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有人说,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这话实在是太小瞧刘备了。如果没点真本事,刘备岂能与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这些真本事,就是刘备的成功之道。有意思的是,刘备的这些本事,与他的祖上——汉高祖刘邦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有人说,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这话实在是太小瞧刘备了。如果没点真本事,刘备岂能与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这些真本事,就是刘备的成功之道。有意思的是,刘备的这些本事,与他的祖上——汉高祖刘邦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1、宽厚待人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 ”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也就是说,刘邦为人豁达大度,能宽厚待人,喜好结交豪杰。 事实也是如此,萧何、樊哙、卢绾、周勃、灌婴、夏侯婴、周昌等一大批西汉的开国功臣,都是刘邦在年轻时就已经结交的了。 征战天下后,刘邦还常被人视为「 ”宽厚长者”。楚怀王熊心在派谁去攻打秦都咸阳而感到为难时,有许多臣子认为刘邦是「 ”宽厚长者”,推荐刘邦去攻打咸阳。楚汉相争之时,项羽抓住王陵的母亲,想要胁迫王陵离开刘邦。王陵的母亲为了让王陵没有牵挂,当着使者的面拔剑 ... 。 ... 前,她嘱咐王陵死心塌地追随刘邦,理由也是刘邦是宽厚长者。 刘备身上,也具有宽厚待人,喜好结交豪杰的特点。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 ”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意即刘备不喜欢读书,喜好声色犬马和华丽衣服(注重仪表)……不爱多说话,喜怒不形于色,善待下人,喜好结交豪杰,因此许多年轻人都争先依附于刘备。 刘备善待下人、喜好结交豪杰到什么程度? 刘备不仅对关羽、张飞二人「 ”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对其他豪杰之士也非常礼遇。《魏书》记载:「 ”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 赵云原本是去投靠公孙瓒的,但不甚受公孙瓒重用。而刘备却慧眼识英雄,一见到赵云就倾心结交。后来赵云因兄长去世向公孙瓒请辞归乡,刘备知道赵云此去便不会再回来,握着赵云的手依依不舍。赵云深受感动,表示「 ”终不背德也”,后来果然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刻去投奔了刘备,成为刘备手下的一员大将。 有个故事,也很能说明刘备喜好结交豪杰、善待下人。平原郡有个叫刘平的人,向来看不起刘备。后来刘备担任平原相,刘平「 ”耻为之下”,便派刺客去暗 ... 刘备。刘备毫不知情,对刺客十分礼遇,结果刺客深受感动,不忍心 ... 害刘备,便在坦露实情之后离去。 刘备入益州前,黄权反对刘璋请刘备入益州,劝谏说:「 ”刘备以骁勇闻名于世,现在把他请来,要把他当作部曲来看待,则他不会满意;要以宾客的礼节接待,则一国不容二主。如果客人安如泰山,则主人就会危如累卵。不如关闭边界,以等待时局安定。”刘璋不听,刘备这才有了夺取益州的机会。而当刘备出兵攻打益州时,益州各郡县官吏皆闻风而降,唯有黄权紧闭城门坚守,一直等到刘璋投降后,他才归附了刘备。即便如此,刘备夺取益州后,非但不计前嫌,还重用了黄权,任命他为偏将军。 夷陵之战,黄权被刘备任命为北路军统帅,负责防御曹魏的进攻。然而,当刘备在夷陵战败后,黄权却率部投降了曹丕。战后,有关官员向刘备请示是否逮捕黄权的妻子儿女,刘备说:「 ”是我对不起黄权,不是黄权对不起我。”仍同以前一样对待黄权的家属。 正因为刘备能够善待下士、喜好结交豪杰,所以许多豪杰之士都愿意追随刘备,甚至誓死效忠刘备,从而为刘备的成功奠定了最重要的人才基础。 2、收拢人心 秦末,刘邦率先进入关中,并接受张良、萧何等人的劝谏,与关中民众「 ”约法三章”: ... 人者处 ... ,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秦朝的其余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 「 ”苦秦久矣”的老百姓们因此非常高兴,争先送来牛羊酒肉慰劳将士。刘邦推让不肯接受,说:「 ”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老百姓听了,更加高兴,唯恐刘邦不在关中做秦王。 