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梁思成与林徽因成婚后,他写信给二人,表达他的喜悦之情。他在世期间,成家的孩子只有思顺和思成,两个孩子的婚事都是他“包办”的,对此他颇为有些自得,认为是他最成功的作为之一。问题在于,用棍棒教育孩子,有成才的,也有不成才的。也有呼吁老子自觉的,要求做老子的先行解放了儿子,给儿子以自由。

他在写给孩子的许多信中反复提到一点,就是发自肺腑的、自然纯真的爱。他说:“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这是一种博大的爱,包容的爱。这种爱不仅惠及他的九个子女,也无私地给予了女婿和儿媳。梁思成与林徽因成婚后,他写信给二人,表达他的喜悦之情。他写道:“我以素来偏爱女孩之人,今又添了一位法律上的女儿,其可爱与我原有的女儿们相等,真是我全生涯中极愉快的一件事。” 林徽因 >有一次,他读了一整天的书,晚上又喝了点儿酒, 有些醉了,于是,“书也不读了,和我最爱的孩子谈谈罢”,便在信里和思顺聊起了家常,称赞女婿周希哲“勤勤恳恳做他本分的事,便是天地间堂堂的一个人”。他在世期间,成家的孩子只有思顺和思成,两个孩子的婚事都是他“包办”的,对此他颇为有些自得,认为是他最成功的作为之一。在他晚年,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都在国外,或工作,或读书,这些孩子没有不盼着他来信的,常常是两三个礼拜接不到他的信,就撅嘴抱怨。百忙之中,给孩子们写信,也成了他的最大快乐和享受。 >梁思成 >应该说,父母爱其子女本是天经地义的,它来自人的天性,过去讲舐犊之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这种爱通常容易异化为两种方式:一种是溺爱,孩子想怎样就怎样,要星星不给月亮;另一种是棍棒之下出孝子,恨铁不成钢,又有“打是疼, ... 是爱”的说法。问题在于,用棍棒教育孩子,有成才的,也有不成才的。近代以来,中国总是挨打,贫弱的原因一直深挖到家庭内部,以为传统的父子关系限制了孩子的发育和成长。于是,百余年来,家教传统断裂,造成很恶劣的影响。也有呼吁老子自觉的,要求做老子的先行解放了儿子,给儿子以自由。当时就有人表示怀疑,“家庭革命,逆子叛弟,接踵而起,国胡不强?”搞得很热闹,怎么不见国家强大起来呢? >如果说传统的溺爱是在物质方面不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那么,这种标榜幼者本位、解放孩子的新式溺爱,则表现为在精神方面,在道德教育、人格培养方面主动放弃责任。特别是“进化论”的流行,使得很多人相信,“后起的人物,一定尤异于前”,“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这样的教育,新的一代或能成为独立、自由的人,却也容易变成自私的人,不负责任的人,缺少社会情怀、人文情怀的人。为了孩子能“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鲁迅先生曾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理解,二是指导,三是解放。时至今日,做父母的恐怕很少有人是不肯理解和解放自己儿女的,但如何指导他们,“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却是个老大的难题。 >鲁迅 >( 解玺璋:《梁启超传》,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年版 ) 作者简介:解玺璋,知名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学社顾问、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从事报刊编辑、图书编辑二十余年,曾获多种全国及北京市文艺评论奖,著有《梁启超传》、《一个人的阅读史》、《喧嚣与寂寞》、《雅俗》等。 (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所研究生 萧宸轩 )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梁启超读书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