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后燕武成帝慕容垂:十六国时期的战神

文:周熠伟(读史专栏作者) 他第一次出现在《资治通鉴》里的时候,叫慕容霸。 皝击高句丽,兵及新城,高句丽王钊乞盟,乃还。又使其子恪、霸击宇文别部。霸年十三,勇冠三军。 十三岁随军出征,书上的记载是「 ”勇冠三军”。此时少年慕容霸意气风发,备受父亲慕容皝喜爱,受宠程度甚至超过了燕王世子慕容俊。 皝甚宠之,常目而谓诸弟曰:"此儿阔达好奇,终能破人家,或能成人家。"故名霸,字道业,恩遇逾于世子俊。 于是在慕容俊继承王位之后,慕容霸自然而然的受到了排挤。 垂少好畋游,因猎坠马折齿,慕容俊僣即王位,改名〈垂夬〉,外以慕郤〈垂夬〉为名,内实恶而改之。寻以谶记之文,乃去"夬",以"垂"为名焉。 因为曾经坠马摔掉了牙,慕容俊故意将慕容霸改名为「 ”垂夬”,后来去掉了「 ”夬”字,成为了慕容垂。 正好赶上此时中原的赵国大乱,慕容垂首倡出兵,并且成功辅佐慕容俊攻下了赵国,统一了黄河以北地区,慕容俊顺势称帝,国号燕(史称前燕),封慕容垂为吴王。 此时的中国也是三国鼎立之势,西北的凉实际上是以东南的晋为正朔的。 但是慕容俊却依然不忘敲打慕容垂,借皇后可足浑氏之手,污蔑慕容垂的妻子段氏为巫蛊,将其下狱严刑拷打,希望屈打成招,将慕容垂牵连进来,然而没想到段氏却咬紧牙关,坚持不认。慕容垂知道妻子受的苦之后,十分不忍,让人私下劝说段氏招供: 垂愍之,私使人谓段氏曰:「 ”人生会当一死,何堪楚毒如此!不若引服。” 但是段后却坚持不招供,保全了慕容垂的同时,自己却惨死在狱中。 段氏叹曰:「 ”吾岂爱死者耶!若自诬以恶逆,上辱祖宗,下累于王,固不为也!”辩答益明,故垂得免祸,而段氏竟死于狱中。 段氏的这种刚烈与恩义使慕容垂一生都忘不了她,并且因为这个原因间接亡国。不过这就不是慕容垂的故事了。 不久后慕容俊去世,将朝政委托给叔父慕容评与兄弟慕容恪来辅佐自己的儿子慕容暐。而慕容垂被排挤出中央,镇守地方。辅政的慕容恪智勇兼备,被敌国所忌惮。然而他却十分欣赏弟弟,经常称赞慕容垂的才能: 吴王将相之才十倍于臣,先帝以长幼之次,以臣先之,臣死之后,愿陛下委政吴王,可谓亲贤兼举。 可是不久之后,慕容恪也去世了,东晋权臣桓温趁机北伐,燕军节节败退,慕容评甚至想带着慕容暐迁都来避开桓温的锋芒,此时慕容垂站了出来: 臣请击之;若其不捷,走未晚也。 在桓温打到了燕国国都邺城不远的黄河岸边之时,慕容垂领军出征。这就是著名的枋头之战。燕、晋两军相持,随后晋军的分兵并进计划受挫,粮尽退军,其实本来到此时双方只是平局,但是慕容垂力排众议,在合适的时机亲自引军追击,使得晋军大败,丢盔卸甲惨淡收场。 燕之诸将争欲追之,吴王垂曰:「 ”不可。温初退惶恐,必严设警备,简精锐为后拒,击之未必得志,不如缓之。彼幸吾未至,必昼夜疾趋;俟其士众力尽气衰,然后击之,无不克矣。”乃帅八千骑徐行蹑其后。温果兼道而进。