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有网友问:中国古代的游牧民族主要吃什么?一天三顿都是肉吗? 这个问题,我就比较在行了,因为我姥爷的2个兄弟,一直到现在还在内蒙古放牧。

  现在当然饮食非常丰富了,在更早物资贫瘠的时候,生活还比较原始。但是,有一点是需要知道的,游牧人从来都不是以肉类为主食的,牧羊人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每天都吃手抓肉。

  就是蒙古牧民也很少杀羊吃,只有重要节日和贵宾来了,才会杀羊吃。一般来说在新巴尔虎旗,需要20亩地,才能养一只羊,而一个牧民家庭有300——400只羊才能,相对富裕的养活全家,这样1户牧民就需要6000——8000亩草场。

  但是一场严重的大雪,或者一场严重的口蹄疫,都有可能让一个游牧人瞬间变成乞丐。维持一定的羊群数量,非常重要。也许一个冬天过去了,就会冻死一半的羊。如果吃肉,也会注意是杀无法生育的母羊,过多的公羊,或者是无法熬过冬天的弱羊。

  但是,轻易不会去杀羊吃,游牧人主要依靠乳制品和粮食为主食。不要以为蒙古草原深处,就没有种植庄稼,只是规模不大而已。

  如果每天吃羊,全家人一年就要吃掉100只羊,所以要吃利息,也就是乳制品,不能吃本金,也就是过度杀羊吃肉。冬季吃冻死的羊就可以了,春天羊太廋,夏天羊在上膘,秋天又要收集过冬的草料。

  同时,游牧人还需要更多的羊毛,搓绳子,编织,还有缝补帐篷,还有贩卖换成现金,以及使用羊毛和活羊交税。

  清代赵翼编写的《檐曝杂记》记载:食酪,蒙古之俗,膻肉酪浆,然皆不能食肉也。食肉惟王公台吉能之,我等穷夷,但逢节杀一羊而已。

  怎么可能有人一天三顿都是肉?虽然别人是游牧民族,也不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均衡啊。除了肉,还有酥油茶,有青稞面,有囊。特别是牛奶和奶制品,那可是除了肉之外游牧民族的最爱。

  其次,更正一个说法,古代的游牧民族中蒙古族在公元12世纪以前,是一天两顿的哦,不是一天三顿。在一位西方传教士的《游记》中记载:一路上,在早晨他们给我们一些喝的东西或者小米粥。这足以证明在古代,游牧民族早餐是基本不吃肉的。提及蒙古族,有人将食物按颜色分为白、红、黄、绿、黑五大类。“白”为白食,为奶及奶制品。“红”为红食,是肉类及其内脏。“黄”为黄食,指从动物脂肪或牛奶中提炼的脂肪。“绿”为绿食,即各种能在本地生长的绿色蔬菜。“黑”是黑食,指不加奶的茶,白水,肉汤等。若要认真考究,可以查看《饮膳正要》。

  确切来讲,肉食肯定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的主食,但也不是一天三顿都是肉,还有很多辅食作为补充呢!

  一、肉食是游牧民族的主食

  蒙古饮食场面

  就拿曾经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大帝国的蒙古族来说,其饮食也以肉食为主食。宋人彭大雅在《黑鞑事略》中记录蒙古族 “食肉而不粒。猎而得者,曰兔、曰鹿、曰野彘、曰顽羊、曰黄羊、曰野马、曰河源之鱼。牧而庖者,以羊为常,牛次之。非大宴,不刑马。火燎者十八九,鼎烹者十二三。其饮,马乳与羊牛酪。其味盐一而已。”简单理解就是,蒙古人多数时间吃肉,这些肉食有的靠打猎获取,有的则是宰杀自己牧养的牲畜,且以牛、羊等大型动物为主,除非大型宴会才会杀马,百分之八九十的肉食都是火烤,百分之一二十的会采用烹煮的方式加熟,喝的就是马奶和牛羊酪了,不过都离不开盐这味调味剂。此外,《蒙古秘史》中记载,圣主成吉思汗取得天下后,宴请功臣时用的是全羊庆功。这些都足以说明肉食无疑是古代游牧民族的主食。

  二、肉食之外的辅食也是必不可少的

  西北面食花线馍馍

  虽然蒙古人以肉、乳为主要食品,赵珙在《蒙鞑备录》中记载,蒙古人的饮食中“亦有一二处出黑黍米,彼亦煮为解粥”说明当时蒙古人的饮食中含有一定比例的非肉类食物。公元1221年,意大利人普·兰迦尔宾奉教宗英诺森四世命,出使蒙古,在其《出使蒙古记》中记载蒙古人“用水煮小米饭,但由于煮得稀薄,只能喝而不能吃。”这说的其实就是我们今人所说的粥了。 蒙古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后,其饮食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元官员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记载了当时蒙古人的各色菜肴和面点类饮食,其中非肉类比例占到百分之三十。其他游牧民族也是荤素搭配,上层贵族的饮食中肉类食品所占比例远远高于下层人民,不过素食都是其饮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下层人民素食则占有很大比例, *** 地区的藏族人民的青稞面、青稞酒;西北地区传统馍馍都是很好的例子。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稍微懂点现代养生学的人都懂,肉类与非肉类食物搭配才能为人体提供更为丰富的多种营养搭配,更加有利益于身心健康。

