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顾颉刚事业上的领跑者,家庭中的无助囚徒

1926年《古史辨》的出版,引得几十位学者加入到古史学的研究潮流中,也让顾颉刚声名鹊起,成为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盛名仿佛一夜间从天而降,顾颉刚不仅一下子从助理教授升为研究教授,与鲁迅等知名教授同室办公,还赢得了同行的盛赞。 不仅傅斯年从德国致信顾颉刚,认为当今“史学的中央题目,就是你这‘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连顾颉刚的老师胡适也赞顾颉刚说:“在中国古史学上,崔述是第一次革命,顾颉刚是第二次革命,这是不须辩护的事实。”顾颉刚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不仅是现代著名历史学家,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但与其学术上的成就有着巨大反差的是,顾颉刚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为。在家中,顾颉刚曾连给病中的妻子改善一下居室环境也办不到,同时让妻子的病情因延误治疗而撒手而去。 >1911年,顾颉刚与原配夫人吴徵兰结婚。1917年,吴徵兰受春寒后患上结核病。求学在外的顾颉刚得知吴徵兰患病后,一再写信催请长辈准予妻子去医院治疗,但长辈们置之不理,对此顾颉刚也只是苦恼一下而已,便无奈得再无作为。 >在顾颉刚七岁时母亲病逝,而父亲长年奔波在外,是祖母把顾颉刚带大的,一直到18岁结婚之前,顾颉刚都是跟着祖母一床睡觉。 >祖母对顾颉刚虽有慈爱的一面,但在家庭教育上与母亲一样,是极其严厉的。顾颉刚说:“我的一生, ... 最密切的是我的祖母。简直可以说,我之所以为我,是我的祖母手自塑铸的一具艺术品。” >也许是严厉的家庭教育对顾颉刚的个性的形成有着太深刻的影响。1918年,吴徵兰病危时,据说顾家仍只求仙方、服香灰治病。当时顾颉刚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求学,听胡适讲中国哲学。对妻子的病情得不到治疗,顾颉刚仍是做不到和长辈据理力争,只是忍气吞声地眼睁睁地看着妻子被病魔夺取生命,而为此独自苦闷和失眠,1918年6月中旬,因为妻子的病顾颉刚患上了失眠症,提前休学回家。 >“他希望将妻子送入医院,即使无法挽救,也算尽了一份心意,却被长辈斥为‘多费’。病人怕烟怕热,他提出一些改善居室环境的建议,也被阻止。对此,他愤懑之极,也无奈之极。”(顾潮《历劫终教志不灰》)1918年8月初,吴徵兰因病情被延误治疗而病逝,为顾颉刚留下了两个女儿,顾自明和顾自珍。 >早在吴徵兰病重时,据说顾颉刚就曾“屡有殉情之思”。在妻子去世后,甚至“发誓不续娶”。 >从顾颉刚的日记来看,顾颉刚也确实挺痛苦的。“徵兰之殁,予仅哭两次,一气绝,一入殓耳。独至履安,则一思念辄泪下,今日又哭出,她对我实在太忠心了,叫我如何不想她!今日与伯稼谈履安事,又出涕,看《浮生六记》中记逝一章,又泣不可仰。噫,我心真碎矣。” >但是,顾颉刚是否真的未再娶呢?事实上不过几月,顾颉刚就与第二妻子订婚、完婚、度蜜月。吴徵兰1918年8月去世,顾颉刚与殷履安1919年5月就结婚了。变化之快,让他人匪夷所思。顾颉刚为何这么快就改变了自己的誓言?顾颉刚的女儿顾潮在《顾颉刚先生的前两次婚姻》中说,这是因为“祖母和父亲都对他垂泪相劝:家中数世单传,所寄望于先生的,首先在于嗣续。面对长辈的垂垂老泪与殷殷期望,先生深感自己不能率性而行……”“先生思忖,既迟早必娶,而疾病、学业不可久延,不如速娶可以蕲生。然而回顾自己在病床前的申誓,每每心酸垂泪,觉得愧对徵兰。此时一些亲友开导他,谓存高远之志者不因儿女的旧情所误。于是他面对纷至沓来的媒人,开始认真考虑未来了。” >对顾颉刚在家中的这番作为,让女儿顾潮也评价他说:“即使父亲具有天生独立的、叛逆的个性和日益增长的学识,即使他在最高学府中能有批判古今权威的勇气,但是在这种封建家庭的樊笼里他只是一个无助的囚徒,对于长上只有孝敬和服从,却难以反抗。” 顾颉刚自己似乎也有自知知明。“我既不把别人看作神秘,也同样的不把自己看作神秘。我知道我是一个有二重人格的人:在一切事务上,只显得我的平庸、疲乏、急躁、慌张、优柔寡断。可以说是完全无用的;但到了研究学问的时候,我的人格便非常强固,有兴趣,有宗旨,有鉴别力,有自信力,有镇定力,有虚心和忍耐;所以我为发展我的特长计,愿意把我的全生命倾注于学问生活之内,不再旁及它种事务。”罢了罢了,既然我们的顾颉刚先生明白自己的优缺,我们也就不怪他遗忘那让他有殉情之思的的婚恋了吧。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顾颉刚事业上的领跑者,家庭中的无助囚徒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当过赵元任、钱穆老师的史学家吕思勉和他的中国史著作

