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白朴生平简介与历史成就及典故

白朴(公元1226—约公元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白朴自幼聪慧,记忆过人,精于度曲。终身未仕。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 人物生平>白朴(1226—约1306),字太素,号兰谷,原名恒,字仁甫,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一带),后迁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与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称为“元曲四大家。”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1215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仲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间进士,曾做过县令,叔父早卒,却有诗名。白家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过从甚密。两家子弟,常以诗文相往来,交往甚好。>白朴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本应优游闲适,读书问学,以便将来博取功名。然而,他的幼年却偏偏遭逢兵荒马乱,他只得同家人在惊恐惶惑中苦熬光阴。他出生后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军的重重包围之下,位居中枢的白华,整日为金朝的存亡而奔忙,从而无暇顾及妻儿家室。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军树炮攻城,哀宗决计弃城北走归德,白华只得留家人于汴京,只身随哀宗渡河而上。次年三月,汴京城破,蒙古军纵兵大掠,城内士庶残遭 ... 戮,财富遭到空前洗劫。战争中,白朴母子相失,幸好当时元好问也在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来,在乱兵和饥荒中救了他的性命。四月底,元好问携带白朴姐弟渡河北上,流寓聊城,后寄居于冠氏(今山东冠县)县令赵天锡幕府。元好问虽也是亡国奔命之臣,生活至为艰辛,但他视白朴姊弟犹如亲生,关怀备至。白朴为瘟疫所袭,生命垂危,元好问昼夜将他抱在怀中,竟于得疫后第六日出汗而愈。白朴聪明颖悟,所以从小喜好读书,元好问对他悉心培养,教他读书问学之经,处世为人之理,使他幼年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白朴的父亲白华于金朝灭亡后投降了南宋,做了均州提鲁(八品官)。不久,白华遂北投元朝。蒙古太宗九年(1237年),白朴12岁时,白华偕金朝一些亡命大臣来到真定,依附在世守真定的蒙古将领史天泽门下。同年秋,元好问由冠氏返太原,路经真定,遂将白朴姊弟送归白华,使失散数年的父子得以团聚。父子相见,白华感到极大的快慰,他有一首《满庭芳·示列子新》词,表述当时的心情:“光禄他台,将军楼阁,十年一梦中间。短衣匹马,重见镇州山。内翰当年醉墨,纱笼支高阔依然。今何日,灯前儿女,飘荡喜生还”。他也十分感激元好问代为抚育儿女之恩,曾有诗谢之曰:“顾我真成丧家犬,赖君曾护落窠儿。”>随着北方的安定,白朴父子也就在真定定居下来。从此,他按照父亲的要求,写作诗赋,学习科场考试的课业。他对律赋之学颇为上进,很快即以能诗善赋而知名。其时,元好问为修撰金朝历史书籍,也常出入大都,从而往来于真定,关心着他的学业,每至其家,都要指导他治学门径,曾有诗夸赞白朴说:“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勉励他刻苦用功,成就一番事业。然而,蒙古统治者的残暴掠夺,使白朴心灵上的伤痕难以恢复,他对蒙古统治者充满了厌恶,兵荒马乱中母子相失,使他常有山川满目之叹,更感到为统治者效劳的可悲。因此,他放弃了官场名利的争逐,而以亡国遗民自适,以词赋为专门之业,用歌声宣泄自己胸中的郁积及不满。>随着年岁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扩大,白朴的学问更见长进。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白朴36岁。这年四月,元世祖命各路宣抚使举文学才识可以从考者,以听擢用,时以河南路宣抚使入中枢的史天泽推荐白朴出仕,被他谢绝了。他既拂逆史天泽荐辟之意,自觉不便在真定久留,便于这年弃家南游,更以此表示他遁世消沉,永绝仕宦之途的决心。然而,眷妻恋子的情肠终不能割断,他也经常为自己矛盾的心情所煎熬,感到十分痛苦。>他先到汉口,再入九江,41岁时曾北返真定,路经汴京。此后,再度南下,往来于九江与洞庭之间,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在金陵定居下来。这前后,可能因为他的真定原配去世,他曾为妻丧而回到过真定,逢着这个机会,又有人建议他去朝中做官,却被他谢绝了。此后不久,他即返金陵。从此,主要在江南的杭州、扬州一带游历,直到81岁时,还重游扬州。而后,他的行踪就无从寻觅了。>白朴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之间,但他却并不可能真正遁迹世外,对现实熟视无睹。加之,他的足迹所至,恰恰是曾经繁华一时,而今被兵火洗劫变为的荒凉境地。前后景象的对比,更激起他对蒙古统治者的怨恨。他以诗词来宣泄这种怨恨,控诉蒙古统治者的罪恶行径。>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白朴游至九江,再入巴陵。九江昔日的繁华,却被一扫而光,留在他眼底的是萧条冷落,他不禁无限伤感地叹息道:“纂罢不知人换世,兵余独见川流血,叹昔时歌舞岳阳楼,繁华歇”。至于金陵怀古,杭城“临平六朝禾黍、南宋池苑诸作,”处处抒发遗民的心情,“伤时纪乱,尽见于字里行间。”其感物伤情从笔下款款道出。>白朴毕竟是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尽管他为江山异代,田园荒芜而感伤、而悲戚,但他更多地是为自己一生九患的身世伤怀。一部《天籁集》 ,可以说处处倾诉着他对怆凉人生的感慨。他除了用词曲表达他的意志情怀外,还写下了不少杂剧,为元代杂剧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才华。>在元代杂剧的创作中,白朴更具有重要的地位。历来评论元代杂剧,都称他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杂剧四大家。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白朴生平简介与历史成就及典故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宋之问、元好问、唐珙三大诗人各是哪朝人?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三人是不是跟他们的姓氏一样,分别是唐朝人、宋朝人和元朝人?如果让你来猜宋之问、元好问、唐珙三大诗人各是哪朝人,你能完全猜对吗?那么这三位大诗人究竟各是哪朝人呢?咱们先从宋之问说起,接下来再说元好问和唐珙,至于为何这样排序,读完便知。宋之问,字延清,汾州人。

