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第二次 ... 战争

第二次 ... 战争图 清军在北京八里桥同英法联军激战(绘画) 英法联军焚烧后的圆明园欧式宫殿残迹——谐奇趣正厅第二层平台之一部

  第二次 ... 战争(汉语拼音:Di-er Ci Yapian Zhanzheng;英语:Second Opium War;法语:Seconde guerre de l'opium),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因其实质是 ... 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而得名,又称英法联军之役。战争中,沙皇俄国与清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瑷珲条约》,割让清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约10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清 ... 予以拒绝并处分奕山,1860年战争失败后清 ... 与俄国 ... 签署中俄《北京条约》确认《瑷珲条约》。

   ... 战争后,西方 ... 列强相继侵入中国。但是,它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 ... ,进行经济掠夺。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12年。英国曲解中美《望厦条约》关于12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援引最惠国条款,向清 ... 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主要内容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 ... 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法、美两国也分别要求修改条约。清 ... 表示拒绝,交涉没有结果。1856年,《望厦条约》届满12年。美国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但仍被清 ... 拒绝。于是,西方列强决心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是年春,克里米亚战争结束。英、法获胜,得以调出较多的兵力转向中国。俄国则因战败,企图用侵略中国来弥补损失。美国积极向外扩张,采取与英、法勾结侵略中国的政策。

  1856年10月,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制造战争借口。“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船,曾为走私方便,在香港英国当局注册,但已过期。10月8日,广东水师在“亚罗号”上逮捕几名海盗和涉嫌水手。这纯系中国内政,与英国毫不相干。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巴夏礼在英国驻华公使、香港总督包令的指使下,致函清两广总督叶名琛,称“亚罗号”是英国船,捏造中国兵勇曾侮辱悬挂在船上的英国国旗,要求送还被捕者,赔礼道歉。叶名琛初据理力争,但旋又妥协退让,将全部人犯送到英领事馆。巴夏礼为进一步扩大事态,百般挑剔,拒不接受。10月23日,英舰突然闯入虎门海口,进攻珠江沿岸炮台,悍然挑起侵略战争。接着,英军炮轰广州城,并一度攻入外城。当地军民英勇抵抗。英军因兵力不足,被迫于1857年1月退出珠江内河,等待援军。

目录

背景

  1851年太平天国席卷华中、华南许多省份,给清廷统治带来重大的打击。

  1854年至1856年间,爆发奥斯曼、英国、法国与俄国之间的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因而转向东方发展。1857年,印度发生民族大起义,失败后印度彻底沦为英国殖民地。看到英国在东方的成功,法国也开始谋求在印度支那建立殖民地。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第34条规定“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候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根据《南京条约》中的利益均沾原则,英、法、美三国在1854年和1856年两次提出修约要求,俄国也趁机谋求利益;但四国的修约要求并没有得到清 ... 的允许,于是列强开始谋求兴兵借口。

  第一次 ... 战争后,广东民间排外活动时有发生。当时两广总督兼五口通商大臣叶名琛采取默许态度,对一切外国的投诉置诸不理。终于,发生于1856年10月的亚罗号事件,成为了英、法联合出兵中国的导火线。

导火线

  英方描绘中国人在亚罗号上的粗暴行为,此被认为是英帝国的战争宣传。画作标题:《中国官员扯下了英国国旗!》

  1856年5月,美、英、法三使,先后对叶名琛发出修约照会,不得要领。1856年10月8日发生亚罗号事件,叶名琛对英态度强硬,毫无诚意,不赔偿、不道歉,只答应放人,此举令英国方面极为不满,复以英国企图修改《南京条约》亦遭清朝拒绝。10月23日,英军开始行动,三天之内,连占虎门口内各炮台。27日,英舰炮击督署,叶“危坐二堂,绝无惧色”。29日,英军攻入城内,抢掠督署后退出。12月,洋行夷馆被毁,尽成灰烬。一艘自广州开往香港的英国邮船遭劫。1857年1月,英军焚烧洋行附近民宅数千家,后退出省河。