按刘邦的本性,进入秦都咸阳后,他恨不得把整个皇宫都搬走,但为了争取民心,夺取天下,他最终还是克制了自己的欲望,这是刘邦的过人之处。 建安十二年,曹操南征荆州,刚接任荆州牧的刘琮举州向曹操投降,刘备被迫率众撤离樊城。当时,愿意追随刘备撤退的民众竟有十余万(此亦可见刘备得人心),他们带着数千辆辎重,扶老携幼,严重影响到刘备军队撤退的速度。眼看着曹操的追兵越来越近,有人建议刘备抛弃民众,「 ”速行保江陵”。刘备说:「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建安十六年,张松、法正、庞统献计,趁刘璋不备取益州,刘备说:「 ”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于是率部去葭萌关。在葭萌关,刘备没有立即进攻张鲁,而是广施恩德,收买人心。直到后来刘璋拒绝给刘备增加兵力和物资、处死张松,刘备这才正式与刘璋翻脸,出兵攻打成都。 夺取益州,进而占据蜀汉,这是刘备梦寐以求的,但在没有正当的借口之前,刘备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注重收拢人心,这一点与汉高祖刘邦与关中父老「 ”约法三章”极为相似。重视收拢民心,为刘备事业的成功奠定了民众基础。 3、屡败屡战的勇气 成就事业,除了要有人才基础和民众基础之外,还要有良好的个人品质。而在所有个人品质中,坚强的意志和不怕挫折的勇气,也是至关重要的。 项羽英勇无匹,一生所向无敌、未尝败绩。但在垓下之战,一旦战败,项羽立刻心灰意冷,拒绝过江东,自刎于乌江,这就是缺乏坚强的意志和不怕挫折的勇气。 刘邦就不同,他一生之中屡次惨遭失败,尤其是在与项羽的楚汉之争中,刘邦更是多次被项羽打得的丢盔弃甲、狼狈逃窜,如彭城之战、荥阳之战等。但刘邦的意志十分坚强,越挫越勇,最终在垓下之战中一举打败项羽,统一了天下。这是刘邦强于项羽的成功之道之一。 实事求是来看,刘备领兵大战的本事,与他的祖先刘邦水平差不多烂,但刘备与刘邦一样,也有坚强的意志和不怕挫折的勇气。 刘备出兵夺益州时,赵戬就曾对刘璋说:「 ”刘备其不济乎?拙于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何以图人?”夷陵之战,陆逊也曾对孙权说:「 ”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在一旁观战的曹丕也说:「 ”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 的确,刘备征战天下一辈子,总体战绩是胜少败多,尤其是由他自己领军出战,更是少有胜迹。在下邳,刘备先是被吕布打败,后又被吕布的部下高顺打败;在小沛、在当阳,刘备两次被曹操打败;在夷陵,刘备又被陆逊打败…… 但即便如此,在许多人眼里,刘备仍然是一个英雄。陈登在推举刘备领徐州时就曾说过:「 ”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后来曹操与刘备论天下英雄,也曾说:「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除此之外,三国时期的智谋之士,如贾诩、郭嘉、刘晔、程昱、周瑜等,也曾在不同场合提到刘备是「 ”人杰”、有「 ”雄才”、是「 ”枭雄”。 刘备「 ”拙于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 ”多败少成”、「 ”不晓兵”,为何大家还一直认为刘备是「 ”人杰”、有「 ”雄才”、是「 ”枭雄”呢?原因当然有很多,但我想,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刘备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不怕挫折的勇气。 徐州被吕布夺了,刘备就联合曹操打败了吕布;荆州被曹操夺了,刘备就联合孙权打败了曹操;即便是夷陵战败,刘备其实也并没有气馁。黄初三年,刘备听说曹魏大举进攻东吴,便写信对陆逊说:「 ”贼今已在江、汉,吾将复东,将军谓其能然否﹖”(曹军现已抵达长江、汉水一带,我将再度率军东下,将军认为我能否这样做)可惜天不假年,第二年,刘备就病逝在白帝城。如果能多给刘备几年时间,他或许真就能从头再来、上演奇迹。 总之,刘备能成为三国时期最杰出的英雄和人杰,有资格、有能力与曹操和孙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绝非偶然。在刘备的身上,具备了类似汉高祖刘邦身上所具备的宽厚待人、收拢人心和屡败屡战的勇气等优秀品质。这些优秀品质,对任何一个想要获取成功的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本文标签:刘备刘邦曹操三国历史黄权刘璋西汉东汉汉朝中国历史赤壁之战楚汉战争鸿门宴秦朝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