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韩非子说难

  原文

  韩非子名著五篇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弃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彼显有所出事,而乃以成他故,说者不徒知所出而已矣,又知其所以为,如此者身危。规异事而当知者揣之外而得之,事泄于外,必以为己也,如此者身危。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忘;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此者身危。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贵人或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如此者身危。强以其所不能为,止以其所不能已,如此者身危。故与之论大人,则以为间己矣;与之论细人,则以为卖重。论其所爱,则以为借资;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也。径省其说,则以为不智而拙之;米盐博辩,则以为多而交之。略事陈意,则曰怯

  懦而不尽;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此说之难,不可不知也。

  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矜而灭其所耻。彼有私急也,必以公义示而强之。其意有下也,然而不能已,说者因为之饰其美,而少其不为也。其心有高也,而实不能及,说者为之举其过而见其恶,而多其不行也。有欲矜以智能,则为之举异事之同类者,多为之地,使之资说于我,而佯不知也以资其智。欲内相存之言,则必以美名明之,而微见其合于私利也。欲陈危害之事,则显其毁诽而微见其合于私患也。誉异人与同行者,规异事与同计者。有与同污者,则必以大饰其无伤也;有与同败者,则必以明饰其无失也。彼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也;自勇之断,则无以其谪怒之;自智其计,则毋以其败穷之。大意无所拂悟,辞言无所系縻,然后极骋智辩焉。此道所得,亲近不疑而得尽辞也。伊尹为宰,百里奚为虏,皆所以干其上也。此二人者皆圣人也;然犹不能无役身以进加,如此其污也!今以吾言为宰虏,而可以听用而振世,此非能仕之所耻也。夫旷日离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不疑,引争而不罪,则明割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饰其身,以此相持,此说之成也。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故绕朝之言当矣,其为圣人于晋,而为戮于秦也,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摘要

  说难内容截图

  [2]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1)。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2)。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3),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此不可不察也。

  (1) 横失:通“横佚”,放纵,无所顾忌。

  (2) 当:迎合,适应,与所说之心保持一致。

  (3)见下节而遇卑贱:被认为品节不高而给予卑贱的待遇。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1)。彼显有所出事,而乃以成他故,说者不徒知所出而已矣,又知其所以为,如此者身危。规异事而当,知者揣之外而得之,事泄于外,必以为己也,如此者身危。周泽未渥也(2),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忘,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此者身危。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贵人或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如此者身危。强以其所不能为,止以其所不能已,如此者身危。故与之论大人(3),则以为间己矣;与之论细人(4),则以为卖重;论其所爱,则以为藉资;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也;径省其说,则以为不智而拙之;米盐博辩(5),则以为多而交之(6)。略事陈意,则曰怯懦而不尽;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此说之难,不可不知也。

  (1)即下文郑大夫关其思言胡可伐之类。郑武公然将其女嫁与胡君,本意却在于伐胡,关其思无意中道出郑武公嫁女的政治意图,由此惹来杀身之祸。

  (2)周泽:交情。渥:深厚。

  (3)大人:大臣。

  (4)细人:小人,近侍。

  (5)米盐:极言烦琐。博辩:旁征博引,滔滔不绝。

  (6)交:驳杂,啰嗦。

  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矜而灭其所耻。彼有私急也,必以公义示而强之(1)。其意有下也,然而不能已,说者因为之饰其美而少其不为也。其心有高也,而实不能及,说者为之举其过而见其恶而多其不行也。有欲矜以智能,则为之举异事之同类者,多为之地;使之资说于我,而佯不知也以资其智。欲内相存之言,则必以美名明之,而微见其合于私利也。欲陈危害之事,则显其毁诽,而微见其合于私患也。誉异人与同行者,规异事与同计者。有与同污者,则必以大饰其无伤也;有与同败者,则必以明饰其无失也。彼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也;自勇其断,则无以其谪怒之;自智其计,则毋以其败穷之。大意无所拂悟(2),辞言无所系縻(3),然后极骋智辩焉。此道所得亲近不疑而得尽辞也。伊尹为宰,百里奚为虏(4),皆所以干其上也。此二人者,皆圣人也,然犹不能无役身以进,如此其污也。今以吾言为宰虏,而可以听用而振世,此非能仕之所耻也。夫旷日弥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不疑,引争而不罪,则明割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饰其身(5)。以此相持,此说之成也。

