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九千年前的古笛被发掘出,可吹奏现代曲调,中华文明史是否提前?

话说,河南省舞阳县县北舞渡西南1.5公里处有一个贾湖村。 这个村落的外表很普通,和其他寻常村落没什么两样。 但是,1961年,舞阳县博物馆馆长朱帜因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贾湖村劳动时,他发现了这个村落与众不同,认为其历史沉淀极其深厚。 他在村东的沟底有许多来历不明陶片,还在废弃的井壁、断崖、沟坎上发现许多人骨和红烧土,以及红烧土上的稻壳印痕。 这些迹象表明:这里可能有原始人类居住过的村落遗迹。 而贾湖村民也反映,他们在开垦湖周边土地时,经常会发现累累的白骨。 但是,你懂的,尽管朱帜当时发现了贾湖历史遗址,但由于历史方面的原因,并未能展开考古发掘研究。 时间到了1975年。 该年8月,秋风秋雨下了一个多月,舞阳县境内沙河、泥河、灰河、澧河等河流全部决堤,贾湖村和周围许多村庄都置身于汪洋大水之中。 等大水终于退去,贾湖村民重建家园,并在村庄的周围筑长堤防水。 这次筑堤,人们又挖出了大量的陶器、石器和人骨等,被抛弃得随处可见。 贾湖小学的体育教师贾建国带领学生到堤外平整土地,左看右看,觉得这些散落在地的破碎陶片很古老,可能是文物,就选择了一些送交到县博物馆。 好巧不巧,任县博物馆馆长的,就是已经官复原职的朱帜。 朱帜本来已经遗忘了贾湖了,看到这些陶片,回想起自己当年的发现,马上组织人员到贾湖做保护工作,同时向省博物馆作考察、发掘报告。 1980年,河南省博物馆考古队到舞阳调查,确认贾湖遗址为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 1982年10月, ... 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到舞阳贾湖考察,再进一步确认贾湖遗址为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 这样,从1983开始,河南省博物馆考古队正式对贾湖遗址进行科学发掘,截止到2001年,一共进行了7次科学发掘。 贾湖古笛的发现,发生在1986年5月初的那次发掘。 那是第4次发掘,主要负责人是河南考古所第一史前研究室副主任张居中。张居中在2018年1月10日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播出的第三期节目回忆:当时,他和技工贾分良、杨振威一同观看刚刚清理出的78号墓。该墓主人头部和部分上身被其他墓葬打破,唯腰部以下保存尚好,股骨外侧有两段骨管,这两段骨管应该属于兽骨或禽骨,却作为陪葬品,说明它们意义非凡。 不过,他们当时都不敢想象它们是笛。要知道,前面三次发掘出来包括石制、骨制、陶制和贝壳制的文物,用碳14检测,都是在地下埋了近万年的,这两段兽骨或禽骨的年份应该也相差不大。 上万年前的原始人,连文字都没有,又怎么谈得上音乐?又怎么谈得上乐理知识?更又怎么谈得上 ... 乐器演奏呢? 不过,这两段兽骨或禽骨上面的七个孔,又分明在提醒人们,它们就是笛子。 好巧不巧,该年8月,中国音乐学会在河南郑州举办「 ”纪念朱载堉诞辰500周年学术研讨会”, 云集了音乐界吕骥、黄翔鹏、赵沨、李纯一等大腕儿。 张居中和研究所的同事就携带着这两根骨管,找这些音乐家鉴别。 可惜,其中一位音乐家下了结论草率了,说:这不可能是乐器,顶多是打猎时的哨子。 贾湖骨笛的面纱刚要被揭开,又给盖回去了。 幸好,在随后的发掘中,又陆续发现了多件此类「 ”穿孔骨管”。 好巧不巧,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一研究室主任裴明相到工地检查工作,刚好发掘出了一根骨管。 裴老第一眼瞧见这支骨管,就认定它是笛,而他本人也会吹笛,也不顾骨器上有泥土,用衣袖抹了抹,就吹了起来。 可惜,裴老的吹笛技术很水,并未吹得出声。 但裴老的表现,让张居中坚定了这些骨管就是乐器的信心。 改日,他和裴老,还有郝本性所长,以及郑州大学考古专业的宋予秦,一同携带两根精选出来的骨器前往北京找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萧兴华先生鉴定。 萧兴华慧眼识珠,一见骨器,马上断言说:「 ”这件骨器的构造和新疆哈萨克族的吹奏乐器斯布斯额以及新疆塔吉克族的鹰骨笛差别不大,必须是一件乐器!” 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萧兴华领张居中一行赶往中央民族乐团找到刘文金团长。 好巧不巧,中央民族乐团管乐声部正在排练。 刘团长听了萧兴华的简单介绍,马上叫来管乐声部的好几个演奏家前来来试奏。 笛子演奏家宁保生率先上阵,他用骨管一端作为吹口,使之与嘴唇形成45度的倾斜角,利用声波的震荡,使乐管的边棱发音,很快就吹出了它的基本音阶。 至此,贾湖「 ”穿孔骨管”的乐器属性已经确定! 但为了慎重起见,1987年11月,萧兴华约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黄翔鹏,武汉音乐学院院长童忠良等国内顶级的音乐界专家来到郑州,用stroboconn闪光频谱测音仪对6支比较完整的骨笛进行了音序的测试。 测试完毕,萧兴华还和徐桃英分别用斜吹的 ... 吹奏了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曲调。 贾湖骨笛的 ... 材料是丹顶鹤尺骨,它的出土,改写了中国音乐史,堪称中国古代音乐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世界音乐文明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同时,也是把中国的文明史提前到了九千年前! 中国的国宝很多,这些国宝蕴藏着中国的文化。 我们总跟孩子说,我们中华文明渊远流长。怎么去讲这个事情,通过文物去讲就是一个好的渠道。 现在家长也很重视孩子在这方面的教育,出去旅游,也会带孩子到博物馆参观,这是很好的。但是,往往孩子觉得没什么意思,匆匆看一眼就过去了,顶多是在镇馆之宝前仔细看一眼。 为什么呢? 因为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 博物馆里面隐藏的知识点很多,但如果孩子没有一点国宝的知识,其实是看不懂,也觉得没意思的。 北京故宫博物馆 比如为什么商周青铜器多,这些青铜器式样不一,到底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到了后面,又变成瓷器为主流了。为什么宋以前的画很少等等。 孩子要逛博物馆,一是需要一个好的讲解,一个是必须自己有一定的文物知识,至少知道什么东西是什么。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超好的东西:2020年国家宝藏日历。 这个日历的每一页就是一张国宝。 一面文物一面日历 365天就是365个国宝。 每张图片下面都有详细的介绍,以及这个国宝在哪个博物馆里。 孩子一天看一张,就能认识我们中国的一个国宝。知识就是这样慢慢无形的积累了起来。 另一面,还有一段摘录自《菜根谭》的优美文字,对孩子的语文也有帮助。 而且这个日历也不贵,只要49块钱,一顿肯德鸡的钱,就能让国宝呆在孩子桌前一整年。当然,成年人也可以用,用来送礼也很大方,送人日历,余香一年。 成人看也很好啊,多一些文物知识是有好处的。 点下面的横条购买,今天下单,第二天就发货。 国家宝藏:2020日历 ¥49 购买

