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戴名世是桐城派的先驱人物,是著名的古文家与史学家,精于制义,擅长古文,尤志于明史。“义法”的提出为桐城文派树立了理论的旗帜。是桐城派中坚人物,师事方苞,又是姚鼐的老师。是桐城派集大成人物。

季我努学社 >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 >作者:延安大学历史系本科生闫红,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桐城文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戴名世、方苞、刘大樾、姚鼐等,因为这些人都是清代安徽桐城人,故而得名桐城文派,又名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桐城派。 >戴名世是桐城派的先驱人物,是著名的古文家与史学家,精于制义,擅长古文,尤志于明史。他的理论自成体系,文章文辞清明,笔墨生动,深得司马迁、韩愈文法。他对桐城派的开派人方苞有着很大的的影响,他的论文主张对后来桐城诸家理论的启迪上也有着重大影响,其古文理论在许多方面都开启了桐城派的先河。 >方苞 >方苞(1668~1749),字风九,一字灵皋,号望溪。他是桐城派创始人,主要贡献是提出了“义法”。方苞的“义法”讲的是篇章结构和语言运用的规律,即今之所谓文章学。方苞认为,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内容决定着形式。只有剪裁得体,结构严谨,语言简洁,才是好文章。“义法”的提出为桐城文派树立了理论的旗帜。 >刘大櫆 >刘大櫆(1698~1780),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是桐城派中坚人物,师事方苞,又是姚鼐的老师。刘大槲在方苞“义法”说的基础上加以丰富和补充,强调了散文应具备的情感和气势。提出了“神气、音节”说,而他的“神气”说又被后继者姚鼐继承并加以发展成“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的八字主张。 >姚鼐 >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是桐城派集大成人物。他阐述了方苞、刘大樾以及姚鼐之间的理论继承关系。姚鼐提出了著名的古文写作原则,使桐城派古文理论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此外,他还提出了富有创见性的“阴阳刚柔说”。 >桐城文派发展到清朝,有以曾国藩为首的湘乡派。曾国藩( 1811-1872),湖南湘乡人。字伯涵,号涤生。他在姚鼐的“义理、考证、文章”之外又加入“经济”一项,并扩大了古文的传统,此外他还特别推重大气磅礴的阳刚之美。 >还有所谓的“阳湖派”,开创者为张惠言、恽敬。这一派总体上是以桐城派为宗,但在许多方面有突破。 >参考书目: >1. 吴功华著,《桐城地域文化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2 >2. 钱念孙主编,《安徽散文小说》,安徽文艺出版社,2011.07 >3. 《安徽优秀传统文化丛书》编写组编,《桐城文化八讲》,安徽大学出版社,2015.10 华 兴 春 秋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杨培超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桐城派姚鼐方苞古文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