中国古代的游牧民族主要吃什么?一天三顿都是肉吗?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探究古典时代斯基泰人的游牧文化

    武器是斯基泰的生存法宝。斯基泰传统的...斯基泰是非常典型的武士文化群体。斯基泰人的盔甲也是多种多样。领土地域的改变同样改变了这个游牧民族的文化、经济。其实他们的游牧文化在此时已经消逝殆尽。越来越衰败的斯基泰人退出了大国的地位。萨尔玛提亚人成为乌克兰平原的霸主,取代了斯泰基人的地位。

  2. 蒙古族、普什图人及爱尔兰人在世界上的分布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帝国的扩张。)成吉思汗时期蒙古草原上的总人口在170万左右。截止2019年1月蒙古国人口约为320万。中国的蒙古族人口约为650万,俄罗斯约为90万,另外韩国、美国;捷克、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土耳其及哈萨克斯坦也有部分蒙古族。)二,普什图族。

  3. 还记得初中历史课的朝代歌么?那么中国历代国号是怎么由来的呢?

    相信大家在初中历史上都学过朝代歌,内容虽然简短,但是是对中国几千年历史的一个概述,内容如下: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那么国号由什么决定呢?

  4. 史书上不愿意承认的朝代,对中国没有丝毫贡献,反而带来了灾难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从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古代的社会就进入了封建王朝。

  5. 张耕华 | 陈寅恪、吕思勉治史风格的异同

    陈寅恪、吕思勉陈寅恪和吕思勉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大家,他们的治史都以研读传统典籍为基础,也都继承了中国历史上的史学传统。陈寅恪、吕思勉两位都是纯粹的历史学者,但都非常关心社会现场,其著述之命意,常希望在历史中寻求经验教训,而非纯粹为史实而考证史实。论者常常关注陈、吕两位治史上的前一方面成就,而对后者则有所忽视,其实,这是他们治史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国史学史上珍贵的学术遗产。

  6. 秦汉到魏晋胡汉关系探究:从敌视对抗到共存互利

    用来抵抗胡人侵扰边疆的汉长城,俨然成为了历史分割线,将汉地社会与边疆社会彻底隔离开来。呼韩邪降汉,胡人内迁中原根据《汉书·匈奴传下》记载,胡人被限制于北方边疆的局势,自呼韩邪降汉之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原因在于,呼韩邪所领导的匈奴部落,在匈奴内战中落败,这个时候呼韩邪认识到,只有依附汉朝。

  7. 司马氏统一三国,为什么西晋仅存在三十多年?

    西晋虽说完成了统一,但司马炎去世以后,国家陷入风雨飘摇之中,八王之乱耗尽国家底蕴,使得中原分离的七零八落,司马炎死后二十多年,西晋便走向灭亡。此时的司马昭,他的野心不仅在于皇位,更在于统一三国,趁着蜀汉君臣不和,朝野上一片混乱的时机,他挥师攻入成都,刘禅被迫投降,在洛阳当了人质。司马昭死后,司马炎篡夺曹奂的皇位,建立了晋王朝,史称西晋。总的来说,西晋亡于根基,亡于几位皇帝,更亡在世家的手上。

  8. 佩切涅格:转瞬即逝的突厥化南俄草原霸主

    佩切涅格是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部族联盟。以至于不同的佩切涅格部队,经常出现在对立的两支军队中。佩切涅格人以威力巨大的弓箭闻名佩切涅格的传统仇敌,是西面的马扎尔人。佩切涅格人则越过多瑙河,彻底退出了黑海草原。在此之前,佩切涅格人对帝国已经有了2次大规模的入侵。三年后,佩切涅格再次遭到库曼人袭击,剩下的成员被后者同化或收编。1122年,拜占庭军队再次击败佩切涅格,让他们不再作为独立的自治区存在于世。

  9. 萨尔玛提亚:欧亚草原上的第二代伊朗系霸主

    萨尔玛提亚不是固定的血缘单一的族群,而是数个伊朗语系部落的统称。萨尔玛提亚人的组织结构与斯基泰人类似。通过考古发现,人们注意到萨尔玛提亚人的部分战马有了巨大提升。相反,他们反而成为所有萨尔玛提亚人中最希腊化的那批,并也与临近的博斯普鲁斯希腊人保持密切联系。罗马人将这些骑兵被送往不列颠地区服役,成为了较早前往当地的萨尔玛提亚军团。

  10. 为什么总有人认为是清朝割让了贝加尔湖?自古以来的定义是什么

    每每提及我国的淡水资源都会让广大网民想起并叹息的名字一一贝加尔湖贝加尔湖究竟有什么魅力,让网友频频惊呼叹惋?