数日,垂告诸将曰:「 ”温可击矣。”乃急追之,及温于襄邑。范阳王德先帅劲骑四千伏于襄邑东涧中,与垂夹击温,又破之,死者复以万计。 此战之后,慕容垂威震天下,本来也有伐燕之谋的秦国(前秦)不得不暂避风头。 敌人虽然走了,但是后方的刀子却来了。太后可足浑氏与辅政的太傅慕容评深深的忌惮立了大功的慕容垂。所请的战功封赏都被驳回,并且密谋准备 ... 掉他。慕容恪的儿子慕容楷知道这个消息,偷偷的劝慕容垂先发制人,除掉太傅以及太后。日后 ... 伐决断的慕容垂在此时却还没有这种魄力,他顾念骨肉之情。 骨肉相残而首乱于国,吾有死而已,不忍为也。 他首先听了世子慕容令的谋划。选了A计划,即主动离开中央,去地方避祸。 但是这个计划却被自己不受宠的小儿子慕容麟破坏,告密于太傅慕容评,于是大军追来,慕容垂走投无路之际,决定带着最亲近的人,离开故国。披星带月,历经艰险,走向了曾经的敌国秦国。慕容垂时年43岁。 与故国恨不得将慕容垂碎尸万段不同,秦国国主苻坚听闻慕容垂前来投奔到消息,大喜过望,亲自出都城长安迎接,拉着慕容垂的手,承诺要大大的封赏他,并且希望可以与他一起平定天下。慕容垂甚至感到惶恐,因为与自己叛臣的身份,而得到苻坚如此巨大的礼遇,实在是意外之喜。 初,秦王坚闻太宰恪卒,阴有图燕之志,惮垂威名,不敢发。及闻垂至,大喜,郊迎,执手曰:「 ”天生贤杰,必相与共成大功,此自然之数也。要当与卿共定天下,告成岱宗,然后还卿本邦,世封幽州,使卿去国不失为子之孝,归朕不失事君之忠,不亦美乎!”垂谢曰;「 ”羁旅之臣,免罪为幸。本邦之荣,非所敢望!”坚复爱世子令及慕容楷之才,皆厚礼之,赏赐巨万,每进见,属目观之。 不仅苻坚大喜过望,关中士民也久闻慕容垂之名,「 ”皆向慕之”。但苻坚的首席谋臣,丞相王猛却察觉出慕容垂不同于一般人,秘密劝谏苻坚除掉他。可是苻坚得到能征善战的慕容垂高兴还来不及,拒绝了王猛的提议,并且觉得自己可以掌控慕容垂。 关中士民素闻垂父子名,皆向慕之。王猛言于坚曰:「 ”慕容垂父子,譬如龙虎,非可驯之物,若借以风云,将不可复制,不如早除之。”坚曰:「 ”吾方收揽英雄以清四海,奈何 ... 之!且其始来,吾已推诚纳之矣。匹夫犹不弃言,况万乘乎!”乃以垂为冠军将军,封宾徒侯,楷为积弩将军。 苻坚的气度令人心折,但是在14年后他回想起已经身故的王猛的劝谏,和已成敌人的慕容垂,不知又会做何感想。 得到慕容垂后,苻坚开始谋划灭燕,以王猛为统帅,发动了灭燕的战争,一战而定河北,几乎统一了中国的北方。但是慕容垂却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世子慕容令。 原来王猛念念不忘除掉慕容垂父子,于是用「 ”金刀计”让慕容令以为慕容垂已经叛逃。慕容令信以为真,跑回了燕国,却遭到了诛 ... 。 慕容垂听闻儿子逃跑的消息后,也动身逃走,却被抓回来长安,然而峰回路转的是,苻坚却放掉了他,恩遇如初。 王猛伐洛,引令为参军。