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南怀瑾简介 当代的奥秘大师 曾经拥有过“教授” 、“ 大居士” 、“ 宗教家” 、“ 哲学家” 、“ 禅宗大师” “ 国学大师” 甚至“国师” 等称号,而且一生惹人争议不断的南怀瑾(1918–2012)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县。他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少年时期开始,遍...
南怀瑾简介 当代的奥秘大师
曾经拥有过“教授” 、“ 大居士” 、“ 宗教家” 、“ 哲学家” 、“ 禅宗大师” “ 国学大师” 甚至“国师” 等称号,而且一生惹人争议不断的南怀瑾(1918–2012)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县。他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少年时期开始,遍读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易经、天文、历法诸学。以致有人替他夸说过“当代人不读南怀瑾,就不知道何为中国文化”。同时,他也精通儒释道三家。他对佛学研究之深,也有人说近百年来无出其右者,而他神奇的医术、卜卦,以及中国工夫( 太极拳、八段锦) ,秘功(盘腿腾空飘浮)等也令各界人士投以神秘的眼光。纵观他传奇的一生,遍及教育文化界,宗教界,政经界,甚至享誉于充斥着医卜星相的江湖之间。说他是个当代奥秘大师,一点也不为过。
据了解,除了上面提过的私塾教育外,南怀瑾所受的正规教育有:国立艺术院第二期毕业;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毕业;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肄业。
抗日战争中,年约25岁的南怀瑾投笔从戎。入川执教于中央军校军官教育队。
这时离成都不远的灌县青城山,有一家著名的灵岩禅寺,南怀瑾的至交传西法师在此住持。因此他于休假闲暇亦时常往来于青城山,在寺里小住而结识了也在寺里闭关的大居士盐亭老人袁焕仙。一个名重一时的川北禅宗大德。两人晤谈之下,遂为忘年之交。袁先生闭关期满,下山到成都成立了维摩精舍,南追随左右,拜袁为师,成为维摩精舍开山首座弟子。此后他潜心修道参禅,多有会心之处,深得袁老先生真传,遂毅然辞 *** 军校教官之职。
1943 年春,禅门虚云老和尚莅临重庆,主持护国息灾法会。袁焕仙携南怀瑾赴渝礼请虚云老和尚到成都弘法,亲聆教诲,更得老师亲炙,心得更非同一般。其后,他悄然离开成都,奔赴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修持。期间他穿上僧衣,斋戒素食,日夜苦读经、律、论三藏十二部五、六千卷佛家经典,以经为法,印证个人修持所得,遂致终生受益无穷。袁焕仙先生曾特地上山看望这位弟子,并在大坪寺为僧众举行了一次禅七。后来,南怀瑾从峨眉山又来到乐山竹根滩五通桥多宝寺闭关静修,由于闻讯而来访者日多,遂移至弟子张怀恕家书楼之上安居,禅修打坐外,便埋头于书丛之中,披阅了全套【永乐大典】、【四库备要】等经史典籍,所获甚丰。
1945年,南怀瑾在风了和尚陪同下,远走西康、 *** ,参访密宗各宗各派。风了和尚为其护法并安排行程,满空法师担任藏语翻译,四川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谢子厚大居士则供养他红教、白教、黄教、花教等多种秘藏法本。在此期间,他参访了贡噶活佛、根桑活佛等,得到多位上师印证,承认他为合格的密宗上师。后来,贡噶活佛还在成都古刹大慈寺,特地为南怀瑾传授了显秘大小戒律,并亲手书写了藏文传法传戒的证书交付他。离藏后他赴昆明,讲学于云南大学,后又讲学于四川大学。
1947 年返回故乡乐清,不久,归隐于杭州三天竺之间。后又在江西庐山天池寺附近清修。
1949 年,南怀瑾携眷到台湾。初,与友合股做货运生意。但经营失误,血本无归。经济一时陷于困境。斯时他栖身基隆海滨一陋巷中,阖家六口挤在一小屋内,据云“瓦可漏月,门不闭风”,子女尚在髫龄或襁褓,生活甚为清苦。但在此困厄之中完成了他在台的第一部巨著【禅海蠡测】,就禅宗要旨、公案、机锋、证悟、神通及与丹道、密宗、净土诸法之关系,钩玄剔要,精微阐述。不久,他迁居台北龙泉街,寓于一处菜市场中,环境喧闹。但他不得不“ 著书多为稻粱谋” ,又完成了【楞严大义今释】和【楞伽大义今释】两书。据称,前者探寻人生宇宙真理之本原,乃步入佛门、悟证真空妙有的一部奇书。后者解析唯心、唯物之矛盾,列有108个人生思想哲学问题,堪称佛门唯识学宝典。
几年后,他相继受聘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执掌教席,且应邀到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舌耕笔耕收入渐丰。其间,又写出【禅宗与道家】一书,全面阐释禅宗宗旨与宗派源流,深刻剖析了禅宗对中国文化与社会的深远影响。该书亦以翔实史料纵论正统道家及隐士、方士、内丹、外丹各派源流变迁及其修链要旨,该书一经问世,迅即畅销宝岛内外,南怀瑾之名遂为更多的人所知晓,关于他的传奇故事也越来越多。