  另一方面,法国神父马赖之西林教案,广西知县并无循西方通行途径处理,在没有告知法国领事馆的情况下处死马赖,令法国方面极为不满。中国违反了应把拘捕的法国人解送领事的条约义务,导致现今仍无法确定马氏涉及清朝主张的 ... 罪行。英法两国遂以此为由联兵攻打中国。英法还联合美国,但美国仅以外交支持。俄国外交代表以东正教团监护的身份早先混入北京,后来则以调停人的面目出现,借机渔利。

英法联军扩大侵华战争和《天津条约》

1858年中英签订《天津条约》

  为了扩大侵略战争,英国 ... 于1857年4月任命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代表,率领一支海陆军来中国;同时向法国 ... 提出联合出兵的要求。此前,法国正以“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向中国交涉。所谓“马神甫事件”是指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违法进入中国内地活动、胡作非为,于1856年2月在广西西林县被处死一案。此案迄未议结。1857年,法国 ... 将它作为侵略中国的借口,任命葛罗为全权代表,率军来华协同英军行动。

  1857年12月,英法联军5,600余人(其中法军1,000人)在珠江口集结,准备大举进攻。美国公使列卫廉和俄国公使普提雅廷也到达香港,与英、法合谋侵华。其时,清 ... 正以全力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加上“饷糈艰难”,对外国侵略者采取“息兵为要”的方针。叶名琛忠实执行清 ... 的政策,不事战守。12月28日,英法联军炮击广州,并登陆攻城。副都统来存、千总邓安邦等率兵顽强抵御,次日失守。广东巡抚柏贵、广州将军穆克德讷投降,并在以巴夏礼为首的“联 ... 员会”的监督下继续担任原职,供敌驱使。叶名琛被侵略军俘虏,后解往印度加尔各答。侵略军占领广州期间,当地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广州附近义民在佛山镇成立团练局, ... 数万人,御侮 ... 敌。香港、澳门爱国同胞也纷纷 ... ,以示 ... 。

  广州陷落后,四国侵略者合谋继续北上,以便对清 ... 造成直接威胁。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队陆续来到大沽口外,分别照会清 ... ,要求指派全权大臣进行谈判。俄、美的照会还表示愿意充当“调停人”。咸丰帝一面命令清军在天津、大沽设防,一面派直隶总督谭廷襄为钦差大臣,前往大沽办理交涉,并把希望寄托在俄、美公使的“调停”上。英、法侵略者并无谈判诚意,只是以此拖延时间,加紧 ... 准备。5月20日,英法军舰炮轰大沽炮台。驻守各炮台的清军奋起还击,与敌鏖战。但谭廷襄等毫无斗志,望风披靡,加以炮台设施陈旧简陋,大沽失陷。英法联军溯白河而上,26日,侵入天津城郊,并扬言要进攻北京。清 ... 慌忙另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赶往天津议和。桂良等在英法侵略者的威逼恫吓下,于6月26日、27日分别与英、法订立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中英《天津条约》共56款,附约1款;中法《天津条约》共42款,附约6款。主要内容包括:①公使常驻北京;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省(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③外籍传教士可入内地自由传教;④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⑤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⑥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⑦对英赔款银400万两,对法赔款银200万两。

  在此之前,俄、美公使利用“调停人”身份,以狡诈的手段,分别于6月13日、18日与清 ... 签订中俄《天津条约》12款、中美《天津条约》30款,攫取了除赔款外与英、法所得几乎一样的侵略特权。中俄《天津条约》第9款还特别规定,两国派员查勘“以前未经定明边界”,“务将边界清理补入此次和约之内”,以便日后解决,从而为沙俄进一步掠夺中国领土埋下了伏笔。

... 战争

清军大沽抗战的胜利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撤离天津,沿海路陆续南下。咸丰帝此时对条约内容又感忧恐,令桂良等在上海与英、法代表谈判通商章程时,交涉修改《天津条约》,取消公使驻京、内地游历、内江通商等条款,并设法避免英、法到北京换约。11月,桂良等与英、法、美代表分别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 ... 贸易合法化;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照时价值百抽五征税;洋货运销内地,只纳2.5%子口税,免征一切内地税;聘用英国人帮办海关税务。但是,英、法方面不容变易《天津条约》的各项条款,并坚持要在北京换约。

