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有关于李慈铭的轶事及文学成就是什么样的 他的日记是什么样的

李慈铭(公元1830年~1894年),晚清官员、文史学家。初名模,字式侯,后改今名,字爱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晚年自署“越缦老人”。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人物轶事>考场败将>李慈铭禀赋优异,又肯刻苦用功,十几岁时便能与大人们赋诗酬唱,文名享誉乡里,名列“越中三少”之一。(其余两人为王星诚、陈珊士)。但考运不佳,屡试屡挫,先是经落榜四次后,才于二十二岁时考中秀才。>后来历经二十年,十一次落榜,于四十二岁时始中举人。最后又经过十年,三次落榜,终于在五十二岁考中进士。>悲喜同日>李慈铭十四岁时,祖母病重,乃奉双亲之命迎娶大他五岁的表姐马淑人为妻。本意是要“冲喜”,无奈,婚礼刚完成,祖母便于当天去世。这件憾事始终是李慈铭心中难以排除的阴影,使得他与妻子一直维持着如姐弟一般的感情,更影响了李慈铭日后的感情生活。>酷好女色>李慈铭酷好女色。同治五年他就“以四百圆番金购买一歌娘为妾”,光绪初年,他又趁华北大旱,人口价低之际借钱买了两个妾,其中一个妾就花了白银一百八十两。他家里仆役众多,最穷的时候,他家也“平均常常雇佣仆人三四人,女佣两人,更夫一名,厨师一名,车夫一名”。虽然“穷困潦倒”却行必有车。>清代规定,官员不得嫖妓,但是可以“挟优”,也就是与伶人戏子交往,所以官员交好伶人,成为风习。李慈铭颇好“这一口”,他经常在饮宴时叫伶人来陪,也时到伶人下处去住,梅兰芳祖父梅蕙仙的入室弟子,人称“花榜状元”的京城名伶朱霞芬更是他的至好。>憾无子嗣>李慈铭婚后无子,在传宗接代的压力下,曾于三十七岁、四十岁、五十九岁时,先后纳妾三名,但还是未能生下一子半息。为此,他一直耿耿于怀。到了后来,竟经常流连于风月场所,据说因为常到妓院天下美女都看尽,所以有了双性恋的倾向。而且还染上了“好男色”之癖。>嗜书成癖>李慈铭考运不佳,在官场也不甚得意,收入有限,寄居北京城的费用浩繁,经常举债度日。但据吴振芝从《越缦堂日记》中所见李慈铭先生收支状况分析,发现他每月开销金额中最庞大的费用,竟是买书。在他的日记里,常常记载他到书市疯狂采购的事迹。买书、读书、藏书,成为他自幼至老最为自豪快意之事。>>某年的冬天非常寒冷,李慈铭的钱全部花在古书上。他无钱买煤,他只好在冰冷中颤栗地熬过一天算一天。他熬夜读书,为求证一事,翻箱倒箧,辛苦非常。他却兴奋地说,“经义悦人,如是如是!”>耿介直露>李慈铭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个性,对于自己看不惯的人或事情,常不假辞色的当面或即时破口大 ... ,以致于一些至交好友,如张之洞等,最后都因故宣告决裂。有时他也会在日记中自我检讨,但由于不喜欢俯仰随人、委曲求全的个性使然,始终不改旧习。不过,他处世虽多有峻厉言行,对于亲族,甚至家仆、亲友遗孤,则多以温情相待,可见是一位性情中人。>官场生涯>李慈铭的京官生活,呈现一种极为矛盾的状态:一方面,李慈铭正式收入极低,其他收入来源也不多,所以经常债务缠身,哭穷叫苦。