,感应舍利、佛顶真骨就一直埋藏在圣感舍利塔的地宫中。 长干寺在几年后改名天禧寺,从此,天禧寺蒸蒸日上,可惜,到了元朝末年,毁于兵火,只有宝塔巍然屹立。 明成祖大建报恩寺 韦昌辉炸毁琉璃塔 明朝洪武初年,天禧寺得到了重建,然而,没过几年,太祖朱元璋认为天禧寺的圣感塔太高,在风水上来说,对他的大明江山不利,下旨将圣感塔移建到钟山东麓,脚手架已经全部搭好了,正要拆毁时,出了安全事故,有工人从塔上坠落,老朱大为震惊,认为是上天示警,收回了成命,并重新修葺,使得天禧寺塔焕然一新。 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永乐六年(1408),天禧寺被一个恶徒放了把火,烧得是片瓦无存。四年后,明成祖朱棣下诏,为了报答父母的恩德,在天禧寺旧址,依照皇宫大内的规制,重建寺院,赐额“大报恩寺”;并且在圣感塔的原址,用五彩琉璃砖瓦砌筑了九层宝塔,高达78米。此次修建,历时17年之久,直到宣德三年才最后完工。建成之后,浮图高耸,光耀云天,堪称古代建筑艺术的奇迹。但是,报恩寺的主题也从供奉佛门的舍利,转变为明成祖为了报答父母深恩而建,使得人们渐渐忘却了琉璃宝塔之下,地宫中埋藏的舍利。 清朝咸丰年间,国运衰败,南京城厄运连连,太平军捣毁了所有的寺院庙宇,到了咸丰六年(1856),韦昌辉发动天京事变,炸毁了琉璃宝塔,从此之后,舍利也好,宝塔也罢,无人问津,屈指算来,已经150多年了。然而万幸的是,当年的感应舍利和佛顶真骨一直深深地埋藏在地宫之中,岿然不动,等待着盛世的重光。从公元1011年到2010年,整整一千个年头过去了,这两份佛门至宝的舍利终于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当我们瞻礼舍利时,想到感应舍利坎坷的“命运”,不禁感到万分的难能可贵,仿佛1700多年前吴王金殿上的光彩,1000年前舍利最后一次进入地宫隆重的场景,又呈现在眼前,令人浮想联翩…… 大有玄机的佛顶真骨 相对于感应舍利而言,人们对“佛顶真骨”的疑问似乎就少多了,仅从字面意思就很容易理解:“佛顶真骨”即是指释迦牟尼佛的头顶骨。 瞻仰过的人都会感到奇怪:佛的头顶骨为什么那么厚呢?将近2厘米左右。如果按这个厚度来推测的话,佛的身体该有多高呀? 稍安勿躁!让我们先来标准佛顶。 佛顶:音译作嗢瑟尼沙、乌瑟尼沙、郁瑟尼沙。意译肉髻相、无见顶相,为佛32相之一。再看看文献中关于佛顶的记载: 据《无上依经》记载:“郁瑟尼沙,顶骨涌起,自然成髻是也。”《大毗婆沙论·卷177》说:“乌瑟腻沙相,谓佛顶髻,骨肉合成,量如覆拳,青圆殊妙。”由此可知,佛的头顶部位的隆起,不是发髻,而是骨肉隆起,形成了髻状。 由此看来,佛的顶骨比常人厚,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是佛的异相。巧合的是,我国先秦的孔子,头顶也有异相。《史记》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孔子世家》中也有同样的记载。所谓圩顶,根据司马贞《索引》的解释,就是“顶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旁高也。”在中、印历史上,两位文化巨人的头顶都有异相,一隆一凹,倒也令人称奇。 但是,佛顶骨的玄机还不止于此,佛的顶相是常人所无法见到的殊胜相,至为尊贵。佛涅槃后,佛顶特指顶骨舍利,《大般若经·卷5》载:“顶骨结实,穷劫不坏”。由此被视为最尊贵的佛门至宝。 《释氏要览注》说:“释迦既卒,弟子阿难等焚其身,有骨子如五色珠,光莹坚固,名曰舍利子,因造塔以藏之。”可见,舍利的另一特征是五光十色,光亮莹润。今天我们见到的长干寺地宫所藏的佛顶真骨舍利,就是这样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在骨质间隙的小孔中,可以见到许许多多五彩斑斓的舍利子蕴含在其中,晶莹剔透、光润柔和;如果放大看,尤为明显,令人惊叹不已。这个和经典记载是相一致的。 据史料和长干寺地宫出土的碑文都有记载:佛顶真骨是由宋太平兴国五年(980)来华的印度高僧施护等人所献。大中祥符四年(1011)即埋入长干寺圣感塔地宫。也就是说,只有与宋太宗、宋真宗同时代的人才可能见到这份佛顶真骨,此后一千年中无人得见。而我们今天居然在千年后,能够一睹舍利的真容,是何等的难能稀有啊!(现代快报本文作者 栖霞寺监院谛如法师)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南京栖霞寺“感应舍利”有何“感应”之处?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2. 曹操一生之错:实锤奸雄,放虎归山,急功近利失人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3.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4. 「 ”金陵王气”,是孙权在开创定都南京先例时,唯一考虑的吗?

