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春秋左传》,其中襄公六年至二十六年,记有卫国孙氏的情况。昭公十九年载有齐国孙书伐莒事件。庄公二十二年,襄公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昭公十年至二十六年,哀公十一年等处记有齐国陈(田)氏家族事迹。

《世本》为先秦诸贵家谱,记有卫国孙氏家族、楚国孙叔敖家族的一些情况。

《孙子兵法》十三篇,一般认为是春秋孙武所著兵书。

《战国策》,齐策有孙膑事迹。

《吕氏春秋》、《列子》载有孙阳伯乐一些事迹。

《孙子兵法》,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编,文物出版社1976年版。《孙膑兵法》,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编,文物出版社1975年版。两书据70年代汉墓出土竹简所编,《孙膑兵法》为失传2千年后复现于世。

二十五史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孙武、孙膑传记。“循吏列传”、“滑稽列传”中有孙叔敖事迹。及“陈杞世家”、“田敬仲完世家”有关于其家族的记载。

《汉书》有孙宝、孙建传、及各处孙氏人物籍贯的有关记载。艺文志中孙氏著述。另夏侯婴传有关其后裔改为孙姓记载。

《后汉书》有孙程、孙堪、孙期传,及各处孙氏人物籍贯的有关记载。

《三国志》魏书有孙资、孙礼传,蜀书有孙乾传,尤其是吴书中孙权家族的整个内容。

《晋书》有孙铄、孙拯、孙惠、孙晷、孙登、孙秀、孙楚、孙盛、孙恩、孙绰传。

《宋书》有孙处、孙冲之、孙昙镶、孙法宗、孙棘传。

《南齐书》有孙淡传。《梁书》有孙谦、孙廉传。《陈书》有孙阳传。《南史》有伯翳、孙诜、孙法宗、孙抱、孙处、孙棘、孙谦、孙阳传。

《魏书》有“官氏志”和孙绍、孙惠蔚、孙益德、孙道登、孙僧化、孙小传。

《北齐书》有孙腾、孙搴、孙灵晖传。

《旧唐书》有孙伏伽、孙处约、孙逖、孙思邈、孙孝哲、孙处玄等传。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第十三下,孙氏世系表。其中卫国和楚国孙氏谱系极为简略,主要为齐国的乐安孙氏谱系最为详尽,可是其汉以前的乐安孙氏世系多为后人伪造,魏晋时期的世系亦多谬误,到北朝和隋唐时期的世系才较为可靠。

《旧五代史》有孙德昭、孙骘(zhi)、孙璋、孙岳、孙方谏、孙彦韬、孙晟等传。

《宋史》有孙升、孙永、孙沔、孙甫、孙固、孙侔、孙洙、孙复、孙傅、孙何、孙仅、孙奭(shi)、孙抃(bian)、孙谔、孙觉、孙览、孙子秀、孙守荣、孙光宪、孙长卿、孙逢吉、孙道夫、孙构、孙瑜、孙庸、孙益、孙侔、孙节、孙方谏、孙全照、孙行友、孙昭远、孙梦观等传记事迹。

《金史》有孙铎、孙即康、孙德渊等传记。

《元史》有孙抑、孙瑾、孙威、孙拱、孙辙、孙秀实等传记。

《明史》有孙一元、孙燧、孙如法、孙铤、孙升、孙应奎、孙允中、孙继鲁、孙继有、孙元化、孙承宗、孙述、孙恪、孙炎、孙祖寿、孙清、孙士美、孙大经、孙丕扬等传记。

《清史稿》有孙得功、孙可望、孙廷铨、孙思克、孙在丰、孙嘉淦、孙绍曾、孙士毅、孙永清、孙毓汶、孙玉庭、孙尔准、孙铭恩、孙诒经、孙家鼐、孙开华、孙延龄、孙奇逢、孙葆田、孙景烈、孙志祖、孙星衍、孙经世、孙诒让、孙枝蔚、孙原湘、孙治、孙维龙等传记。总计,二十五史 *** 有300余位孙姓人物的传记。