猛乃令人诡传垂语于令曰:"吾已东还,汝可为计也。"令信之,乃奔暐。猛表令叛状,垂惧而东奔,及蓝田,为追骑所获。坚引见东堂,慰勉之曰:"卿家国失和,委身投朕。贤子志不忘本,犹怀首丘。《书》不云乎:"父父子子,无相及也。"卿何为过惧而狼狈若斯也!"于是复垂爵位,恩待如初。 秦灭燕后,慕容垂随苻坚来到了故国都城邺城,见到了以前的手下,有不悦之色,但是心腹高弼劝谏慕容垂说: 大王以命世之姿,遭无妄之运,迍邅栖伏,艰亦至矣。天启嘉会,灵命暂迁,此乃鸿渐之始,龙变之初,深愿仁慈有以慰之。且夫高世之略必怀遗俗之规,方当网漏吞舟,以弘苞养之义;收纳旧臣之胄,以成为山之功,奈何以一怒捐之?窃为大王不取。 这是让慕容垂收拢故国的人心,明显是图谋不轨,但是慕容垂的反应却是「 ”深然之”,接纳了这个建议。 从灭燕这一年(370年)到淝水之战(383年)慕容垂在秦国很老实,尽心尽力的为苻坚的爪牙,帮助他征讨四方,史载「 ”所在征伐,皆有大功”。在王猛死后,儿子慕容农曾经劝过慕容垂做好造反的准备,但是书上却记载了慕容垂诡异的一笑。 慕容农私言于慕容垂曰:「 ”自王猛之死,秦之法制,日以颓靡,今又重之以奢侈,殃将至矣,图谶之言,行当有验。大王宜结纳英杰以承天意,时不可失也!”垂笑曰:「 ”天下事非尔所及。” 根据以后的发展来看,慕容垂其实早已经准备好了,他在等待一个机会。终于,这个机会来了。 秦国统一北方之后,经过了数年的休养生息,苻坚有了兼并天下的雄心。虽然王猛在死前曾经劝谏说敌人在身边,而不是偏居东南的晋朝。满朝的文武也都劝谏苻坚听从王猛的遗言。然而慕容垂却加了一把大火。 冠军、京兆尹慕容垂言于坚曰:「 ”弱并于强,小并于大,此理势自然,非难知也。以陛下神武应期,威加海外,虎旅百万,韩、白满朝,而蕞尔江南,独违王命,岂可复留之以遗子孙哉!《诗》云:‘谋夫孔多,是用不集。’陛下断自圣心足矣,何必广询朝众!晋武平吴,所仗者张、杜二三臣而已,若从朝众之言,岂有混壹之功乎!”坚大悦,曰:「 ”与吾共定天下者,独卿而已。”赐帛五百匹。 慕容垂引经据典,告诉苻坚这种大事圣心独断而已,不必听从群臣的意见,苻坚大喜过望,坚定了南下灭晋的决心。但是私下里,慕容垂终于露出了久藏的爪牙。 慕容楷、慕容绍言于慕容垂曰:「 ”主上骄矜已甚,叔父建中兴之业,在此行也!”垂曰:「 ”然。非汝,谁与成之!” 再也不同于之前的潜伏爪牙,此时57岁的慕容垂野心已经昭然若揭。 公元383年,苻坚集举国之军,南下江淮,准备一举灭掉偏安江东的晋朝。 甲子,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九月,坚至项城,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兵方顺流而下,幽、冀之兵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 然而随着「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这两个成语的诞生,秦军于淝水溃散,即著名的淝水之战。