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一男婚女嫁,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从来是男求女而不是相反。然而在中国古代,却发生过多起“拉郎配”事件。最早的“拉郎配”发生在元代,这是一起准拉郎配性质的事件。在明代,真正的“拉郎配”曾两度发生。这股“拉郎配”之风,一直持续了两个月才停息下来。此前,民间曾有“万历四十九,女子贱如狗”之谣。

本文原载于《文史天地》2012年第12期, 原题为:“古代的‘拉郎配’” 因谣言而引发的“拉郎配”固然荒唐可笑,但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专制皇权的暴虐。 一 男婚女嫁,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从来是男求女而不是相反。女求男即或有之,也只是个别现象,且只会在暗中进行,否则拉郎为配,强嫁于人,对一个女子来说,无异于自轻自贱,世人也会视这样的女人为没人要的“ ... ”。然而在中国古代,却发生过多起“拉郎配”事件。 最早的“拉郎配”发生在元代,这是一起准拉郎配性质的事件。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载,元至元三年,民间谣传说,朝廷将采选童男童女,送给北方的鞑靼贵族为奴婢,且要求父母送至北方交割。消息一传开,“自中原至于江之南,府县村落,凡品官庶人家,但有男女十二三以上,便为婚嫁。六礼既无,片言即合”。一些大户人家与地方官吏,唯恐皇命即刻到来,自家女儿难逃厄运,顾不得脸面和世俗必不可少的婚嫁礼仪,不待车轿来迎,便徒步匆匆送女儿上门成亲。 谣言流传十多天后,人们才慢慢明白过来,所谓采选,原来不过是一时谣言,然而覆水难收,为时已晚,“自后有贵贱、贫富、长幼、妍丑、匹配之不齐者,各生侮怨。或夫弃其妻,或妻憎其夫,或讼于官,或死于夭。此亦天下之大变,从古未之闻也”。“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是中国几千年的婚姻观念,不管男女双方如何不匹配,就多数人来说,木已成舟,要想改变已不可能,封建礼教约束着他们从此相伴终身,白头偕老。 吴中有一位叫祖伯的僧人,写了一首诗讥嘲当时的情况:“一封丹诏未为真,三杯淡酒便成亲。夜来明月楼头望,惟有姮娥不嫁人。”这首诗讽刺世人轻率婚嫁,滑稽可笑,但将这一现象完全归罪于时人的轻信谣言,于理有偏,只可当作戏谑看。 在明代,真正的“拉郎配”曾两度发生。第一次发生在隆庆二年,这是一次影响范围很广、引发民间骚动极大、明人记载也较多的事件,留于后文详述。第二次发生在天启元年,当时民间讹传朝廷命太监到各省采选年轻女子充宫娥。谣言扩散开后,里巷之间立即人心惶惶,据明人徐复祚《花当阁丛谈》记载:“一时民间争相婚配,各务苟合,不问良贱,唯以得夫为幸。” 官府得知此事后,既不说明真相,也对这种胡乱嫁娶不加劝阻。这股“拉郎配”之风,一直持续了两个月才停息下来。此前,民间曾有“万历四十九,女子贱如狗”之谣。万历皇帝在位48年,其子泰昌帝在位只一个月,接下来就是天启帝,推算起来,此时正是万历四十九年。因此在普通老百姓看来,这恰恰应了采选之事,讹传与谣谚一加对应,让百姓们不得不相信这是天意。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历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