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简是狭长竹木片。若干简编连起来就成为册。在植物纤维纸流行以前,简册是主要的书写材料。但帛的价值高,远不如简册使用得普遍。在魏晋时代,虽然私家已经越来越普遍地使用纸,官府文书仍多用简册。到了南北朝时代,简册才基本绝迹。简的宽度一般在0.5~1厘米左右。简册通常用丝绳或麻绳编连,以编两道或三道为最常见。一般先把简编成册,然后再书写。删改简上的文字要用书刀,因此古人常以刀、笔并提。
简册(汉语拼音:jiǎn cè),中国古代用于书写的材料。多用竹或木制成。简是狭长竹木片。若干简编连起来就成为册。在植物纤维纸流行以前,简册是主要的书写材料。至迟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已有简册了。周、秦、汉各代都是简、帛并用的。但帛的价值高,远不如简册使用得普遍。东汉中期蔡伦造纸以后,纸开始成为重要的书写材料。在魏晋时代,虽然私家已经越来越普遍地使用纸,官府文书仍多用简册。到了南北朝时代,简册才基本绝迹。简的宽度一般在0.5~1厘米左右。长度往往视用途而异。简册通常用丝绳或麻绳编连,以编两道或三道为最常见。一般先把简编成册,然后再书写。每册的简数不一,主要取决于书写的内容以及携带、阅读是否方便。收藏简册时,以末简为轴卷成一卷,讲究的还在外面加书囊。简一般只写一行字。可以写几行字的宽木板称为方或牍。书信往往写在一尺长的木牍上,所以有尺牍之名。简牍的书写,用毛笔和墨。删改简上的文字要用书刀,因此古人常以刀、笔并提。
典志据考古发现的材料,简册可分为简、牍、觚(供数面书写的多棱形木棍)、检(传递文书、信件时的木质封检)、楬(题写簿册和器物名称的宽短木牌)。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官方的文书档案、私人信件、书籍抄件、历谱及专为随葬用的遣册等。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又是珍贵的书法艺术资料。已知出土时代最早的简,为湖北随州战国早期曾侯乙墓的竹简,最晚的是新疆罗布泊楼兰古城、民丰尼雅遗址和吐鲁番晋墓的晋简。
“简册573125” 3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