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韩非子说难

  原文

  韩非子名著五篇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弃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彼显有所出事,而乃以成他故,说者不徒知所出而已矣,又知其所以为,如此者身危。规异事而当知者揣之外而得之,事泄于外,必以为己也,如此者身危。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忘;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此者身危。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贵人或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如此者身危。强以其所不能为,止以其所不能已,如此者身危。故与之论大人,则以为间己矣;与之论细人,则以为卖重。论其所爱,则以为借资;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也。径省其说,则以为不智而拙之;米盐博辩,则以为多而交之。略事陈意,则曰怯

  懦而不尽;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此说之难,不可不知也。

  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矜而灭其所耻。彼有私急也,必以公义示而强之。其意有下也,然而不能已,说者因为之饰其美,而少其不为也。其心有高也,而实不能及,说者为之举其过而见其恶,而多其不行也。有欲矜以智能,则为之举异事之同类者,多为之地,使之资说于我,而佯不知也以资其智。欲内相存之言,则必以美名明之,而微见其合于私利也。欲陈危害之事,则显其毁诽而微见其合于私患也。誉异人与同行者,规异事与同计者。有与同污者,则必以大饰其无伤也;有与同败者,则必以明饰其无失也。彼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也;自勇之断,则无以其谪怒之;自智其计,则毋以其败穷之。大意无所拂悟,辞言无所系縻,然后极骋智辩焉。此道所得,亲近不疑而得尽辞也。伊尹为宰,百里奚为虏,皆所以干其上也。此二人者皆圣人也;然犹不能无役身以进加,如此其污也!今以吾言为宰虏,而可以听用而振世,此非能仕之所耻也。夫旷日离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不疑,引争而不罪,则明割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饰其身,以此相持,此说之成也。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故绕朝之言当矣,其为圣人于晋,而为戮于秦也,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摘要

  说难内容截图

  [2]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1)。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2)。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3),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此不可不察也。

  (1) 横失:通“横佚”,放纵,无所顾忌。

  (2) 当:迎合,适应,与所说之心保持一致。

  (3)见下节而遇卑贱:被认为品节不高而给予卑贱的待遇。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1)。彼显有所出事,而乃以成他故,说者不徒知所出而已矣,又知其所以为,如此者身危。规异事而当,知者揣之外而得之,事泄于外,必以为己也,如此者身危。周泽未渥也(2),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忘,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此者身危。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贵人或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如此者身危。强以其所不能为,止以其所不能已,如此者身危。故与之论大人(3),则以为间己矣;与之论细人(4),则以为卖重;论其所爱,则以为藉资;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也;径省其说,则以为不智而拙之;米盐博辩(5),则以为多而交之(6)。略事陈意,则曰怯懦而不尽;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此说之难,不可不知也。

  (1)即下文郑大夫关其思言胡可伐之类。郑武公然将其女嫁与胡君,本意却在于伐胡,关其思无意中道出郑武公嫁女的政治意图,由此惹来杀身之祸。

  (2)周泽:交情。渥:深厚。

  (3)大人:大臣。

  (4)细人:小人,近侍。

  (5)米盐:极言烦琐。博辩:旁征博引,滔滔不绝。

  (6)交:驳杂,啰嗦。

  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矜而灭其所耻。彼有私急也,必以公义示而强之(1)。其意有下也,然而不能已,说者因为之饰其美而少其不为也。其心有高也,而实不能及,说者为之举其过而见其恶而多其不行也。有欲矜以智能,则为之举异事之同类者,多为之地;使之资说于我,而佯不知也以资其智。欲内相存之言,则必以美名明之,而微见其合于私利也。欲陈危害之事,则显其毁诽,而微见其合于私患也。誉异人与同行者,规异事与同计者。有与同污者,则必以大饰其无伤也;有与同败者,则必以明饰其无失也。彼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也;自勇其断,则无以其谪怒之;自智其计,则毋以其败穷之。大意无所拂悟(2),辞言无所系縻(3),然后极骋智辩焉。此道所得亲近不疑而得尽辞也。伊尹为宰,百里奚为虏(4),皆所以干其上也。此二人者,皆圣人也,然犹不能无役身以进,如此其污也。今以吾言为宰虏,而可以听用而振世,此非能仕之所耻也。夫旷日弥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不疑,引争而不罪,则明割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饰其身(5)。以此相持,此说之成也。