  (1)强(qiǎng):劝勉。

  (2)悟:通“忤”,拂逆。

  (3)系縻:抵触,摩擦。

  (4)宰:厨师。虏:奴隶。

  (5)饰:通“饬”,整治,矫正。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1),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2):“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3)。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之则难也。故绕朝之言当矣(4),其为圣人于晋而为戮于秦也(5),此不可不察。

  (1)郑武公:名掘突,春秋初期郑国君主。

  (2)关其思:郑国大夫。今本伪《竹书纪年》:“周平王八年,郑杀其大夫关其思。”学者多疑之,存疑待考。

  (3)邻人之父:邻家的老者。

  (4)绕朝:人名,春秋时秦国大夫。晋大夫士会出亡于秦,晋人以诈谋诱之归国,绕朝劝秦伯勿遣之,秦伯不听,士会遂归晋。行时,绕朝谓士会曰:“子毋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事见《左传》文公十三年。

  (5)为戮于秦:士会回到晋国后,用反间计,说绕朝和他同谋,因此秦国把绕朝杀了。事见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春秋事语》。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1)。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2)。弥子瑕母病,人闻,有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犯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3)。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馀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1)弥子瑕:人名,卫灵公宠幸的近臣。卫君:卫灵公,名元,春秋时卫国君主。

  (2)刖:砍掉脚的刑罚。

  (3)啖(dàn):吃。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译文

  大凡进说的困难:不是难在我的才智能够用来向君主进说,也不是难在我的口才能够阐明我的意见,也不是难在我敢毫无顾忌地把看法全部表达出来。大凡进说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用我的说法适应他。进说对象想要追求美名的,却用厚利去说服他,就会显得节操低下而得到卑贱待遇,必然受到抛弃和疏远。进说对象想要追求厚利的,却用美名去说服他,就会显得没有心计而又脱离实际,必定不会被接受和录用。进说对象暗地追求厚利而表面追求美名的,用美名向他进说,他就会表面上录用而实际上疏远进说者;用厚利向他进说,他就会暗地采纳进说者的主张而表面疏远进说者。这是不能不明察的。

  事情因保密而成功,谈话因泄密而失败。未必进说者本人泄露了机密,而是谈话中触及到君主心中隐匿的事,如此就会身遭危险。君主表面上做这件事,心里却想借此办成别的事,进说者不但知道君主所做的事,而且知道他要这样做的意图,如此就会身遭危险。进说者筹划一件不平常的事情并且符合君主心意,聪明人从外部迹象上把这事猜测出来了,事情泄露出来,君主一定认为是进说者泄露的,如此就会身遭危险。君主恩泽未厚,进说者谈论却尽其所知,如果主张得以实行并获得成功,功德就会被君主忘记;主张行不适而遭到失败,就会被君主怀疑,如此就会身遭危险。君主有过错,进说者倡言礼义来挑他的毛病,如此就会身遭危险。君主有时计谋得当而想自以为功,进说者同样知道此计,如此就会身遭危险。勉强君主去做他不能做的事,强迫君主停止他不愿意停止的事,如此就会身遭危险。所以进说者如果和君主议论大臣,就被认为是想离间君臣关系;和君主谈论近侍小臣,就被认为是想卖弄身价。谈论君主喜爱的人,就被认为是拉关系;谈论君主憎恶的人,就被认为是搞试探。说话直截了当,就被认为是不聪明而笨拙;谈话琐碎详尽,就被认为是啰嗦而冗长。简略陈述意见,就被认为是怯懦而不敢尽言;谋事空泛放任,就被认为是粗野而不懂礼貌。这些进说的困难,是不能不知道的。

