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办了世界第一所官办「 ”大学”,孟子曾在此任教

1898年,在维新变法中,我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组建,成为近代国立高等教育之开端。13年后,它更名为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在许多人看来,「 ”大学”是西方舶来品,公认的世界第一所大学产生于意大利。不过,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前面还要加上一个定语——「 ”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而如果要问「 ”世界史上第一所官办大学”在何方?我们还是要将目光瞄准「 ”中国山东”,看看位于淄博的「 ”稷下学宫”。 一、齐国为何能开设官办大学? 稷下学宫,因为其位置靠近齐国都城临淄稷门而得名,始建于齐桓公时期,有史为证:「 ”昔齐桓公立稷下之官,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崇之,自孟轲之徒皆游于齐。”(《中论》) 随着齐国的日渐强大,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齐威王、齐宣王在位时,不惜重金,招揽士人,稷下学宫达到了鼎盛。 稷下学宫 不过,到了齐湣王时期,由于其昏庸无能,好大喜功,不再听从学宫师生们的劝谏,造成了大量人才流失,稷下学宫随之衰落,直到公元前221年,齐国被秦国所灭,这所官办大学也随之消亡,前后存续共150年左右。 稷下学宫为何能诞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而在其他诸国却没有类似的机构出现呢? 1、历史原因 (1)春秋战国什么最重要?人才 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想到一个人,那就是孔子。 当年孔子在鲁国讲学,他并不是体制内教师,而是纯粹的私学。 孔子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 啥意思?跟唐僧在西天取经要把「 ”紫金钵盂”留下一样,孔子举办私学,也不能喝西北风,他收徒是要收取学费,起码要徒弟带些礼品(束脩)过来。 孔子 私学扩张带来了什么好处?那就是让原本只有贵族才能学到的文化知识,全面在民间生根发芽,培养出了大批来自社会中下层的文化人才。 而随着周王室的没落,诸侯国的崛起,这些人才通过自由流动、周游列国,最终为诸侯国们所用。有了这大批的人才,才给学宫的出现提供了基础。 (2)春秋战国什么最活跃?思想 提到春秋战国,我们总会把这段历史跟一个词联系起来——「 ”百家争鸣”。 尽管这一时期战争频仍,动荡不安,但这样的局面反而使得各国国君无法强行压制某种思想,这也就让各种「 ”子”、各种「 ”学派”能够来回切磋,争论不休,促进了思想自由。 百家争鸣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形成了「 ”百花齐放”的氛围。 相反,如果像西汉以后那样思想禁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家都没有什么好争的,学习「 ”孔孟之道”便好。 虽然这也不能说不对,但在创造力、多样性上必然大打折扣,也就形成不了稷下学宫这种大学。 2、现实原因 刚才我们说,齐国为了招揽各国人才办学宫,是不惜重金、下了血本的。 历史记载,稷下学宫在鼎盛时期,拥有各类人才多达数万人。虽然这些人不一定都能在齐国做官,但其吃穿用度却均需要齐国提供。 在那个时代,读书人鄙视生产劳动,孔子本人曾被讥讽为「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他也曾说自己一个想学种地的学生没出息。(《论语》:「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稷下学宫里的这些文化人,当然也不会下地干活。因此,要想支撑起如此一个庞大的机构,绝不是中小型诸侯国(如宋国、鲁国等)的财力所能及的。 稷下学宫 而在同时代的大国中,除了齐国,其他也均无产生大学的可能。 比如,燕国、韩国名义上为「 ”战国七雄”,但实际上实力低一个档次。燕国比韩国稍强,但位置偏远,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差。 魏国在战国初期尤为强盛,但因为地处四战之地,早早被战争所拖垮,退出了强国之列。 赵国、秦国一直较强,但都属于重武轻文之国。虽名将辈出,但文治方面乏善可陈。秦国只有在战国末期才注重招揽人才,但仍然只偏重实用型人才。 楚国地大人多,实力强于齐国,但楚多年不尊王化,独立于中原文化体系之外,因此也让许多文士避而远之。 春秋地图 与以上诸国相比,齐国两面临海,一面临河(黄河),,坐享渔盐之利,以强盛富庶著称。 齐国为了争霸天下,一直都有重视人才、招贤纳士的传统,因而「 ”养士之风”盛行,对士人的待遇十分优厚,如「 ” ... 一牛,取一豆肉,余以食士。终岁布帛取二制焉,余以衣士。”(《韩非子》) 所有,基于以上原因,稷下学宫这类机构最早在齐国诞生,成为必然。 二、稷下学宫是如何运转的? 稷下学宫是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成为了齐国的「 ”社会科学院”和「 ”智囊团”。 