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瓷玩琐记(下)一握鸟形壶阔步花丛雀唐代长沙窑器至少有三个创先:一是铜红釉,二是釉下多彩,三是瓷上纹饰多样化。不仅如此,长沙窑器还是唐代外销瓷中的最大宗品类。明清时期瓷器上好以群童游戏图为饰,放风筝,踢毽子,捉草虫,戏蹴鞠,无所不包,统称婴戏图。古玩行中许多人将觚与尊混称,其实尊中部膨大,口成大喇叭状,泾渭分明。
瓷玩琐记(下)
一握鸟形壶 阔步花丛雀
唐代长沙窑器至少有三个创先:一是铜红釉,二是釉下多彩,三是瓷上纹饰多样化。不仅如此,长沙窑器还是唐代外销瓷中的最大宗品类。长沙窑器之所以受人欢迎,一是古朴而拙巧,二是雅逸野趣兼容,皆投合最广大人群之所好。
花鸟纹执壶是长沙窑器中的大宗,壶以及壶上所绘之花鸟总是于细微处见变化。此壶六棱流下绘一跃雀,昂首挺胸,高视阔步,既可以说是瓷上纹饰动画模式的尝试,又可以说是飞禽走兽拟人化的萌动,加之有大写意花卉相烘托,又为釉下褐绿彩,实可谓有雅有逸有古风。
鸟形壶是约定俗成之名,究其实,应是隋代鸡首壶渐向实用型变化的尾声阶段,仍未脱“鸡”形,但体态变小则更近乎雀。此壶有扇形短尾,壶侧有双翅,流为六棱,当然是鸡首的象征了。壶上绘有褐绿条彩,说是羽状纹饰很有道理,强调突出了禽的双翅,壶也凭添了动感。这种形制的壶都较小,几乎大多为一握之器,《陶说》《昵古录》《长物志》都津津乐道小器之珍之趣。“一客—手一壶”的饮具明代才进入寻常百姓之家,而唐代长沙窑器中即有这种—握之器。入宋,这种变态的鸡首壶终于绝迹,明代一握之壶更是千变万化(含紫砂壶),小壶的壶变之道渐进而渐去野趣,渐进而渐有秀逸,渐进而渐入佳境。
云淡筝笛远 蹴鞠绿茵场
据说韩信攻打陈稀时曾用风筝测量距离,当年称纸鸢。明清时期瓷器上好以群童游戏图为饰,放风筝,踢毽子,捉草虫,戏蹴鞠,无所不包,统称婴戏图。
青花风筝婴戏图碗,为笔者所见婴戏纹青花器中尤有特色的一件,撇口丰底高圈足,足沿内外有斜削痕,口沿、足沿皆绘青花弦纹。胎灰白,釉青白,青花泛灰,有铁锈斑。器腹绘6名小童,3人奔跑着放线,凤筝徐徐升空,另3人则欢呼雀跃,几笔几画,童真跃然碗上。有意思的是,为了显示风筝与放风筝者之间的广袤天地,童子画得细如枣核,但动态极佳,空天阔地,筝高人渺,自有春日融融听筝鸣的诗情画意。
蹴鞠为足球之源,或说为黄帝首创,或说战国即已用于军中戏乐。《史记·霍去病传》记载军中演“蹋鞠”,都是说的原始足球。“足球”之戏出现在瓷器上应当在明代,小小青花酒盅也描画上童子“足球”图纹,则至为罕见。
青花婴戏图蹴鞠纹酒盅,高仅9厘米。胎灰白,釉微青,高圈是内外斜削,青花泛灰,有浓淡之分。器外壁绘了童子蹴鞠,与放风筝的人渺天高恰恰相反,图画中的童子“顶天立地”,线条圆婉顺畅,造型极富动感,扬臂踢腿,呼呼生风。笔者当日与这只小酒杯一见钟情,虽残犹为奇货,买回放置案头,百看不厌。
碗和杯上的童子皆有长而大之后脑,衣褶飘飘,情味盎然。胎皆米灰色,釉白而微青,全都高圈足内外斜削,有典型的明嘉靖年至天启年青花器特征。而碗上风筝、杯上足球却甚为鲜见,足可引为休闲把玩之器。
“如意”说盛世 “酒尊”写哀歌
如意为可如人意解,轻松点说,这是人人都希望的事。据说最早被称之为如意的是搔痒痒的木棍、竹条,而后才完善成搔头状的,又而后便有如意了。将瓷瓶做成如意状的确也鲜见。
青花如意象耳衔环扁瓶以如意头做瓶肚,如意柄为瓶颈,承以高撇足,优雅亭亭。青花色分五彩而略显淡雅,笔意婉转活泼,绘缠枝莲,花细碎而繁密,如天女散花。其釉色闪青,胎骨坚洁,接痕不明显,行家认为是晚清仿雍正之物。虽为仿,仍未失盛世工艺风采。颈上之衔环象耳视觉上有平衡重心的作用,增强了庄重之态。