随机推荐

  1.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怎么排名的?秦琼为何排名垫底?

    秦琼为何排名垫底?>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大唐的功臣还是...的功臣?屈突通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年纪最大的,但却不是唐朝开国名将中资格最老的,因为他曾经是唐军的劲敌。同时张亮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玄武门之变后没有受封国公的两个功臣之一:“王即位,除右卫将军,封长平郡公。”>所以李勣秦琼在二十四功臣中垫底,程咬金因为在玄武门之变前曾经表示效

  2. 元旦节搞笑祝福语

    元旦节搞笑祝福语1、在新的一年里,祝身体健康,牙齿掉光;一路顺风,半路失踪;一路走好,半路摔倒;天天愉快,经常变态;笑口常开,笑死活该!元旦祝福送到手,吉祥如意全都有!多发多送,祝您元旦欢乐享不停,开心传不尽!

  3. 【驴驹媚】的意思是什么?【驴驹媚】是什么意思?

    妇人带之增媚,故名。●《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三年》:「或谓不可处极典,曾布谕法官但当守法,且曰:‘驴媚蛇雾,是未成否?’众皆瞿然。」★「驴驹媚」在《汉语大词典》第17718页第12卷917参见:驴驹媚驴驹媚是什么意思驴驹媚lǘjūmèi传说中初生驴驹口中所含的肉状物。

  4. 有关成功励志的正能量经典语录大全

    一切的一切,都要经历过痛苦的探索,才会收到成功的喜悦。对于人生道路上的鲜花掌声,有处世经验的人大都能等闲视之,屡经风雨的人更有自知之明。大的挫折与大的灾难,能不为之所动,能坦然承受,这则是一种胸襟和肚量。这些是人生路上奇美的景观,是自然中缄默的语言。欲望与情绪如风沙袭扰,把原本如天空旷蔚蓝的心蒙蔽。

  5. 特务炸毁“克什米尔公主”号前周恩来已得报告

    克什米尔公主号资料图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熊华源,原题为:《熊华源: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纪事》>1955年4月,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了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有亚洲和非洲29个国家代表团出席的亚非会议。这次重要会议,对亚非地区乃至整个世界历史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会议通过周恩来关于中国决定参加亚非会议给印度尼西亚...阿里?2月中旬—4月上旬着手亚非会议的会前准备工作。

  6. 舌头 ... 的

    哟,好甜噢,没想到小小年纪就会做甜饼,这上面亮晶晶的是什么啊?好光滑的糖衣,做得不错!

  7. 【律典】的意思是什么?【律典】是什么意思?

    昆曲《十五贯》第四场:「律典上,字字如铁载分明。」川剧《谭记儿》第五场:「谁教你强夺***违律典?」律典的拼音lǜdiǎn律典是什么意思律典lǜdiǎn法典;律条。

  8. 宋共公:宋国第二十五任君主

    宋共公,子姓,宋氏,名瑕,宋国第二十五任君主,宋文公之子。>子瑕在位时,执政大夫华元专国,宋共公为避水患,将国都由商丘迁至相城,与鲁成公的妹妹伯姬结婚,鲁国大夫季孙行父护送伯姬来相城完婚。之后宋共公又把都城迁回商丘。>共公十三年,子瑕去世,谥号为宋共公。于是,立共公小儿子成,是为宋平公。>>宋共公,姓子,宋氏,名瑕,宋国第二十五任国君,又作"宋恭公",宋文公之子、宋平公之父,其妻宋伯姬。

  9. 伤心难过的短语句子 谁浮夸了我的笑容,谁滥用了我的真心-感人的情话

    十六、成熟的最大好处是:以前得不到的,现在不想要了。我又怕你幸福,因为那样你就会忘了我。

  10. 张昭简介 三国时期被孙权倚重的治世之才张昭生平

    策临死前,将弟弟托付给张昭,张昭率群臣辅立。孙权行车骑将军时,以张昭为军师。孙权应当置丞相,众人推举张昭,孙权以张昭敢于直谏、性格刚直,而不用张昭,先后用孙邵、顾雍。>孙权称帝后,张昭以年老多病为由,上还官位及所统领的部属。徐州刺史陶谦慕名召他为士,被张昭拒绝。陶谦认为张昭轻视他,因此将张昭监禁。即使这样,在陶谦病逝后,张昭还是为他写了悼文。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