姓氏、传记类

东汉王符《潜夫论•志氏姓》,考论汉代之前姓氏的渊源,有一定价值。

唐林宝《元和姓篡》,《四库全书提要》说它:“其论得姓受氏之初,多源本于《世本》、《风俗通》,其它如《世本族姓记》、《三辅决录》以及《百家谱》、《英贤传》、《姓源韵谱》、《姓苑》诸书不传于今者,赖其征引,亦皆斑斑可见。”

其不但征引了许多今已不传的姓氏类珍贵名著,也参考了有关族谱,有一定的权威性。在二十三卷魂部的“孙”姓条下,记载了八支重要的孙姓族系,包括郡望和主要人物,可惜过于简略。岑仲勉先生的《元和姓篡四校记》,对其作了较仔细的校勘。

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其孙姓卷虽颇详尽,但主要抄袭《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内容,唯辩楚孙叔敖乃其字为“孙叔”,未尝为孙氏,总之价值不大。

《宋元学案》及其《补遗》有许多正史缺载的孙氏学者事迹,如孙介、孙允、孙朴、孙份、孙抗、孙枝、孙适、孙贯、孙伟、孙琛、孙堪、孙钧、孙嵩、孙路、孙谊、孙调、孙谔、孙邈、孙觉、孙觌、孙严、孙之宏、孙元卿、孙元礼、孙立节、孙自任、孙自修、孙伯温、孙邦仁、孙松寿、孙明仲、孙愿质、孙应时、孙应求、孙蒙正等。

《明儒学案》有孙奇逢、孙慎行等学者事迹。

《清儒学案》有孙行衍、孙诒让等学者事迹。

《清史列传》,它实际上是清“国史馆列传”的选编本,所收孙氏人物与《清史稿》差不多,但内容比后者更为详细,其史料价值也超过后者。

台湾学者编的《宋人传记资料索引》、《元人传记资料索引》、《明人传记资料索引》收有宋代孙氏270余人,元代孙氏150余人,明代孙氏137人的有关简单传记和资料索引,是相当方便的工具书,中华书局1987年前后都有重版。

傅璇琮等编《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收有孙氏近280人,房兆楹等编《三十二种清代传记综合引得》收有孙氏292人,中华书局1982年和1987年版。

墓志碑铭

宋洪适《隶释》卷3《楚相孙叔敖碑》,其碑阴刻文记载有孙叔敖后世族人的一些情况。卷10《汉安平相孙根碑》记载,孙根源出商比干之后裔的情况。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有北魏岐州刺史孙标墓志铭。

《隋唐五代墓志汇编》载有孙信、孙建、孙泳、孙拙、孙彦思、孙公瞻、孙默、孙玄则、孙简、孙持一等人的墓志铭。

《唐代墓志汇编》所载孙姓墓志有:乐安孙达、孙义晋、孙德、孙成、孙婴、孙起、孙备、孙审象、孙景商、孙侀 、孙莒、孙嗣初、孙方绍、孙景裕、孙谠、孙幼宝等。清河孙处约、孙令名。富春孙智、孙恭。富阳孙通、孙澄、孙志廉、孙杲等。洛阳孙迁、孙光、孙师政、孙惠等。其他有安德郡孙隆、上党孙处信、京兆孙进等。

