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成色不足的「 ”忠烈”,「 ”二元君主观”视角下的庞德评价

在《三国志》中,庞德以「 ”忠烈”的形象出现。在他的本传中,毫不夸张地说,有三分之二的内容都和他的「 ”忠烈”有关,如果单从比例上来说,甚至超过另外一位以「 ”忠”闻名的人物关羽。在提到他的儿子庞会时,也被称为「 ”忠壮勇烈”「 ”有父风”。然而我们稍作留意,就不难发现这其中叙事的逻辑问题。首先庞会被称为「 ”忠壮勇烈”,援引的事迹却是他不支持诸葛诞,众所周知诸葛诞淮南起兵反对的是篡夺曹魏的司马氏。由此观之,庞会的「 ”忠烈”已经是不知道付诸于谁了。这种逻辑上的乖悖,背后暴露的是本传「 ”刻意”要给庞德贴上「 ”忠烈”的标签,这难免给人以欲盖弥彰之感。 庞德誓死不降关羽,表面看起来其「 ”忠烈”成色十足且无可争议。然而,除了历代都有史家和学者否认庞德的「 ”忠烈”以外,质疑其「 ”不忠”的声音还来自其同时代的曹魏内部。可见对于庞德是否「 ”忠烈”的评判,并不只是立场问题。相比起制度的更易演进常常有章可循而言,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观念的变化,则更有「 ”润物无声”之感而不易被人察觉。应该说,庞德是否「 ”忠烈”的争议就来自于这种观念上的分歧。说得更具体一点,对于庞德「 ”不忠”的批判,就是建立在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里所说的「 ”自东汉下半节已有此端,至三国而大盛”的「 ”二元君主观”基础之上的。 一、因为「 ”二元君主观”,马超成为庞德的道义负担 庞德先是马腾的手下,早年间一直跟随马腾马超父子作战,直到马腾入邺,成为曹操的人质。随后庞德跟随马超,并参与了马超针对曹操的「 ”叛乱”。马超在渭南被曹操击破以后,奔往汉中投奔张鲁,庞德也随着马超一起留在张鲁麾下效力。可以说,马腾马超父子,是庞德「 ”如假包换”的故主,而庞德则相当于马超的「 ”故吏”。 「 ”故吏”一词在东汉其实有特定含义,但庞德和马超的关系与此类似 本文的开篇已经提到过,东汉以来,政治关系中开始已经开始出现「 ”二元君主观”。所谓的「 ”二元君主观”,按钱穆先生的解释,指是士大夫似乎具备两重的君主观念。那么,何谓「 ”两重君主观念”呢?我们都知道,帝王和大臣之间是君臣关系,而东汉地方太守是可以自行征辟官吏的,所以当时太守的属吏和太守的之间,也是有君臣名分的。而东汉具有征辟属吏权力的官员除了太守以外还非常多,比如太尉、司徒、司空和各种将军。由此,和征辟有密切关系的这种「 ”第二重君臣关系”便广泛地存在于东汉政治生态系统中。 《日知录》卷二四《上下通称》: 「 ” ... 有以郡守之尊称为本朝者。《司隶从事郭究碑》云:‘本朝察孝,贡器帝庭’;《豫州从事尹宙碑》云:‘纲纪本朝’是也。亦谓之郡朝。《后汉书·刘宠传》:‘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是也。” 郡府不仅被看作是「 ”朝廷”,郡守和属吏之间也存在有实际的「 ”君臣”关系。属吏有向上司进谏忠言的义务自不必说,《仪礼·丧服》中甚至还有「 ”旧吏”要为「 ”故主”服丧的规定,这就是东汉「 ”旧吏”为「 ”故主”奔丧的理论来源。代表东汉官方意识形态的《白虎通》对此也加以了确认。 关于这种「 ”故主”和「 ”旧吏”之间的「 ”君臣关系”,这里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例子,那就是汉末风云人物公孙瓒。 公孙瓒为故主效忠,因此被举为孝廉 《太平御览》注引《英雄记》: 「 ”公孙瓒,字伯珪,举上计吏。郡太守刘其以事犯法,槛车征。伯珪褠衣平帻,御车到洛阳。