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万法皆空 因果不空

印光大师开示:“如未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前因后果,绝对没有突然无因而生的果,也没有突然无果而灭的因,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这种自然规律是非常科学的。二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便已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经过自己高度的智慧分析与深入地实际体验,便发明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因缘生法”的原理,所谓“诸法无我,诸行无常”唯其无我无常所以世界是不断变动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循着因果律而发展,因能生果,果能酬因,因果相生,理法历然。佛教要普渡众生,由迷转悟,去苦得乐,而指出四摄六度、三十七道品等种种法门,便是建立在这个因果基础上的。如不明因果,不信因果,那便是违反了自然规律,失掉了宇宙的真理。佛教之讲因果,而且在经论里把因果规律作了科学的分析,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思想上一大进步。似乎传到中国之后,一般人把因果规律笼统模糊起来发生了曲解,失掉了科学性,反而成了迷信的东西。佛教的因果论是一门极精细的学说,在唐朝以前很少具体介绍而被笼统模糊。唐代玄奘大师留学印度,回国后用直译的 ... 翻译了“俱舍”,“成唯识”,“瑜伽师地”等论,才把佛教的因果论详尽地介绍过来,并建立了“俱舍”、“唯识”二宗。但是终以不大合乎中国固有思想而没有宏扬起来。到了唐代后期“俱舍”“唯识”二宗便趋衰歇,甚至典籍失传。笼统地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自然不错,但是因果规律的实际内容并不简单。种瓜自然应该得瓜,不能得豆,而瓜种子只是得瓜的一个主因,另外还须日光、水、土、人工等因的不完备,不适当,一样会使瓜种子不能结成瓜或是虽然结瓜而瓜会有种种缺陷。一般人不了解这些详细道理,不是误解因果,便是不信因果,而发生偏差,把因果道理庸俗化简单化迷信化了,非常可惜。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佛典称之为“一切法”或“万法”,属于心理者名“心法”,属于物理者名“色法”。一切色心诸法非自然生或偶然生,必仗他力而后得生;例如青草绝不是世界上本来自然有青草,也不是本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就生出青草,必须有青草的种子,再加上水土的滋养,日光空气等的温育,而后青草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必须有春风吹了才生。如无种子、日光、水、土、空气等,便无青草。种子、水、土、日光、空气等统名“因缘”。无论心法色法皆从因缘生,故名“因缘生法”,因缘是“因”,“因缘所生法”就是“果”。一切莫非“缘生”,故一切法不离“因果”。因果论的理论重点是四缘说。佛教各派对于缘的解释颇不一致,部派佛教时期说一切有部有见于南方的《法聚论》讲二十四缘,北方的《舍利弗毗昙》讲十缘,理论纷繁,于是加以简化,只列举南北两论中的前四种: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合之为“四缘”。并突出因缘为四缘中的重点,认为因缘是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可视为因中之因。四缘后被小乘和大乘认为是一切有造作事物所借以生起的四类条件概括了一切因缘。《中论,观因缘品》:“一切所有缘,皆摄在四缘,以是四缘,万物得生”。大乘中观学派强调缘起性空,因缘相对于“果”来说才有意义。一切法莫非缘生,“缘”通名“原因或条件”,共分四种:一、因缘:佛教通常将因和缘加以区别。从产生的结果来说,亲生是因,疏助是缘。这里所讲的因缘是说因即是缘,名为因缘。因缘就是起主要作用的因,是所谓“亲因”或“真因”,通常把引生结果之主要条件叫作“因”,次要条件叫作”缘”。因也是众生条件之一故名“因缘”。如竹器以竹为主要条件,竹就是竹器的因缘。唯识家也把“因”叫作种子,把“果”叫作“现行”,“种子”能生“现行”叫作“种生现”,如树之种子能生树,“现行”亦能变更“种子”,叫作“现零种”,如现在之树能生新种,因为水土日光空气等条件的变化,或茂盛或不茂盛,其所生新种或优或劣,必与旧种有所不同,这说明种子受了现行的熏习而发生变化,故名“现熏种”。又如人们对于某一种事物有个想法,根据这个想法(因或种子)发生一种行为(果或现行)——这也是种子生现行或因生果,随后在行为的过程中,又接触了些新的事物,得了些新的经验,于是改变了以前的想法,这便是“现熏种”或是果又成因,另生新果。二、等无间缘:又称次第缘。“等无间缘”只在精神现象中存在。所谓“等”便是“同等”或是“一样”,所谓“无间”,便是“毫无间断”的意思,人心前念为后念生起之原因,如无“前念”,必无“后念”。”前念”既灭,“后念”继生,二念体用同等,而且二念之间无有间断,有如呼吸和相继,一呼一吸,生生不已,念念不停。佛教认为主观思维的开展,前前后后是相互关联着的,前行的思维大体规定了后起思维的种类,前后思维中间如无其他障碍,那末前者引导着后者就鱼贯而下,不致中断。如此前念心直接为后念心的生缘,称为等无间缘。又前念心导引后念心产生,所以又称次第缘。佛教强调主观思维的无间断的开展,会逐渐发生对客观的反作用。三、所缘缘:归译为“缘缘”。“所缘”的“缘”字是“攀缘”的意思,如心里相信一件事,则心为“能缘”,事为“所缘”。又如欣赏荷花,则眼识为“能缘”,荷花为“所缘”故“所缘”“即是“心识”的“对境”,能引起“心识”能缘的作用。“所缘境”即是“能缘心”的“所缘缘”,如无“所缘境”这个条件,则“心识”起不了能缘的作用。“所缘缘”又有亲疏之分。“亲所缘缘”与“能缘心”相伴而起,不能相离,例如“眼识”对“色境”,能见之能力(见分)与所见之影像(相分)二者不能相离,“相分”即为“见分”之“亲所缘缘”,而影像必有实在物体为其本质,此本质与见分相离即为“见分”之“疏所缘缘”。如无“疏所缘缘”即无“亲所缘缘”,如无“亲所缘缘”即不能生起能缘之心法,故“所缘缘”亦系专就心法而说。心因境起,为佛教因果论中之一原则,故佛教在基本上不属于主观唯心论的范畴。自俱舍,唯识二宗衰歇之后,因果之理法不明,一般佛徒看见华严经上有“一切唯心造”的一句话便机械的执着唯心论,由脱离现实而逃避现实,逃上深山古寺关门参禅念佛或淡玄说妙,只求明心见性,不管苍生死活的现象,这岂是佛教智悲双运,普渡众生的本旨?四、增上缘:所谓“增上缘”者,指任何一种事物对于其他一切事物的影响和作用。分为两类:一种事物对于其他一切事物有助令生长的作用;二、一种事物对于其他一切事物阻碍之不令生起之作用。此种事物便为其他事物的增上缘。于其他事物能助令生长者,如阳光、空气、雨水、肥料、人工、农具等对于农作物来说,都是“有力增上缘”。于其它事物,虽不直接助令生长而亦不障碍其生长者为“无力增上缘”。“有力及无力增上缘”皆属“顺增上缘”。于其他事物障碍之不令生起或已生起而令之破灭者,如冰雹之于花草,枪炮之于人物,是为“逆增上缘”。此缘范围最广,凡世界上任何一事物皆为其他一切事物的“增上缘”,即前三缘: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亦属“增上缘”。佛教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无不具有增上缘的功能,只是不能影响自己,也就是不能作为自身的增上缘。再者一切由因缘和合而生的有为法不能影响无为法,不能作为无为法的增上缘,因为佛教认为无为法是不被缘的。由于“增上缘”这条原则,便建立了“万法一体”,“诸法无我”的宇宙观。以上四缘,第一种亦因亦缘,其余三种只是“缘”而不是“因”。色法生起,但须“因缘”、“增上”二缘。心法必备四缘,无有一法只从一缘生者,亦无有一法不待缘而生者,故曰“一切法(除无为法)皆是缘生”。以上四缘中,一切物质现象由因缘和增上缘二缘生,精神现象由四缘生,但无想天上的心法例外,因为无想天的天人无知觉,外境自然也就不能说具有所缘缘的作用了。(净法摘自凤凰网)

