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临济拜祖

临济拜祖中国禅宗始祖达摩祖师的坟墓,在河南省熊耳山的吴坡。自古相传,凡是作为一位禅师,一生之中必须到这里来参拜一次。有一位禅僧,从来没有见过达摩祖师的面,但是他却甘愿为达摩祖师终身守墓。这座达摩祖师的坟墓,唐代宗时,曾赐颁“圆觉大师空观之塔”的封号,所以大家称这位守墓的禅僧为塔主。有一次,誉满天下的临济禅师来到达摩祖师的墓边,临济禅师应是达摩祖师的第十一代传人,塔主见面后就问道:“请问长老!您法驾光临,请问您是先礼佛呢?还是先礼祖呢?”临济禅师道:“我到此目的,既不礼佛也不拜祖!”塔主听后非常不解地问道:“请问大德!佛陀及祖师与您有什么冤仇?”临济禅师一听这话,反问道:“你为佛陀与祖师这么讲话,佛陀与祖师有什么恩惠给你吗?”塔主一听,茫然不知所答。许久,塔主请问道:“那我该如何自处呢?”临济禅师开示道:“泯灭恩仇,体会佛法平等,才能见到祖师的本来面目。”塔主又问道:“如何才是佛法平等呢?”临济禅师以三祖僧璨禅师的《信心铭》中的偈语说道:“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塔主终于言下大悟。临济禅师得法于黄檗禅师,黄檗的“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的禅境,临济一定深有所契。今见达摩祖师的塔墓,以至尊的无求之礼,契入祖心,而塔主不知,用对待的差别知见之心,问先礼佛抑或先礼祖,临济禅师不是佛与祖均不礼,而是自性中的佛与祖早就打成一片,所谓佛与祖已无分别,何必妄加恩仇执著呢?禅思禅悟消除了自己的差别之心,那么外在的恩怨冤仇也就不存在了。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临济拜祖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师徒二人田间锄地 一言不合弟子要活埋老和尚

    黄檗知道临济搞怪,拿起拐杖就打,临济用手接住拐杖,并顺手把老和尚推倒。他锄地不是为了种茶,而是准备活埋方丈和尚黄檗希运。临济不是真的要活埋黄檗,而是他已不是小孩,不需要老和尚的呵护提携、帮他什么忙了。此时,对他而言,老师黄檗已可死了。

  2. 禅宗公案:不能代替

    座中三圣惠然禅师听后说道:“身为弟子的我们,怎敢将老师的正法眼藏灭却呢?”惠然禅师马上就学着临济禅师一向教导学人的...,高声大喝!临济禅师入灭后,惠然禅师非常不解地说道:“老师平时对来访者都大喝一声,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学着老师也大喝一声呢?”临济禅师忽然又活回来:“我吃饭你们不能当饱,我死你们不能代替。”惠然禅师急忙跪叩说道:“老师!请原谅,请住世给我们多多指导。”

  3. 大德故事:临济义玄的事迹

    临济义玄提到临济义玄,我们便会想到他那彻底,倔强的个性,和求道的热情。于是临济依照睦州的指示,便去问黄檗。临济把经过一五一十的告诉睦州,并说他无法了解黄檗莫明其妙的举动。当临济到了大愚那里,大愚问他:“你从那里来”临济回答:“从黄檗处来”。这是说他已发现临济能够代他的地位,他可以安心的退休了。临济只是认为要证道和了悟自性,便应把挡在路上的任何东西,都无情的丢在一边。临济思想的重心在于“无位真人”。

  4. 高僧故事:临济义玄问道挨三棍 开宗立派美名传千古

    于是临济禅师再次去问,黄檗禅师举杖又打。临济禅师悟道之后,并没有立即去住山,而是继续留在黄檗禅师身边请益。在黄檗禅师不断钳锤之下,临济禅师的证悟终于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后来开创了临济宗,成为中国禅门中最大的宗派。

  5. 临济拜祖

    临济拜祖中国禅宗始祖达摩祖师的坟墓,在河南省熊耳山的吴坡。有一次,誉满天下的临济禅师来到达摩祖师的墓边,临济禅师应是达摩祖师的第十一代传人,塔主见面后就问道:“请问长老!您法驾光临,请问您是先礼佛呢?还是先礼祖呢?”

  6. 认出它,真理之门便会为你打开

    要看见真理,我们需要一双宁静的双眼。在还没找到这双眼之前就寻求真理的人,其找寻是徒劳的。听到这个,一个和尚站起来问,“这个真理的存在是谁?这个无名的实体是谁?”临济说,“往内看。里面那个安详又宁静的——就是真理的存在。那就是你。认出它。如果你认出它,所有的真理之门都会为你敞开。”当头脑里没有任何波浪,它就会映照出真理。真理始终都在近前,但是因为我们的躁动不安,我们并不总是离它很近。

  7. 参学与彻悟

    存奖禅师的剃度恩师是盘山有院晓方禅师,又曾经到锺陵向当时有“仰山小释迦”之称的仰山慧寂禅师参学。义玄大师示寂后,存奖禅师便到他的师兄三圣慧然大师那里参学,并担任首座。经过这么一喝,存奖禅师当下彻悟了义玄大师在黄檗禅师那里吃棒的道理,同时也就彻悟了临济宗的玄旨。存奖禅师虽在大觉禅师处彻悟了临济禅的玄妙大意,却不忘三圣慧然大师,更不忘义玄大师的恩德,也足见祖师大德知恩、感恩、报恩及不忘本的心。