  英、法 ... 远不满足从《天津条约》攫取的种种特权,蓄意利用换约之机再次挑起战争。1859年6月,在拒绝桂良提出的在沪换约的建议后,英国公使普鲁斯、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和美国公使华若翰各率一支舰队到达大沽口外,企图以武力威慑清 ... 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清 ... 以大沽设防,命直隶总督恒福照会英、法公使,指定他们由北塘登陆,经天津去北京换约,随员不得超过20人,并不得携带武器。英、法公使断然拒绝清 ... 的安排,坚持以舰队经大沽口溯白河进京。大沽一带防务,自1858年英、法舰队退走后,清 ... 即命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负责。6月25日,英法联军突然向大沽炮台进攻。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守军英勇抵抗,战斗异常激烈。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身先士卒,先后阵亡。激战结果,英法联军惨遭失败,损失舰艇多艘,死伤400多人,英舰队司令何伯也受重伤。战斗中,美国舰队帮助英、法军作战和撤退。8月,美国公使华若翰伪装友好,由北塘进京,返回北塘时与直隶总督恒福互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在此之前,俄国代表已在北京换约。

英法扩大侵略战争和《北京条约》

1860年8月,清军放弃的大沽炮台全景

  英法联军进攻大沽惨败的消息传到欧洲,英、法统治阶级内部一片战争喧嚣,叫嚷要对中国“实行大规模的报复”、“占领京城”。1860年2月,英、法两国 ... 分别再度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全权代表,率领英军18,000余人,法军约7,000人,扩大侵华战争。4月,英法联军占领舟山。5、6月,英军占大连湾,法军占烟台,封锁渤海湾,并以此作为进攻大沽口的前进基地。俄国公使N.P.伊格纳季耶夫和美国公使华若翰也于7月赶到渤海湾,再次以“调停人”为名,配合英、法行动。清 ... 在大沽战役获胜后,幻想就此与英、法两国罢兵言和。当英、法军舰逼临大沽海口时,咸丰帝还谕示僧格林沁、恒福不可“仍存先战后和”之意,以免“兵连祸结,迄无了期”,“总须以抚局为要”,并派恒福与英、法使者谈判。前敌统帅僧格林沁则以为敌军不善陆战,因而专守大沽,尽弃北塘防务,给敌以可乘之机。伊格纳季耶夫为英、法提供了北塘未设防的情报。

  8月1日,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在军粮城与4,000中国骑兵展开激战,中国骑兵几乎全部战死。14日,攻陷塘沽。随后水陆协同,进攻大沽北岸炮台。守台清军在直隶提督乐善指挥下,英勇抗击。但清 ... 本无抗战决心,咸丰帝命令僧格林沁离营撤退。清军遂逃离大沽,经天津退至通州。8月21日,大沽失陷。侵略军24日占领天津。清 ... 急派桂良等到天津议和。英、法提出,除须全部接受《天津条约》外,还要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增加赔款以及各带兵千人进京换约。清 ... 予以拒绝,谈判破裂。侵略军向北京进犯。清 ... 派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取代桂良,到通州议和。由于双方争执不下。谈判再次破裂。9月18日,英法联军攻陷通州。21日,清军与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展开激战,统帅僧格林沁等率先逃走,致使全军动摇而遭败绩。次日,咸丰帝带领后妃和一批官员仓皇逃往热河(今河北承德),令其弟恭亲王奕?留守北京,负责和议。联军进攻北京时,俄使伊格纳季耶夫又向英、法提供了北京防卫情况。10月13日,英法联军攻入安定门,控制北京城。侵略军一路烧 ... 抢掠,在清廷长期经营的圆明园大肆抢掠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并将园内建筑付诸一炬。10月24日、25日,奕分别与额尔金、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①开天津为商埠;②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③割让九龙司给英国;④退还以前没收的天主教资产,法方还擅自在中文约本上增加“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⑤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恤金英国50万两,法国20万两。俄国自以“调停”有功,逼迫奕于11月14日订立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并为进一步掠夺中国西部领土制造条约根据。1864年,俄国据此强迫清 ... 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又割占巴勒喀什池(即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

  经过第二次 ... 战争,外国 ... 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进入中国内地,并日益扩展,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 ... 的影响和控制, ... 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13日联军从安定门攻入北京。联军放假并洗劫和烧毁了圆明园和静宜园。圆明园大火持续了两天,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对此给予强烈谴责,称之为“两个强盗的胜利”。 法国颁发的奖章(Médaille de la Cagne de Chine),1861年