《名臣碑传琬琰集》有宋代孙沔、孙甫、孙奭 、孙何、孙洙、孙庸、孙复、孙抃等人的墓志、神道碑或行状。

《王文公文集》卷89、94,载官员孙抗、孙锡墓志铭。

《攻愧集》卷96,载官员孙逢吉神道碑。卷107有学者孙介墓志铭。

《鹤山大全集》卷79、80,载江陵孙堪和长溪孙调、孙景玉墓志铭。

《周文忠公集》卷27、33载官员孙复、孙甫墓志铭。卷29有官员孙昭远行状。

《苏魏公集》卷53、55,载官员孙永、孙抃墓志铭。

《欧阳文忠公集》卷27、33载官员孙复、孙甫墓志铭。卷63《孙氏碑阴记》记孙沔家事。

《范文正公集》卷14,载官员孙鹗的墓表。

《景文集》卷58,载宋大儒孙奭墓志铭。

《黄氏日抄》卷96,有官员孙子秀行。

《烛湖集》附《孙应时传》及其墓志铭,卷12载余姚孙洋碑铭。

《鸿庆居士集》卷33、35、41,载常州孙杞墓志铭、孙时墓表和孙稷、孙畋碑铭。

《雪窗文集》附录,载官员孙梦观墓志铭。

《小畜集》卷29,载官员孙庸碑铭。

《龙川文集》卷27,载浙江永康孙贯和孙亶的碑铭。

《西台集》卷13,载官员孙览碑铭。

《龟山集》卷34,载官员孙谔碑铭。

《道乡集》卷34-36,载官员孙安和常州孙惟吉、孙握、孙邈碑铭。

《斜川集》卷5载宋将孙贵碑铭。

元《申斋集》卷9,载官员孙正臣的墓志铭。

《玩斋集》卷10,载永嘉孙华墓志铭。

《道园学古录》卷43,载隐士孙辙墓志铭。

《遗山文集》卷30,载有将军孙庆墓碑。

《俟庵集》卷24,载官员孙秋碧墓志铭。

《安雅堂集》卷10,载道士孙景真墓志铭。

《金华黄先生文集》卷37,载孙景真墓志铭。

明《国朝献征录》载有孙忠、孙迪、孙鉴、孙琏、孙交、孙珂、孙玺、孙衍、孙铭、孙修、孙懋、孙堪、孙墀、孙伯坚、孙继鲁、孙绍祖、孙钰、孙维城等的碑铭、传记。

《王文瑞公文集》卷30,载官员孙子良神道碑。

《汉陂续集》中,载官员孙大经墓志铭。

《牧斋初学集》卷52,载官员孙必显墓志铭。

《渭上稿》中,载官员孙丕扬墓碑。

《王襄敦公集》卷17,载官员孙存神道碑铭。

《宝日堂初集》,载官员孙承宗墓志铭。

《世经堂集》卷17,载官员孙承恩、孙升墓志铭。

《赵忠毅公文集》卷14,载孙升长子孙珑的墓志铭。

《两河合集》卷86,载官员孙嘉绩的墓碑铭。

清《清代碑传集》载有孙承泽、孙宗彝、孙嘉淦、孙原湘、孙诒经等人的墓志铭。

《抱洞轩文集》集14,载大学士孙家鼐道碑。

《笃素堂文集》载大学士孙廷铨墓志铭。

《小仓山房文集》载大学士孙士毅神道碑。

许多孙氏家谱中也收有一些碑传。如《严庄孙氏家乘》中收有宋代孙衍、孙林、孙谟 ,元代孙景文,明代孙方、孙统,清代孙永清等人的碑传。

古代碑铭文献资料,对于其中姓氏家世的内容,虽在先祖渊源方面也有一定的虚构成份,但可靠性要胜过家谱,尤其是墓主身世及前后几代的世系情况,一般都比较真实,可作信史采用。明清时期孙氏碑铭很多,然而在世系源流方面价值已不大,这里只举重要的几位名人。

考证注释

主要是运对《孙子兵法》的注释和考证:

据说,汉代张良、韩信等人就编订过兵法。曹操之前已有许多人对孙子兵法作过“训说”,但文体庞杂,失其旨要。曹操整理各家之说,作成《孙子略解》,成为孙子兵法第一部较系统、精练的注解本。其他,吴豫章人沈友有《孙子兵法注》二卷:贾诩有《抄孙子兵法》一卷等。

唐代注家很多,成就较大的是杜牧,他大量征引战史,开后人以战史作孙子注之先河,且对本旨多有发明。杜佑所编《通典•兵典》中的许多篇章都引孙子兵法的有关论述作为总刚,并对其加以本人的注语。魏征有《孙子兵法治要》,着重于诠释要义。宋代注释者,较著名的有十余家。今传宋本《十一家注孙子》集三国以来注家之大战,该书辑录了曹操、李筌、杜佑、杜牧、王皙、张预、贾林、梅尧臣、陈暭、孟氏、何氏等11信注家的注释。此书与宋代《武经七书》中的《孙子》,形成孙子兵书两大传本系统。