  大凡进说的要领,在于懂得粉饰进说对象自夸之事而掩盖他所自耻之事。君主有私人的急事,进说者一定要指明这合乎公义而鼓励他去做。君主有卑下的念头,但是不能克制,进说者就应把它粉饰成美好的而抱怨他不去干。君主有过高的企求,而实际不能达到,进说者就为他举出此事的缺点并揭示它的坏处,而称赞他不去做。君主想自夸智能,进说者就替他举出别的事情中的同类情况,多给他提供根据,使他从我处借用说法,而我却假装不知道,这样来帮助他自夸才智。进说者想向君主进献与人相安的话,就必须用好的名义阐明它,并暗示它合乎君主私利。进说者想要陈述有危害的事,就明言此事会遭到的毁谤,并暗示它对君主也有害处。进说者称赞另一个与君主行为相同的人,规划另一件与君主考虑相同的事。有和君主污行相同的,就必须对它大加粉饰,说它没有害处;有和君主败迹相同的,就必须对它明言掩锦,说他没有过失。君主自夸力量强大时,就不要用他为难的事去压抑他;君主自以为决断勇敢时,就不要用他的过失去激怒他;君主自以为计谋高明时,就不要用他的败绩去困窘他。进说的主旨没有什么违逆,言辞没有什么抵触,这样之后就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智慧和辩才了。由这条途径得到的,是君主亲近不疑而又能畅所欲言。伊尹做过厨师,百里奚做过奴隶,都是为了求得君主重用。这两个人都是圣人,但还是不能不通过做低贱的事来求得进用,他们的卑下一至于此!假如把我的话看成像厨师和奴隶所讲的一样,而可以来纳来救世,这就不是智能之士感到耻辱的了。经过很长的时间,君主的恩思泽已厚,进说者深入谋划不再被怀疑,据理力争不再会获罪,就可以明确剖析利害来成就君主的功业,直接指明是非来端正君主的言行,能这样相互对待,是进说成功了。

  从前郑武公想讨伐胡国,故意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君主来使他快乐。然后问群臣:“我想用兵,哪个国家可以讨伐?”大夫关其思回答说:“胡国可以讨伐。”武公发怒而杀了他,说:“胡国是兄弟国家,你说讨伐它,是何道理?”胡国君主听说了,认为郑国和自己友好,于是不再防备郑国。郑国偷袭了胡国,攻占了它。宋国有个富人,下雨把墙淋塌了,他儿子说:“不修的话,必将有盗贼来偷。”邻居的老人也这么说。到了晚上,果然有大量财物被窃。这家富人认为儿子很聪明,却对邻居老人起了疑心。关其思和这位老人的话都恰当,而重的被杀,轻的被怀疑;那么,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很困难。因此,绕朝的话本是对的,但他在晋国被看成圣人,在秦国却遭杀害,这是不可不注意的。

  从前弥子瑕曾受到卫国国君的宠信。卫国法令规定,私自驾驭国君车子的,论罪要处以刖刑。弥子瑕母亲病了,有人抄近路连夜通知弥子瑕,弥子瑕假托君命驾驭君车而出。卫君听说后,却认为他德行好,说:“真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缘故,忘了自己会犯别罪。”另一天,他和卫君在果园游览,吃桃子觉得甜,没有吃完,就把剩下的半个给卫君吃。卫君说:“多么爱我啊!不顾自己口味来给我吃。”等到弥子瑕色衰爱弛时,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人本来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所以,虽然弥子瑕的行为和当初并没两样,但先前称贤、后来获罪的原因,是卫君的爱憎有了变化。所以被君主宠爱时,才智就显得恰当而更受亲近;被君主憎恶时,才智就显得不恰当,遭到谴责而更被疏远。所以谏说谈论的人不可不察看君主的爱憎,然后进说。

  龙作为一种动物,驯服时可以戏弄着骑它;但它喉下有一尺来长的逆鳞,假使有人动它的话,就一定会受到伤害。君主也有逆鳞,进说者能不触动君主的逆鳞,就差不多了。

  鉴赏

  先秦诸子九流十家,无不数数然于用世,周游各国诸侯,宣传自己的社会思想和政治主张。既然要搞宣传游说,就必然要研究宣传游说的实践,总结宣传游说的理论,例如孔子虽然主张“讷于言而敏于行”,但又不能不承认“有德者必有言”。而在实践上更是坐着牛车周游列国,干七十余君,为了兜售自己的主张,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至于墨子,更是公开主张要搞宣传,他上说下教,热衷宣传到了“美女自炫”的程度。著名的“三表法”就是墨家指导宣传游说的理论。

  春秋以降,百家争鸣,社会思想领域中的宣传战更加激化。但是在先秦诸子之中真正对宣传游说进行严肃思考研究的,还应该说是孟子、荀子和韩非。孟子实践着“不扣则鸣”的方针,荀子讲究“期、命、辨、说”的理论,二人姑且不论;至于韩非对宣传游说的研究,不仅是广泛的、深刻的,而且是成体系的。《说难》便是代表作之一。