  (1)强(qiǎng):劝勉。

  (2)悟:通“忤”,拂逆。

  (3)系縻:抵触,摩擦。

  (4)宰:厨师。虏:奴隶。

  (5)饰:通“饬”,整治,矫正。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1),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2):“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3)。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之则难也。故绕朝之言当矣(4),其为圣人于晋而为戮于秦也(5),此不可不察。

  (1)郑武公:名掘突,春秋初期郑国君主。

  (2)关其思:郑国大夫。今本伪《竹书纪年》:“周平王八年,郑杀其大夫关其思。”学者多疑之,存疑待考。

  (3)邻人之父:邻家的老者。

  (4)绕朝:人名,春秋时秦国大夫。晋大夫士会出亡于秦,晋人以诈谋诱之归国,绕朝劝秦伯勿遣之,秦伯不听,士会遂归晋。行时,绕朝谓士会曰:“子毋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事见《左传》文公十三年。

  (5)为戮于秦:士会回到晋国后,用反间计,说绕朝和他同谋,因此秦国把绕朝杀了。事见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春秋事语》。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1)。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2)。弥子瑕母病,人闻,有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犯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3)。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馀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1)弥子瑕:人名,卫灵公宠幸的近臣。卫君:卫灵公,名元,春秋时卫国君主。

  (2)刖:砍掉脚的刑罚。

  (3)啖(dàn):吃。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译文

  大凡进说的困难:不是难在我的才智能够用来向君主进说,也不是难在我的口才能够阐明我的意见,也不是难在我敢毫无顾忌地把看法全部表达出来。大凡进说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用我的说法适应他。进说对象想要追求美名的,却用厚利去说服他,就会显得节操低下而得到卑贱待遇,必然受到抛弃和疏远。进说对象想要追求厚利的,却用美名去说服他,就会显得没有心计而又脱离实际,必定不会被接受和录用。进说对象暗地追求厚利而表面追求美名的,用美名向他进说,他就会表面上录用而实际上疏远进说者;用厚利向他进说,他就会暗地采纳进说者的主张而表面疏远进说者。这是不能不明察的。

  事情因保密而成功,谈话因泄密而失败。未必进说者本人泄露了机密,而是谈话中触及到君主心中隐匿的事,如此就会身遭危险。君主表面上做这件事,心里却想借此办成别的事,进说者不但知道君主所做的事,而且知道他要这样做的意图,如此就会身遭危险。进说者筹划一件不平常的事情并且符合君主心意,聪明人从外部迹象上把这事猜测出来了,事情泄露出来,君主一定认为是进说者泄露的,如此就会身遭危险。君主恩泽未厚,进说者谈论却尽其所知,如果主张得以实行并获得成功,功德就会被君主忘记;主张行不适而遭到失败,就会被君主怀疑,如此就会身遭危险。君主有过错,进说者倡言礼义来挑他的毛病,如此就会身遭危险。君主有时计谋得当而想自以为功,进说者同样知道此计,如此就会身遭危险。勉强君主去做他不能做的事,强迫君主停止他不愿意停止的事,如此就会身遭危险。所以进说者如果和君主议论大臣,就被认为是想离间君臣关系;和君主谈论近侍小臣,就被认为是想卖弄身价。谈论君主喜爱的人,就被认为是拉关系;谈论君主憎恶的人,就被认为是搞试探。说话直截了当,就被认为是不聪明而笨拙;谈话琐碎详尽,就被认为是啰嗦而冗长。简略陈述意见,就被认为是怯懦而不敢尽言;谋事空泛放任,就被认为是粗野而不懂礼貌。这些进说的困难,是不能不知道的。