  8. 一花五叶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他们是:一、沩山灵枯和仰山慧寂开创了“沩仰宗”;二、黄檗希运和临济义玄开创了“临济宗”;三、云门文偃开创了“云门宗”;四、洞山良价和曹山本寂开创了“曹洞宗”;五、清凉文益开创了“法眼宗”;以上,就是“一花开五叶”的意思。

  9. 斩头觅活

    “斩头觅活”,禅林用语,字面上意思是砍掉脑袋,寻求活命。洛浦元安临终前示众道:“吾非明即后也。今有一事问汝等,若道这个是,即头上安头;若道不是,即斩头觅活。”绍兴东山觉禅师曾开示道:“三通鼓罢,诸人各各上来,拟待理会祖师西来意?还知剑去久矣么?设使直下悟去,也是斩头觅活。东山事不获已,且向第二头鞠拶看。”佛祖言教,方便化人,若以方便为究竟,无疑如执指为月,永无出头之期,恰如斩头觅活。

  10. 逢着便 ...

    临济这一次却只字末答,径自拂袖而去!后来临济禅师回到住处后,告诫学僧:如今学习禅道的人,且要自信,莫向自己之外去寻觅什么;如果一个人求佛,便失去了佛;求道,便失去了道;求祖,便失去了祖。求道者,如果想证悟到真理,就决不要受任何人的迷惑!向里向外,逢着便...。逢佛...佛,逢祖...祖,逢罗汉...罗汉,逢父母...父母,逢亲眷...亲眷,。只有这样才能解脱,不被外物拘束,自由自在。

随机推荐

  1. 缘,让我们相识相爱;份,让我们相知相守-感人的情话

    真幸福让人留恋忘怀,假幸福却让人遗憾痛苦。婚姻或许是潘多拉的盒子,盒子里装满了鲜花和礼物,也埋藏着痛苦和折磨。梦见了,才知这份深情。你在我心里,请别让我受伤。前世的缘份,注定了我们今生的牵手,知缘惜缘,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爱的誓言,伴随我们一生,爱你永远。

  2. 求大量四个字的歌名 | 历史新知网

    求大量四个字的歌名爱我中华铁血丹心人生如梦天各一方曲终人散朋友的心一封家书梅花三弄千千阙歌缠绵游戏梦醒时分精忠报国顺流逆流青藏高原男人的好沉默是金天若有情我心永恒朋友别哭涛声依旧滚滚红尘潮湿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3. 梦见到老师家里拜访

    周公解梦梦见到老师家里拜访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到老师家里拜访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梦见自己的父母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的父母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的父母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半信半疑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bànxìnbànyí【解释】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出处】三国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择,何为半信而半不信耶?”【例子】尽管大家都这么说,他还是半信半疑。【近义词】将信将疑,疑信参半【反义词】自信不疑,无可置疑【相关】百度“半信半疑”

  6. 保养暖气片的误区

    暖气片被包起来之后,由于空气对流减小了,其散热效果最高会降低30%左右,形成能源的糜费。其次,暖气片被包起后,罩内会构成卫生死角,容易堆积灰尘,并且滋生细菌害虫。由于钢质暖气片的腐蚀并非发作在焊缝上,这是由钢质的腐蚀原理为氧腐蚀决议的。

  7. 长安十二时辰狼卫的阴谋会被识破吗?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不良人?

    古装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已经在网上开始热播了,这部电视剧自裸播之后就一直好评不断,主要就是因为画面质感是真的很舒服,雷佳音的戏就不多说了,易烊千玺的表现也让人惊讶,演技大有进步。狼卫阴谋被打破这部剧大致剧情就是围绕靖安司和狼卫的斗争展开的,最后张小敬帮助李必破解了狼卫阴谋,保护了长安百姓和朝廷。

  8. 让人心疼的伤感说说-感人的情话

    人要相信世界上美好的事物永远存在,真挚的爱情永不磨灭。一段感情的结束,也正意味着即将会有一场新的爱情开始。从情人角色到朋友可以一步到位,那只能说明不是真感情。

  9. "孝顺"的仨妯娌(2)

    "王老太太说:"没那么多了,你姐夫死的时候,不是用了10锭吗?老三媳妇回到家也是越想越觉得蹊跷,心想:这老大媳妇是哪根筋抽得,平时抠的是拉屎拣豆子。这老三媳妇和老三媳妇不好过去,听到老大家开饭了,都撵小孩到大伯家听听风声。这老大两口"玄"了,吃饭时,鸡大腿、鸡脯肉一个劲往老娘碗里挟,老二、老三家的孩子把在大伯家看到的情况一一告诉了爹娘,老二俩口和老三俩口子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10. 以一当十成语故事_成语“以一当十”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释义】当,当作,抵挡,此处不能读作(dàng)。多形容军队勇敢善战,战士英勇无比,一个人可以抵挡十个人。也可形容工作能力强或工作方法好。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秦朝末年,秦王派兵攻打赵地,赵军大败。这时,赵王歇以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率军逃到钜...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