明代的注释本愈见繁多。其中较有特色和有影响的,如明代刘寅的《武经七书直解》,疏通文义,证之史事,明白易懂,流传较广。朱昇的《孙子旁注》,其注力求词义畅明,颇有新意。赵本学的《孙子书校解引类》,其书训义、订误、引证都精确详明,颇有价值,为注中善本、兵学明珠。郑灵的《孙武子十三篇本义》,意在通俗化,适用于一般人学习,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清代注释约有五十余家,更为繁盛。其中邓廷罗的《兵镜备考》,分条缕析,证以史事,加注评语,阐发思想,注释能兼存异义,并提出自己意见。谢文洊的《兵法类案》,这是一本以史事与孙子兵法相结合而内容丰富的兵法教材。

尤其是孙星衍与吴人骥校刊的《孙子十家注》,以华阳《道藏•孙子集注》为底本,再依据《通典》、《太平御览》等书进行校订,纠正了不少错误,在文字训诂和校勘上有一定成绩,流传甚广,影响较大。其中还有毕以珣撰写的《孙子叙录》,收辑并考校了许多古籍所保存的大量《孙子》佚文,以考稽孙子的经历,用功颇勤,有一定参考价值。此书因此成为考据学集大成之专著,自1797年初刊到民国初年的百余年间,先后刊印了近30次,创下了历代孙子学著作印数的最高记录,为清中叶以后《孙子兵法》的主要流传版本。

古代整理和注释《孙子兵法》的有关著作,多至百余种,以上仅选有影响而重要者,且现仍保存者略举一二。

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中,张预与梅尧臣并称大家,梅注有484条,数量虽仅次于张预,然而其特点是重视探究《孙子》本义,多中要旨,时能纠谬补遗,语言亦简洁明顺。尤其是梅尧臣在《孙子注》一书中,开始怀疑《孙子》的成书年代,首先提出它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此战国相倾之说也。”拉开了孙子学案争论的序幕。

接着,南宋叶适的《习学记言》卷46《孙子》一文,不但认为《孙子》一书是“春秋末、战国初山林处士所为”,并经考论后认为孙武历史上并无其人,“凡穰苴、孙武者,皆辨士妄加标指,非事实。”稍后,藏书家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卷12中也对孙武其人提出怀疑:“孙武事吴阖闾而不见于《左氏传》,未知其果何代人也?”

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27《九流绪论》中,谓叶适“以左传无之而并疑其人”的怀疑观有些太过,但孙武破楚入郢之说“或未尽然”。其在《四部正讹》中,完全肯定孙武为春秋末期人,兵法出于本人手订。宋濂《诸子辨》持完全肯定意见,认为:“春秋列国之事,赴告者则书于策,不然则否。242年之间,大国若秦、楚、小国若越、燕,其行事不见于经传者有矣,何独武哉!”

到清代,姚际恒《古今伪书考》中也对《孙子》颇致怀疑,认为其人与其书都无法考实。全祖望在《鲍奇亭集》卷29《孙武子论》一文中,也基本同意叶适的观点,“水心疑吴原未尝有此人,而其事其书皆纵横家所伪者,可补《七略》之遗,破千古之惑。至若十三篇之言,自然出于知兵者之手。”姚鼐在《惜抱轩文集》卷5《读孙子》中,进一步对《孙子》进行了考证,发现其书中的二些制度名辞与春秋时代不大吻合,因而判定是书为“战国言兵者为之,托于武名尔。”

孙星衍在其校刊的《孙子十家注》所写《孙子兵法序》中,对孙子其人其书,持基本肯定的观点。在《岱南阁集》卷2《家吴将印考》中,发现先祖南宋末年人孙文虎,曾被追封为“乐安郡公”从而得出“吾家出乐安,真孙子之后”的结论。在《平津馆文稿》卷下《虎邱新建吴将孙子祠堂碑记》中还为孙子叙了家谱。