然而,根据现在的考古研究,当年的稷下学宫,并没有特定的「 ”在编”教师,亦没有严格的招生计划,师生均可以来去自由。 更让人感觉不「 ”靠谱”的是,稷下学宫甚至不编写固定教材,所以教师的教学自主性极大,而学生也甚至有选择自己老师的权利。 稷下学宫 那么,如此庞大且松散的机构,自由度又是如此之高,齐国是如何保证它正常运转的呢? 1、中国最早的「 ”博士” 要想在稷下学宫当一名老师,需要什么条件呢?在那个时代,当然不需要考「 ”教师资格证”,也不需要名校毕业,但是起码要获得齐王的首肯。 稷下学宫的历史上,都有哪一些有名的老师呢? 淳于髡,齐国著名外交家,拥有「 ”诸弟子三千人”,一点不逊孔子,他和齐威王一起创造了「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的历史典故。 孟子和荀子,也都曾在稷下学宫任教。他们均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名烁古今,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孟子 邹衍,战国时期著名阴阳家代表人物,提出了「 ”五行学说”、「 ”五德终始说”,影响中国文化数千年。 由此可知,没有一定的学术水平、社会声望和弟子数量,要想在稷下学宫的教师队伍中立足和出人头地,还真是一件难事。 而相应的,齐王给予教师们的待遇也不低,他们创造了「 ”博士制度”,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学衔制度。「 ”博士”之「 ”博”,即博古通今之意。 博士除了享受优厚的经济和学术待遇以外,还可以参与议政,直接为齐王决策提供辅助,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稷下学宫 2、中国最早的「 ”学生守则” 因为稷下学宫师生来去自由,常常拥有成千上万的学生,而且门派众多,所以,如何加以科学有效的管理,就成为一个棘手问题。 于是,在稷下学宫就诞生了我国最早的「 ”学生守则”,称之为《弟子职》(不是《弟子规》)。 同现在的「 ”学生守则”一样,《弟子职》对学生们如何入学、上课、尊师、作息,都做了详细的明文规定。比如在学习 ... 上,规定学生在白天跟着教师学习后,还要再在晚上交流一段时间,以增进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这叫「 ”朝益暮习”,类似于今天的「 ”晚自习”。 稷下学宫 3、中国最早的公私合办学校 在西周时期,实行「 ”学在官府”。啥意思?办学的权力掌握在官方,由官吏 ... 教师,教书育人。而他们育的人,也不是平民百姓,而是贵族子弟。 春秋战国时期,则变成了「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周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纷纷招纳有识之士为己所用,所以才给了孔子举办私学的空间。 而稷下学宫虽然由齐国官办,但是从其管理风格来看,又跟现在的公立学校有显著不同。 首先,其教师并非齐国的官吏,而是培养士人的专职老师,并且在占用官府「 ”编制”。而且,他们来到齐国时,也是带着自己的学生一起来的。 如刚才提到的淳于髡,「 ”诸弟子三千人”,孟子也是「 ”从者数百人”。 因此,与其说稷下学宫是官办,不如说它是有齐国与这些名师们公私合办。 稷下学宫 4、中国古代少有的学术自由 齐国设稷下学宫,本意是以学术自由招揽和培养人才,为本国争霸天下献计献策。 因此,在师生们到稷下学宫之后,不仅被赋予了针砭时弊、直言进谏之权,还可以享有与学衔相对等的经济待遇。 齐国对待各种流派一视同仁,对待其主张,一般是有选择的采用,而不是随意打压,给了他们充足的生存和言论空间。 由于允许学术自由,各流派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也纷纷通过公开辩论,以理服人,争取获得齐王赏识的机会,「 ”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形成。 百家争鸣 三、稷下学宫的功过是非 稷下学宫从诞生到消亡,历时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它对齐国的正面影响是巨大的,使齐国成为春秋战国时兴盛期最为长久的国家之一。 人才是第一资源,「 ”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稷下学宫也给后世王朝在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了一个典范。 然而,因为它只是决策辅助机构,稷下学宫作用的发挥,跟齐王的个人素质也有极大关系,所以它的反作用也十分明显。到了后期,昏庸的齐王们已经难以分辨哪些建议更适合齐国了,反而因为各种矛盾的建议而无所适从。 齐桓公 而且,虽然齐国在文化上强盛一时,但与强调 ... 的秦国、赵国相比,其在 ... 上的落后愈加明显。最终,齐国在东方五国逐个倒下以后,也在秦国强大的军力下,束手投降。 参考资料:《论语》、《韩非子》、《史记》、《中论》、《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中国教育史》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办了世界第一所官办「 ”大学”,孟子曾在此任教的更多相关文章

