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宋仁宗赵祯,原名赵受益,生于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北宋第四位皇帝,宋真宗赵恒第六子。在历代所有帝王中,赵祯的名气并不算大。乾兴元年,真宗赵恒逝世,12岁的赵祯登基继皇帝位,开始了其41年的帝王生涯。由于其登基时年龄尚幼,由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垂帘听政,主持国政。赵祯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对下属宽厚以待,让百姓休养生息。赵祯在位期间,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宋仁宗赵祯,原名赵受益,生于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北宋第四位皇帝,宋真宗赵恒第六子。 在历代所有帝王中,赵祯的名气并不算大。他没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般的雄才大略和丰功伟绩,也不像夏桀商纣般残暴无道、昏庸无能。但他与其他众多籍籍无名的平庸之主也不同,他绝对称得上一位出色的好皇帝,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人。 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真宗赵恒逝世,12岁的赵祯登基继皇帝位,开始了其41年的帝王生涯。由于其登基时年龄尚幼,由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垂帘听政,主持国政。刘皇后才华超群,通晓古今书史,熟知政事,真宗晚年身体状况欠佳时就协助真宗处理朝政,因此,其垂帘听政的11年间,也算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为仁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刘皇后逝世,仁宗正式亲政。赵祯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对下属宽厚以待,让百姓休养生息。作为一个守成之君,这种品质无疑更加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他知人善用,广开言路,从谏如流,因而在位时期名臣辈出,范仲淹、文彦博、晏殊、欧阳修、庞籍、韩琦、富弼、包拯等都赫赫有名,都为仁宗一朝做出过卓越贡献。赵祯在位期间,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史称「 ”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有「 ”庆历、嘉祐之治”之称。 针对国家存在的弊政,仁宗也尝试进行了改革。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赵祯授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又擢拔欧阳修、余靖、王素和蔡襄为谏官(俗称「 ”四谏”),锐意进取。九月,在赵祯的责令下,范仲淹、富弼提出了「 ”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的十项改革主张,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赵祯大都予以采纳,并渐次颁布实施,颁发全国。但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新政彻底失败。这次改革虽然失败,却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对外方面,仁宗时代主要的 ... 冲突在于西夏。大宋在与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但西夏自身亦伤亡近半,国力难支。在受到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宋、夏谋求妥协,于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订立和约:夏向宋称臣,宋每年赐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并开放边境贸易,史称「 ”庆历和议”。自此后,宋夏关系趋于缓和,维持了近半世纪的和平。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大辽趁宋与西夏交战之际,一面派耶律重元及萧惠聚兵南京,作出攻宋的态势,一面派萧特末、刘六符赴宋廷,索取被后周世宗攻占的关南十县。赵祯派大臣富弼与辽国进行谈判,其严词强硬,博征旁引,打破辽国索要后周时期柴荣夺取的三关之地的企图。同时,为避免两面作战,仁宗最终决定以每年增加岁币为代价,维持澶渊之盟的和平协议,史称重熙增币。 尽管以支付岁币维持和平的做法在今天看来似乎有些耻辱,但实际岁币的支出相较于军费支出根本无足轻重,而且开放边境贸易,大宋的边境贸易收入也十分可观。但和平对于天下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正是由于长时间的和平状态,才造就了仁宗一朝的盛世繁荣 作为一个太平天子,仁宗在位期间,宋朝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几乎是我国封建王朝史的巅峰。然而极为难得的是,在位长达41年的仁宗始终保持了性情宽厚,不事奢华的本质。纵观古代在位超过40年的所有帝王,汉武帝刘彻、唐玄宗李隆基、嘉靖皇帝朱厚熜、万历皇帝朱翊钧、康熙皇帝玄烨、乾隆皇帝弘历,几乎都难逃在位后期堕落、贪图享受的魔咒,然而仁宗终其一朝,都始终保持了「 ”天德纯粹,无声色畋游之好”,实属难得。 除了圣明天子,仁宗还是一个「 ”老好人”,有两件流传较广的事足以为证。流传千古的包拯出自仁宗一朝,其实他最主要的成就不是断案,他在历史上的真实身份其实是一名谏官,他屡屡犯颜直谏,说到激动处甚至唾沫都飞溅到仁宗脸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竟未予以怪罪;还有一事,有一天,仁宗闲暇之时在宫中庭院散步,没走几步,就开始左顾右盼起来。随从看见仁宗如此,自然困惑不已,但又碍于尊卑有别,不好上前询问,只能默默跟随其后。仁宗回到寝宫后,才神色匆忙地对妃子说:「 ”朕很是口渴,速速帮朕倒些水来。”妃子一边给他倒水一边询问:「 ”刚刚皇上身边不是一直有侍从跟随,为何不叫他们给您倒水呢?”宋仁宗喝完水后才对她说:「 ”朕几次回头看他们,都没有发现侍水太监,若是朕问他们要水的话,侍水太监必定会因为失职而被惩罚。所以朕只好一路忍着口渴,到爱妃这里讨水喝了。”通过这件小事,赵祯的仁爱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仁宗赵祯的功业远远称不上千古一帝,但他无疑配得上圣明之君的称号。同时,他以帝王之尊而拥有恭俭仁恕、推己及人之心,终其一生不改,这种高尚的人格魅力应该鲜有帝王能出其右。他是一个好皇帝,也是一个好人,他是历代帝王中好人与好皇帝最完美的结合。
本文标签:赵祯中国古代史宋朝历史西夏真宗辽朝宋史辛亥革命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