编辑:天晴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万法皆空 因果不空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须姓女孩取名字_姓名测试

    须焦艳须亦妍须蓉须秀琴须炙雪须华倩须瑶瑶须琴琴须智颖须青丽须忠美须红燕须惠芳须薇燕须元萍须竹洁须燕珠须嘉芬须元红须家莉须方琴须胭玉须敬茹须小婷须莉英须妍遐须玲赛须素婷须济文须雪娟须连美须仁琼须呈玉须琴涓须娜须灿英须亚琴须爱娟须雨妍须秀颖须慧媛须昕怡须淅媛须凤玉须润萍须燕玲须秀红须娜娜须桂琴须凌艳须萧文须燕鸣须贤洁须兰娟须素文须悦萌须玮瑶须思文须惠艳须阿雪须艳霞须承琳须诗妍须越婷须继琳须方霞须昂玉须

  2. 他在环境优美之地独自修行 竟发生这种事情

    有一天一大早,弥醯就外出乞食。弥醯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了,他不禁伫足良久,留连忘返。弥醯听后满脸不乐意,再三请求佛陀允许他独修。未过多久,弥醯便对眼前的美景失去了兴趣——单调的独修生活,距离他的美好理想,简直是天壤之别!弥醯听后,觉得很受用,继续问佛:“世尊!当独修的因缘具足时,在一个人独修之时,修什么样的法门,才能快捷易行呢?”