  2. 「传奇故事」 元好问审案

    审「”猴尿”南宋宝庆二年,设镇平县,第一任县令元好问,为官清正,断案有方,百姓都尊称他为元大人。元大人上任的第二天,就有人来击鼓告状。元大人接过状纸,只见上面写道:「”小民侯妙,状告本村王二,其父生前将他家三亩二分地以五百两纹银卖予小民。现其子王二不肯交割,望大人高悬明镜,为民作主。”元大人忽然想起,昨天到任就听人说:镇平县城西有个欺压乡邻、无恶不作的土豪,此人名叫侯妙,人们对他恨之入骨。因山里的

  3. 金词三百首大全集320篇

    金朝,正式国号是大金,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一百二十年。天庆四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

  4. 北方百姓一定要热爱宋朝吗?

    在他们看起来,辽朝统治下的百姓,自然是心向大宋的。当初宋朝皇帝始终有这样的自信,北方百姓应该绝对地无条件地支持大宋王朝。他以为一旦王师北上,自然北方百姓肯定是要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宋徽宗御笔签名相对于幽燕一带的百姓,在金朝入主中原之初,中原人们肯定会对南方的宋朝有更多的认同感。尤其是,金宣宗将首都从中都迁往汴京之后,中原百姓成为金朝抵抗蒙古骑兵和南方宋军的主力。

  5. 元好问

    元好问),中国金代文学家,史学家。林育英元好问才雄学赡,为金元之际的文学大家,在诗、词、文、曲、小说和文学批评方面均有造诣,诗歌成就尤高。《金史·元好问传》称:“其诗奇崛而绝雕刿,巧缛而谢绮丽。五言高古沉郁,七言乐府不用古题,特出新意,歌谣慷慨挟幽并之气。”元好问为金代文学批评之巨子,仿杜甫《戏为六绝句》体例所写《论诗绝句三十首》,在文学批评史上影响颇大。

  6. 白朴生平简介与历史成就及典故

    与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称为“元曲四大家。”他出生后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军的重重包围之下,位居中枢的白华,整日为金朝的存亡而奔忙,从而无暇顾及妻儿家室。四月底,元好问携带白朴姐弟渡河北上,流寓聊城,后寄居于冠氏县令赵天锡幕府。元好问虽也是亡国奔命之臣,生活至为艰辛,但他视白朴姊弟犹如亲生,关怀备至。白朴为瘟疫所袭,生命垂危,元好问昼夜将他抱在怀中,竟于得疫后第六日出汗而愈。

  7. 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生平简介与历史文学成就

    白家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过从甚密。他出生后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军的重重包围之下,位居中枢的白华,整日为金朝的存亡而奔忙,从而无暇顾及妻儿家室。元好问虽也是亡国奔命之臣,生活至为艰辛,但他视白朴姊弟犹如亲生,关怀备至。>白朴为瘟疫所袭,生命垂危,元好问昼夜将他抱在怀中,竟于得疫后第六日出汗而愈。散曲儒雅端庄,与关汉卿同为由金入元的大戏曲家。

  8. 白朴的作品有哪些 白朴的文学才华

    京剧舞台上的唐明皇,还可见到白朴塑造的这一形象的遗风。他在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的剧作的艺术成就,早已成为文学艺术上的重要研究课题。赖有这部作品,我们才可以了解白朴的生涯。当晚私约后园,二人私奔到长安定居,育有一子一女。>白朴的词流传至今一百余首,大多以咏物与应酬为主;其作品歌词典雅,属于文采派。

  9. 县令设宴断案

    金朝时,元好问到镇平县担任县令。>原告人证物证俱在,被告则大呼冤枉,至此,这宗卖地案成了棘手的“闷葫芦案”。>元好问问完话,重新升堂断案。金二本想趁着新县令刚刚到任,来个浑水摸鱼,谁知道元好问不露声色,设席问案,三问两问就使他露出了马脚。他站在大堂磨磨蹭蹭想了半天,才对元好问说:“大人断案,如日月经天,明镜高悬,使生员自愧弗如,感触良多!思虑再三,赠大人一联,望大人不吝赐教。”

