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决胜于未战,决胜于人才。”人才是建军治军之本。朱德总司令有过“月下追韩信”的佳话。1931年1月,红军在一次战斗中缴获一部15瓦电台,但技术员谭道清因为是...第五十师师长谭道源的同族兄弟,怕红军不要他,领了银元和路条回家了。朱德总司令连夜追赶上谭道清,真诚邀请他加入红军。当好科技人才的“勤务员”,不仅是领导角色的回归,还是管理方式的转变。领导干部还有多少“勤务员”的样子呢?

核心提示:朱德总司令有过“月下追韩信”的佳话。1931年1月,红军在一次战斗中缴获一部15瓦电台,但技术员谭道清因为是 ... 第五十师师长谭道源的同族兄弟,怕红军不要他,领了银元和路条回家了。朱德总司令连夜追赶上谭道清,真诚邀请他加入红军。 朱德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唐书海,原题:聂荣臻怕科技干部冻坏手:早上出操挨个查看 聂荣臻元帅是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一次,他听说不少科技干部在没有暖气的办公室里加夜班,担心他们冻坏了手,专门让时任国防科工委秘书长的安东少将,在早上出操时,像幼儿园的阿姨一样,挨个查看他们的手。这一幕,让许多科技干部终生难忘。 聂帅给自己的定位是——“当个科学工作者的勤务员”,而科技干部们却发自内心地说:聂帅真是咱们的知心朋友。 “决胜于未战,决胜于人才。”人才是建军治军之本。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许多开国将帅都留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美谈。 朱德总司令有过“月下追韩信”的佳话。1931年1月,红军在一次战斗中缴获一部15瓦电台,但技术员谭道清因为是 ... 第五十师师长谭道源的同族兄弟,怕红军不要他,领了银元和路条回家了。朱德总司令连夜追赶上谭道清,真诚邀请他加入红军。 解放战争时,王震三顾茅庐动员曾在英国利物浦大学攻读热电专业的刘明寰入伍,并任命他为第一兵团军工 ... 。有些干部不服气,背后说怪话。王震得知情况后说:“你们都是近视眼!你们要懂得, ... 打不到的地方,科学知识是可以打到的。” ... 也多次表示愿意当好科技干部的“后勤 ... ”。正是在他的推动下,国家出台了许多改善科技人员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后勤保障的政策,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数学家陈景润从分房子、配秘书、家属进京并安置工作,都直接得到了 ... 这位“后勤 ... ”的关怀。 当好“勤务员”就要不厌其烦,无微不至,既要关心他们的物质需求,还要关心他们的精神需求,既要他们多出成果快出成果,还要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陈赓大将在领导创办“哈军工”的过程中,非常尊重专家、教授。他要求那些“老革命”主动跟知识分子搞好团结,并语重心长地说:“你戴过八角帽,他戴过四角帽(指博士帽);我们既要承认两万五,也要承认十年寒窗苦。”他自己住小平房,却把一幢最好的楼房作为老教授的宿舍。仅用一年零3个月的时间,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多军种综合性的军事工程学院便拔地而起。这其中倾注着陈赓大将多少求贤若渴、爱才如命的真情。 当好“勤务员”或者“后勤 ... ”,有时并不需要花多少钱,办多少事,心想到、情用到、话说到,照样能让科技干部受到尊重、感到温暖。 陈毅元帅非常懂得知识分子的心。他对科技干部不仅工作上信任、生活上关照,而且政治上也关心。他和化学家齐仰之的一次倾心攀谈,让对方心服口服:“没想到你的光临使我这个多年不问政治、不问世事的老朽也起了化学变化。” 相比之下,一些领导在调动人才积极性上,除了发奖金、抓考评外,缺乏思路办法。尤其是随着作风转变的深入推进,过去能干的现在不让干了,更不知道如何适应新常态、当好“勤务员”了。 当好科技人才的“勤务员”,不仅是领导角色的回归,还是管理方式的转变。现在,我们一方面抱怨科研领域浮躁之风有所抬头,另一方面又挥舞着行政的指挥棒,让科技干部为项目、为经费而奔波,为报奖、为职称而分神。领导干部还有多少“勤务员”的样子呢?不能不令人深思。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朱德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