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在其追悼会当日,左宗棠的同乡兼儿女亲家郭嵩焘为其写了一副挽联:世须才,才亦须世;公负我,我不负公。时值广东陆路提督高连陞字奉左宗棠之命入粤围剿,却遭遇军饷补给未能及时供应,于是缓兵之计便是先由广东垫发,后闽饷到位,郭嵩焘却要求从中索取先前的垫款。虽为广东巡抚,在位却业绩贫瘠却对友军斤斤计较,此事让郭嵩焘饱受诟病。次年正月,郭嵩焘被召回京,圣谕言另有其用。

光绪十一年,左宗棠在福州病逝,时年在任闽浙总督。在其追悼会当日,左宗棠的同乡兼儿女亲家郭嵩焘为其写了一副挽联: 世须才,才亦须世; 公负我,我不负公。>>光绪十一年,左宗棠在福州病逝,时年在任闽浙总督。在其追悼会当日,左宗棠的同乡兼儿女亲家郭嵩焘为其写了一副挽联:>世须才,才亦须世;>公负我,我不负公。>短短十四字,却是跳跃在字里行间的愤懑与哀怨。后来,在家人的百般劝阻下,这幅挽联才没有送出。这对儿女亲家何以到了关系如此尴尬僵持的地步?这个中缘由还得从当年“督抚不和”一事说起。>“督抚不和”几乎是左郭二人关系的分水岭,在此之前,二人不仅是铁杆好友,郭嵩焘对于左宗棠还有知遇之恩。早些时候,太平天国运动红红火火进入了湖南地区,两人一同前往白水洞避难,此时郭力劝左抓住时机出任山东巡抚师爷。于是,左宗棠一生风生水起的事业便由此起步。郭嵩焘还曾“虎口”就左宗棠,当年总兵樊燮在圣上面前以“劣幕”为由参了左宗棠一笔,是郭嵩焘多处关系活动,才不仅救了左宗棠,还让圣上看清左的为人处事之才能,并从此加以重用。>说回“督抚不和”,当年,郭嵩焘和两广总督瑞麟交恶矛盾丛生,由于时值太平天国余党为彻底清除,解决“督抚不和”一事迫在眉睫,于是朝廷当即下旨命左宗棠彻查此事,念及自己和郭嵩焘有亲家的纽带关系,左宗棠想回绝避嫌,却不获批准。他只能奉旨彻查。>>同治四年九月,左宗棠就“广东督抚不和”一事向朝廷递交报告,报告里证实了瑞麟等人的罪责,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左的报告中却有着对郭嵩焘不同的评价:“郭嵩焘勤恳笃实,廉谨有余,而应变之略非其所长。”报告中客观地表述了在此事件中,郭嵩焘的处理方式欠妥当,更甚者还有“谕旨责其负气,责其不据实陈奏而称疾乞退,是郭嵩焘咎由自取”,四字“咎由自取”,虽未免过于言重,却也道出了郭嵩焘与瑞等人搞假团结导致纷争的严重性,以“臣下之利,非朝廷之利”概而言之。>这件事让郭嵩焘一直难以释怀。后来的私函中,左宗棠更是直言不讳地表达了郭为官“迂琐”之短。郭嵩焘“迂”在对于瑞麟等人的罪责是“知其非却默然”,等上头追查才为自己作为时已晚的辩解。郭嵩焘之“迂”必然导致其为官原则流于“琐”。时值广东陆路提督高连陞字奉左宗棠之命入粤围剿,却遭遇军饷补给未能及时供应,于是缓兵之计便是先由广东垫发,后闽饷到位,郭嵩焘却要求从中索取先前的垫款。虽为广东巡抚,在位却业绩贫瘠却对友军斤斤计较,此事让郭嵩焘饱受诟病。>>在迫切的形势下,当务之急就是换一个更有能力之人代替郭嵩焘出任广东巡抚,于是同治四年十二月,左宗棠上书举荐负责浙江饷务的蒋益澧。次年正月,郭嵩焘被召回京,圣谕言另有其用。>郭嵩焘的才华与见识充分得到后人之认可,一生仕途却不尽如人意,不仅因其思想超前,还因为其直来直往的性格,常常得罪功高权重之人。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左宗棠郭嵩焘中国近代史清朝历史挽联历史太平天国洋务运动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