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到正仓院看唐朝家具之挟轼与多足几正仓院北仓阶下“南棚”有“紫檀木画挟轼”一件。正仓院紫檀木画挟轼所谓“挟轼”,即古人所称“凭轼”,又可称为夹膝、凭几、隐几、伏几。新疆阿斯塔纳墓地出土的一件“琴几”,虽非凭几,但其造型却和正仓院挟轼几乎一致,同为两端各二足型,其上也有彩绘花鸟装饰。
到正仓院看唐朝家具(3)之挟轼与多足几
【挟轼与多足几】
正仓院北仓阶下“南棚”有“紫檀木画挟轼”一件。高33.5厘米,长111.5厘米,宽13.6厘米。以长条形柿木为几面(天板),上贴紫檀薄板,两端贴楠木板。两端各有二足,中段细窄处套以三层象牙圈。足下基座以及四周镶金嵌银,描绘花叶、卷草、蝴蝶,做工细致考究,并附有一条与尺寸相合的白罗褥,是圣武天皇生前喜爱之物。《国家珍宝帐》中录有“紫檀木画挟轼一枚”,其下注“着白罗褥”,便指此件。另外中仓也藏有一件“漆挟轼”,形制与之相似,唯无华丽之饰。
正仓院 紫檀木画挟轼
所谓“挟轼”,即古人所称“凭轼”,又可称为夹膝、凭几、隐几、伏几。几面平直,下置二足,盘坐于榻上或席上时,可以放置身前凭靠憩息,或置于身侧随意侧倚,可称得上是席居时代又一类重要家具。波士顿美术馆所藏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之陈宣帝,与北京故宫《步辇图》中坐在小辇上的唐太宗,身前均置此物伏靠。阎立本《北齐校书图》中侍女手中所持的一件和床榻上一位学士身侧所凭靠的,也是同式。新疆阿斯塔纳墓地出土的一件“琴几”,虽非凭几,但其造型却和正仓院挟轼几乎一致,同为两端各二足型,其上也有彩绘花鸟装饰。凭几在中日两国沿用的时间都很长,平安时代后又叫“胁息”,一直到近现代还在使用。
身前放置的几案类家具,除了为方便凭靠的凭几,还有可置物、读书写字的栅足案,正仓院保存有二十四张统称为“多足机”的条案,便是此类。其足数目有十八足、二十二足直至三十六足八种。如中仓所藏的一件“二十八足几”,案面平直,纵54厘米,横104.5厘米,栅形直足,两侧各十四足,高98.5厘米。素木不髹漆,以白、浅绿、丹、苏方等色描绘纹样。另有一件“黑漆十八足几”,则髹黑漆不加饰。此类几案历史非常悠久,先秦以来常见,其中矮小者可如五代卫贤《高士图》中所绘置于榻上,高者便可如敦煌莫高窟众多维摩诘经变图中所示,放置在床榻或禅椅前方使用,还可充当供台,演变为后世的各种条案类家具。
正仓院 紫檀木画挟轼细部
.
正仓院 漆挟轼
《步辇图》、《历代帝王图》中的凭几
《北齐校书图》局部 侍女所持凭几
新疆吐鲁番出土琴几
《和汉三才图会》中的脇息 桃山时代桐凤凰莳绘脇息
1903年《旧仪装饰图谱》中“寝殿”布置中的胁息
乾隆御容 三足凭几
南宋梧阴清暇图
济南北齐道贵墓壁画
湖南岳阳桃花山唐墓出土栅足案
二十八足几上残留的彩绘纹样
正仓院 二十八足几和黑漆十八足几
卫贤《高士图轴》 榻上置案
奈良天平时代 因果经画卷 榻上置几
敦煌莫高窟98窟 维摩诘经变图 榻前置高案
黄筌 《勘书图》
鎌仓时代 《圣徳太子绘传》
《旧仪装饰图谱》之祭器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