  大凡进说的要领,在于懂得粉饰进说对象自夸之事而掩盖他所自耻之事。君主有私人的急事,进说者一定要指明这合乎公义而鼓励他去做。君主有卑下的念头,但是不能克制,进说者就应把它粉饰成美好的而抱怨他不去干。君主有过高的企求,而实际不能达到,进说者就为他举出此事的缺点并揭示它的坏处,而称赞他不去做。君主想自夸智能,进说者就替他举出别的事情中的同类情况,多给他提供根据,使他从我处借用说法,而我却假装不知道,这样来帮助他自夸才智。进说者想向君主进献与人相安的话,就必须用好的名义阐明它,并暗示它合乎君主私利。进说者想要陈述有危害的事,就明言此事会遭到的毁谤,并暗示它对君主也有害处。进说者称赞另一个与君主行为相同的人,规划另一件与君主考虑相同的事。有和君主污行相同的,就必须对它大加粉饰,说它没有害处;有和君主败迹相同的,就必须对它明言掩锦,说他没有过失。君主自夸力量强大时,就不要用他为难的事去压抑他;君主自以为决断勇敢时,就不要用他的过失去激怒他;君主自以为计谋高明时,就不要用他的败绩去困窘他。进说的主旨没有什么违逆,言辞没有什么抵触,这样之后就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智慧和辩才了。由这条途径得到的,是君主亲近不疑而又能畅所欲言。伊尹做过厨师,百里奚做过奴隶,都是为了求得君主重用。这两个人都是圣人,但还是不能不通过做低贱的事来求得进用,他们的卑下一至于此!假如把我的话看成像厨师和奴隶所讲的一样,而可以来纳来救世,这就不是智能之士感到耻辱的了。经过很长的时间,君主的恩思泽已厚,进说者深入谋划不再被怀疑,据理力争不再会获罪,就可以明确剖析利害来成就君主的功业,直接指明是非来端正君主的言行,能这样相互对待,是进说成功了。

  从前郑武公想讨伐胡国,故意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君主来使他快乐。然后问群臣:“我想用兵,哪个国家可以讨伐?”大夫关其思回答说:“胡国可以讨伐。”武公发怒而杀了他,说:“胡国是兄弟国家,你说讨伐它,是何道理?”胡国君主听说了,认为郑国和自己友好,于是不再防备郑国。郑国偷袭了胡国,攻占了它。宋国有个富人,下雨把墙淋塌了,他儿子说:“不修的话,必将有盗贼来偷。”邻居的老人也这么说。到了晚上,果然有大量财物被窃。这家富人认为儿子很聪明,却对邻居老人起了疑心。关其思和这位老人的话都恰当,而重的被杀,轻的被怀疑;那么,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很困难。因此,绕朝的话本是对的,但他在晋国被看成圣人,在秦国却遭杀害,这是不可不注意的。

  从前弥子瑕曾受到卫国国君的宠信。卫国法令规定,私自驾驭国君车子的,论罪要处以刖刑。弥子瑕母亲病了,有人抄近路连夜通知弥子瑕,弥子瑕假托君命驾驭君车而出。卫君听说后,却认为他德行好,说:“真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缘故,忘了自己会犯别罪。”另一天,他和卫君在果园游览,吃桃子觉得甜,没有吃完,就把剩下的半个给卫君吃。卫君说:“多么爱我啊!不顾自己口味来给我吃。”等到弥子瑕色衰爱弛时,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人本来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所以,虽然弥子瑕的行为和当初并没两样,但先前称贤、后来获罪的原因,是卫君的爱憎有了变化。所以被君主宠爱时,才智就显得恰当而更受亲近;被君主憎恶时,才智就显得不恰当,遭到谴责而更被疏远。所以谏说谈论的人不可不察看君主的爱憎,然后进说。

