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当时著名的瓷画艺人“珠山八友”之一田鹤仙就以梅花著称。田鹤仙前期虽工梅花,亦兼山水。田鹤仙终被梅之高洁、雅逸和孤傲征服,渐放弃山水,倾注梅花。其杰出代表者王冕更是承上启下中枢人物,故鹤仙从王冕画中吸取了大量的养料。田鹤仙30年代中段多表现出王冕那种秉续宋人疏体梅花风格。20世纪前半期百花争艳的瓷画艺苑中,田鹤仙广学博取,吸众之长,勇于创新,终使梅花一枝出瓷来,清香幽远韵无穷,称瓷画梅花第一家。
[网上展馆] 鹤仙瓷上梅 清香气韵美
民国 彩绘折枝梅花瓷板
民国 彩绘折枝梅花瓷板
民国 粉彩白梅纹四方水盂
民国 粉彩绿梅纹棱腹香瓶
民国 粉彩梅树纹象耳尊
民国 粉彩梅树纹茶叶罐
民国 粉彩折枝红梅纹牙签小筒
民国 粉彩红梅纹方形印泥盒
民国 粉彩红梅纹长方形墨盒
鹤仙瓷上梅 清香气韵美
——赏田鹤仙瓷画
主持:苡仁
(编者:网上展馆在第十九期为大家展出了以“珠山八友陶瓷粉彩画”为主题的一组瓷画,本期网上展馆继续为大家展出珠山八友之一田鹤仙的瓷梅画,请大家欣赏。)
梅花为历代画家的一个重要题材,梅花名家层出不穷,名作不胜枚举。但它们都是以纸绢为本。民国年间景德镇出现了别具一格、耳目一新的梅花瓷画。
当时著名的瓷画艺人“珠山八友”之一田鹤仙就以梅花著称。
田鹤仙(1894——1952),浙江绍兴人,原名田世青,后改田青,号荒园老梅,偶用梅花主人。民国时期曾供职于景德镇税务局,不久转任江西瓷业公司夜校教员,再改行学绘瓷画。
田鹤仙前期虽工梅花,亦兼山水。他1933年的瓷瓶上山水图,赭墨的山石,深绿的树林,淡绿的远山,笼罩着薄纱一般的山岚烟气,楼阁隐现其中。画傍题款:“仿六如居士法”。六如居士,即明代唐寅。他多以变幻流畅的线条,皴擦点染的干笔来表现高山峭峻,树丛茂密,幽涧泉潺,营造出景致高远、气势雄健,春意盎然。这件瓷画上可感觉到吴地春风的吹拂,看见剡溪古树的摇曳。
田鹤仙终被梅之高洁、雅逸和孤傲征服,渐放弃山水,倾注梅花。30年代前半,他画梅“仿宋人法”,嶙峋老干,疏枝冷蕊,枝干横斜,或是垂下,胭脂点红梅花瓣,亦有线描圈白梅花瓣,“疏影横斜水浅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呼之欲出。甚至点苔一时还借鉴了清代万上遴指画的《水墨梅花图》,苔点稀疏,小而尖细,无圈不染。
30年代后半期,田氏作品题款有“仿元人法”、“曾见元人煮石山农有此本,背慕其法”、“慕王元章本”,更多的是“仿煮石山农之意”。可见田氏已悟出元人画梅师承宋法,又开启后代。其杰出代表者王冕更是承上启下中枢人物,故鹤仙从王冕画中吸取了大量的养料。
田鹤仙30年代中段多表现出王冕那种秉续宋人疏体梅花风格。侧锋画干,略加拖涂。枝稀弧直,略显柔软。苞花疏朗,聚集。红花晕点,浓淡有别。白花圈瓣,浅绿烘染。冷枝冰蕊,韵度清丽。它们反映了梅以干瘦、枝稀、花少为美的宋人品梅的鉴赏观,抒发的是含蓄婉约的情致。
30年代后期,田鹤仙画梅风格有了转变,尤其大画面的作品上,仿煮石山农之大意,不拘泥形,不落窠臼。枝干自下斜上,对角构图。老干一枝,或为二枝,二枝或是一实一虚,前后呼应。这种章法早已见之于扬无咎的《墨梅团扇》上,前枝实,平伸扭出;后枝虚,上仰斜行。田氏梅干连勾带皴,形象虬曲多结,满布鳞皴,苔点斑斑,赭圈绿晕,枝干越发苍厚遵劲。红梅多学王冕密体,枝条丛生,屈曲穿插,或俯或仰,或偏或侧。繁花累累,全放平绽,蕾蓄苞嫩,形态百出。红丽宣泻,生气盎然。它们迸发出生命的 ... ,回荡着春天的呼唤。
20世纪前半期百花争艳的瓷画艺苑中,田鹤仙广学博取,吸众之长,勇于创新,终使梅花一枝出瓷来,清香幽远韵无穷,称瓷画梅花第一家。
(摘自《收藏家》2003第2期)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