我们看他的日记,其中经常哭穷,什么“比日穷困不堪”,什么“比日窘甚,负债有如牛毛矣”。另一方面,他却一直追求着与自己的收入水平不相称的生活方式:住大宅子,用许多仆人,出门必有车马。>从同治十三年起,李慈铭租了一套豪宅,原闽浙总督季文昌的旧邸,这个房子可不一般:“有屋二十余楹,有轩有圃,广植花木,气派宏阔。”花园里内有轩翠舫、碧交馆、花影廊、小东圃等名胜,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他长年沉醉于宴饮、歌郎、冶游的“上流社会生活”。我们看他的日记,他每个月有一半时间,是在外面大饭店吃饭,“每月有一半以上都有饮宴”,在声色上更经常大为破费。“光绪三年,他的仲弟在乡饥饿而死,而他在北京一年之中却花一百多两于酒食声色之征逐。‘余虽穷,酒食声色之费亦不下百金。通计出门七年以来,寄弟者不过十金耳。”>所以李慈铭的生活属低收入高消费类型。李慈铭的这种矛盾生活状态,第一个原因当然是他收入低微而生性又贪图享受所致。>李慈铭官位一直不高,所以收入很低。捐官又掏空了家底,所以家中也无法接济。但李慈铭的生活品味却相当高。李慈铭出身地主家庭,早年家中还颇有些田产,从小没吃过苦,生活相当优裕。所以他一生讲究享受,“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对衣服的讲究和在乎远超过曾国藩,比如这一年闰四月二十五日记:“四月间制珠毛皮小貂袖银红江紬袍一领。平生衣服,无此都丽也。以袖甚佳,有承平密致之风,团花绣球,俨然宫体。”此袍虽花去他20两银子,但他没有心疼,反而颇为得意。徐一士说:“慈铭嗟贫,时见于《日记》,而颇讲甘美享用。”确实不假。>李慈铭不但不耐清贫,还看不起那些“不懂享受”的同僚。比如他的同时代人李用清是同治四年翰林。《清史稿》称此人“安贫厉节”,不收陋规,每出门则徒步奔走,不乘车。众人皆称其俭德,李慈铭却在日记中嘲讽他“一无才能,惟耐苦恶衣食,捷足善走,盖生长僻县,世为农氓,本不知人世甘美享用也”。他的价值取向可见一斑。>第二个原因是李慈铭心态的消沉。李慈铭成名既早,自视极高,以为凭自己的才华,搏取“黄金屋颜如玉”当如探囊取物,不料一生困顿,仕途潦倒,沉浮冷署,对此一直深以为愧。所以李慈铭任户部司官期多年间,他对职事表现得相当厌倦,甚至“经年不一诣署”,原因是他“羞与少年为伍”,“与俗吏随波”。他的二十多年京官生涯,基本上是在失望、懒散、愤世嫉俗、牢骚满腹中度过的。所以干脆就纵情诗酒,以消块磊。>>李慈铭因境遇不顺,“口多雌黄”,“性善 ... ”,“持论苛刻”,爱批评当时官场种种丑态,对“同时名流,无不极口谩 ... ,不留余地”。 因此获得了“敢言”的称号,被人目为清流。史称他“不避权要,当面折人、议论臧否”。然而虽然痛恨官场 ... ,李慈铭对升官其实一样热衷。光绪十四年(1888)简放各省学政,他事先也四处活动,做了许多工作,结果没有成功。光绪十六年终于补授山西道监察御史后,他“敢言”的锋芒就大为收敛。门生攀增祥说“牢骚渐平,欲有所陈,尚未封上,但谈时政,不事搏击”。>李慈铭为官之初,也曾矜尚名节,“尝自订七例自勉:一不答外官,二不交翰林,三不礼名士,四不齿富人,五不认天下同年,六不拜房荐科举之师,七不婚寿庆贺”。