  龙作为一种动物,驯服时可以戏弄着骑它;但它喉下有一尺来长的逆鳞,假使有人动它的话,就一定会受到伤害。君主也有逆鳞,进说者能不触动君主的逆鳞,就差不多了。

  鉴赏

  先秦诸子九流十家,无不数数然于用世,周游各国诸侯,宣传自己的社会思想和政治主张。既然要搞宣传游说,就必然要研究宣传游说的实践,总结宣传游说的理论,例如孔子虽然主张“讷于言而敏于行”,但又不能不承认“有德者必有言”。而在实践上更是坐着牛车周游列国,干七十余君,为了兜售自己的主张,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至于墨子,更是公开主张要搞宣传,他上说下教,热衷宣传到了“美女自炫”的程度。著名的“三表法”就是墨家指导宣传游说的理论。

  春秋以降,百家争鸣,社会思想领域中的宣传战更加激化。但是在先秦诸子之中真正对宣传游说进行严肃思考研究的,还应该说是孟子、荀子和韩非。孟子实践着“不扣则鸣”的方针,荀子讲究“期、命、辨、说”的理论,二人姑且不论;至于韩非对宣传游说的研究,不仅是广泛的、深刻的,而且是成体系的。《说难》便是代表作之一。

  《说难》是从分析宣传游说的对象——人主的心理反应入手(按:对上的宣传,这是古代宣传与现代宣传的一大区别),而备言宣传游说的危难(按:旧注本篇备论“谏说”;谏说也就是对上的宣传游说)。但是韩非并没有在危难面前却步 他是先秦法家之集大成者,而法家本来是顺应战国时势而产生发展的政治理论学派。作为封建专制主义理论的一个学派,法家离开宣传游说人主以外便一无所用其技。相反,研究宣传游说人主的理论和技术,倒是关系到它自身的存亡。

  那末,韩非在游说人主方面究竟研究出些什么样的有效方法呢?若按《说难》文,其大旨可归之于三句话,一要研究人主对于宣传游说的种种逆反心理,二要注意仰承人主的爱憎厚薄,三是断不可撄人主的“逆鳞”。

  文章分两大部分,前半部分备言说难,后半部分细言说成。讲说难,第二大段的内容和文采尤堪注意。“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以下,一连排举了七条“如此者身危”,即因宣传游说失当而招致身首异处的危险,不禁使人毛骨悚然!

  “七危”之外,还有“八难”。其中四难是来自于宣传游说涉及的人事不妥而遇到的,四难是由于方法和辞语不当而遇到的。整大段文章中的七危八难全用排比句段,条分缕析而切中肌理,其表现艺术不禁使我们想到韩非另一篇《亡征》。按韩非的说法,“亡征者,非曰必亡,言其可亡也”。然后用一连串言简意明的排句,一口气列出了一个国家可能灭亡的四十八条“可亡也”弊端即“亡征”。郭沫若曾把这些排比亡征的语段,比做顽强冲击海岸的排浪,好像必欲吞纳一切阻碍而后息似的。而《说难》七危八难的表达手法,则和《亡征》一文具有相似的艺术效果。

  在内容上,七危八难又使我们想起韩非另一篇文章《难言》。《难言》可视为《说难》的姊妹篇,现录其首段以为比照:

  臣非非难言也,所以难言者:言顺比滑泽,洋洋纚纚然,则见以为华而不实。敦祗恭厚,鲠固慎完,则见以为掘而不伦。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忽微说约,径省而不饰,则见以为刿而不辩。激急亲近,探知人情,则见以为谮而不让。闳大广博,妙远不测,则见以为夸而无用。家计小谈,以具数言,则见以为陋。言而近世,辞不悖逆,则见以为贪生而谀上。言而远俗,诡躁人间,则见以为诞。捷敏辩给,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殊释文学,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时称诗书,道法往古,则见以为诵。此臣非之所以难言而重患也。故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大王若以此不信,则小者以为毁谤,大者患祸灾害死亡及其身。

  ——这不是和《说难》的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妙嘛!