九千年前的古笛被发掘出,可吹奏现代曲调,中华文明史是否提前?的更多相关文章

  1. 12000余尊彩塑,一览中国古代雕刻的最高水准

    山西古代彩塑总数有12000余尊,是不折不扣的彩塑艺术大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长治古代彩塑分别是:长治郊区梁家庄观音堂,长子县法兴寺,长子县崇庆寺以及沁县南涅水石刻。长治▼观音堂彩塑(明代)▼法兴寺彩塑(宋代)▼崇庆寺彩塑(宋代)▼南涅水石刻看完这些,果然美不胜收,但长治只是作为整个山西的缩影被推在了风口浪尖。

  2.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3. 消失的神兵利器——古兵器「 ”戈”的整理考证(终章)

    西周武士复原图从商朝渔猎的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的周朝,西周事实上完成了一个文化、心理、行为规范一致的共同体,也奠定了延续至今的中华文化的根基。出身殷商和宋国王室的孔子,开创儒学,为礼乐文化奔走终生,商、周文化正源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有趣的是,与倡导农本的后世儒家不同,孔子本人的言论多显轻农思想。他从不介意爱徒子贡经商,却在背后嘲笑以务农为志愿的弟子樊迟。

  4.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5. 夫妻「 ”合葬墓”遍地黄金,被盗3次后,考古家:至少还有20亿文物

    560年后,这座夫妻墓被发现,考古专家赶到时,发现了3个盗洞。仅是一个魏妃,就有着价值上亿的珠宝陪葬品,考古学家们粗略地估计了一下梁王墓中随葬品的价值,梁王墓中的文物不是瓷器就是黄金和玉器,其他的陶制品都很少,因此考古专家认为梁王墓中的文物价值超过了20亿。专家大呼:快挖,还剩下20亿文物!从梁王的墓志铭来看,在梁王去世后,皇帝为他赐谥号为:庄。

  6. 定陵是如何成为考古界的一个深刻回忆与极大的损失的?

    此处的定陵,特指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皇陵区的明定陵,明定陵是大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寝,也是第一处被官方主动考古发掘的帝陵,但就是这次的挖掘,却造成了一次巨大的考古损失,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下面慢慢道来。鉴于这次灾难性的后果,在郭沫若在此请求挖掘武则天的陵墓时,上面冷冷的说:不允许,而且今后再也不准主动挖掘帝后陵墓!!!