另外,清王先谦《荀子集解•考证上、下》中录有谢墉所作《荀子笺释•序言》和胡元仪《郇卿别传考异》有关为什么荀子又称孙子的解释,提出了荀、孙“同音通假说”与荀子乃周代郇伯伯公孙之后裔中一支“孙”姓家族后人的说法,都相当有道理,可见春秋战国时期,荀姓中也有部分家族改姓孙氏的情况。

名人年谱

1、宋代孙觉《宋孙莘老先生年谱》一卷附补遗。清茆泮林编。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此谱述及谱主孙觉的家事、受业、科第、仕历、行谊、学术、政绩等,也记载了谱主与王安石、黄庭坚、曾巩、苏轼等人的交往事迹。谱中小注甚多,又有正误考异。茆泮林撰写的《跋》,记载了年谱的编排体例和撰写经过。

2、明代孙承宗《高阳太傅孙文正公年谱》五卷。清孙铨编。清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此谱述及谱主孙承宗的家事、科第、仕历、学术、政绩等。其中记载谱主任兵部尚书时督理辽阳、广宁等地军务、布兵屯田、修复城堡,以及镇守山海关等地抗拒清兵的事迹甚详。

3、明代孙奇逢《岁寒居年谱》四卷,清魏一鏊编,北京图书馆藏稿本。另有,清汤斌等编《徵君孙先生年谱》二卷,清乾隆年刊本,丛书集成本作《孙夏峰先生年谱》。

4、明孙象乾《佥事公年谱》一卷,载于《韶山孙氏谱记》卷6。孙象乾(1613-1675),字健甫,乃该孙氏族人由安徽迁湖南之始祖,官任长沙巡道佥事。原题《佥事公以来年谱》,记事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止,康熙十四年(1675年)后,为族内重要事记。

5、清代孙宗彝《先府君年谱》一卷,又题《孙虞桥吏部年谱》、《孙孝则先生年谱》,清孙弓安编,乃谱主之子。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刊本《爱日堂全集》附;道光二十年(1840年)补刊本《爱日堂全集》附;秦翰才抄本,上海图书馆藏。2.85万字。谱中除记谱主孙宗彝的家事、求试、仕历等外,所记清初徭役、水患、河工等事,可供研究者参考。谱后附有《世系子姓》、《墓志铭》等资料。

6、清代孙亢宗《悔迟自叙年谱》一卷 ,谱主孙亢宗自编,抄本。上海图书馆藏。约1.32万字。前有编者小《序》,写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还有《年谱小传》,乃叙先世、籍贯。谱中详记家事、交游、政历等。

7、清代孙玉庭《寄圃老人自记年谱》一卷,清孙玉庭自编,道光年刊本,延厘堂集本。

8、清代孙星衍《孙渊如先生年谱》二卷,清张绍南编,清王德福续编。清海虞顾氏抄本,北京图书馆藏;光绪二十四年(1898)孙氏家刊本,上海图书馆藏。约1.3万字。记谱主孙星衍的家事、求学、求试、游幕、交游、仕历、著述等。谱主在任幕僚及官员其间的事迹,皆有史料可采。

9、清代孙尔准《平叔府君年谱》一卷,清孙慧惇、孙慧翼合编,道光二十二年刊本。

10、清代孙振烈《次着晢次斋主人年谱》,谱主孙振烈(1843-1919)自撰。1919年校印。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约1.5万字。谱主乃清末江苏无锡人,字季芳。一生多次应试,仅得青一领,至老与仕途无缘。家中藏书达数千卷,皆手自校订,次皙次斋乃书斋名。是谱记家事、应试、受业为主,兼及社会风情与天灾等,关于清末社会风情、物品价格等记载颇为详尽,为该谱一大特色。

12、清代孙家鼐《寿州孙文正公年谱》,阙名编,北京图书馆藏抄本,戊戌政变节录本。另有,则虞编《孙家鼐年谱》,《安徽史学通迅》1958年第6期《皖人书录》。

野史杂记

汉赵晔《吴越春秋》,记春秋吴、越二国兴亡之事,乃古籍中记孙武史事最详者,然而中或参以小说家言,并非信史。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记汉魏两晋时期人物的言行和故事,反映当时的学风和社会风尚等内容。梁刘孝标的注,引诸史别传、谱录地理之书一二百种,皆出于正史之外,使很多亡佚的晋代古籍得以有所保存。