    之后,涌现了一批著名的史学家,皆有影响不小的中国史著作问世。关于新史学,有一个人不能遗漏,这就是赵元任、钱穆都师从过的史学家吕思勉和他的中国史著作。顾颉刚对吕思勉及其著作,评价极其之高。因此,唯此册编著者署名是顾颉刚、吕思勉二人。

  2. 帝乙归妹!《周易》中隐藏着商周之际重大史实。学者:顾颉刚错了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周易》是四书五经之一,我国古代重要文化典籍。

  3. 为什么大禹治水成功而鲧失败了?给屈原《天问》一个答案

    《天问》的来历,按王逸《楚辞章句》,是由于屈原「”仰见图画,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渫愤懑,舒泻愁思。”意即在宗庙祠堂中见到壁画而生思。作为中国早期的神话史诗,《天问》的内容截止春秋末年。其中的一百七十八个问题涉及天地开辟、洪水传说、夏商周古史等等。在这部史诗中,有意思的是对大禹治水之事的疑问:鸱龟曳衔,鮌何听焉?顺欲成功,帝何刑焉?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4. 关于如何读历史,晚年章太炎如是说

    副标题:章太炎与中国传统思想的更生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版次:2019年字数:230千字关于如何读历史,晚年章太炎如是说章太炎晚年表彰王学、提倡读经,所侧重者,多为「”修己”之道,鲜有涉及「”治人”之方。关于后者,既然依章氏之见,晚近中国诸多弊病,皆由历史上各种因缘凑合而生,那么洞悉与根治之道,最为有效者便是熟识中国历史。所以他强调经学当中「”修己之道,衍而为儒家之学,治人之道,则史家意有独至。”【1

  5. 黄永年先生藏书趣闻

    黄永年先生藏书趣闻黄永年先生开始收藏版刻书,还是在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那时黄先生还是一位初中学生。民国二十八年己卯黄先生15岁,开始购藏版刻书籍。黄先生藏书早年得力于这样几本藏书掌故著述。此书广见闻,黄先生购书及拓片多受此书影响。黄先生藏书中词籍多忍寒故籍渊源于此。1948年黄先生发表《论宋版书优劣》,指出并非凡宋版书均为校勘精良的善本。黄先生1947年入顾颉刚先生门下执弟子礼。

  6. 黄永年先生藏名人信札谈丛

    黄永年先生藏名人信札谈丛名人信札既有第一手的史料价值,也有赏心悦目的书法鉴赏价值。近年来因编撰先师黄永年先生编年事辑,对黄先生所藏名人书信有所搜集整理。溥侗致龙榆生函,吕思勉、顾颉刚、谢国桢、吴则虞、缪钺、唐长孺诸家致黄先生八通论学书札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现整理释文,略加评点,连同书札照片一并公布面世,以飨学界、收藏界及书法爱好者。缪先生与黄先生亦师亦友,交往密切。

  7. 顾颉刚

    顾颉刚顾颉刚,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民间文艺研究家。陈寅恪在神话方面,顾颉刚对中国神话的研究发端于他对封建史学体系的辨伪工作,并成为其这方面学术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顾颉刚热心研究民间艺术和民间风俗。顾颉刚是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的积极倡导者和组织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顾颉刚积极参加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的活动。重要著述还有《妙峰山》、《苏粤的婚丧》(合著)、《顾颉刚通俗论著集》等。

  8. 顾颉刚事业上的领跑者,家庭中的无助囚徒

    顾颉刚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不仅是现代著名历史学家,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但与其学术上的成就有着巨大反差的是,顾颉刚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为。>祖母对顾颉刚虽有慈爱的一面,但在家庭教育上与母亲一样,是极其严厉的。

  9. 袁行霈继承顾颉刚先生的学术精神

    《顾颉刚全集》经过多年的整理校订,终于正式出版,这是中国学术界的盛事。我想讲两点想法:一、顾颉刚先生学术思想的形成,与当时北京大学,乃至整个学术界的学术氛围密切相关。>二、顾颉刚先生在治学中所表现出的怀疑精神既是中国学术传统中固有的,也是在新文化运动中接受西学影响的结果。可见,顾先生所受到的西学影响,可归纳为“理性”与“科学”两点。

  10. 鲁迅曾因抄袭遭陈西滢讥讽?