  7.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8. 郭沫若本是文化名人,为何热衷于挖坟掘墓,梦想是破解秦始皇陵

    早年的郭沫若确实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人称「”孔夫子挂腰刀”,写过很多不错的文集,然而解放后,身为中国科学院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却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开棺1956年,郭沫若和吴晗等人向国家建议挖掘明朝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刚开始就遭到了大多考古学家的反对,主要当时国家文物保护技术很不成熟,就是挖掘成功,也难以对陵墓出土的文物进行妥善的保护,可是当时反对者人微言轻,加上郭沫若的一意孤行,

  9. 郴州有个位于闹市的帝王园陵,见证郴州历史发展,却少人来游玩

    义帝陵是秦末义帝的陵墓,现位于湖南郴州市最繁华的地方,来郴州市旅行之前不知道郴州有这么一个历史景点,到达郴州后在宾馆打开地图才发现义帝陵就在宾馆的旁边,而义帝陵公交站就在文化路中段西侧的地方,对于前来游玩的游客来说位置相当好找。

  10.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 ”颜值逆天”的文物?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拜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积淀所赐,每当有文物亮相,都不知会惊艳多少观众的目光。

随机推荐

  1. 绣字开头的成语

    第一个字是以“绣”字开头的全部成语及解释:绣口锦心——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绣花枕头——比喻徒有外表而无学识才能的人。

  2. 老人过生日祝福语

    老人过生日祝福语1、您是经霜的枫树老更红,历尽悲欢,愈显得襟怀坦荡。首先,让我们向今天过生日的老年人送上生日的祝福:祝您们生日快乐,寿比南山!同时也祝愿在坐的的各位都幸福安康!

  3. 你比我先到地狱

    前西德...阿登纳于1955年秋天访问莫斯科,与赫鲁晓夫举行了会谈。赫鲁晓夫在这些问题上毫不妥协。赫鲁晓夫对阿登纳经常表现得粗鲁无礼。在阿登纳和赫鲁晓夫整整一周的对抗中,他们进行了反复的较量。但阿登纳并不是一味地忍耐,有时候他也采取针锋相对的反击。有一次,赫鲁晓夫在回答阿登纳的一项建议时说:“在我同意你的这一项建议时,我肯定看到你在地狱里!”

  4. 梦见拿刀 ... 人是什么征兆 – 周公解梦

    梦见拿刀...人是什么征兆,梦见拿刀...人会有哪些寓意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怀有身孕的人梦见拿刀...人,预示生男,秋占生女,慎动胎气。梦见别人拿刀...人,预示著最近的朋友运势很好,和朋友间相处的也很融洽,要好好的珍惜,是祥兆。生意人梦见别人拿刀...人,预示着你一开会破一点小财,对自己的生意也不会造成什么损害,反而是你在生活或工作上都很顺利,是祥兆。梦见坠楼是什么征兆–周公解梦

  5. 为肢解中国 日军编造三大谣言:我国现在还有数千万人相信

    从甲午战争以前,日本为了可以对我国进行侵略就已经进行了各方面准备工作。其中之一就是造谣,正所谓“欲先亡其国,必先亡其史”,其中有三个日本编造传播的留言影响最深。...确实是有鲜卑血统,但是鲜卑起源于中国,而且也融入了整个中国民族当中。第二个谣言就是崖山之后无中华。第三个谣言就是满蒙不属于中国,也不是中国古代王朝,而是入侵。首先蒙古是中国民族,特别是成吉思汗直属部落就是我国的察哈尔蒙古。

  6. 杀鸡吓猴成语故事_成语“杀鸡吓猴”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拼音】杀鸡吓猴shājīxiahóu 【释义】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一章:“猜到皇上有杀鸡吓猴之意,心中七上八下,半天没有做声。” 【近义词】杀一儆百、杀鸡儆猴 【主人公】 【成语故事】 有个耍...

  7. 梦见自己劫持别人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劫持别人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劫持别人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如狼牧羊成语故事_成语“如狼牧羊”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御史大夫弘曰:“臣居山东为小吏时,宁成为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成不可使治民。” 西汉时,有一个叫宁成的官吏,南阳穰县(今河南邓县)人。宁成当过济南都尉,后升中尉。他为人狠毒刻薄,执法严峻,为宗室、豪强所畏惧。 汉武帝即位以后,宁成升...

  9. 揎拳裸袖是什么意思?

    【拼音】xuānquánluǒxiù【解释】犹言揎拳捋袖。【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九回:“[夏侯玄]揎拳裸袖,径击司马师,却被武士擒住。”【例子】看他揎拳裸袖,两眼睁得铜铃也似,一些笑颜也没有,一句闲话也不说,却象个怒气填胸,寻事发作的一般。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相关】百度“揎拳裸袖”

  10. 王甲本曾获得一无人能比的荣誉称号,遭日军偷袭后力战而死

    不幸的是,在军部转移的过程中,军长遭日军偷袭后力战而死,壮烈殉国。据史料记载,王甲本将军一生骁勇善战,丝毫不畏惧日军,参加过淞沪会战和台儿庄战役,有一无人能比的荣誉称号“硬仗将军”。据资料揭露,在这次伏击战中,王甲本的警卫人员全部战死,无一投降,日军敬佩他的勇气,希望他能够主动投降。然而王甲本却誓死不屈,与数十名日军展开刺刀战,终因为寡不敌众,最终壮烈殉国,年仅43岁。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