但他远未能践行自己的诺言。李慈铭一方面在日记中深刻嘲讽那些“曲计攀援”以求外官馈赠之人。另一方面,他自己就是一个“曲计攀援”的高手。光绪七年春,他就曾至贤良寺投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以近日窘甚,冀其随例有酬应也。”这次李“馈别,敬十二金,犒使二千”。>李慈铭一生谋得的最大一笔“馈赠”,是生涯最后几年担任“天津问津书院北学海堂山长”所获的每年一千一百余两束修,这是他京官生涯后几年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的基本保障。“天津问津书院北学海堂山长”其实只是一个挂名,一年不需要到天津跑几次,束修却如此丰厚,原因很简单:这其实是李鸿章送给他的“封口费”。盖李鸿章深知李慈铭之善 ... ,更自知自己身处高层政治矛盾的中心,很容易被清流们抓住小辫子不放,所以他倾力结好李氏。这笔封口费效果不错,虽然李慈铭虽恣睢放纵,“任情善 ... ”,但在晚清清流皆竞相痛 ... 李鸿章之时,他却从来不开口,“慈铭在言路,不劾李鸿章。”>文学成就>文学作品>李慈铭虽有“漆室坐忧时事非”(《赠吕定子编修》)的感情,任官期间也曾对时政有所批评和建议,但思想比较迂阔保守,持儒家“内圣外王”(《复陈昼卿观察书》)的观念,以求索不倦的学者和矜尚名节的名士,终其一生。他承袭乾嘉汉学余风,治经学、史学,都有一定成就。又博览群书,时有所评。其治学读书所得,大都载入《越缦堂日记》,颇为世人所重。>>李慈铭自言在创作方面“所得意者莫如诗”(《白华绛跗阁诗甲集至己集初定本自序》)。今传已刻之诗起道光二十四年(1844)至同治十三年(1874),共850首,主要反映了贫窘的学者与困顿的名士的生活与心境,山水风物、交游唱和的“登监闲适之篇”较多,至于“感愤切挚之作”(《越缦堂诗话》),也多是抒写落拓不遇之感。直接触及时事、反帝慨时的篇什,如《庚申八月感事》、《出大沽口感事》、《庚午书事》、《京邸冬夜读书》等,为数寥寥。占有一定数量的涉及太平天国的诗篇,则表现了地主阶级的立场。>李慈铭认为“学诗之道必不能专一家限一代。凡规规摹拟者,必其才力薄弱,中无真诣”。他主张内有所蓄。同时广泛向前人学习,“汰其繁芜,取其深蕴,随物赋形,悉为我有”(《越缦堂诗话》)。他的诗大体遵循自己的主张,广采诸家之长,以写自身所遭之境,自心所生之感,创造一种“清淡平直,不炫异惊人”(陈衍《石遗室诗话》)的风格,如《自题霞川老屋图》、《舟入青浦界作》、《初夏舟出徐山村至清水闸作》等。在文章方面,李慈铭认为“文体必本韵偶”(《书凌氏廷堪校礼堂集中〈书唐文粹文后〉文后》),强调骈文之美。此外,他的词也有一些感怀身世之作。>李慈铭除经、史著述之外,刻有《越缦堂文集》12卷、《湖塘林馆骈体文》 2卷、《白华绛跗阁诗初集》10卷及《霞川花隐词》。尚有《杏花香雪斋诗二集》、《桃花圣解庵乐府》未刻。中华书局出版的《杏花香雪斋诗》10集,为吴道晋所辑。>《越缦堂日记》>《越缦堂日记》是清代很有名的日记,与《翁同龢日记》、王闿运《湘绮楼日记》、叶昌炽《缘督庐日记》齐名,并称“晚清四大日记”。早在李慈铭在世时,《越缦堂日记》就被“士友多传抄之”,同治、光绪间文人圈内甚至有“生不愿做执金吾,惟愿尽读李公书”之语。