      讥讽鲁迅“抄袭”  陈西滢,原名陈源,曾留学英国,1922年回国,任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是“现代评论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出名,是因《现代评论》杂志开设“闲话”栏目。他在上面经常发表“闲话”杂文,其中有一部分是错误的,特别是1925年发生的“女师大风潮”,在支持还是反...

随机推荐

  1. 聊斋志异之鸽异篇章的故事

    山东邹平有个张公子,特别喜爱鸽子,力求把所有的鸽种都收集到。一天晚上,张公子坐在书斋里,忽然一个陌生的白衣少年敲门而入。张公子看到这些鸽子的表演赞叹不已,于是,他向少年作了个揖,乞求他割爱分给自己一只。两人正在谈论,张公子的家人点着火把来找主人。张公子与家人抱着两只白鸽,惊叹而归。虽然它们不是少年最好的鸽子,却是人间少有的。自然,张公子对这两只鸽子备加珍爱。

  2. 红楼雅室:《红楼梦》中的美食大观

    第11期:《红楼梦》中的美食大观《红楼梦》中所描述清代贵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反映清代时期贵族生活的百科全书。那么,我们就来简要了解一下,《红楼梦》中的美食是多么令人垂涎欲滴。《红楼梦》中的饮食种类名目繁多,有学者对《红楼梦》进行统计,其中食品的数目多达两百余种。复杂菜肴——茄鲞在《红楼梦》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应该就是这一道菜肴了。《红楼梦》里的茄鲞指的是茄子做成的菜肴味美如鲞,鲜美可口。

  3. 《诗经》里表示思念的句子 | 历史新知网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陈风·月出》月儿东升亮皎皎,月下美人更俊俏。体态苗条姗姗来,惹人相思我心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国风周南关雎》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在河滩。美丽贤德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伴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国风秦风蒹葭》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4. 肖邦被腌制的心脏揭示了他的死因

    奇怪的是,纳粹允许肖邦的心脏在华沙起义期间得到妥善保管。在那之后,肖邦腌制的心脏大部分被放在和平中休息,直到2014年的一个晚上,一组科学家获准短暂检查地窖里的罐子,以确定这位音乐家的死因。肖邦的一些专家希望对这位作曲家的心脏进行重新检查,以调查其死因。由波兰科学院人类遗传学研究所的MichalWitt领导的科学家得出结论,肖邦患有长期的肺结核,他的直接死因是心包炎,也就是心脏周围的膜。

  5. 梦见髻

    周公解梦梦见髻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髻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兄弟之间论情不论理

    家庭诸事,只可以父母兄弟情分论。不可以我是彼非事理论。兄弟不睦,多半由于父母偏爱所起。由偏爱故,事事均须占便宜。令祖父虽身入黉门,实于圣贤躬行之道,绝未闻之。尚以为耻,欲报而不得,拟汝代彼报也。使稍回想唯孝友于兄弟,则当以十余年讼为耻,不以弟多得为耻也。须知汝父子兄弟之不睦,实汝祖不知睦兄弟之感报也。汝既奉佛法,当向根本伦理上看,为汝祖三兄弟念佛,消彼阋墙之业。

  7. 上下不通,治在中焦,表里不和,重在少阳

    从上中下来说,无非上焦,中焦,下焦。因此,当上下不能交通时,我们就要考虑从中焦治疗。上下不通,治在中焦,那么表里不和该如何处理呢,从中医角度来说,里证可以通过上面三焦的治疗,表证则需要解表,但是表里的通路则在少阳,少阳可以把在里之气输于体表,以助体表以抗邪,同样如果邪气较强,也可以通过少阳而入里。中焦是人体上下气机的枢纽;少阳是人体表里气机的枢纽。

  8. 薄姬是什么样的人?她跟刘恒是什么关系

    总之就是在吕后的手下,刘邦的后宫可谓是危机重重。只知道薄姬是魏国宗室之女与他人私通生下的私生子,她的父亲去世之后,她的母亲就将薄姬送给了魏王。之后刘邦为儿子们分封土地的时候,薄姬也不为自己的儿子刘恒争取土壤肥沃的就是繁华的地方。然后就被大臣们共同册立为皇帝,那个时候薄姬母子还担心就是会有什么问题,让刘恒的舅舅先去长安查打探一下消息,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9. 梦见五胞胎

    周公解梦梦见五胞胎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五胞胎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半碗饭”哥哥

    只有等我和父亲先后离开桌子后,继母才会趁我们不注意,迅速将我剩下的那半碗饭倒进“喂”的碗里。等我走后,继母照例将那半碗饭给了“喂”。正在这时,“喂”推门而入。那天饭桌上,“喂”依然慢慢地数着碗里的饭粒,而很久都不再剩饭的我却端着故意剩下的半碗饭平静地说:“哥,我吃不完,给你吧。”沉默片刻,继母首先反应过来,接过去那半碗饭,倒在他碗里,想笑却哽咽道:“吃吧,妹妹的剩饭本来就是哥哥吃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