此战的失利当然有深层次的各种原因,但是表现在战场上,却是由于苻坚的指挥以及计划,出现了巨大失误,并且最终导致惨败。各部军队四散奔逃,除了早有图谋的慕容垂军。 是时,诸军皆溃,惟慕容垂所将三万人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 苻坚于是领着随从千人奔赴慕容垂,值此千载难逢之际,世子慕容宝,弟弟慕容德,以及一众心腹皆劝慕容垂趁机 ... 掉苻坚,慕容垂却说苻坚对自己恩重如山,不忍心加害。始终坚持己见,拒绝了 ... 害苻坚的建议,并且亲自领兵护送苻坚回到洛阳。 垂曰:"吾昔为太傅所不容,置身无所,逃死于秦,秦主以国士遇我,恩礼备至。后复为王猛所卖,无以自明。秦主独能明之,此恩何可忘也!若氐运必穷,吾当怀集关东,以复先业耳,关西会非吾有也。" 其实慕容垂不光是因为情义才没有 ... 掉苻坚,而是因为此时如果 ... 掉苻坚,肯定会成为秦国各方势力的众矢之的,且屯军的地方与故国燕国所在地不接壤,人心不附,不利于造反起兵。 从他的话语中也可以看出,他的目标始终也只是燕国故地,而非一统天下(若氐运必穷,吾当怀集关东,以复先业耳,关西会非吾有也),从始至终他都有一个清晰的规划。 护送苻坚归洛阳之后,慕容垂对苻坚说大军新败,河北肯定震动,自己愿意前往巡视,并且拜祭自己在邺城的祖先陵墓。可能是由于护送路上的表现,苻坚彻底相信了慕容垂,即使有人劝谏不要放虎归山,苻坚也没有听从。不仅如此,他还配给了慕容垂三千兵马,让他过黄河,向北返回故里,而自己则起身西归长安。这是乱世里君臣最后一次见面。 镇守邺城的是苻坚的儿子长乐公苻丕,他听说慕容垂北来,虽然疑心,但是由于慕容垂还没有造反的行迹,不好动手,于是在邺城亲自迎接了慕容垂。没多久,河北的丁零人起兵造反,苻丕令慕容垂为主帅,领兵平叛。但是却在队伍里埋下了自己的眼线来防止慕容垂造反。 在出征前夕,慕容垂请求拜祭先祖,被禁止。偷偷潜入,又被值守的官吏发现,想要驱赶他。慕容垂大怒, ... 掉守官,领军出城。此时的慕容垂造反的目的已经昭然若揭,可是由于他护送苻坚的功劳,使得苻丕还是摸不准他的想法,拒绝了手下人将慕容垂诛 ... 的提议。而出了邺城的慕容垂就没有这么多顾虑了,以苻丕阻拦拜祭陵庙且安插眼线为由, ... 掉了军队里的秦军眼线,还给苻坚送了一封信,以表明自己是被逼无奈才造反的。 搞笑的是,等到慕容垂造反,且留在邺城的家属都已逃走,苻丕才发觉情况不对,然而此时再也无法阻止慕容垂了。 历经半生征战的慕容垂已经无敌于天下,优异的 ... 才能与战略眼光使他很快就收服了河北各地,只有邺城还在苻丕的苦苦坚守之下。苻丕绝望中派出使者姜让劝说慕容垂收手,遭到了拒绝,但是慕容垂表示可以放苻丕回长安,以报答苻氏对自己的恩德。 苻丕的使者面对慕容垂,眼见劝说无望,便破口大 ... ,指责慕容垂忘恩负义。