其当徙日南,伯珪具豚酒于北芒上祭,辞先人,举觞祝曰:‘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与先人辞于此。’再拜,慷慨而起。其时州里人在京师者,送行见之,及观者莫不歔欷。” 这件事同时还被《后汉书》和《三国志》所记载,公孙瓒的故主刘其犯法被发配日南,而公孙瓒一路护送刘其。当时日南地处边远而「 ”多瘴气”,公孙瓒此举其实是有生命危险的,「 ”恐或不还”。公孙瓒不避艰险,事故主以忠并慷慨陈词,旁观者都非常感动,「 ”莫不歔欷”。 而公孙瓒的事迹在东汉并非孤例,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 《后汉书·戴就传》: 「 ”杨州刺史欧阳参奏太守成公浮臧罪……就慷慨直辞,色不变容……曰:「 ”奈何令臣谤其君,子证其父。” 戴就为了证明自己故主长官的清白,甚至不惜为其死节。通过这些例子我们看到,这种「 ”二元君主观”并不只是名义上的。相反地,下属和上司的「 ”君臣关系”是有实际政治内容的。 并且,这种「 ”二元君主观”还随着汉末皇权的衰落,地方豪强的进一步崛起而变得「 ”大盛”,愈发深入人心,成为政治上意识形态的主流。而庞德,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 庞德和马超分开的原因不甚明了 关于庞德为何在其故主马超投奔刘备以后,就留在张鲁处因而和马超分开。史书中没有留下记载,因此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史书中也没有任何关于马超对庞德「 ”不义”的记载,两人之间未见有任何矛盾。因此,当马超尚在的情况下,时人对庞德另投曹操,甚至张鲁,都难免颇有微词。这或许同样能解释,为什么关羽「 ”千里走单骑”追寻刘备的行为会受到如此广泛的赞誉。 《三国志·庞德传》: 「 ”侯音、卫开等以宛叛,德将所领与曹仁共攻拔宛,斩音、开,遂南屯樊,讨关羽。樊下诸将以德兄在汉中,颇疑之。” 这则史料透露出了两个信息,一是在时人眼里,庞德效忠的对象或许本来就该是刘备,而不是曹操,这里显示出一个悖论,那就是庞德投降曹操,本身就是一种「 ”不忠”。所以庞德是以对马超的「 ”不忠”而「 ”效忠”曹操,这种行为本身已经丧失了政治道德;其次,因为第一层关系,庞德在曹操阵营中其实是饱受众将猜忌的。但是我们注意到,曹营里降将众多,那为何单单庞德饱受质疑?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众将对庞德的这种质疑显然不仅仅只来自于庞德的降将身份。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庞德的故主马超尚在,又没有任何对其不义的地方。对庞德而言,实在是单方面有失「 ”君臣”大义。 处于这种环境之下的庞德,自然就会有一种比起曹军诸将来说,更迫切地想要表达自己「 ”忠诚”的心态。 二、「 ”二元君主观”下庞德的自我救赎,激进的「 ”表忠”态度 经过前文对庞德在曹操阵营处境的分析,我们也许就不难理解在《三国志》中关于庞德的记载,有非常多的内容都是他用各种方式在宣示自己的「 ”忠”——不管是语言上的,还是行动上的,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恨不得把「 ”忠”字刻在自己脸上的庞德形象。 庞德的言行,给人以「 ”刻意”之感,这可能和他背负的压力有关 《三国志·庞德传》: 「 ”德常曰:‘我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身自击羽。今年我不 ... 羽,羽当 ... 我。’” 「 ”将军董衡、部曲将董超等欲降,德皆收斩之。自平旦力战至日过中,羽攻益急,矢尽,短兵接战。