李慈铭的日记之所以倍受学界青睐,一方面固然在于李慈铭本人的名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日记本身的内容和价值。日记文字达数百万言,对清咸丰到光绪近四十年间的朝野见闻、人物评述、名物考据、书画鉴赏、山川游历以及北京等地的社会风貌等内容均有翔实记述,足资后代学者参考借鉴;日记中记录了大量的读书札记,仿《四库全书总目》之例,撰写书籍介绍及评论,内容涉及经史百家;日记中还录有李慈铭本人的诗词、骈文作品,对于研究作者本人的文学创作颇具参考价值。>>胡适在他的日记中坦然承认自己重新提起写日记的兴趣是受了《越缦堂日记》的影响。当然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鲁迅在《怎么写(夜记之一)》一文中说道:“《越缦堂日记》近来已极风行了。我看了却总觉得他每次要留给我一些很不舒服的东西。为什么呢?一是钞上谕,……二是许多墨涂,……三是早给人家看,钞,自以为一部著作了。我觉得从中看不见李慈铭的心,却时时看到一些做作”。《越缦堂日记》已列入台湾省国中国文教材之一。>《越缦堂日记》的出版经过极为曲折,前后历时六十余年。1894年末,李慈铭病逝,遗留日记手稿七十余册。当时,沈曾植、缪全孙等人曾极力推动将日记付梓,曾经师事李慈铭的樊增祥“以速刻自任,索最后一盒(日记)去,卒未刻”。1919年,在蔡元培、傅增湘、王幼山、王书衡等及学界二十余人的共同捐助下,商务印书馆于1920年以《越缦堂日记》为其名影印出版了遗留六十四册日记稿的后五十一册。(内容为李慈铭1863~1889年间的日记)。《越缦堂日记》影印出版后,士林争相一睹为快,誉之为“日记之大观”、“掌故之渊薮”。鲁迅在《三闲集》中说“《越缦堂日记》近来已极风行了”就是当时日记出版后的真实写照。>《越缦堂日记》出版后,蔡元培根据李慈铭的遗愿拟将剩下的十三册日记(1854~1862年间日记)进行分类节录出版,后经钱玄同倡议,仍将剩余的十三册日记按前五十一册之例于1935年由商务印书馆线装本影印出版。这便是《越缦堂日记补》。而樊增祥带走的李慈铭暮年的日记手稿(1889~1894年记)则如泥牛入海,音信全无。尽管各时期都有热心人士呼吁追寻,但始终没有下落。直到1980年才有幸被发现。这宗重见天日的手稿后由北京燕山出版社于1988年影印行世,名《郇学斋日记》共九册,至此,李慈铭日记始以完璧面世。>代表诗作>>【闻燕二绝选一】>又听呢喃到画檐,旧巢重待絮泥添。>主人为尔嫌春早,闲过花时不卷帘。>【鉴湖柳枝词十二首选一】>家家门巷正啼莺,取次轻阴间嫩晴。>满院杨花人不到,秋千撩乱作清明。>【丁丑九月京邸大风感怀】>流水游龙日夜驰,品题豪竹与哀丝。>谁云饥饿苍黄日,犹是承平宴饮时。>天乐瞢腾如昨梦,杞忧涕泪有谁知?>只须一醉生涯了,莫忘高阳旧酒卮。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于李慈铭的轶事及文学成就是什么样的 他的日记是什么样的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家族兴衰非是靠权利和财富来维系,家道必须合乎天道