  《说难》是从分析宣传游说的对象——人主的心理反应入手(按:对上的宣传,这是古代宣传与现代宣传的一大区别),而备言宣传游说的危难(按:旧注本篇备论“谏说”;谏说也就是对上的宣传游说)。但是韩非并没有在危难面前却步 他是先秦法家之集大成者,而法家本来是顺应战国时势而产生发展的政治理论学派。作为封建专制主义理论的一个学派,法家离开宣传游说人主以外便一无所用其技。相反,研究宣传游说人主的理论和技术,倒是关系到它自身的存亡。

  那末,韩非在游说人主方面究竟研究出些什么样的有效方法呢?若按《说难》文,其大旨可归之于三句话,一要研究人主对于宣传游说的种种逆反心理,二要注意仰承人主的爱憎厚薄,三是断不可撄人主的“逆鳞”。

  文章分两大部分,前半部分备言说难,后半部分细言说成。讲说难,第二大段的内容和文采尤堪注意。“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以下,一连排举了七条“如此者身危”,即因宣传游说失当而招致身首异处的危险,不禁使人毛骨悚然!

  “七危”之外,还有“八难”。其中四难是来自于宣传游说涉及的人事不妥而遇到的,四难是由于方法和辞语不当而遇到的。整大段文章中的七危八难全用排比句段,条分缕析而切中肌理,其表现艺术不禁使我们想到韩非另一篇《亡征》。按韩非的说法,“亡征者,非曰必亡,言其可亡也”。然后用一连串言简意明的排句,一口气列出了一个国家可能灭亡的四十八条“可亡也”弊端即“亡征”。郭沫若曾把这些排比亡征的语段,比做顽强冲击海岸的排浪,好像必欲吞纳一切阻碍而后息似的。而《说难》七危八难的表达手法,则和《亡征》一文具有相似的艺术效果。

  在内容上,七危八难又使我们想起韩非另一篇文章《难言》。《难言》可视为《说难》的姊妹篇,现录其首段以为比照:

  臣非非难言也,所以难言者:言顺比滑泽,洋洋纚纚然,则见以为华而不实。敦祗恭厚,鲠固慎完,则见以为掘而不伦。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忽微说约,径省而不饰,则见以为刿而不辩。激急亲近,探知人情,则见以为谮而不让。闳大广博,妙远不测,则见以为夸而无用。家计小谈,以具数言,则见以为陋。言而近世,辞不悖逆,则见以为贪生而谀上。言而远俗,诡躁人间,则见以为诞。捷敏辩给,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殊释文学,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时称诗书,道法往古,则见以为诵。此臣非之所以难言而重患也。故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大王若以此不信,则小者以为毁谤,大者患祸灾害死亡及其身。

  ——这不是和《说难》的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妙嘛!

  《说难》的第二部分是正面论述“凡说之务”,要点是“在知饰所说之所矜,而灭其所耻”,并抱着“大意无所拂悟,辞言无所系縻”的策略,借以达到和人主“亲近不疑”、“周泽既握”的关系,而后再驰骋辩说而得尽其宣传游说之辞。这种宣传游说的策略,固然是有感于法家用世心切,而又难遇贤主用其法术的战国时势而提出的(也就是本文所说立足于设若“今以吾言为宰虏,而可以听用而振世,此非能仕之所耻”的立场);但若论其是非曲直,则不免使我们看到一点鬼谷先生、纵横者流的影子。

 

  《说难》一文,《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是全文照录的。《索隐》由此说《说难》“其书词甚高,故特载之”云。若就表达形式而言,《说难》一文确能代表韩非文章那种分析透彻、解剖不留情而又峭拔挺峻、气吞山岳的风格;但就内容主旨而言,未必“甚高”。至于司马迁破格照录全文,则《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明明两次慨叹韩非明知宣传游说之难,而“终死于秦,不能自脱”的悲剧;我们知道,司马迁自己也是为了李陵事向汉武帝说谏而受到耻不欲生的“宫刑”的(见《报任安书》)。因此,司马迁的慨叹悲韩、《史记》的“特载”,或许是同声相求、同病相怜而借为抒愤的缘故吧。

韩非子说难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成色不足的「 ”忠烈”,「 ”二元君主观”视角下的庞德评价

    在《三国志》中,庞德以「”忠烈”的形象出现。在他的本传中,毫不夸张地说,有三分之二的内容都和他的「”忠烈”有关,如果单从比例上来说,甚至超过另外一位以「”忠”闻名的人物关羽。在提到他的儿子庞会时,也被称为「”忠壮勇烈”「”有父风”。然而我们稍作留意,就不难发现这其中叙事的逻辑问题。首先庞会被称为「”忠壮勇烈”,援引的事迹却是他不支持诸葛诞,众所周知诸葛诞淮南起兵反对的是篡夺曹魏的司马氏。由此观之,

  2. 欧洲的国王都穿些什么?从什么时候开始用军服取代礼服?

