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1940年5月24日,布罗茨基生于列宁格勒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962年起,布罗茨基成为公安部门监视的对象。>1963年,布罗茨基发表著名长诗《悼约翰·邓》,这是他早期创作的代表作。布罗茨基一案于国内外引起强烈...。不久,布罗茨基受聘于美国密执安大学,担任住校诗人,开始了他在美国的教书、写作生涯。>1996年1月28日,布罗茨基在纽约因心脏病突发于睡梦中离世,享年55岁。

1940年5月24日,布罗茨基生于列宁格勒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受到良好教育。父亲原为海军军官,因是犹太人被迫退役,靠母亲挣钱养家。>1955年起,布罗茨基辍学谋生,先后做过车工、司炉、医院太平间运尸工、水手等13种工作,并开始写诗,多数发表在由一些青年作家和艺术家所办的刊物《句法》上,并通过诗朗诵和手抄本形式流传于社会。一些诗歌甚至传到了国外,赫然登在正式刊物上,往往连他自己也浑然不知。他很快崭露头角,被称作“街头诗人”,并受到阿赫玛托娃和其他一些文化界人士的赏识。这期间与彼得堡几位写诗的青年人切磋诗艺,后来他们被称为“彼得堡集团”。>>1962年起,布罗茨基成为公安部门监视的对象。他经常受到骚扰,两次被关进监狱的精神病院。在精神病院最恐怖的是给他强行注射镇静剂,半夜又被粗暴叫醒,拉他去冲冷水浴,然后用湿浴巾把他浑身包紧,再将他推到暖气旁烤干浴巾……他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折磨,出狱后不敢住在家里,到处流浪,但仍未能逃脱警方的追逐。>1963年,布罗茨基发表著名长诗《悼约翰·邓》,这是他早期创作的代表作。同年年底,布罗茨基被捕,因他喜爱长期被斥为“颓废派”的阿赫玛托娃等人的诗歌,他在电车上读这些作品,读毕又给别人传阅,有时复印出来散发给朋友们。这些就成了后来指控他的16条罪状之一。>1964年,法庭指控其罪行为“利用黄色诗歌和反苏作品毒害青年”,罪名是“社会寄生虫”,被判服苦役5年。布罗茨基一案于国内外引起强烈 ... 。在阿赫玛托娃、肖斯塔科维奇和叶甫图申科等知名人士及西方作家的呼吁下,才使得服刑18个月的他提前获释,获准回到列宁格勒。他的作品陆续在国外出版。>1972年6月,他被剥夺苏联国籍,驱逐出境。他被告知,当局“欢迎”他离开苏联,接着便不由分说地将他塞进一架飞机。原先要将他发配到以色列,但诗人要求去维也纳,因为他的偶像奥登在那里。离开祖国前,他给勃列日涅夫写信:“我虽然失去了苏联国籍,但我仍是一名苏联诗人。我相信我会归来,诗人永远会归来的,不是他本人归来,就是他的作品归来。”奥登热情地接待了他,将他推荐给众多作家,并为他筹措到1000美元的资助。不久,布罗茨基受聘于美国密执安大学,担任住校诗人,开始了他在美国的教书、写作生涯。>>1977年,加入美国籍。曾任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和全国艺术与文学学会会员,巴伐利亚科学院通讯院士。>1987年,由于作品“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及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和浓郁的诗意”,布罗茨基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年他47岁,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96年1月28日,布罗茨基在纽约因心脏病突发于睡梦中离世,享年55岁。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约瑟夫·布罗茨基约瑟夫文学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