    一座宅子,折射出一个家族的兴衰。时代变迁,家族兴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靠权力和财富所能维系的,家道必须合乎天道。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名门望族,显赫一时。第一类属于文官,清朝的李鸿章和曾国藩,李家与曾家都是当时的大家族,李鸿章和曾国藩也都是清朝重臣,权倾朝野。李鸿章不但为官有道,还非常善于积攒家财,他留给子孙的财产数量惊人。

  2. 李鸿章的继子李经方,反对李鸿章卖国求荣,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李鸿章一生有妻妾4人,然而他却子嗣不丰,直到40岁膝下都无儿女。为了延续香火,六弟李昭庆将仅7岁的长子李经方,过继给李鸿章,做了他的养子。没过两年,李鸿章的继室赵小莲就生下了李经述,不久后,侧室莫氏又生下了次子李经迈。那么,老来得子的李鸿章,又会怎么对待继子李经方呢?

  3. 清代磨刀石卡伦雁过拔毛,卡官穷凶极恶,当年闯关东就是这么难

    (文/陈达)磨刀石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南近郊,是个具有百年历史的无名小镇,上世纪初俄国建设中东铁路时,在此设有火车停靠站,因自俄罗斯海参崴站起到该地为第十站,乃留有「”十站”的旧称。(磨刀石站)聂士成笔下的「”磨刀石”清代光绪年间,磨刀石又被称为砀石店,宁古塔副都统衙门在此设置有兵房,有数名清兵把守这个边境咽喉之地。光绪二十年早春,清代爱国将领时任山西太原镇总兵的聂士成,率武备学堂学生张祖佑、鄢

  4. 清朝最牛清官, ... 李鸿章侄子,羞辱曾国潘,6次辞官仍被朝廷重用

    文/南书历史古时候,做官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十年寒窗苦读,只为功名利禄。然而,也有一些人例外,他们只想做个清官,踏踏实实为国家办事。比如这位清朝最牛的清官,...李鸿章侄子顶撞曾国潘,6次辞官仍被朝廷重用,他就是彭玉麟。

  5. 李鸿章三次顶撞老师曾国藩,关键时刻让步让曾国藩感激涕零

    清朝末世沉沦,惨遭列强蹂躏,船坚炮利皆不如世界列国,而能斡旋多年,苟延残喘,所恃者只有一个李鸿章,李鸿章力主洋务,雄心大才却步步维艰,受内外掣肘之害,致使北洋海军军费长期不足,武器战备陈旧落后,甲午一战北海海军全军覆灭,朝堂上下、在野士子百姓皆言李鸿章该...,或许此时李鸿章才明白当年老师曾国藩急流勇退的无奈和苦涩。

  6. 帝国雄鹰左宗棠,论新疆 ... 战争及「 ”海、塞防”之争的文化成因

    这里有明清、民国的历史故事、秘闻、深度分析等文章,欢迎关注「”剑雄品评文史经济”民国史学家缪凤林曾盛赞左宗棠,「”自唐太宗以来,左宗棠是保卫国家...领土功劳最大的人。”粗略一看,颇觉缪凤林此言不太合理。自唐宋以来,名将如林,灿若宵汉;民国以前,开疆拓土,不胜枚举。千余年的王朝历史,为什么偏偏仅突出左宗棠一人,又为何以历史的高度,来凸显他收复新疆之事呢?且看「”剑雄品评”以下的分析。古训曰,「”站

  7. 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失败原因浅析

    19世纪60年代,清王朝经过战争和太平打击,清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

  8. 他63岁高龄抬棺出征,收回160万平方公里国土!

    在那个时候险失去的160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土,就是位于西北边陲的新疆省,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份,占中国现今国土总面积的1/6,新疆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是第2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而新疆古称西域,汉武帝刘彻举全国之力,以卫青和霍去病为大将,千里远征,最终使西域各国相继归汉,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9. 许景澄,四十万两白银与八国联军侵华

    说的是清朝的许景澄,四十万两白银,八国联军侵华的故事。被慈禧里通外国罪。徐景澄因在俄国存有四十万两白银。故通报朝廷,取出在俄国的白银。1892年,沙俄出兵侵占中国新疆帕米尔地区,他曾作为中方谈判代表,据理驳斥沙俄侵略行径,俄军拒不撤退。1898年,许景澄代表清...与沙俄议定,在边界未划定前双方军队维持现状。许景澄往来于彼得堡、哈尔滨之间,为签订协议奔波。1898年8月28日,许景澄参加了中东铁路开工典礼。

  10. 李鸿章、曾国藩去报销军费,朝廷小官却说:报销可以,先拿40万两

    而他们起义的时间,和太平天国几乎是相同的。从广西金田起义开始,这场历时将近20年的社会大动荡,终于快要宣告结束了。而清朝的统治者们,也算是为此松了一口气。不过此时,在这场动乱中立下了大功的曾国藩、李鸿章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有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他们面前。在这场战争当中,消耗了大量军费,可向朝廷报销的时候,这两个人都遇到了小麻烦。如果说,户部一旦认为你的账目有问题,那么报销就不能通过。