    金陵为南京古称,自战国以来就相传此地有王气,从「”楚威王埋金”,到「”秦始皇断王气”等大量传说不一而足。然而这些总归野史传说,少有实据。直到东汉建安十六年,孙权将治所从镇江迁至秣陵。次年修筑石头城,将秣陵改名「”建业”。寓意:在这里开启帝王之业”。后来还在建业定都,彻底将「”金陵王气”之说坐实。而后面的东晋、宋齐梁陈也代代因循在此定都。这让「”金陵王气”之说,多了许多凭据。然而这些政权的短命,又使

  5. 刘备评价周瑜7个字,字字狠毒,孙权听完沉默,1年后周瑜离奇死去

    周瑜字,公瑾,三国时期名将,他一手导演了赤壁大战,在谈笑间就灭了曹操的百万大军,为孙权打下了了东吴的基业。周瑜和孙权也被后世称为君臣的典范。不过奇怪的是,周瑜死的十分蹊跷,似乎与孙权有着某种不可告人的关系。公元209年,孙刘合作打败了曹操之后,刘备迎娶了孙权的妹妹孙尚香。

  6.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7.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8. 孙权为何屡次攻打合肥?从地理位置上解释:合肥对吴、魏的重要性

    建安二十年,孙权十万东吴兵进攻合肥。这不是孙权第一次攻打合肥,早在建安十三年十二月,也就是赤壁之战结束没多久后,孙权便亲自率10万大军进攻合肥。《三国志·刘馥》孙权率十万众攻围合肥城百余日。《三国志·武帝纪》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三国志·孙权传》权自率众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昭兵不利,权攻城逾月不能下。

  9. 丢失荆州的锅,到底该谁背?关羽,刘备还是诸葛亮?

    文|小刀近些年网络上很流行一个词叫「”背锅”,指的是「”代别人受过”,本篇文章就借用这一流行词,来深度分析一下刘备集团丢失荆州的「”锅”到底该由谁来背。关羽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当然要弄明白,荆州是如何一步一步丢失的?赤壁之战后,曹军元气大伤,曹操不得不退回北方再寻南征良机,孙刘两家都心知肚明必须要趁此机会抢夺荆州。交代一下,历史上东汉时期荆州原下辖七郡,分别是南阳郡(含宛城、新野等地)、南

  10. 中年男人就没有出路?不,马云和曹操给出了标准答案

    胡赛萌/文女人善变,男人专一。善变的女人,20岁时喜欢帅气的男人,30岁时喜欢成熟的男人,40岁时喜欢稳重的男人,50岁时喜欢贴心的男人,60岁时喜欢会照顾人的男人。

随机推荐

  1. 南京国民 *** 的改订新约运动

    南京国民 *** 的改订新约运动  文/张惠民  南京国民 *** 的改订新约运动改订新约运动是南京国民 *** 的重大外交举措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过重要影响。  南京国民 *** 为什么要发动改订新约运动呢?首先1928年北伐打败了奉系军阀,基本上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南...