然而慕容垂对此的反应是「 ”默然”,在心里他也是对苻坚怀有歉意的。于是他修书一封,感谢了苻坚对他的宽容与恩情,陈述自己在秦十余年的功劳与志向,表示自己仍然希望可以与苻坚结盟。 垂上表于苻坚曰:"臣才非古人,致祸起萧墙,身婴时难,归命圣朝。陛下恩深周、汉,猥叨微顾之遇,位为列将,爵忝通侯,誓在戮力输诚,常惧不及。.....臣之此诚,未简神听,辄遏兵止锐,不敢窃攻。夫运有推移,去来常事,惟陛下察之。" 关中此时已经大乱,苻坚周围已经是险象环生,叛乱四起。但是帝王的骄傲让他不能低头,他回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痛心,并且表示生死有命,刀剑无眼,两人已经恩断义绝!这封回信不卑不吭,读之令人抚然。 坚报曰:"朕以不德,忝承灵命,君临万邦,三十年矣。遐方幽裔,莫不来庭,惟东南一隅,敢违王命。朕爰奋六师,恭行天罚,而玄机不吊,王师败绩。赖卿忠诚之至,辅翼朕躬,社稷之不陨,卿之力也。《诗》云:'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方任卿以元相,爵卿以郡侯,庶弘济艰难,敬酬勋烈,何图伯夷忽毁冰操,柳惠倏为淫夫!览表惋然,有惭朝士。卿既不容于本朝,匹马而投命,朕则宠卿以将位,礼卿以上宾,任同旧臣,爵齐勋辅,歃血断金,披心相付。谓卿食椹怀音,保之偕老。岂意畜水覆舟,养兽反害,悔之噬脐,将何所及!诞言骇众,夸拟非常,周武之事,岂卿庸人所可论哉!失笼之鸟,非罗所羁;脱网之鲸,岂罟所制!翘陆任怀,何须闻也。念卿垂老,老而为贼,生为叛臣,死为逆鬼,侏张幽显,布毒存亡,中原士女,何痛如之!朕之历运兴丧,岂复由卿!但长乐、平原以未立之年,遇卿于两都,虑其经略未称朕心,所恨者此焉而已。" 无法得知慕容垂收到苻坚此信之后的反应,或愧疚或默然,对苻坚来讲,他都已经看不到了。在回信之后不久,苻坚就在长安附近的五将山被叛臣姚苌 ... 害。而苻丕也领军退出邺城,奔向长安方向,路上得知了长安被攻破的消息,于是在晋阳即位为秦国皇帝。 慕容垂终于占据了邺城,又领军扑灭了丁零人,击败了高句丽,重新收复了燕国的发迹之地龙城(辽宁朝阳),彻底光复了燕国的领土,然后于河北中山称帝。 至此本来是一个成功复国的故事,慕容垂此时的威名已经可以让敌军踌躇不敢前,军旗所指皆望风而降。山西,河南,山东北部皆在他的征讨下纳入了燕国领土。然而他已经老了,垂垂老矣的他迎来了自桓温之后最强的敌人,来自北方的拓跋部鲜卑。 拓跋部的首领拓跋珪一直依附于慕容垂,数次与燕军合力,击败共同的敌人(草原上的其余部落),然而由于不服这种长期的压迫关系,暗中积蓄力量,就像年轻的慕容垂所做的那样,隐忍,伺机而动。直到慕容垂勒令拓跋部进贡大量军马,年轻的拓跋珪再也无法忍受,正式背叛燕国,称魏王。 慕容垂犯下了这一生中最大也可以说唯一的错误,年老且病中的他没有选择亲征,而是让太子慕容宝领兵出战。