随机推荐

  1. 梦见赶火车意味着什么 – 周公解梦

    梦见赶火车意味着,这两天与你相遇认识的对象有可能成为往后长期交往的朋友喔。梦见在赶火车意味着,心情有所放松的一天!梦见别人赶火车意味着,这两天与异性相处愉快,特别容易受到异性长辈的照顾,多表现顺从,会更受宠爱。梦见赶上火车,预示著自己抓住了机会。梦见赶车,意味着会有让自己焦虑的事情。梦见自己打群架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2. 说今道古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shuōjīndàogǔ【解释】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出处】元·张可久《端正好·渔乐》:“人间开口笑樵渔,会谈今论古。”【例子】你们又文绉绉的说今道古,我那里省得。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九回【相关】百度“说今道古”

  3. 补足微量元素的养生小食品

    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其实就有些微不足道的小食品,能补足我们体内的各种微量元素,这些食品的价值绝对不亚于市面上的那些昂贵的这或那得养生益品,是值得我们珍惜和发掘的!花生中富含的维生素B2,正是我国居民平日膳食中较为缺乏的维生素之一。核桃中含有丰富的生长素,能使指甲坚固不易开裂同时核桃中富含植物蛋白,能促进指甲的生长。枣中维生素C含量十分丰富,被营养学家称作“活维生素C丸”。

  4. 梦见狗大便

    周公解梦梦见狗大便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狗大便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梦见和老同学一起喝酒

    周公解梦梦见和老同学一起喝酒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和老同学一起喝酒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跋扈飞扬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báhùfēiyáng【解释】指骄横放肆。【出处】宋·王安石《辞拜相表》:“百姓以安平无事之时,而未免流离饿莩;四夷以衰弱仅存之势,而犹能跋扈飞扬。”【例子】纵容军人,使他们跋扈飞扬、横暴...的,不正是日本资本家吗?郭沫若《归去来·到浦东去来》【相关】百度“跋扈飞扬”

  7. 蒋介石为何请太虚和尚来劝说毛福梅与其离婚?

    受家庭佛教气氛熏陶的蒋介石居然两次想出家当和尚!为了更好的学习佛教,蒋介石还结交了佛教高僧太虚和尚,并且与之成了至交好友。>那么问题来了,蒋必须和原配毛福梅离婚。>蒋介石派出了强大的游说团,团长是本族族长,核心团员是自己的亲娘舅,可是这农村大妈毛福梅上了犟脾气,勇敢地说NO。>蒋介石急地直挠得头,直到光光的脑袋上一道道血印子,才想出了一个绝妙主意——宗教大明星太虚和尚去游说宗教小学生毛福梅童靴。

  8. 这是战国七雄最不起眼的,也是最憋屈的国家,从未崛起过

    说起战国七雄,我们知道是韩、赵、魏、楚、燕、齐、秦七国,最后秦国经过多年的兼并战争统一六国。但是在秦国崛起之前,其他国家也在一定程度崛起了。魏国是战国时期最早崛起的,战国前面百年的时间魏国一直是老大。吴起在楚国的时候楚国还崛起更快一点。这六个国家唯一没有崛起的就是韩国了。但是韩非子是战国末期了,即使韩国当时崛起也阻挡不了秦国统一六国了。如果申不害变法彻底成功的话,韩国可以说也是可以崛起的。

  9. 【今日历史】4月26日,历史新知发生了什么?

    1937年4月26日德国空军轰炸格尔尼卡82年前,1937年4月26日,发生了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克斯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1966年4月26日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遭遇强震53年前,1966年4月26日清晨的一次强烈地震几乎将全城变为废墟,使30万人无家可归。此次战役是越南人民解放越南南方,完成国家统一的一次历史性战役。1986年4月26日苏联发生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33年前,1986年4月26日,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在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

  10. 新年祝福语:一声爆竹迎新春

    新的一年,祝你万事如意!一声爆竹迎新春,双目尽收欢乐景,三大注意要记牢,四饼不能熬通宵,屋前鞭炮安全放,路上出行保安全,齐把要点来抓好,“霸”得安康在佳节,久久弥漫幸福情,实心实意祝福您:健康快乐度春节!一丝吉祥祝福,一丝温馨温暖,一丝友情亲情,一丝团聚团圆,一丝真诚祝愿,一丝感悟心田,一丝新年快乐,一丝吉祥相伴,一丝龙年神韵,一起幸福新年,愿新春快乐,一片欢颜。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