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百身何赎”—陈少梅的早逝与早熟明董其昌在《容台别集·画旨》中将绘画分为南北二宗,并列举了历史上的一些画家和流派,且有崇“南”贬“北”的意思。近现代由于文化思潮及时尚的诸多原因,“北宗”势微,更不用说有多少杰出画家了,但陈少梅的出现,给这一疑问划上了句号。陈少梅十几岁时随父亲来到北京,15岁加入了金北楼先生主持的“中国画学研究会”并拜其为师。1930年湖社在天津举办画展,陈少梅的作品备受瞩目。
“百身何赎”—陈少梅的早逝与早熟
明董其昌在《容台别集·画旨》中将绘画分为南北二宗,并列举了历史上的一些画家和流派,且有崇“南”贬“北”的意思。虽然有局限性和排它性,但对绘画风格的界定还是有一定意义的。相对来说,南宗山水讲究诗书画的结合,更有人文情怀的关注,南宗画家有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大器晚成的较多。相对来说,“北宗”更具有绘画本身的技术训练。“技”比起“道”要实在一些,是可视的,天才加勤奋,是可以早熟的,不然,王希孟在18岁能画出《千里江山图》名作便成了想象的事。
近现代由于文化思潮及时尚的诸多原因,“北宗”势微,更不用说有多少杰出画家了,但陈少梅的出现,给这一疑问划上了句号。陈少梅逝于1954年,仅活了45岁,但时至今日还有人不断想起他,纪念他,这证明了陈少梅的绘画艺术不是昙花一现,而是长留画史了。从年龄和成就上讲,陈少梅先生是一位早熟的画家,这是否和学“北宗”有关呢,但愿我能“自圆其说”。
陈少梅先生名云,号升湖,湖南衡山人。其父陈嘉言曾任清末书院编修,民国国史馆秘书,晚年主持衡阳书院(即船山学社),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陈少梅学习书画自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他的画风格清丽、高雅,远离凡俗,和家庭也是不无关系的。
陈少梅十几岁时随父亲来到北京,15岁加入了金北楼先生主持的“中国画学研究会”并拜其为师。金北楼即金城,名绍城,字巩伯、拱北,浙江湖州人。能诗擅书画,曾留学英国习政法,毕业归国途中考察美、法诸国法制及美术。曾任大理院理事。倡议以内库及热河行宫所藏金石书画筹设古物陈列所。1910年创立中国画学研究会,并设中日绘画联合展览会。金北楼善山水、兼作花鸟,取法宋元,笔墨严谨,临古功深。陈少梅天资聪敏又勤奋好学,再加上这位功深眼高的老师,陈少梅能有日后成就,当然是意料之中事。金北楼先生对这位弟子十分赏识,他曾说:“我一生教授弟子甚多,他是最小的,却是我最得意的。现在他画的很好,将来前程无限,故我为他取号升湖,承吾业者,必升湖也”。
金先生没有看错人。1930年比利时举行建国百年纪念国际博览会,湖社(金北楼逝世后,其子金开藩于1926年成立“湖社画会”,陈为画会骨干)选作品参加,陈少梅一件作品荣膺银奖,时年21岁。1930年湖社在天津举办画展,陈少梅的作品备受瞩目。后湖社在天津成立分会,由陈少梅和刘子久主持,陈少梅讲授人物、山水、花卉,陈少梅此时不过22岁。在旧时画界是非常讲究资历的。陈少梅能以这样的年纪而被承认,这除了他的画确实高超外,别无解释。
陈少梅绘画主要取法郭熙、马远、夏圭、仇英、唐寅以及吴伟等人,即所谓的“北宗”。选择什么画风是和作者的气质有关连的,陈少梅在这条道路上找到了突破口。陈少梅的画大致可分工整细腻与略带粗放笔意二种,前者如《西园雅集园》场景宏大,人物较多,但布景层次分明,人物聚散各异,或作诗、或弹琴、或题壁、或清谈……不一而足。山石用小斧劈,而假山用骷髅皴,芭蕉、松树、竹林各具姿态,引人入胜。《西园雅集图》还作有一件扇画,因纸张的局限,场景略小、但精彩程度丝毫不减。《溪山舟渡》山峰耸立、直插云端,山峰远近分明,一舟横渡,大有宋人遗意。《竹林溪流》景致清疏, 设色古艳。设色是陈少梅的一绝,水色彩艳丽,但又不媚不俗,色薄而透,值得后人总结学习。疏简一路画如《柳荫白鹭图》、《清江泛舟》、《山林晨烟》等,画虽简而意境尤远,不可小视。
陈少梅的书法学倪云林,启功曾说“元代画家倪瓒,书法学六朝人,僻涩中独具古媚的风格,后世象恽寿平、僧渐江等都学过他,并不能十分相似,足证不易模拟。少梅先生学倪氏的书法,则真可是搔着痒处。令人惊奇而又喜爱,并不在他的画法之下。”陈少梅之选择倪氏书法学习,是和他画风放在一处考虑的,结果是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1949年以后,陈少梅先生曾任天津美协 ... ,天津艺术 ... 负责人,天津市政协 ... 。他和大多数画家一样,投身表现新生活、新时代,创作了连环画《孔十爹》、《相思树》,并为“华北物资交易会”画宣传画……
1953年,陈少梅应钱杏邨、叶浅予的邀请来到北京并赁房而居,这期间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并与惠孝同、胡佩衡、潘素等合作了巨幅国画《江山无尽》。“1954年9月9日上午,少梅先生的好友董寿平先生前来拜访,俩人促膝而谈。见桌上铺着一 ... 纸,董先生提议俩人合作一幅画。少梅欣然同意,以娴熟而充满活力的笔墨,飞快地画好左部的崖、树。因时近中秋,少梅还要去南城看望老母和几个孩子,俩人相约第二天接着画……当天下午少梅先生突发脑溢血,在老母面前倒下了。当医生赶到时,画家的心脏已停止了跳动。时年45岁。”(引文见冯大彪、范兴华艺墨千秋--记著名国画家陈少梅)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