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唯一中方女英文打字员张凤岐生于书香门第,1939年考入国立云南大学文史系。8月,美国志愿航空队在缅甸正式成立。1942年,飞虎队转为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1945年,她在美国第14航空队做后勤工作的好友王长昇给她带来一个消息——第14航空队要招中方女打字员。张凤岐作为美国第14航空队航空处唯一中方女英文打字员的工作开始了。这一仗,击毁日本战机75架,飞虎队未损一人一机,引起极大轰动。

10年前的9月3日,陆伟俊第一次听到了母亲和飞虎队的故事。 那日,老母亲端坐电视机前,聆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的实况。当听到“不会忘记与中国军队并肩作战并为中国运送战略物资而冒险开辟驼峰航线的美国飞虎队……”,老人的泪水簌簌落下。 此景令几位子女面面相觑。母亲多年来闭口不谈的经历,像开了闸的水,倾泻而下……与飞虎队结缘的那段人生终于慢慢清晰起来。
唯一中方女英文打字员 张凤岐生于书香门第,1939年考入国立云南大学文史系。但日军的轰炸碎了她的梦。停课之后,她在教官罗哲民推荐下,进入了当时的中国空军军官学校(即“航校”)工作。陈纳德任航校教官。 张凤岐还记得在航校第一次听陈纳德上课的情形——大课堂座无虚席、鸦雀无声,黑板上挂着日本零式战斗机的模型图,陈纳德滔滔不绝。 1941年,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一个未公开发表的命令,允许美国陆、海军预备役航空人员参加美国志愿航空队,纳入中国空军序列赴中国参战。8月,美国志愿航空队在缅甸正式成立。1942年,飞虎队转为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1943年3月,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又转变为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1943年10月中美空军混合联队组成并投入战斗。 在航校工作的张凤岐关注着这一切。1945年,她在美国第14航空队做后勤工作的好友王长昇给她带来一个消息——第14航空队要招中方女打字员。 争取到家人的支持后,张凤岐辗转买来打字机练指法,参加面试。那日下午,她走进神秘的巫家坝机场美国第14航空队器材供应处。抽血、听心脏、翻眼皮、看喉咙……通过打字测试后,对方说:“美国第14航空队需要你”,“先从试用开始”。 张凤岐作为美国第14航空队航空处唯一中方女英文打字员的工作开始了。此后,陈纳德将军签发的命令,各种名目繁多的武器弹药、物资保障机要文件,不少都出自张凤岐之手。
美中人员一起哀悼一起庆功 张凤岐在航空队里耳闻目睹的故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突袭虹桥机场”。 据陆伟俊结合母亲口述及查阅档案:1944年10月,由陈纳德统率的美国第14航空队制定了《关于攻击上海虹桥机场日军空军基地的方案》。1945年1月17日,陈纳德下达了“飞虎之旅开始”的命令。“整个虹桥机场一下子被突如其来的强大打击砸蒙了!砸晕了!”这一仗,击毁日本战机75架,飞虎队未损一人一机,引起极大轰动。 关于高危险性高失事率的“驼峰航线”,张凤岐曾说:“美方、中方人员就像在一条战壕的战友,有苦同当、有乐同享。每当有美方人员在空战中牺牲,我们都要参加专门举行的哀悼仪式;每当美方击落日本零式战机,我们和美方人员都会参加庆功派对活动。” 虽然在加入第14航空队之前就已经和丈夫陆国华相识相知,张凤岐却坚持战后才结婚。1945年11月14日,她和一家人来到了上海并在这里定居。后来她成为了一名老师,为穷苦学生上晚课,后又加入妇联工作。一直留在她身边的有美国第14航空队对她的书面评估,还有美方人员阿布里留给她的B24飞机模型。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飞虎队美国航空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