而南宋汪彦章所撰叙录,考异之外,列有人物家庭世谱,如《太原中都孙氏谱》,其人物谱系较为详实,或补他书之不足。

《全唐文》、《宋史翼》,有一些正史不载的孙氏人物传记和墓碑之类,如《全唐文》卷313载有唐玄宗时官居中书舍人的孙逖撰写的其父孙嘉之《宋州司马先府君墓志铭》,其有乐安孙氏“盖齐大夫书之后”的早期世系说法。

卷496有吴郡人,唐右神策护军中尉孙荣义的神道碑。而《宋史翼》载有孙思邈之后人孙用和、孙兆父子事迹等。

《宋诗纪事》及其《补遗》、《小传补正》有一些其他地方缺载的孙氏诗人事迹。

《宣和画谱》、《画史会要》、《南宋院画录》、《绘事备考》、《宋人画学论著》、《刻碑姓名录》、《图绘宝鉴续篡》、《明画录》、《广印人传》、《扬州画苑录》、《清画家诗史》、《清朝书画家笔录》等书中,有许多古代孙氏书画家的传记事迹。

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万姓统谱》、《尚友录》等,汇载有各朝孙姓人物,或可补正史之缺。

如今能见到的古代孙氏名人文集,在人物篇的传记中已有所介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有36位孙氏某人物提要及著者小传。

地方志

汉袁康《越绝书》,可算最早的方志类古籍,记事与《吴越春秋》相出入,还有关于孙武墓址等内容的记载。

宋元方志较少,主要的有几十种,如:

《嘉定镇江志》、《至顺镇江志》。载有南宋和元代江苏镇江地方有关孙氏族人及其一些大家族的情况。

《淳熙二山志》,南宋福州地方有关孙氏族人的有亲记载,使人能了解当时孙氏族人已迁福建之概况。

《乾道临安志》、《咸淳临安志》,记有南宋临安(杭州)孙氏人物。

《嘉泰会稽志》、《宝庆会稽志》,记有宋代浙江绍兴孙氏人物。

《宝庆四明志》、《延祐四明志》、《至正四明志》,浙东宁波一带地方孙氏人物有载。

《至正昆山郡志》,有江苏昆山一带孙氏人物

《嘉泰吴兴志》,有江苏吴兴、高邮一带孙氏人物。

《吴中人物志》、《吴郡志》,有江浙一带孙氏人物事迹。

明、清地方数量多,内容丰富,在人物、氏族方面往往据当地谱牒、碑碣等资料编写,可补正史之不足。然而数量达七、八千种之巨,难以遍查,只能先孙氏家族分布较密集的山东、江苏、浙江、河南、河北、安徽等省份及相关州、县,作一些查阅。如:

《万历宁都县志》,载有江西宁都孙氏家族人的情况。

《万历绍兴府志》,载有浙江绍兴孙氏族人的情况。

《道光休宁县志》,载有安徽休宁孙氏家族的情况。

清嘉庆、道光、同治《黟县志》,载有安徽黟县(主要是古筑)孙氏家族情况。

清光绪年间的《崖州志》,记有明、清时期孙氏人物在海南的一些情况。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4月出版的郭沫若点校本。

(其他未能载入资料正在征集中)

(欢迎各位宗亲提供相关资料)

中华孙氏家谱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4.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5.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6.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7. 因错 ... 一名将,秦昭襄王将一统天下的名头,拱手让给了秦始皇

    秦朝在历史上是尽人皆知的,秦朝之所以能够尽人皆知,主要原因就是秦朝出了一个千古一帝——秦始皇。这位皇帝想必是小孩子也会知道,他创造了历史上多项第一。

  8.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9.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10.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随机推荐

  1. 比丘轮回三世都是虫身 蒙佛点化终成罗汉

    在这个故事中,有一位比丘很贪睡,虽在佛陀身边,但却不思修行,终于命在旦夕。最后蒙佛点化,惭愧忏悔,精进修行,最终成为罗汉。这则故事另有几种版本,内容更为详实,此处则据《经律异相》原文改编而成。这位比丘好吃贪睡,不愿修行,因此再过七天,寿命即将完结。比丘听到偈颂,终于在惊恐中觉悟,于是叩头行礼。贪睡比丘听到佛陀这一番话,惭愧至极,彻底醒悟,终于改变恶习,勇猛修持,清楚障蔽,最终证得罗汉果位。

  2. 万历三大征明朝死亡将领是谁?