拓跋珪让斥候劫掠慕容宝的后路,使得都城与燕军的消息断绝,同时散布谣言说慕容垂已经病死,燕军人心浮动,慕容宝仓猝回军,拓跋珪选精锐2万,于黎明发动冲击,全歼燕军,只有慕容宝等高级军官逃回都城。 俘获的数万燕军将士都被拓跋珪下令坑 ... ,燕国青壮年为之一空。 慕容垂得知惨败的消息后,召燕国故都龙城(今辽宁朝阳)之兵入中山,70岁的他拖着病体亲征。 三月,庚子,燕主垂留范阳王德守中山,引兵密发。逾青岭,经天门,凿山通道,出魏不意,直指云中。魏陈留公虔帅部落三万余家镇平城;垂至猎岭,以辽西王农、高阳王隆为前锋以袭之。是时,燕兵新败,皆畏魏,惟龙城兵勇锐争先。虔素不设备,闰月,乙卯,燕军至平城,虔乃觉之,帅麾下出战,败死,燕军尽收其部落。 强弩之末的暮年雄狮给日后咆哮北方的独狼上了印象最深的一课,慕容垂治下的燕军与慕容宝所领的截然不同,魏军根本无力抵抗。史载: 魏王珪震怖,欲走,诸部闻虔死,皆有贰心,珪不知所适。 当燕军来到了大败的战场参合陂,眼见满地皆是父子兄弟之尸首,整个军队放声大哭,慕容垂亲自祭奠亡灵,又羞又愧的他再也支撑不住,病倒在军中。 垂之过参合陂也,见积骸如山,为之设祭,军士皆恸哭,声震山谷。垂惭愤呕血,由是发疾,乘马舆而进,顿平城西北三十里。 在全军上下弥漫在悲伤的气氛中时,后燕武成帝慕容垂病情加重,最终病死于军中,结束了他曲折离奇的一生,时年70岁。 垂在平城积十日,疾转笃,乃筑燕昌城而还。夏,四月,癸未,卒于上谷之沮阳,秘不发丧。丙申,至中山;戊戌,发丧,谥曰成武皇帝,庙号世祖。 即使是以晋室为视角的晋书,最终对慕容垂的评价也颇高。 史臣曰:四星东聚,金陵之气已分;五马南浮,玉塞之雄方扰。市朝屡改,艰虞靡息。慕容垂天资英杰,威震本朝,以雄略见猜而庇身宽政,永固受之而以礼,道明事之而毕力。然而隼质难羁,狼心自野。淮南失律,三甥之谋已构;河朔分麾,五木之祥云启。斩飞龙而遐举,逾石门而长迈,遂使翟氏景从,邺师宵逸,收罗赵、魏,驱驾英雄。叩囊余奇,摧五万于河曲;浮船秘策,招七郡于黎阳。返辽阴之旧物,创中山之新社,类帝禋宗,僣拟斯备。夫以重耳归晋,赖五臣之功;句践绐吴,资五千之卒。恶有业殊二霸,众微一旅,掎拔而倾山岳,腾啸而御风云!虽卫人忘亡复传于东国,任好余裕伊愧于西邻,信苻氏之奸回,非晋室之鲸鲵矣。 慕容垂病故一年之后,魏王拓跋珪亲征击燕,燕军全线溃败,一分为二,此后再也没有恢复故地,直到分别被拓跋焘和刘裕灭亡,那是另一个英雄时代的故事了。 后世史书中很少出现慕容垂的名字,只有在一些礼仪问题上会以他复国后废除嫡母段氏而改立生母兰氏而当做反面教材来教育历代帝王。而他辉煌的战绩与传奇的一生却几乎再也没有人提起过。只有他化为鬼怪,不知真假的传说流传于后世。 唐太宗征辽,行至定州, 路侧有一鬼,衣黄衣,立高冢上,神采特异。太宗遣使问之,答曰:「 ”我昔胜君昔,君今胜我今。荣华各异代,何用苦追寻。”言讫不见,问之,乃慕容垂墓。《太平广记.卷第三百二十八.鬼十三.慕容垂》