  3. 中国4大奇书:屡遭禁毁却代代相传,第3本书中秘密如今无人能解

    中国4大奇书:屡遭禁毁却代代相传,第3本书中秘密如今无人能解禁书书要根据对人类文化推动作用来看,比如《西游记》,刚面世就是禁书行列,直到清朝一直都是上不了台面的奇书。尤其是4大奇书中的第三本,书中秘密至今令人费解。这本书也是命运坎坷,屡遭禁毁依旧流传至今。上述4本奇书,可谓是渡尽劫波,屡遭禁毁,可是代代相传,时至今日依旧为我们所传颂。

  4. 梦见总统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预兆

    请看下面由,从现代周公解梦,原版周公解梦,心理学解梦,占卜式解梦等多个角度对梦见总统是什么预兆进行详细解说吧。梦见总统是什么意思梦见总统、首相、国...首,或其他身居要职的重要人物,具有双重含义。梦见人民对总统的统治极为不满,意味着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政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梦见总统的周公解梦签抽签前时要专心一致,秉除杂念,先双手合手默念:“周公周公,指点迷津。”

  5. 历史上的今天:12月24日-最后的希望

    历史上的这一天:1972年12月24日二战期间,鲍伯希望圣诞秀行程超过百万英里,招待了美国、欧洲、太平洋剧院和北非的军队。他在20世纪50年代初带着自己的节目来到韩国,并在接下来的10年里在日本的...基地招待美国军队。驻越南美军在1962年迅速增长,希望游说军方官员允许在那里为美国军人表演。1963年圣诞秀的计划提前了,但当五角大楼认为这太危险时,计划被取消了。希望继续推动这一问题,并最终获准继

  6.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解惠全 白晓红译注  【说明】这篇本纪记载了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间的种种仁政,赞颂了他宽厚仁爱、谦让俭朴的品德,刻画出一个完美贤圣的封建君主的形象。  这篇本纪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记录了许多文帝的诏书,“且所行政事,又足以副之...

  7. 梦见麝香鼠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梦境是生活的缩影,有时会给人提示一些事情的预兆。梦见有很多麝香老鼠,暗示困难和不幸要临头。梦见...麝取香,会一时糊涂,失去经济来源。梦见...麝鼠,预示会失去经济来源,穷困潦倒。男人梦见麝鼠,预示生活富裕,发大财。梦见捕麝香鼠,预示梦者会遭到敌人的阴谋暗算。梦见...猫会不吉利吗梦见...猫有什么含义–周公解梦

  8. 肌瘤养生经:上养肺,下泡脚,好处多多多

    嗓子好干,白天好困,晚上还翻来覆去睡不着到底怎么了?每天都好困,但躺在床上却怎么都睡不着,不知道该怎么办。每天都在补水,面膜也用了,可总觉得脸上干干的。

  9. 历史上的今天9月9日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

    0712年9月9日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在1301年前的今天,0712年9月9日,唐玄宗李隆基登基。武则天死后,唐中宗复位,韦皇后掌握了实权。韦后和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勾结,把持朝政。唐中宗逝世,李隆基起兵诛灭韦后一党,拥戴唐睿宗复位。两年以后,唐睿宗禅让皇位给李隆基。712年9月9日李隆基登基,他就是唐玄宗。20多岁的唐玄宗即位之初,励精图治,一心想恢复和光大唐太宗的事业。

  10. 佛陀及其十大弟子

    佛陀及其十大弟子达文当我们到每一寺院参访时,进入巍峨大雄宝殿,迎面就会看到正中有一尊结跏趺坐、表情安详的佛像雕塑。略述十大弟子德行大雄宝殿在释迦牟尼佛两边各有一老一少塑像。传说阿难博闻强记,知识渊博,被认为是佛十大弟子中“多闻第一”。释迦牟尼在世时,他的弟子里有十位因为有突出的道行,得到佛陀的称赞,并被众人公认,成为着名的佛教僧团的十大弟子,并且都得阿罗汉正果。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