德谓督将成何曰:‘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 「 ”水盛船覆,失弓矢,独抱船覆水中,(德)为羽所得,立而不跪。” 在前两段记载中,庞德随时把「 ”殉国”挂在嘴边,难免给人一种急于以死明志,自证清白的感觉。仿佛除了「 ”殉国”,庞德已经难以自我救赎了。其实,纵观樊城之战中曹军诸将,庞德的这种姿态,可谓是独一份。其他曹军诸将见不到这种表现,难道我们就能说曹军之中,唯有庞德一人是「 ”忠”吗?我们只能说通过庞德的这种「 ”刻意”,能感受到他平时背负的巨大「 ”不忠”压力和谴责。而当他被关羽擒获以后,「 ”立而不跪”的表现,其实也很有深意,胡三省将庞德的这个举动解释为表示自己不屈服于关羽。可以说,庞德已经到了不想在任何一个细节上有所闪失,被人抓住把柄予以攻击的地步了。 应该说,庞德的这种表「 ”忠”的行为,已经超出一般意义上的表明心迹,甚至显得有些欲盖拟彰了。与其说这是庞德「 ”忠心耿耿”的表现,毋宁说这是背负「 ”二元君主观”政治道德压力下庞德的自我救赎。 三、「 ”侠烈”还是「 ”忠烈”?「 ”二元君主观”视角下的庞德评价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北攻樊城水淹七军,庞德在此战中被生擒。关羽曾经劝降庞德,庞德誓死不从。 《三国志·庞德传》: 「 ”羽谓曰:‘卿兄在汉中,我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德 ... 羽曰:‘竖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遂为羽所 ... 。” 《三国志》这段记载,其实颇值得玩味。庞德不仅不愿意投降,还把刘备斥之为贼痛 ... 了一番,又说自己托身国家,庞德的这番话甚至还表现出了一定的道德优越感,表明自己忠于的是「 ”国家”。而认同庞德确实「 ”忠烈”的人,也多从这个角度加以论述,认为庞德以身殉国,是当之无愧的「 ”忠烈”之士。曹丕更是对庞德大加赞赏,把他比如做古代的名将先轸和王蠋。 《三国志·庞德传》: 「 ”文帝即王位,乃遣使就悳墓赐谥,策曰:‘昔先轸丧元,王蠋绝脰,陨身徇节,前代美之。惟侯式昭果毅,蹈难成名,声溢当时,义高在昔,寡人愍焉,谥曰壮侯。’” 曹丕不愧是文学家,话说的非常漂亮。然而曹丕大力褒奖庞德,称赞其「 ”忠烈”的这个举动显然另有深意,除了是在宣示自身的正统外,其实也有针对于禁的成分在里面。 曹丕将曹魏另一位元勋于禁羞辱致死 《三国志·于禁传》: 「 ”欲遣使吴,先令北诣邺谒高陵。帝使豫于陵屋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禁降服之状。禁见,惭恚发病薨。” 曹丕将曹魏另一位元勋于禁羞辱致死,这个做法实在令人汗颜。即令我们不把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单就庞德是否配得上先轸和王蠋之誉而言,笔者的看法是,庞德显然是无法和两位古之名将相提并论的。先轸和王蠋都是坚守清白,以身死国。特别是王蠋,更是喊出了「 ”忠臣不事二君”这样的强音。(《史记·田单列传》)而纵观庞德的一生,所谓的「 ”不事二君”放在他身上显得多少就有些讽刺。 尊刘立场的罗贯中倒是非常赏识庞德 庞德拒绝投降关羽的理由,其实很难站得住脚,他自己口中的「 ”宁为国家鬼”,宣示了个人的政治立场。然而庞德一生前后两次与曹操为敌,他的投降曹操,也并不是他的主动选择,而是随张鲁一起降曹,所以这里实在很难看出来他这种「 ”忠”来自于他的政治认同。 庞德先后两次与曹操为敌 况且他所谓效忠「 ”国家”听起来也让人莫名其妙,当时东汉 ... 依然存在,退一万步讲,就算庞德政治水平低到他把曹操和汉室划上等号,但是他效忠曹操的理由却又是曹操「 ”带甲百万,威振天下”而刘备是「 ”庸才”。这明明就是比钳子,庞德却非要往政治立场上套,来显示自己的优越感,实在不知所云。 