后燕武成帝慕容垂:十六国时期的战神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南北朝十六国,甘肃人建立了一半,来看看你知道几个

    甘肃的魏晋南北朝之一南北朝十六国,甘肃人建立了一半,来看看,你知道几个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礼崩乐坏,生灵涂炭,体制奔溃,君王丧命,城头变幻大王旗。这是一个上接秦汉,下启隋唐的时代,人们称之为魏晋南北朝。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代,魏晋南北朝。分裂和动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大的特点。

  2. 苻坚:淝水之战大败被嘲笑千年,可有谁知道他也是一代仁君呢?

    说起苻坚,大家一定听过很多关于他的典故吧。淝水之战,就是苻坚被中华历史嘲笑了几千年的败绩。

  3. 文史宴:跟十六国北朝相比,东晋南朝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文/桓大司马七月份,大司马参加了新亚文化举办的南京六朝博物馆游学活动。

  4. 都是诸侯争霸 为何春秋战国走向统一东晋十六国走向对峙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和东晋十六国时期均出现了秦晋燕赵魏楚等各国争霸,但最终春秋战国由秦国一统而东晋十六国却走向了南北朝对峙。本文尝试着提供一种新的思路,通过换一种角度重新梳理历史来探究其背后的发展规律和内在原因,以供参考。

  5. 皇帝让大儿子辅佐太子,大儿子说您放心,皇帝一死,他就灭了弟弟

    皇帝让大儿子辅佐太子,大儿子说您放心,皇帝一死,他就灭了弟弟文|武品文史古代皇位的传承非常有讲究,一般情况下都是「”立嫡,立长”,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防止子孙们相互争夺帝位。此外,皇帝因为后宫嫔妃众多,所以子女也很多,这些子女大多都成为诸侯王,分散武将手中的兵权,以此来稳固皇权的统治地位。但是有些皇子的野心较大,在羽翼丰满之后就开始窥窃皇位,所以在皇帝去世之后,就会出现为了争夺皇位而兄弟相残的闹

  6. 文史宴:为什么「 ”慕容”这个姓,一听上去就会有雍容华贵的感觉?

    文/周自牧鲜卑慕容氏在十六国时代曾经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五个政权,其间可谓英雄辈出,人才鼎盛,这是慕容复矢志光复大燕的精神力量来源。不过,在慕容氏、豆卢氏已经充分汉化的宋代,慕容家后人应该不会产生复国这样玄幻的想法。

  7. 淝水之战后的墙倒众人推,从慕容到姚苌再到东晋,苻坚表示很崩溃

    公元384年,三月慕容垂起兵后,他立即亡奔关东,收集了数千鲜卑人起兵。考虑到大多数慕容鲜卑贵族被强迁到关中,乃进屯华阴,企图号召关中鲜卑。慕容冲也是慕容暐的弟弟,前燕时为中山王。其姐清河公主美貌,燕亡后为苻坚所纳,慕容冲也很俊俏,姐弟俩都得到了苻坚的宠幸。▲影视剧中的慕容冲剧照,图/网络。

  8. 慕容鲜卑有多强?几度灭国又几度兴起,最后成为了北魏最大的障碍

    慕容耐在部落实行恐怖政策,慕容涉归的嫡子慕容廆遂向慕容耐发难,经过几个月的内斗,慕容廆终于成为了部落首领。慕容翰先是投靠了段部鲜卑,接着又归从宇文鲜卑,慕容仁作为慕容皝的弟弟,也占据辽东威胁前燕本部。慕容俊依靠弟弟慕容恪的支持,先后大败冉闵和东晋,最终将河南、山东等地囊括于内。

  9. 「 ”纸上谈兵”不是赵括专利,宋襄公、项羽、马谡……到底谁更蠢?

    「”纸上谈兵”不只是战国赵扣的专利,更有许许多多的名帅和战将,也曾落入此陷阱中。他们是谁呢,又是如何「”纸上谈兵”的呢?你可知道,他们当中有人甚至比赵扣更愚蠢。赵括这个「”纸上谈兵”的将军,自幼熟读兵书战策,在朝堂上谈论兵法是无人能敌。谁知,他率领40万精兵与秦军决战于长平,毫无作战经验的他,反守为攻,全力进攻秦军,结果中了秦将白起的计策,被秦军全军包围,活活困死与长平。这样「”纸上谈兵”的将领,

  10. 是委曲求全还是另有图谋——浅析姚襄投降苻坚的动机

    于是带领羌族走向复兴的重担就落到了姚弋仲的另一个儿子——姚苌手上。确实没有史料证明姚苌参与了苻坚的政变。薛赞和权翼曾经是姚襄的部下,与姚苌关系密切,因此说姚苌对苻坚的政变毫不知情是不可能的,即使姚苌不是政变集团的核心,一定也参与了政变。正是从龙有功才使得日后苻坚对其另眼相待。苻坚继立后,改元永兴。作为较早投降苻坚的羌族姚苌,这时就成为苻坚对外宣传的广告,从而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随机推荐