  2. 秋天来了的句子

    秋天来了的句子1、秋天,虽然不像白花盛开的春天那样充满生气,五彩缤纷,也不像绿树成阴的夏天那么充满活力,繁枝绿叶,但却有诱人独特的秋色和金黄的果实吸引人们。秋姑娘带着凉爽和丰收来到了咱们的家园。

  3. 水浒石将军石勇怎么死的?石将军石勇简介

    水浒石将军石勇怎么死的?石将军石勇简介  水浒石将军石勇怎么死的? 水浒传石勇最后怎么样了? 石将军石勇简介:石勇,北京大名府人(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小说《水浒传》中人物,好赌,绰号「石将军」。因赌博打死了人,逃到柴进庄上避难,后前去投靠宋江,到了宋家村宋江家,得...

  4. 姓摩男孩名字大全 姓摩男孩起名_姓名测试

    摩胤汀摩露青摩涌泉摩云摩虞孝摩天宇摩行健摩佩懿摩旭飞摩烈炎摩恒曦摩逸铭摩麒麟摩卫峰摩子鹏摩祺莲摩慕磊摩政摩宁越摩正奕摩茗嘉摩社荣摩思芋摩国财摩德法摩果摩亚东摩镓铮摩建民摩嘉桐摩效煮摩会摩得经摩维砾摩资宏摩继亨摩子健摩秋婉摩熙诺摩翊桓摩麒毓摩轶敏摩瑞祥摩晨琛摩高明摩雨记摩国志摩希姬摩铂宇摩宗林摩冰清摩俊胜摩小峰摩舒灿摩军成摩畅浩摩佩国摩朋飞摩桦摩洪菲摩嘉敏摩贤德摩龄月摩师绮摩蕊摩浩淞摩成鑫摩现珍摩浩

  5. 梦见自己当尼姑了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当尼姑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当尼姑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最凶险的五种鬼梦 -周公解梦

    鬼梦本来就不好,但凶险程度还是有差别的,有些只是让人吓一身冷汗,有些则是让人回忆了过去的美好,最凶险的鬼梦,凶险在什么地方呢?最凶险的五种鬼梦1、梦见鬼要带他走。对于这种结果,陈鹏解梦只能一声叹息。梦见其他鬼要带自己走,而且不愿意说明到哪个地方,或直接说要带自己去地狱,阴间,阴曹地府,都是大凶之梦,提醒,这类梦境常见于老人。占梦五不原则-周公解梦

  7. 持六字明咒的感应事迹

    持六字明咒的感应事迹我的亲母,曾得过很重的胃溃疡病,我教她日夜念六字明,结果六十老人,却不治而自愈了哩,异哉!在观音山住的圆照老尼师,专念六字明,荼毘时其心脏也是未化的。近代有名的金山活佛神行莫测,他也是专念六字大明咒的,清代北京戒台寺的圆通和尚,也是通神入化的哩。能广大感应的「六字大明咒」亦是各派喇嘛共修行之法也!

  8. 中国古典婚礼音乐大全 适合婚礼的古典音乐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典婚礼音乐大全,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古典婚礼音乐大全1.最浪漫的事2.花好月圆夜3.快乐新娘4.你是幸福的5.凤阳花鼓中国古典婚礼音乐大全适合婚礼的古典音乐6.甜蜜蜜7.月亮可以代表谁的心8.月亮代表我的心9.天地孤影任我行10.八段景11.甜蜜蜜12.最浪漫的事13.意犹未尽14.只有为你15.花好月圆夜16.我只在乎你17.年年有余18.喜庆上文为大家介绍的中国古典婚礼音乐大全,你了解了吗?

  9. 鼠字结尾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鼠”的成语、最后一个字以“鼠”结尾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城狐社鼠——社:土地庙。城墙上的狐貍,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权势作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 鸱鸦嗜鼠——比喻嗜好各不相同。 胆小如鼠——胆子小得象老鼠。形容非常胆小。 孤雏腐鼠——孤独的鸟雏,腐...

  10. 赖床不是好习惯,但起床过快过猛,更是取死之道

    造成血氧供需失衡,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颈部损伤,诱发一系列颈源性疾病!可能导致血压急速下降,诱发低血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