其实,从庞德这些「 ”高大上”的拒降理由,我们多少能从里面嗅到一点心虚的味道。笔者无意否定庞德的「 ”壮烈”,然而在「 ”二元君主观”占统治地位,「 ”旧臣”和「 ”故主”君臣关系的神圣性还强烈的存在的东汉,庞德「 ”忠烈”的成色又有几何呢? 其实,对于庞德这种「 ”忠烈”的表现,历来的评价其实可以说颇有微词,并不十分认可。清代学者韩菼对庞德的表现就显得有些不以为然,他说「 ”庞德尽节曹氏,诚为侠烈,但少依马腾,腾族于曹,而德为曹用,且超与德兄俱在蜀,而反与蜀弃好即仇,未为合宜。”韩菼首先肯定了庞德的「 ”侠烈”,但是马上又对庞德一生做了个全景式回顾,认为庞德的故主先是马腾,后为马超,而马腾被曹操灭族,马超也入蜀归了刘备,况且庞德的哥哥也在刘备手下效劳,自己反而视蜀汉为仇敌,这样的做法实在是「 ”未为合宜”。 「 ”二元君主观念”中,故吏甚至有为故主报仇的义务 这里,韩菼用了「 ”侠烈”一词,显然是不认可庞德的「 ”忠烈”。关于「 ”忠烈”的词义无需赘言,而「 ”侠烈”一词又当作何解呢?「 ”侠”在汉代是一个有特殊含义的词,荀悦《汉纪》里说,「 ”游侠之本,生于武毅,不挠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见危授命”。应该说,「 ”骁勇尚气力”是「 ”侠”的一大特点,其层次比起儒家「 ”天下至德”的「 ”忠”来讲,还存在着天壤之别。 文学作品中,庞德用毒箭射中关羽手臂 无独有偶,《三国志补义》的作者康发祥也有类似的看法,相比起韩菼的委婉批评,康发祥就没有那么客气了。他甚至有些严厉的批评说「 ”庞德身为降将,不死于马超、张鲁,而死于曹操,犹五代时周臣韩通不死于汉而死于周也。虽死作壮语以死,君子无取焉。”康发祥的态度甚至还有点嗤之以鼻的味道在里面,他把庞德比作五代十国时期的韩通,尤言庞德甚至有些虚伪。所谓「 ”虽死作壮语以死”,不过是一种缺乏真正感染力,空洞口号式的壮胆而已。显然在康发祥眼里,庞德是配不上「 ”忠烈”这个赞誉的。 庞德痛斥关羽所用的理由,实在不知所云 而毛宗岗同样站在「 ”君子无取焉”的角度,做出过一番更为精彩的论述。「 ”马超既与关公为一家,而庞德乃与关公死战,是亦与战马超无异也。以关公敌马超,犹未为损重;而以庞德斗马超,毋乃为背主乎?其后既不肯背曹操而降关公,其初何以背马腾而降曹操?故庞德之死,君子无取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庞德矛盾行为背后的逻辑乖悖。 在笔者看来,以上几人的观点,都无一例外地建立在「 ”二元君主观”之上,认为庞德背弃故主,反而「 ”效忠”于故主的敌人,实在是难以自证清白。就韩菼、康发祥和毛宗岗对庞德的评价来看,其实基本都不太认可庞德的「 ”忠”,只是鉴于庞德身死,没有否认庞德的「 ”烈”而已。 康发祥对庞德的批评非常尖锐 结语 庞德宁死不降,他是否「 ”忠烈”?这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似乎是一个根本无需讨论的问题。然而就像笔者在本文开篇提到过的那样,政治观念的流变是一个润物无声悄然行进的过程。当我们对汉末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观念「 ”二元君主观”有所了解之后,也许就会发现历代对庞德的评价之所以充满争议的原因所在了。 对「 ”忠”的解读,是理解汉唐间君臣关系甚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而汉唐间的君臣关系又无法脱离「 ”二元君主观”这个框架。庞德的事迹,刚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例子,能够帮助我们理解「 ”二元君主观”这个相对抽象的问题。