  10月联军迫使恭亲王奕䜣出面代表议和,除了完成《天津条约》的换约外,加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以为《天津条约》的补充。续增的条款包括:

俄国渔利

  1856年,趁英法联军进攻广州,俄国派普提雅廷为公使,与清 ... 谈判边界问题。1858年5月,俄国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乘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之际,以武力强迫清廷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根据这个条约,中国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予俄国,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作中俄共管。另一方面,俄国伺机介入调停,普提雅廷先于英法美三国与清 ... 签订了《中俄天津条约》。

  1860年11月,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开始撤离北京。俄国新任驻华公使伊格那提耶夫以“调停有功”为由,提出了新的领土要求。14日,清 ... 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俄国,增开喀什噶尔为商埠,并在喀什噶尔、库伦设领事馆。同时,俄国还将由其提出的中俄西部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1864年,俄国强迫清 ... 订立《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土地。

影响

清朝

俄国

  在东方取得不冻港海参崴,俄罗斯太平洋舰队长驻,后续建设西伯利亚铁路,巩固东方势力,并在1894年甲午战争后,与李鸿章签订中俄密约,继续南下将满州化为势力范围与日本北上发生冲突,导致1904年的日俄战争。

日本

  面对俄罗斯取得乌苏里江以东土地(日本称为沿海州),获得不冻港海参崴后续并兴建西伯利亚铁路,与日本只相隔日本海使日本饱受威胁,成为1919年日本出兵俄罗斯远东共和国的原因。

第二次 ... 战争遗迹

“第二次 ... 战争256116” 9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第二次 ... 战争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谁说正宫娘娘不吃香?这几位都是最受宠皇后

    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北齐书·文宣李后传》描绘李祖娥是「”容德甚美”。清代鹅湖逸士的《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中说「”高后李祖娥以秀慧而绝艳”,将李祖娥与西施、昭君、张嫣、张宝珠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五大美女”。鹅湖逸士认为李祖娥是「”不幸生于季世,又嫁高氏无礼之家,迭遭污辱,几至玉碎花残。”而后世却因此几乎忘记她的艳丽,其实李祖娥是「”秋波善睐,神光动人”,属于「”亘古所无,所谓横绝千古之丽也”

  4.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 ... 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大

  5. 真实「 ”余则成”:牛兰夫妇潜入上海,被捕后命运如何?

    作者:常辰哲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这对红色间谍,堪称现实版的「”余则成”夫妇。虽然看上去,这只是战争年代一个普通的间谍故事,因为在当时西方巡捕房和蒋氏大肆抓捕的背景下,无数革命者被捕遇害,他们的事情看上去似乎很普通。但是这起「”间谍案”,却几乎改变了历史走向。故事的开头很简单,也很偶然。1931年6月,新加坡,英国警察抓到了一个共产国际的联络员,约瑟夫。这个约瑟夫,是向马来西亚的同志转移经费的。

  6.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7. 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比「 ”安史之乱”更加严重

    唐朝中期曾爆发过一场险些导致大唐亡国的叛乱事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不过,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二十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严重的叛乱事件又险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历史上将这次叛乱称为「”奉天之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时年37岁的皇太子李适继承皇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可后来的「”安史之乱”却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8.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9.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10. 梁山一百零八好汉,谁可称为真正的英雄?不多,只有三位

    《水浒传》中的梁山一百零八好汉,一直以来都是被正面歌颂的对象,他们锄强扶弱,扶危济困,替天行道,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好汉之歌。孙二娘暗害过路头陀只能算好汉,而称不上英雄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武松。武松血洗都监府如果连武松这样的好汉都无法入选英雄之列,那梁山好汉中又有谁可称得上真正的英雄呢?真正的英雄,一定能够忍辱负重。林冲被发配沧州之际,林娘子前来送行,夫妻两人感情深厚,难分难舍。

随机推荐

  1. 扁鹊见蔡桓公,蔡桓公是哪一位?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我们都有了解,说的是扁鹊三次觐见蔡桓公,告知他身患重病,蔡桓公都没有当一回事,当病入膏肓之时再想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最后蔡桓公不治身亡的故事,讳疾忌医的典故也就从此而来。但实际上,历史中从来没有蔡桓公这样一个人。而扁鹊生于公元前407年,两者相差280多年。