    说起明朝的历史,我觉得就是个神话,电视剧里也有很多关于明朝历史的,也有很多历史上没有记载的令人疑惑的地方。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开国以来,大明王朝在军事上始终呈现出一种咄咄逼人的强硬态势。明太祖时期八次御驾亲征塞外,明成祖五次御驾亲征漠北,到万历三大征,大明王朝取得了...

  3. 最打动人的情话 让你的泪再流

    我期待,飘飘雪花的日子,你的心带来了一屡芬芳。感谢欣赏本文,更多经典情话请关注:最打动人的情话最能感动人的情话11、你的肌肤是五线谱,我的唇印是爱的音符;我要谱写一首难忘的歌,让你永远快乐。

  4. 梦见在超级市场购物梦到在超级市场购物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在超级市场购物好不好

    做梦梦见在超级市场购物好不好?梦见在超级市场购物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在超级市场购物的详细解说吧。梦见在超市购物,预示你将收到好消息,或有意外的惊喜,生活里充满快乐。梦见恋人嫁给别人梦到恋人嫁给别人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恋人嫁给别人好不好梦见自己要买的东西被卖光了,表示生活里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内心失落沮丧。梦见在超级市场大买食品,人际关系运好转。

  5. 抽薪止沸是什么意思?

    【拼音】chōuxīnzhǐfèi【解释】薪:柴草;沸:沸腾。抽掉锅底下的柴火,使锅里的水不再翻滚。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出处】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例子】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北齐·魏收《为侯景判移梁朝文》)【近义词】斩草除根【相关】百度“抽薪止沸”

  6. 大度豁达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 成语大全

    形容人宽宏开通,有度量,能容人成语出处:清–许奉恩《里乘》第五卷:“公大度豁达,殊不介意。”

  7. 洛桑陀美金刚上师讲故事:穷人

    商人们惊恐万状,推测是因为自己采宝得罪了海神,海神来惩罚自己了。海神想惩罚这些亵渎了自己的商人,让船只沉没,但船上的这个穷人是个好人,不能连累他。第七天夜里,一个商人做了一个梦,梦见海神对他说:“只要你们把船上的这个穷人送给我当牺牲,我就放你们返航回家。”同时,海神又吹上了一股顺风,把穷人的木筏送到岸边。

  8. 【里闬】的意思是什么?【里闬】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里」在《汉语大词典》第14337页第10卷370★「里」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里lǐhàn(里,里)1.指里门。《后汉书成武孝侯顺传》:「顺与光武同里,少相厚。」李贤注:「,里门也。」《文选左思<蜀都赋>》:「外则轨躅八达,里对出,比屋连甍,千庑万室。」刘逵注:「,里门也。」2.代指乡里。

  9. 探险家到达大西洋最深处

    五深海探险队,探险家、千万富翁维克托·维斯科沃刚刚到达大西洋最深处——波多黎各海沟的底部,维斯科沃成为第一个独自驾驶载人潜水器执行任务的人,也是第二个独自潜入5海里以上的人,据探索频道发布的一份声明称,这条海沟的最深点将下降到海洋表面以下8376米。

  10. 梦见一直在挤牙膏

    迟意性别女周公解梦:你梦境描述太过简单。以后提交梦境最好叙述详细一点,涉及的人、事、感觉,以及近况也描述出来。梦见牙膏,健康方面可能会有麻烦。已经治好的病,有可能再复发而使你烦恼。这时最好充分休息,把病彻底治好。同时也要注意生活要有规律。梦见打飞机说明什么梦见一直在挤牙膏,也可能代表你在想一个问题却总是得不到解决的办法。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