  1. ... 连续作战19天,攻占20座城池歼灭马家军1万余人

    1949年7月28日,...第一野战军猛打猛追,终于在固关地区追上马家军骑兵14旅。一野第1军的主攻师和第7军20师前后合击,先外围后中央,占据两侧高地有利地形以火力猛射敌人。激战到下午,终于大部歼灭了青马骑兵14旅及248师1个骑兵团,缴获战马2000多匹。经19天作战,第一野战军歼灭二马军万余人,解放了陇东、陇南重镇平凉、天水及县城20座,割断了二马之间的联系,造成了继续进迫兰州、西宁、银川的有利态势。

  2. 孔祥熙是如何成为孔子75代孙的?

    南京......成立以后,孔祥熙历任实业...、财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和中国银行总裁等职。

  3. 君子之交:除了管仲和鲍叔牙,还有他们俩!两人关乎整个楚国存亡

    小编最近很喜欢一句话,「”人生不如意之事十八九,最幸运的是能与人言之一二三”。一个人的一生中真正的知己好友不过一二人,甚至很多人穷极一生都未必能寻觅到这样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知己”比「”伴侣”更难找到。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历史人物能够称得上是对方的知己。比如闻鸡起舞的祖逖和刘琨,杜甫和李白,周瑜和诸葛亮。他们这些人有些甚至是敌人,就像周瑜和诸葛亮,各为其主但是却不妨碍他们互相敬佩和仰

  4. 在春秋战国的几百年历史上为什么先后出现了两个「 ”魏国”?

    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因此「”魏国”的国号后来还被曹魏、北魏等朝代沿用。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春秋战国几百年的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两个「”魏国”,战国是第二个。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在西周开国天子周武王到第二代天子周成王之间,西周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分封诸侯,姬姓诸侯占据了大多数。而一个周室姬姓的贵族在魏地(今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北部),建立了魏国。由于年代久远和史料的缺失,这个魏国连初代国君都说不清楚了。

  5. 树欲静而风不止,下一句流传了2000多年,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

    品读历史,解读优秀家庭文化。

  6. 秦昭襄王曾被送到燕国做人质,后来是如何回国夺位的?

    秦惠文王迎娶魏国公主和楚国公主,她们各生下三个儿子。几十年后燕国太子丹来咸阳做人质,算是礼尚往来。秦武王去世时年仅二十二岁,刚到冠礼的年龄,此前朝政由太后慧王后和秦武王共同操持。如今秦武王出了意外,南国佳人芈八子,决定豪赌一把,她要与惠文后争夺太后之位。随后赵武灵王派相国赵固,到燕国接公子稷,再领兵护送公子稷回国。

  7. 战国七雄之魏国:高开低走的「 ”遗憾之国”

    战国时代开场时,如果要评选一个开局状态最好的国家,答案并不是老牌「”大佬”齐国,也不是传统「”非主流”楚国,而是三分晋国之一的魏国。魏国是战国时代最早变法的国家,也是变法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在战国初期可谓威风八面。那个时候,天下最强的军队不是后来传得神乎其神的秦军,而是魏国武卒。那么,如此强盛的魏国,最后怎么就没了呢?本文分魏家渊源、文武侯图强、夭折的统一梦三篇为你讲述令人唏嘘的魏国兴亡史。上篇魏

  8. 每个朝代都有复国的想法,却唯独秦朝没有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朝代灭亡后都会出现复国的情况。据说秦始皇一共有二十三个儿子,胡亥因为名不正言不顺的地位。第三点,在秦朝灭亡之后,这个朝代的核心地区关中被刘邦所占领了。因此综上所述的三点原因,秦朝王室的后裔和老秦人在秦朝灭国之后,并没有要复国的愿望,但话又说回来,秦朝虽然没有复国,但是他们当时对国家做的事情是不可磨灭的。

  9. 名人启示录:老子原创《道德经》,为何孔子修订《六经》名声更响

    撰文:郭珣;图片:网络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10. 齐桓公:齐国是侯爵国,应该称我为齐桓侯,为何你们称我为齐桓公

    引言《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春秋时期,神医扁鹊路过齐国,齐国国君齐桓侯热情接待了他。

随机推荐

  1. 【邻里】的意思是什么?【邻里】是什么意思?