  1. 梦到铁器,梦见铁器,铁器相关的周公解梦

    梦到铁器,梦见铁器,铁器相关的周公解梦梦见铁是不祥之兆。女人梦见使用铁炊具,丈夫的收入锐减,生活贫困。梦见背送铁,会死里逃生。梦见在炼铁厂上班,工作会艰难劳累。

  2. 梦见自己做饭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做饭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做饭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枉墨矫绳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wǎngmòjiǎoshéng【解释】比喻违背准绳、准则。【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枉墨矫绳”

  4. 避难就易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bìnánjiùyì【解释】就:凑近,靠近。躲开难的,去找容易的做。也指做事情先从容易的做起。【出处】《元史·文宗本纪》四:“大都总管刘原仁称疾,久不视事,及迁同知储政院事,即就职,侥幸巧宦避难就易。”【例子】有些地方你的确说出了我的弱点,比如你说我避难就易地在手法上取巧。巴金《生之忏悔·我的自剖》【近义词】避难趋易【相关】百度“避难就易”

  5. 满清最后名将僧格林沁为何会被一个骑骡子的16岁小兵给宰了?

    在电影中,僧格林沁被宋景诗手刃。>在真实的历史中,公元1865年5月18日,深受晚清三朝皇帝信赖、满清最后的名将僧格林沁,于高楼寨阵亡。造成前者向后者过渡的原因,无疑是僧格林沁的心理变化。最受恩眷的僧格林沁因此深受打击,性情大变。这对连遭败绩正心慌意乱的僧格林沁来说,显然是一针强心剂。5月20日凌晨,僧王率军突围。

  6. 这个古老的“温暖”比2200万年前吓坏肯尼亚的托尔金野兽还要可怕

    托尔金几乎不知道这样一种生物,也许是一种比疣猪更可怕的生物。“KdSPE”“KDSPs”这个新发现但现已灭绝的食肉动物生活在大约2200万年前的肯尼亚。这种动物有非常锋利有力的牙齿,它被认为是一种高碳食物,也就是说它几乎所有的热量都来自肉类。“KdSPE”“KDSPs”“KdSPE”来了解Simbakubwakutokaafrika的大小,这是一只成年人类旁边的野兽。马特·博思拥有古老的辛巴库巴瓦-库托卡弗里卡颚。我们还有一块脚踝骨告诉我们辛巴库巴瓦可能已经搬走了。

  7. 握风捕影是什么意思 | 成语大全

    中文发音:wòfēngbǔyǐng。

  8. 秋季养生短信大全

    秋季养生短信大全1、天渐转冷落叶飘,深秋来访美景娆,银耳百合润燥妙,热水泡脚驱寒高,登高望远豁达心,烦云愁雾转瞬消,情谊浓厚心头绕,真挚祝福扬云霄。冬季养生,营养先行。

  9. 范爱农读后感

    范爱农读后感参考读后感一:范爱农读后感对于这篇文章,说实话,我没看懂,主要是不懂得它所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如果上述材料准确的话,那么,我按照这个思路再读《范爱农》,才有了一些感想。参考读后感二:范爱农读后感1000字花拳绣腿也好,朴实无华也罢,终究不知道散文如何写法。随手翻到了《范爱农》这一篇。阅读的过程中,一心想尽快的读到鲁迅是如何写范爱农之后的“扬”的。正是当时那个社会造成了范爱农最后惨死的结局。

  10. 无情的秦始皇:如何统一和专制臣民

    秦始皇可以说是中国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不可否认,秦始皇是一位极其无情的统治者.然而,正是这一特点使他统一了中国,从而结束了战国时代,尽管秦始皇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使他的王国受益匪浅,并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人们并不完全记得他是一个关心臣民福利的仁慈统治者.秦始皇出生于公元前259年,是秦国国王的儿子.根据一个古老的记述(司马迁的《史记》),秦世皇实际上并不是Zhuangxiang秦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