明万历年间的青花八棱尊同如意瓶风格迥然不同,后者创新而前者泥古。尊为古青铜器中的酒器,明清时期瓷业工场大量模仿,古韵新风,各领逸雅。
万历青花八棱尊胎厚重而瓷化好,釉色白中见灰,青花发色浓艳,双勾分水,见色阶。造型敦厚,棱角分明,古朴而粗犷。古玩行中许多人将觚与尊混称,其实尊中部膨大,口成大喇叭状,泾渭分明。此尊纹饰层次多而繁密,尊之颈部云龙矫健,脚有裙带,伴人字云和十字云,尊之腹部的松下高士图则四面有别,各有风采,云龙和高士皆占有突出部位,该称其为云龙纹尊还是高士图尊呢?辅纹同样是清莲、缠枝菊、变形莲瓣、回纹等,不分主次,清雅爽洁不足。出现这种现象与当年的社会现实是分不开的,万历中晚期已是“大明”帝国的强弩之末,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农民暴动此起彼伏。朝廷则官僚和阉宦 ... 成风,视国是为儿戏。手工业生产受到不安定因素的影响,反映在瓷艺上便出现了纹饰凌乱和工艺粗犷的现象,青花尊只是其中一件有代表性的器物。国家的昌盛与衰落,社会的安定与动荡,对艺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万历青花八棱尊就是最好的例证。
满缴皆是梦 一碗盛世歌
2002年秋日,湖南省会文博单位为宣传新《文物法》,在长沙烈士公园组织了一次古玩免费鉴定咨询活动。五十开外的罗先生捧着个底款为“居仁堂制”的珊瑚红描金庭园婴戏纹盘,专程来请专家鉴定。几位精于陶瓷鉴定的专家认真审看后,一致认定是“洪宪瓷”中的真品,随后介绍给现场采访的湖南电视台记者,晚上即以“发现居仁堂款真‘洪宪瓷”’为主题作了新闻报道。2004年4月10日,罗先生携此盘出现在湖南电视台娱乐频道《艺术玩家》沙龙“玩家雅集”。
“居仁堂制”珊瑚红地描金婴戏纹盘,口径17.8厘米,足径10.03厘米,高3.8厘米。广底深腹。其胎釉白润轻巧,珊瑚红地凝重艳丽,婴戏为仿珐琅彩没骨画法,色彩轻淡鲜丽,庭园为金色线描,细腻精致。盘外壁金色线描5只飞蝠,器底为珊瑚红地金色“居仁堂制”楷书款字。设计者以红艳代表喜庆祥瑞,以金色代表荣华富贵,婴戏借喻国泰民安,五蝠借喻福寿康宁,充分运用色彩和民俗文化象征性地勾勒出袁世凯梦想中的“洪宪盛世”蓝图。他的梦只做了83天,珊瑚红地描金婴戏纹盘却永远留在人间。
真正有象征意义的是乾隆胭脂紫描金小碗。它高5厘米,口径8厘米。卧足,足底施豆瓣绿釉开光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碗外壁施胭脂紫釉,与紫玫瑰颜色极似,殷红温艳,区别于大红或其他胭脂红水釉。陶瓷学家冯先铭先生说,胭脂红色深者即胭脂紫,真正的胭脂紫是不多见的。乾隆胭脂紫碗不但紫殷凝艳,而且紫釉成细橘皮皱,轻微匀净,雅趣天成。陆建初先生在《古陶瓷识鉴学》中提到,釉如橘皮者美妙,而“清代单色釉中确有酷似之作”,此碗即一例。碗内壁施豆瓣绿釉,轻舒娇嫩,赏心悦目。碗沿为灯草口描金,虽经岁月磨损,残金仍历历可见。碗的造型圆润、乖巧,倒扣于掌上,如冻紫凝殷。《明神宗实录》提到“瓷器烧造之苦,玲珑奇巧之难”,又说“历观各朝各窑传器,皆以小作著称”,而乾隆盛世瓷艺之精湛,器物之雅致,色彩之奇艳,都可谓前无古人。乾隆小碗当得“小作著称”之说。正因为如此,“洪宪瓷”中的“居仁堂制”器真晶大多借鉴了乾隆年间瓷艺。事实上,珊瑚红地描金庭园婴戏纹盘便是仿自于乾隆年间的矾红地金彩婴戏图宫碗之类。
编辑:朱磊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