1969 年南怀瑾创立“ 东西精华协会” ,后创立“ 老古文化事业公司 ” 和“ 十方丛林书院 ” 。1971 年创办【人文世界】杂志。1976 年到1979 年闭关于闹市三年。“ 东西精华协会” 的创立,意在台港工商社会中宏扬中华文化,并促进中西文化交流。(www.lishirenzhi.com)最初这会的会址坐落于台北市青田街,仅为一室一厅的小公寓,南怀瑾就在这里讲学。讲题范围极广,除讲述儒、释、道三家之学外,尚有中国文化大系、歴代谋略学、中华医药、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中国企业管理,以及诗词、书画、星相、堪舆、卜易之学…
等。他的口才了得,深入浅出,侃侃道来。因此前往听讲者,不论名流学子,贩夫走卒,极为踊跃,讲堂内外,均有人满为患。此时商学各界,捐资出力,顿使协会会务发展迅速,影响日大,三迁其址于台北信义路二段之复青大厦。其间,南怀瑾又创办了【人文世界】月刊,其中连载的长文《 *** 修道与长生不老》引起众多读者的热列反响。此文融合儒、释、道三家 *** 原理,参以中西医学学术成果,对数千年来各家修道者的修持经验,予以深入浅出的介绍和解答,揭示了几千年来修持的秘中之秘。接着,他又创立了“ 老古文化事业公司” ,创立了“ 大乘学舍” ,后更名为“ 十方丛林书院” ,并出版发行【知见】杂志。期间,他又写下大量作品,如【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易经杂说】、【中国佛教发展史】、【中国道教发展史】、【金刚经说什么】、【圆觉经略说】、【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观音菩萨与观音法门】、【习禅录影】、【禅观正脉研究】、【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如何修证佛法】、【药师经的济世观】等等,不胜枚举。
其中真正让南怀瑾“大红大紫”的则是哪本【论语别裁】。1974年4月初,台湾大陆工作会邀请南
怀瑾每周三下午去给他们的员工讲【论语】,讲稿后来在报纸上连载。据说,南怀瑾“用时代的
角度,白话的表达,加以经史的空前方式讲【论语】”,受到了大众的广泛追捧,报纸被许多人
剪贴成册,并转告亲友,至今还有人保存着完整的剪报。讲稿随后以【论语别裁】为书名出版,
引起轰动。
另一个故事也使南怀瑾这名字风靡一时。据说,南怀瑾在1971年受聘于台湾辅仁大学,正式开设
【易经】课程,可是课只开了一年,南怀瑾就主动停止了。原因是他的课程太受学生欢迎,教室
里总是满满的,窗外还站了人,这就与一些老师的课形成了强烈对比。因此,“为了避免造成别
人的不愉快和难过,应该急流勇退,以免他日遭忌”云云。
南怀瑾在政治经贸界也有深厚的渊源。早在1955 年他指导当时的立法委员杨管北打坐参禅,结果杨管北的心脏病竟获痊愈。在杨管北的推介下,他就开始周旋于政经界。在文化大学讲学期间, 政坛要人如蒋纬国、白万祥、王升、马纪壮、蒋彦士等人常前往旁听。许多文化界与财经界人士,如李传洪、尹衍梁、徐芹庭也是他的弟子。
1983 年,王升遭蒋经国解职,解散刘少康办公室。王升曾跟随南怀瑾学习佛教,为避祸,南怀瑾于1984 年移居美国,成立维吉尼亚「东西学院」,致力于东西方文化沟通,弘扬中华固有之学术凡三载。旅美期间,几乎每天都有不少客人来访,其中有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亦有日本人、埃及人和美借华人、旅美侨胞… 多数为学者、教授,也有将军、议员、政要及工商钜子,他们不但来请教中国文化和佛学方面的知识,话题亦时常涉及经济、哲学、宗教及国际关系等等。
在蒋经国去世后,南怀瑾再度回到台湾活动,李登辉总统的重要核心幕僚,包括苏志诚与刘泰英,都是南怀瑾的学生。据传,李登辉曾经利用南怀瑾的人脉,安排密使与中国大陆进行秘密谈判与交流。
80年代末,南怀谨移居香港,经香港进入中国活动,因为他与蒋经国、李登辉、 *** , *** 以及刘泰英、尹衍梁等两岸的政治企业界人士都建立了某种程度的关系,使他可以纵横在海峡两岸的政商、文化界。扮演穿针引线的角色,充满了神秘色彩。
1988年,中国大陆高层透过南怀瑾,表示愿意与台湾 *** 接触。1990年底,李登辉派遣苏志诚与郑淑敏,至香港与中国 *** 进行会谈, *** 代表为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的秘书杨斯德。双方在南怀瑾安排下见面,与谈人士还有尹衍梁、海协会前会长汪道涵及 *** 大老许鸣真。但是李登辉否认这项报导,指出苏志诚与郑淑敏是以私人身份前往香港,拜会其师南怀瑾,在其处遇见中国大陆人士,此次会谈非经由他授权云。这就是上述的“密使事件” ,使他的身份更添神秘色彩。