  《说难》的第二部分是正面论述“凡说之务”,要点是“在知饰所说之所矜,而灭其所耻”,并抱着“大意无所拂悟,辞言无所系縻”的策略,借以达到和人主“亲近不疑”、“周泽既握”的关系,而后再驰骋辩说而得尽其宣传游说之辞。这种宣传游说的策略,固然是有感于法家用世心切,而又难遇贤主用其法术的战国时势而提出的(也就是本文所说立足于设若“今以吾言为宰虏,而可以听用而振世,此非能仕之所耻”的立场);但若论其是非曲直,则不免使我们看到一点鬼谷先生、纵横者流的影子。

 

  《说难》一文,《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是全文照录的。《索隐》由此说《说难》“其书词甚高,故特载之”云。若就表达形式而言,《说难》一文确能代表韩非文章那种分析透彻、解剖不留情而又峭拔挺峻、气吞山岳的风格;但就内容主旨而言,未必“甚高”。至于司马迁破格照录全文,则《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明明两次慨叹韩非明知宣传游说之难,而“终死于秦,不能自脱”的悲剧;我们知道,司马迁自己也是为了李陵事向汉武帝说谏而受到耻不欲生的“宫刑”的(见《报任安书》)。因此,司马迁的慨叹悲韩、《史记》的“特载”,或许是同声相求、同病相怜而借为抒愤的缘故吧。

韩非子说难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成色不足的「 ”忠烈”,「 ”二元君主观”视角下的庞德评价

    在《三国志》中,庞德以「”忠烈”的形象出现。在他的本传中,毫不夸张地说,有三分之二的内容都和他的「”忠烈”有关,如果单从比例上来说,甚至超过另外一位以「”忠”闻名的人物关羽。在提到他的儿子庞会时,也被称为「”忠壮勇烈”「”有父风”。然而我们稍作留意,就不难发现这其中叙事的逻辑问题。首先庞会被称为「”忠壮勇烈”,援引的事迹却是他不支持诸葛诞,众所周知诸葛诞淮南起兵反对的是篡夺曹魏的司马氏。由此观之,

  2. 欧洲的国王都穿些什么?从什么时候开始用军服取代礼服?

    作者:高林桑如果我们可以确定路易十四时代君主和贵族已经在穿军服了,那么为什么我们还会觉得君王的打扮是在18世纪被军服取代的呢?在很多人的印象里,18世纪欧洲王室的男性画像的穿着基本都是华丽丽的礼服,19世纪却以军服为主。这种审美风格的变化缘何而来?首先我们得考虑宫廷礼服是什么?

  3. 官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祸患常在片刻之间,这是形势的必然

    官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祸患常在片刻之间,这是形势的必然,有智能的人对此不能松懈。预料敌人能达到远处,必须要在今天谋划;铲除贼人要达到全歼,他的谋划就不能有所忌讳。欺骗君主是大罪,把这个罪名强加在别人身上他就不能幸免;破坏法律不能宽容,放纵他以致出生祸乱才加以惩罚。设定一个荒谬的说法诬指是他说的,这最能增加人们的厌恶。

  4. 晋国君主的权威,在晋国卿大夫一次又一次的拉扯中,不断地衰退

    晋文公之后,晋国维持了一段短暂的和平时期。他传位给晋襄公,但是在晋襄公死后,晋国在继承方面又发生了问题。

  5. 穷兵黩武的罗马:外战内行,内战也内行?

    又经过200年的盛世,五贤帝时代结束之后,罗马堕入了深渊:内战。那我们就得追问,为什么繁荣的罗马会陷入内战。也就是说,罗马不仅靠武力起家,而且靠武力成长。马略的重大贡献是他改革了罗马的军制,改革最明显的效果是,罗马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改革最明显的恶果是,军队私有化。事后来看,马略改革确实达到了目的,提高了罗马军队的稳定性和战斗力,罗马战无不胜的神话可以继续下去了。

