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也是在这个时期,欧美和日本的探险家、学者纷纷来到中国,对这个古老国度的文明展开全面而细致的调查。他们走遍了中国各省的重要文化遗存,并拍摄了大量的照片。作为都城的北京,自然成为了他们重点考察对象。曾经的皇家禁地,如今已是珍贵的文化史迹和喧闹的景点。旧禁城在皇城中,旧称紫禁城。正阳门紫禁城远景天安门午门东华门西华门禁城宫殿旧称大内。初为洪武合祀天地的地方,称天地坛。

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也是在这个时期,欧美和日本的探险家、学者纷纷来到中国,对这个古老国度的文明展开全面而细致的调查。 其中有两位日本学者——常盘大定和关野贞,被誉为日本研究中国史迹的先驱。 他们走遍了中国各省的重要文化遗存,并拍摄了大量的照片。作为都城的北京,自然成为了他们重点考察对象。 故宫、颐和园、天坛、北海……曾经的皇家禁地,如今已是珍贵的文化史迹和喧闹的景点。 这些流传下来的黑白影像,见证和讲述了历史长河的沧桑演变。 北京城 北京的城区格局十分整齐雄伟。城墙把城市分成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 内城周长四十里,城墙的高度为三丈五尺五寸。外城位于内城的南边,周长二十八里,环抱内城东西两角楼,城墙高二丈。内外两城组合,形如凸字。 内城中央有周长十八里的皇城,皇城内还有周长六里的紫禁城。这两重城墙形如回字。 旧皇城 内城中有皇城,周长三千六百五十六丈五尺,高一丈八尺。 南有中华门,清时称大清门,明为大明门。前有棋盘街,石栏互环,绿荫低垂。以前大清门内有千步廊,还有户部的米仓和工部的 ... 。 正北抵天安门,东临东长安门,西接西长安门,各有三阙,尽属禁地,行人不得往来。民国后才开放。 正中有天安门, 南向。旧称承天门,顺治八年(1651)重建后改称现名, 为皇城正门。 旧禁城在皇城中,旧称紫禁城。城为正方形,南北各三百三十六丈,东西各三百零二丈九尺五寸,高三丈。共有四门。南边的叫午门,北边的叫神武,东为东华,西为西华。城四角均有角楼,建造甚为精巧。午门最为壮观,是紫禁城的正门。 正阳门 紫禁城远景 天安门 午门 东华门 西华门 禁城宫殿 旧称大内。民国成立后开放了前三殿,设置了展示清皇室珍宝的古物陈列所。民国十三年(1924) ... 会接收了后宫。十七年(1928)组建了故宫博物院,负责管理故宫的所有宫殿。 太和门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景山 景山又称万岁山,俗称煤山。周长二里余。山坡遍植松柏,翠色参天,绿荫蔽地,景物极幽。清朝改称景山。 北海 北海从辽金时代起就因其风景秀丽,殿宇崇闳而被作为历代帝王的别宫,到了明清更为兴盛。推翻帝制后,民国十四年(1925)开放成为北海公园。 天坛 天坛在正阳门外,天桥南偏东。初为洪武合祀天地的地方,称天地坛。内墙外墙都是前方后圆型。老槐古柏,参天蔽日,建筑宏伟,风景幽绝。有两门,皆西向。有关天坛设在南城的记录始于金大定年间,因此可以确定天坛建于金代。 圜丘全景 皇穹宇前门 祈年殿 雍和宫 原为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即雍正皇帝)的宅邸,登基之后改为喇嘛寺,叫雍和宫。 ... 殿 牌楼 万福阁 国子监 位于北京城内,安定门内崇教坊成贤街,与孔子庙为邻。始建于元代。 彝伦堂 牌楼 颐和园 颐和园在北京城西北,距西直门二十余里,原名好山园。清乾隆十五年(1750)更名为清漪园。咸丰庚申(1860)与圆明园同样被毁。光绪十四年(1888)重建后改为现名。 全园五分之一为山,五分之四为水。园内宫殿建筑,宏伟精巧,风景秀丽,堪称东方美的代表。 万寿山全景 佛香阁 石舫 十七孔桥 本文文字图片均选自《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名胜古迹图集》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名胜古迹图集 (全本精装版)》 [日]常盘大定 关野贞 著 定价:1980.00(全十二卷) 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6
本文标签:北京城历史颐和园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