  2. 有主沙弥

    赵州从谂自幼出家,他去见南泉时,南泉正躺着睡觉。南泉便坐起身子,问道:“你是有主沙弥,还是无主沙弥?”赵州就往前进了两步,躬身施礼道:“隆冬严寒,愿和尚您安享万福。”从此,南泉就十分器重他。

  3. 梦见年轻

    周公解梦梦见年轻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年轻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蒋维平的生平如何?此人60岁奔赴战场,17年后获中将军衔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人并不是年纪轻轻就奔赴战场保家卫国的热血男儿,而是一个在60岁的时候才奔赴战场加入红军的热血老前辈。但其实并没有任何的关系,蒋维平只是一个普通出身的平凡人。>>蒋维平原名蒋顺发,是1878年出生的石楼村人。蒋维平在家乡治病救人,并打算这样安度晚年。蒋维平开西药店的事被可恶的侵略者给打破了。当时的蒋维平已经60岁了,但是他还是带着自己的义子一起参加了红军。

  5. 小猪扮大象

    有一只叫化化的小猪,不满意猪圈里的生活,便到菜园里拔了两根粗壮的大葱,当作象牙插在嘴巴两边。它又找到一段塑料胶管,套在鼻子上,成了一只似模似样的“大象”。猪圈里的兄弟们都夸它,“挺像一只威风的大象!”>它跑出猪圈,到森林里找大象,要过大象式的生活。大象妈妈发觉多了一个孩子,仔细一瞧,这个孩子不对劲。>大象妈妈带着孩子们去吃草。它只好眼瞪瞪望着大象妈妈和她的孩子喷水戏水。

  6. 爱喝汤的老人更长寿?营养师:不论好坏,尽量少吃浓汤泡米饭

    美国营养学家的一项调查表明,在6万多接受普查的人中,那些营养良好的人,正是经常喝汤的人。可能这样的汤会更加的美味,但汤越浓往往意味着脂肪含量更高、嘌呤含量更高,常喝对健康是不利的。尤其是对于减肥者和三高人群来说,这类汤要少喝,最好不要喝。其次,爱吃汤泡饭:有些人觉得吃米饭太干,而且太无味,可能就会用汤泡饭吃。此外,也有一些家长为了哄小孩吃饭,会把饭泡到汤中。

  7. 老年人幸福感的最佳和最差状态:完整列表

    盖洛普健康福利根据参与者对不同方面的健康问题的回答计算出这一幸福得分,社区参与和身体健康。这是根据55岁及以上居民的幸福感评分进行的州排名的完整列表。新罕布什尔州65.24。内布拉斯加州64.015。南卡罗来纳州63.917。宾夕法尼亚州63.919。北卡罗来纳州63.823。新墨西哥63.6“KDSPE”“KDSPs”29。

  8. 后顾之忧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hòugùzhīyōu【解释】顾:回头看。来自后方的忧患。指在前进过程中,担心后方发生问题。【出处】《魏书·李冲传》:“朕以仁明忠雅,委以台司之寄,使我出境无后顾之忧。”后顾之忧的故事【例子】将军为殿,寡人后顾之忧矣。(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二回)【相关】百度“后顾之忧”

  9. 鹰凸轮!观看雏鹰实时偷窥和进食

    经过大约一个月的等待,秃鹰哈丽特和她的伙伴,被称为M15,在12月31日遇到了他们的新孵化。全世界的人们都通过佛罗里达西南部的鹰摄像头观看了这只被称为E9的鹰的孵化过程。美国东部时间早上7点33分,小鹰正式现身世界。自从小鹰孵化后,饲料捕捉到了E9,它吃了第一口食物并获得了力量。

  10. 两个人相爱的誓言 是要让对方感受到

    爱,不是说说,是要让对方感受到。不要因为寂寞去恋爱,时间是个魔鬼,天长日久,如果你是个多情的人,即使不爱对方,到时候也会产生感情,到最后你怎么办?初恋的人大多不懂爱。结婚应该找个未婚的。初恋是让人难忘。其实女人期待的对自己好,是件很简单的事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