  6. 三国争霸的下半场,有什么样的君主,就是什么样的结局

    觉得三国后期没什么精彩的地方,其实三国下半场同样...,同样精彩,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君主、大臣,就有什么样的结局。曹叡在位期间还能算得上平稳,就是在后期大兴土木,让天下百姓开始有闲言碎语。曹爽和司马懿是曹芳的辅臣,曹爽都干了什么呢,曹爽目中无人,让御用宫女为他表演,只要看上喜欢的东西就拿回家,为了喝酒还特意建造了一个华丽的地下室,为所欲为。出城之后司马懿开始让皇太后下诏,加上自己的三千名死士,占领皇城。

  7. 国王是否就等于皇帝?绝不等于,尤其在欧洲和中国完全是两回事

    拿最常用的皇帝和国王两个来对比和讨论,国王是否就等于皇帝?中国皇帝剧照可以非常肯定,国王不等于皇帝,尤其在欧洲历史和中国历史,完全是两回事。中国历史在秦王朝之前没有皇帝,秦始皇帝统一中国后自称皇帝,从此皇帝作为中国君主称号使用了两千多年。按照严格的宗藩关系,只有宗主国君主才能称皇帝,藩属国君主只能称国王。

  8. 英女王的捍卫者,传承至今的荣誉称号,中世纪专帮君主决斗

    英王室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始于中世纪的传统,比如始于11世纪征服者威廉一世时代,一个捍卫君主荣誉的封建世袭称号——国王的捍卫者或女王的捍卫者,名称根据在位君主的性别而调整。征服者威廉一世是私生子,他的继承权,从继承诺曼底公爵头衔到荣登英格兰国王宝座,一直受到挑战。

  9. 秦国历任君主中,秦惠王的眼光是最长远的

    为了衬托秦孝公,商鞅和秦始皇的伟大,秦献公,秦昭王两人孙炮灰是必须要黑的。秦献公这个厉害,正面抗击魏国,还是处于极其强盛的阶段!秦国历任君主中秦惠王的眼光是最长远的,远不是一个巴蜀能概括。虽然这一连串战争中秦国并无实地收获,但大大削弱了齐国,恶化了它的外交环境,从此六国再无能独立抗秦的势力。一直到范雎、白起崛起前,秦国都在吃惠文王留下的人才储备。

  10. 世界最奇特政体,君主一人身兼多职,还曾以自己名义对自己宣战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提及英国,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感到陌生。

随机推荐

  1. 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诞辰

    1809年2月12日,是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的生日。但是达尔文对医学毫无兴趣、跟博物学和矿物学反结下了不解之缘。1831年,年青的达尔文经汉斯罗教授的推荐,以自然科学家的身份、有机会参加了贝格尔舰历时五年的环球考察。这五年考察,用达尔文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件决定了他一生整个事业的大事,在这五年中,他跋山涉水,进入深山密林。

  2. 朴姓女孩起名_姓名测试

    朴红娜朴琳楠朴瑶弈朴兆洁朴莹朴玉红朴玨颖朴栩洁朴祖英朴蔚芬朴善红朴嫣冉朴健婧朴莉茗朴绮婷朴艳朴温颖朴志美朴琼霞朴玫莉朴乐妍朴义芳朴灏文朴小莉朴丹琼朴雅芬朴芯玲朴莹雪朴青玉朴立萍朴培玉朴瑜婷朴娜娜朴妍蚌朴欣丽朴怡茗朴启文朴江红朴甲颖朴琳皓朴琳淞朴慧玲朴嘉冉朴芝玉朴妍珍朴乐琴朴艺琳朴之娟朴志琳朴蓉荣朴维莹朴丽红朴悦玲朴德萍朴敏瑛朴哓文朴媛书朴俊芳朴霞军朴慧瑶朴禹媛朴夏琳朴莉菲朴妍梅朴俊英朴玲梅朴蕾芳朴

  3. 身体有4个「 ”防癌密码”!那些不得癌的人,一直瞒着不说

    很多癌症都和生活中不好的习惯有关,有研究证实,47%的男性和28%的女性癌症病例都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减轻多余的体重,可以减少身体自然形成的雌激素,可以起到预防乳腺癌、...内膜癌、...颈癌的作用。坚持运动,能够将卵巢癌的风险降低30%,运动还可以增加肠道蠕动,促进代谢废物的排出,从而预防结肠癌。