    作者:高林桑如果我们可以确定路易十四时代君主和贵族已经在穿军服了,那么为什么我们还会觉得君王的打扮是在18世纪被军服取代的呢?在很多人的印象里,18世纪欧洲王室的男性画像的穿着基本都是华丽丽的礼服,19世纪却以军服为主。这种审美风格的变化缘何而来?首先我们得考虑宫廷礼服是什么?

  3. 官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祸患常在片刻之间,这是形势的必然

    官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祸患常在片刻之间,这是形势的必然,有智能的人对此不能松懈。预料敌人能达到远处,必须要在今天谋划;铲除贼人要达到全歼,他的谋划就不能有所忌讳。欺骗君主是大罪,把这个罪名强加在别人身上他就不能幸免;破坏法律不能宽容,放纵他以致出生祸乱才加以惩罚。设定一个荒谬的说法诬指是他说的,这最能增加人们的厌恶。

  4. 晋国君主的权威,在晋国卿大夫一次又一次的拉扯中,不断地衰退

    晋文公之后,晋国维持了一段短暂的和平时期。他传位给晋襄公,但是在晋襄公死后,晋国在继承方面又发生了问题。

  5. 穷兵黩武的罗马:外战内行,内战也内行?

    又经过200年的盛世,五贤帝时代结束之后,罗马堕入了深渊:内战。那我们就得追问,为什么繁荣的罗马会陷入内战。也就是说,罗马不仅靠武力起家,而且靠武力成长。马略的重大贡献是他改革了罗马的军制,改革最明显的效果是,罗马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改革最明显的恶果是,军队私有化。事后来看,马略改革确实达到了目的,提高了罗马军队的稳定性和战斗力,罗马战无不胜的神话可以继续下去了。

  6. 三国争霸的下半场,有什么样的君主,就是什么样的结局

    觉得三国后期没什么精彩的地方,其实三国下半场同样...,同样精彩,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君主、大臣,就有什么样的结局。曹叡在位期间还能算得上平稳,就是在后期大兴土木,让天下百姓开始有闲言碎语。曹爽和司马懿是曹芳的辅臣,曹爽都干了什么呢,曹爽目中无人,让御用宫女为他表演,只要看上喜欢的东西就拿回家,为了喝酒还特意建造了一个华丽的地下室,为所欲为。出城之后司马懿开始让皇太后下诏,加上自己的三千名死士,占领皇城。

  7. 国王是否就等于皇帝?绝不等于,尤其在欧洲和中国完全是两回事

    拿最常用的皇帝和国王两个来对比和讨论,国王是否就等于皇帝?中国皇帝剧照可以非常肯定,国王不等于皇帝,尤其在欧洲历史和中国历史,完全是两回事。中国历史在秦王朝之前没有皇帝,秦始皇帝统一中国后自称皇帝,从此皇帝作为中国君主称号使用了两千多年。按照严格的宗藩关系,只有宗主国君主才能称皇帝,藩属国君主只能称国王。

  8. 英女王的捍卫者,传承至今的荣誉称号,中世纪专帮君主决斗

    英王室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始于中世纪的传统,比如始于11世纪征服者威廉一世时代,一个捍卫君主荣誉的封建世袭称号——国王的捍卫者或女王的捍卫者,名称根据在位君主的性别而调整。征服者威廉一世是私生子,他的继承权,从继承诺曼底公爵头衔到荣登英格兰国王宝座,一直受到挑战。

  9. 秦国历任君主中,秦惠王的眼光是最长远的

    为了衬托秦孝公,商鞅和秦始皇的伟大,秦献公,秦昭王两人孙炮灰是必须要黑的。秦献公这个厉害,正面抗击魏国,还是处于极其强盛的阶段!秦国历任君主中秦惠王的眼光是最长远的,远不是一个巴蜀能概括。虽然这一连串战争中秦国并无实地收获,但大大削弱了齐国,恶化了它的外交环境,从此六国再无能独立抗秦的势力。一直到范雎、白起崛起前,秦国都在吃惠文王留下的人才储备。