成色不足的「 ”忠烈”,「 ”二元君主观”视角下的庞德评价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三国群英传2,大乔小乔,两女胜过千军万马

    大乔小乔分别是孙策和周瑜的妻子,三国里出名的美女,正所谓美女配英雄,而孙策周瑜是三国里有名的英雄人物,大乔在演义中的描写相对较少,主要原因就是孙策牺牲太早,小乔的描写就比较多了,和周瑜是珠联璧合,才子佳人的一对赤壁之战,三国最出名的战役,战前诸葛亮曾引用曹植的铜雀台赋成功激怒周瑜,让周瑜借坡下驴,誓战曹操,唐代大诗人杜牧也曾写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的诗,最主要的这好像还是初中要求背

  2. 说一说古代传说中的最牛七种武器

    在冷兵器时代,虽无现代战争那般火力全开枪林弹雨的破坏力和即视感。但古文字里记载那些口口相传的兵器,往往却也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譬如,资深武侠大师古龙先生曾灵感突发,炮制出七种武器,如孔雀翎、多情环,浪漫而隐秘着。当然,若将古时传说中武器做个名目,林林总总,却也纷呈,若归纳七宗最出名的,大可如下:1、...的斧斧头这玩意,最早使用者应该是...。

  3. 刘璋号称暗弱,却为何能把刘备、庞统打得如此悲惨?

    如果刘璋不给,那么刘备就有借口了,至少在明面上说得过去。这一年来,刘备借攻打张鲁为名,在刘璋这儿吃吃喝喝,都快把刘璋给吃穷了。可没想到,刘璋竟然没发火,而且一口答应给刘备人马报销火车票,只是资助的人马与物资减半,不管如何,已经相当够意思了。

  4.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5.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6. 这个金字塔位于中国,发现者是一个外国人,与埃及同出一源?

    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有一个外国的空军飞行员来到了我国,并且在路过西安的时候,非常惊喜地发现地面居然有一个金字塔式建筑,并且把这件事情带回了国内,后来陆续有不少的美国人来旅游,确认了金字塔同样存在于中国,原来这所谓的金字塔是秦汉时期的帝陵,里面埋葬的是秦朝与汉朝的一些皇帝,而它们的外形同样是四条边的一个金字塔,所以被外国人称之为中国金字塔。

  7.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8.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9. 曹操一生之错:实锤奸雄,放虎归山,急功近利失人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10. 开国元帅揭秘:毛主席为何能做到用兵如神?

    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一代伟人...。笔者认为,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高度神话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治理蜀国很有一套,但其并无过人的...才能。

随机推荐

  1. 天冷了祝福短信

    天冷了祝福短信一:秋天渐凉,寒风骤起,冬天即将到来,在这天气转冷之际,记得发几条问候消息给亲戚兄弟姐妹,以达表关心,个性提醒他们天气冷了,记得添衣。但天冷了,要注意保暖。三十九:一声问候,一个消息,一个拥抱,一个眼神,1条围巾,用你的小手温暖下彼此;请记得,天冷了,多加衣别感冒了!