  4. 春节祝福语_关于2012春节祝福语:龙年短信祝福语_春节祝福

    2012年春节祝福语大全:春天的钟声响,新年的脚步迈,祝新年的钟声,敲响你心中快乐的音符,幸运与平安,如春天的脚步紧紧相随!2012年春节祝福语大全:岁月可以褪去记忆,却褪不去我们一路留下的欢声笑语。2012年春节祝福语大全:新年好运到,好事来得早!2012年春节祝福语大全:让我这份新年的祝福通过电波,跨过重重高山,越过滔滔江水,掠过高楼大厦,飞到你身边。2012年春节祝福语大全:新春新年好!

  5. 封神榜中美丽贤淑的姜王后惨死,她究竟做错了什么?

    自从苏护的女儿妲己献给纣王后,两人便日日欢饮、夜夜笙歌,纣王不理朝政且对妲己言听计从,发明了炮烙之刑。于是来到寿仙宫理论,由于纣王在,姜王后也不能直斥妲己,纣王让妲己跳了一支舞,妲己身材好,跳舞又很在行,这支舞跳的可谓天上奇观,人间少有,可姜王后却正颜不观。纣王问起原因来,姜王后却以大道理将纣王训了一顿,之后便离开了。这就是激将法,告诉纣王:我的生死掌握在姜王后手里,你虽然贵为大王,但你说了不算。

  6. 人类历史变长:发现非洲以外最古老的化石

    这些新的发现表明现代人可能比以前认为的有更多的时间与非洲以外的古老人类血统互动和杂交。先前的研究表明,这一地区很可能是现代人和尼安德特人等古人类血统从非洲迁徙时的主要通道。在这一发现之前,在非洲以外出土的最早现代人类化石估计有9万至12万年的历史。

  7. 荒岛余生观后感

    荒岛余生观后感参考观后感一:《荒岛余生》这部电影首映于2000年,有着汤姆?这所有元素无疑将《荒岛余生》这部电影熔炼成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荒岛余生》中的查克,表现出了他那坚强的性格,使他即使流落荒岛,也绝不气馁,让他有了生的勇气和期望。

  8. “钓鱼队”的消亡

    “钓鱼队”的消亡我父母住的职工家属院,曾经有个知名的钓鱼队。小时候每天早晨,就会听到楼下“突突”的摩托车发动的声音,这是“钓鱼队”出发了。每逢周末,钓鱼队更是乐此不疲地去郊区钓鱼,后来我离家负笈南北,钓鱼队的消息就知之甚少了。一问才知,作为钓鱼队的最后一名成员,老张已经于几年前死于癌癥!至此,钓鱼队所有成员几乎全部中年早亡!以鱼儿的痛苦为乐趣的钓鱼队悲惨地消亡了……

  9. 光吃菜不吃饭更容易得糖尿病

    光吃菜更易得糖尿病不少人以为,“光吃菜、不吃饭”就能减肥。内分泌专家指出,“光吃菜、不吃饭”更容易得糖尿病。因此,只吃菜、不吃饭,会导致饮食中油多、蛋白质多,热量猛增,容易得糖尿病。“应酬族”易吃出糖尿病俗话说:病从口入。预防糖尿病吃谷物纤维德国研究人员在新的研究中发现,全谷类食品和很多蔬菜所含的非水溶性纤维能够改善人体对胰岛素的利用状况,从而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

  10. 恭敬诵偈的力量

    恭敬诵偈的力量●思慧明伦月刊385期2008/6从前有个梵志,又有财富、又有学问,可惜不信正道,常常和沙门辩论又不能够得胜,心里很不高兴。因为听说沙门如果得到施主布施食物,而不能精进向道的话,死了以後就要做牛做马来偿还布施的施主,所以他就秘密想要藉由布施食物来设计沙门,使接受布施的沙门後世做牛做马来帮他赚钱。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