    9.邻里之间应当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2. 追悼志摩

    我们的志摩和他的两个同伴就死在那烈焰里了!但我没有听见有人怨恨过志摩。谁也不能抵抗志摩的同情心,谁也不能避开他的粘着性。现在志摩的棺已盖了,而社会上的议论还未定。这两件事的结果,在别人看来,似乎都不曾能够实现志摩的理想生活。呜呼志摩,可无惧耶!>但这种反理想主义是志摩所不能承认的。——我们若从这个观点来观察志摩的一生,他这十年中的一切行为就全可以了解了。>志摩最近几年的生活,他承认是失败。

  3. 清朝爵位有哪些?清朝爵位等级制度大揭秘

    清朝蒙古爵位一般按照宗室爵位例,同时保留原来的蒙古尊号。清朝异姓功臣爵位分则为九等。清朝爵位之异姓功臣爵位的等级制度世爵即异姓功臣爵位,或称功臣世爵,共九个等级,分别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正一品)、男爵(正二品)、轻车都尉(正三品)、骑都尉(正四品)、云骑尉(正五品)和恩骑尉(正七品)。

  4. 梦见草地荒凉

    周公解梦梦见草地荒凉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草地荒凉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有一个言字一个语字的一成语有哪些 | 历史新知网

    有一个言字一个语字的一成语有哪些风言醋语散布嫉妒性的中伤语言。风言风语没有根据的、不怀好意的、带有讥讽的话。另指私下议论暗中传说。甘言美语甜美动听的话。罕言寡语罕、寡:少。豪言壮语豪迈雄壮的言语。形容充满英雄气概的话。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6. 这两个摄影师从未见过面,但他们拍的是同一张照片

    RonRi...an和EricGendron,经许可重新发布)两名摄影师拍摄的照片非常相似,以至于一名陌生人认为其中一张照片被盗。,但即使他们发现了对方,他们可能也不会预料到会拍出同样的照片。但我从来没有见过两张照片看起来完全一样。摄影中涉及的选择太多,照片无法重复。Ri...an建议,考虑到两位摄影师都使用了600毫米镜头,Gendron一定离得比较远。当他看到Gendron的照片时,他怀疑自己的照片可能被他从未见过的摄影师偷走了。

  7. 南宋皇帝列表一览

      南宋皇帝列表: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是北宋灭亡后赵构在江南建立起来的政权,沿用“宋”国号,史称南宋。  南宋皇帝列表——宋高宗赵构(1107年—1187年)1127年—1162年在位,共35年。宋徽宗第九子,1127年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

  8. 肥冬瘦年是什么意思?

    【拼音】féidōngshòunián【解释】南宋吴地风俗多重冬至而略岁节,冬至时家家互送节物,有“肥冬瘦年”之谚。见宋无名氏《豹隐纪谈》、宋范成大《吴郡志·风俗》。【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肥冬瘦年”

  9. ... 为何指示“和平时期军衔设到上将为止”?

    办公室成立了三个小组:“中国人民...军衔条例”组、“中国人民...文职干部条例”组和“中国人民...军官服役条例”组。1985年6月,中央...召开扩大会议,明确提出“实行新的军衔制”。...曾经指示,“和平时期,军衔设到上将为止。”1988年7月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军官军衔条例》,予以公布施行。1988年9月14日,中央...在北京举行授予上将军官军衔仪式,洪学智等17人被授予上将军衔。

  10. 清末的立宪运动是真立宪还是假立宪?

    1906年9月,西太后签署此项建议,但未明示宪法颁布日期。《宪法大纲》将行政、立法、司法权归于神化的皇帝,议会仅可商议而不能决策,公民权利形同虚设。1909年2月17日,他下令成立省咨议局,国内要求召开国会呼声高涨。进一步激化矛盾的是,1911年5月8日组织的“皇族内阁”。当各省咨议局表示...,朝廷竟表示《宪法大纲》明确指出皇帝对委任权有绝对控制,立宪派对清廷失望。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