  10. 忽必烈东征日本始末:诸将失和致军心瓦解

    到明代倭寇屡屡骚扰东南沿海时,中日两国关系已经开始恶化。还有一种说法,则是称元军诸将不和,无法统令行军,最终不得不以全线撤军收场。这两次东征日本,元军撤军原因至今众说纷纭,无法确定。而白朴词中的“薏苡又何冤”,就正是认为元军东征日本之所以失败,源于诸将失和、群臣猜忌而致军心瓦解。此后,忽必烈虽还有东征之意,但因种种客观原因,及群臣谏劝,最终未能再举战事。

随机推荐

  1. 《齐民要术》是关于:

    《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2. 吃荔枝会不会上火?

    上篇文章:《日常生活中最没有营养的9种零食》:①果冻:妨碍营养元素的吸收;②薯片:破坏食欲导致肥胖;③爆米花:含较多铅;④棒棒糖:易导致龋齿和肥胖;⑤话梅:可诱发高血压;⑥方便面:不利于饮食平衡;⑦饼干:不利于营养均衡;⑧口香糖:含大量防腐剂等;⑨膨化食品:热量高,营养少。

  3. 鲜奶质量鉴别法

    鲜奶的新鲜度及质量检验尤为重要。以下就鲜奶的新鲜度介绍几种简易的鉴别...:...1感官鉴别:新鲜乳(消毒乳)呈乳白色或稍带微黄色,有新鲜牛乳固有的香味,无异味,呈均匀的流体,无沉锭,无凝结,无杂质,无异物,无粘稠现象。若是瓶装牛奶,只要在牛奶上部观察到稀薄现象或瓶底有沉淀的,则都不是新鲜奶。...3煮沸试验法:取约10ml乳样于试管中,置沸水中5分钟观察,如有凝结或絮状物产生,则表示牛奶不新鲜或已变质。

  4. 未能免俗造句_未能免俗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未能免俗wèinéngmiǎnsú未能免俗的意思和解释:没能够摆脱开自己不以为然的风俗习惯。未能免俗的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未能免俗,聊复尔耳。”未能免俗造句不过,即便是潜规则,携程身为旅游业中的“腕儿”级人物也未能“免俗”却是大大的不该。Nevertheless,evenifistogoregular,carryChengastouri...medium”wrist”levelfigurealsofails”avoidcustom”itishowevergreatlyoughtnott

  5. 描写民族房屋的作文 | 历史新知网

    描写民族房屋的作文1....尔族...尔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门忌朝西开。房屋呈方形,有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葡萄、果树,打扫得十分洁净。室内砌土炕,墙上挂壁毯,开壁龛,并饰以多种花卉图案。有的是吊脚楼或立柱悬。住房一般为3间或5间。

  6. 敛发谨饬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 成语大全

    指对粮食、物资的收集与发放认真仔细成语出处:唐–柳宗元《贞符》:“乡为义廪,敛发谨饬。”

  7. 梦见葡萄藤_周公解梦梦到葡萄藤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葡萄藤好不好

    男人梦见葡萄藤,暗示工作顺利,会有所成就。梦见海水涌上来_周公解梦梦到海水涌上来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海水涌上来好不好商人梦见栽葡萄藤,预兆接下来的一宗买卖会让梦者大赚一笔。梦见葡萄藤的案例分析()梦境描述:梦中的我走进了一家葡萄园,园中种的都是葡萄,一眼望不到边。女人梦见葡萄藤,意味着家庭和睦、美满,一家人生活幸福。老人梦见葡萄藤,意味着子女孝顺,寿比南山。

  8. 如何从面相看女人风流 风流薄情女人的面相_看相大全

    如何从面相看女人风流风流女人面相怎么看男人女子来到这个世界,都被物欲所蒙蔽了,上等人死在道上和学识上,中的人死在名利和儿女亲情上,下的人死在吃喝穿戴阔上,可惜人们都看不透啊。抛除面相论体相的话,这样的体相女子也是对男人最有引诱力的,男人生理感官趋向于女人的胸部,其次就是臀部了。

  9. 曹操手下一员猛将,降关羽只为重蹈旧友求生路,回魏国后下场凄惨

    说起曹操,恐怕世人都知道曹操是一个十分爱才的奸雄,对关羽可以仁至义尽的投其所好,献宝驹美人,倾其权术想要将关羽留住,可惜关羽一身忠肝义胆,只愿在刘备麾下。

  10. 荡起岁月的秋千

    握一份阳光,洒在人生必经的路旁,剪一缕思念,挂在岁月的胸膛,当2015列车呼啸而过,你的生命必将灿烂辉煌!挥动勤劳的臂膀,让青春在心中激荡,把希望种在季节的接壤处,一片葱绿的惊喜,开满生命的路上。荡起岁月的秋千,领略人生的风采,扇动时间的羽翼,浏览生命的画卷,逝去的2015,你驰骋纵横写意人生,来临的2015,你挥洒自如铸就辉煌,在2015新年到来之际,我祝你事业有成,官运亨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