  10. 世界最奇特政体,君主一人身兼多职,还曾以自己名义对自己宣战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提及英国,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感到陌生。

随机推荐

  1. 梦见小孩走丢

    周公解梦梦见小孩走丢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小孩走丢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让世界变绿

    一个百万富翁患了一种顽固的眼疾,他接受过多次治疗,但都无济于事。僧人走后,百万富翁便叫人买来一卡车的绿色颜料,将所有他能看见的东西都涂上绿色。僧人笑笑,问百万富翁:“你能把整个世界都涂成绿色吗?”百万富翁还是不明白,僧人不紧不慢地说:“上街去买一副绿色眼镜。”人生在世,你不能把整个世界改变,但起码你可以从自己开始改变,世界也会因你而变。

  3. 透过梦境解析你的情商 -周公解梦

    透过梦境解析你的情商一、梦里出现一件大家一起做的事情的时候,自己是说(指导)得多还是做得多。他是不会理解你分开后的苦痛的。梦见从悬崖掉下来-周公解梦

  4. 【马戏】的意思是什么?【马戏】是什么意思?

    现代马戏一般在广场或特建的马戏场、大型篷帐中演出。

  5. 色男遇到女鬼

    ★色男遇到女鬼记得那是一个十分寒冷的冬天,雪下的特大。晚上加班加到了下半夜一点多才结束。>车箱里仅有四名乘客,全是漂亮的女性。还别说,我还从来没有见到这样...、这样标致漂亮的女性。>男人十个十一个好色,多余的那一个在***肚子里培训还没出来,我也是男人,而且还是大男人。不是鸡也绝对不是安分的女人。对这样的女人,不蹭便宜白不蹭、蹭了也白蹭!

  6. 情人节祝福语_2.14最幸福的情人节祝福语_情人节语录

    2月14情人节,传递关于爱的祝愿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纵使有缘无份,我依然是你忠实的朋友,衷心祝福你情人节快乐!情人节到人烦恼,没有情人受不了。祝情人节快乐欢笑!情人节,统统幸福。亲爱的2.14情人节到了,我俩相爱一生一世。情人节到了,送上我的祝福,道一声我爱你!情人节至,我都希望你早日结识有情人,脱离单身!情人节到玫瑰开,只为情人笑开颜。阅读了本文的人还阅读了:最浪漫的情人节祝福语个性的情人节祝福语情人

  7. 千年回眸:揭秘第一个在越南称皇帝的中国人

    越南,与中国山水相连,鸡犬相闻,它世代受汉文化的浸润,历史上,曾长期受中国朝廷的辖属或保护。第一个在越南称帝的中国人远在秦汉时代,此人堪称世界范围内最长寿的帝王--他就是赵佗。汉朝禁止南越在边境市场上购买铁器。赵佗打开了一扇民族融合的大门,对中国文化在越南的传播具有深远的意义。

  8. 三世因果,真实不虚 (汉 安世高)

    三世因果真实不虚>汉朝安世高,是南印度安息国的太子。安世高曾多次劝告,始终不改。他死后神识投生为安息国太子,便是现在的安世高。安世高一行有三十多只船,也奉献牲畜,请求保佑。后来安世高又去广州,寻找前世...死自己的少年。进入城市,正遇街上发生斗殴,误伤安世高头部,当即死亡。从前的广州少年,亲历这两件事,便精勤学习佛法,还向人们讲述,听闻的人莫不悲叹,证明三世因果是真实不虚的事。

  9. 爱因斯坦,生日快乐!天才科学家今天138岁了

    爱因斯坦在黑板前。美国宇航局)今天是爱因斯坦的生日!这位著名的科学家,以其在物理学上的许多突破而闻名,今天他已经138岁了。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在德国,并将继续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爱因斯坦去世60多年后,他的研究继续激励着新的发现和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8现实生活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爱因斯坦著名的方程E=mc^2描述了质量和能量之间的关系,帮助物理学家得出了质量和能量可以互换的惊人结论。

  10. 四大美女貂蝉死因:扑朔迷离的悲惨下场

    中国古代貂蝉怎么死的?对于貂蝉的死因历史记载也是说法不一,下面就一起来探究貂蝉扑朔迷离的悲惨下场。对于貂蝉的死因,出现了“惨死”和“善终”两大系列。貂蝉使出浑身解数,上下挑逗,关羽心如磐石,为了自己不受魅惑,杀死了貂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