除了在政治上的神秘色彩外,南怀瑾还最令现代人感到神秘的是他的「玄异功能」。据传,他曾让一位郑姓哑吧说话,还使一位耳聋二年的将军恢复听力,正中书局的经理周勋勇曾亲眼看见将军恢复听力的整个过程云云。
1990年,浙江省泰顺县、文成县水灾,南怀瑾立刻创建了南氏医药科技基金会、农业科技基金会等机构赈灾。
此外,南怀瑾还挺身作为七十年间几次“ 胎死腹中” 的浙江金温铁路(金华到温州)的催生者。他与弟子成立香港联盈兴业有限公司,并撰《对金温铁路的浅见》一文交浙江省及温州市负责人参阅。不久,经大陆多层机构审批,中外合资之金温铁道开发公司正式注册登记,联盈公司1286 万美元亦分期提前注入。这条铁路由92年尾开工,97年中,总投资达1.7亿美元的铁路,全线铺通路轨。一千四百万浙西南人民企盼了近一世纪的梦想,终于成真。南怀瑾功不可抹。这事更令他名震遐迩。 几乎与催生金温铁路同时,南怀瑾的著作在大陆不胫而走,热潮叠起。继北京团结出版社率先于1989 年推出【 *** 修道与长生不老】之后,1990 年,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他的三部权威著作【论语别裁】、【禅与道概论】与【历史的经验】。此数部著作出版后,迅即引起轰动,几经印刷,仍供不应求。
2004 年,南怀瑾移居中国上海。2006 年后长住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庙港,创立太湖大学堂,后建立光华奖学基金会,资助多间中国大学,如北京大学等。
一直以来,围绕着南怀瑾和他的作品的争议也从来没有停止过,誉之者尊称其为「国学大师」、「一代宗师」、「大居士」。毁之者直斥其是一个「江湖骗子」、「篡改三教,混淆古今」。这里是几个例子:
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李伟国认为,南怀瑾“在讲解中调动其平生读书、实践、阅世、思考、教人所得之深厚学养和独到观点,游乎经史子集之中,博征佛道乃至西方宗教学术观点,不论出世入世,评比精义,正说反说,更提示【庄子】出入禅道的旨意,且以通俗话语,深入浅出,为读者开启智慧之门户。”
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李伟国认为,南怀瑾“在讲解中调动其平生读书、实践、阅世、思考、教人所得之深厚学养和独到观点,游乎经史子集之中,博征佛道乃至西方宗教学术观点,不论出世入世,评比精义,正说反说,更提示【庄子】出入禅道的旨意,且以通俗话语,深入浅出,为读者开启智慧之门户。”
南怀瑾的弟子王学信在对其的回忆录中写道:” 作为国学大师的南怀瑾先生 …… 不辞辛劳,奔波教化三十余载,内容涵盖儒、佛、道及诸子百家,兼及医卜天文、拳术剑道、诗词曲赋,著述凡三十余种,立足时代科学精神,将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更加璀璨夺目的文化层面,开拓了全新的学术视野,其影响之深远必将是划时代的…… 其根本心愿仍在中华传统文化之弘扬,盖以文化为民族存亡之根本也。”
学者张中行曾撰文说,【论语别裁】一书充斥着对简单古文的理解常识性错误,对【论语】原文的有些解释“不管语文规律,自己高兴怎么讲就怎么讲,这就笺注的路数说,或只是就胆量说,确是前无古人” 网路名人方舟子亦曾撰文,指南怀瑾试图用哲学去解释科学,其文章又有中国历史的常识错误,称其为信口开河的“国学大师 。
学者余世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南怀瑾的态度比较复杂。一方面他打通了庙堂和江湖,让普通大众对传统文化有了亲切感,为大众提供了一种入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他对传统文化的解读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复旦大学教授朱维铮在谈及南怀瑾时也表示说,称其为“国学大师”言过其实,“他也就是在读了儒、佛、道三家的一些著作之后写了一些自己的感受而已”。南怀瑾值得佩服的一点是,他有勇气讲出他自己思考过的东西,“他未必懂,但是他思考过”。
南怀瑾的名字在广泛传播中,常常和各界名人联系在一起,这一点也为不少人所诟病,被认为是借名人炒作自己的“江湖骗子”。南怀瑾曾经的闭关修行、晚间打坐修行,甚至他每天不吃早餐,中餐和晚餐一小碗稀饭的饮食习惯,都被不少人质疑为是将自己刻意打扮成“奇人异士”的一种“江湖骗术” 。
对于纷繁扰攘的“南怀瑾无所不至无所不能”的赞誉或者“南怀瑾就是一个走江湖的”的质疑,南怀瑾说,这一切都与他不相关,他也没有辩驳的想法, “明白的人自会分辨,不明白的人辩解也不明白,徒费口舌而已” 。甚至自嘲说,他的一生也确实就是八个字: “一无所长,一无是处” 。
但是,对自己学识的渊博,他也曾自写这一副对联: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充分流露出豪气万千的气度。
你猜猜,哪一句才是他的真话?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