  2. 梦见漫步有什么含义 梦见漫步将会怎么样 – 周公解梦

    在未开发的部落社会里,往往把梦看成是神的指示或魔鬼作祟,固不足为奇。即使在现代化的文明社会里,仍然有着对梦的诸多迷信。在我国的文化中,有关梦的故事更是不一而足。那么,梦见漫步将会怎么样?梦见自己在乡下漫步,预示和朋友分开的忧伤让你感到压抑,但只是闲愁而已,因为你的现实处境是:人所想要的你都有了。年轻女子如果有此梦预示一个舒适的家,然而也预示亲人的丧亡。梦见提出非礼的要求是怎么回事–周公解梦

  3. 肠字开头的成语

    第一个字是以“肠”字开头的全部成语及解释:肠肥脑满——肠肥:指身体胖,肚子大;脑满:指肥头大耳。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饱饱的,养得胖胖的。

  4. [网上展馆] 幽兰之香

    [网上展馆]幽兰之香宋杨妹子百画图卷明薛素素吹箫仕女图纵63.3厘米横24.4厘米近现代何香凝墨梅图纵161厘米、横32厘米。辛亥革命男女平等运动前的数千年中,知识女性大都被幽闭于闺阁之内,其才华发挥受到极大的限制。所以一旦有被公认之作,其价格往往要高于同时代、同水平的男性书画家作品。其为人重义气、淡薄钱财,时人称其有侠气。一方面是艺术市场至今日已空前繁荣,另一方面女性书画至今日已成艺术多元发展状态。

  5. 伊利汗国

    旭烈兀及其继承者称“伊利汗”。窝阔台汗国旭烈兀回波斯后,获悉忽必烈已即大汗位,并与幼弟阿里不哥发生争位之战,遂不再东返蒙古。在此之前,忽必烈遣孛罗丞相等使伊利汗国,1284年到达。他与密昔儿的马木留克王朝为争夺叙利亚多次发生战争,察合台汗国的笃哇汗乘机攻占伊利汗国东部的吐火罗之地。这时,元成宗与笃哇、察八儿达成和议,蒙古皇室的内争暂停,东西驿路畅通,伊利汗国和元朝的使节往来更加频繁。

  6. 法姓女孩起名大全_姓名测试

    法汶琳法方娟法艾莹法瑶廷法利霞法英妍法丽红法美文法崇文法修琼法弘梅法谚梅法薇洁法烁文法妍云法雯婷法家颖法晓蓉法豫妞法诗蓉法文茹法雨瑶法俊英法昕媛法愉婷法晓琼法婧语法君燕法继文法红霞法世玉法倩法怡凯法子媛法恩瑶法春雪法妍茜法荣燕法睿洁法柳芬法宵萍法美琳法敏燕法民娜法玉英法芋莹法嫣子法佳丽法莉芬法相玲法文萍法建红法战霞法琳非法文文法羽婷法汇茹法钰文法国娟法水霞法小萍法辰倩法莹麟法为冉法粤英法妍呐法霞法

  7. 道教符咒法术 第三章_宗教信仰

    为使符咒的施用灵验,即使是最简单的符咒的施用也应当与气配合。正因如此,在施用符咒时,往往要采取一定的动作来配合符咒使之作用到被施用了符咒的对象上,这就是所谓的“咒动”。

  8. 梦见吃水果_周公解梦梦到吃水果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吃水果好不好

    做梦梦见吃水果好不好?梦见吃水果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吃水果的详细解说吧。梦见吃水果,吉兆,会有好运,也是对爱情的憧憬。梦见水果难吃,表示对...感到厌烦。梦见理发_周公解梦梦到理发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理发好不好梦见吃季节性水果,朋友运将有上升的趋向。

  9. 梦见点炉子

    周公解梦梦见点炉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点炉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柳七】的意思是什么?【柳七】是什么意思?

    宋·刘克庄《哭孙李蕃》诗之二:「相君未识陈三面,儿女多知柳七名。」元·孟鲠《南京》诗:「犹传柳七工词翰,不见朱三有子孙。」《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柳七的拼音liǔqī柳七是什么意思柳七liǔqī宋柳永排行第七,人以此称之。★宋·罗烨《醉翁谈录·柳屯田耆卿》>词条推荐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