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对娄师德历史形象的重新勾勒

笔者最早是从《汉语成语小词典》中的“唾面自干”这个成语了解到娄师德的。这个典故的意思即唾沫被吐到脸上,娄师德依然“笑而受之”,不仅不动手擦拭,还要唾沫自己风干。后来在一些书刊里看到引用此典故的,都认为娄师德有涵养,笔者心里颇不以为然,认为娄师德只不过是怕得罪人,为了保官而已,这样的涵养,没有也罢。  

后来,因研究与唐代有关的课题,翻阅了新、旧《唐书》及大量史料笔记,对娄师德的印象才发生了彻底的逆转。因此,笔者试图通过本文对娄师德的形象进行勾勒,还原他在历史上的形象,并揭示其从政之道及在当代的意义。  

一、还原娄师德的历史形象  

1.文武全才,功勋卓着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年方弱冠的娄师德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江都县尉。他的才具很快被上司扬州刺史卢承业发现。卢承业待他以非常之礼,并对他说:“吾子台辅之器,当以子孙相托,岂可以官属常礼待也?”(《旧唐书·娄师德传》)后来事实证明,卢承业确有知人之明。然而,青年才俊娄师德并没有马上青云直上,而是直到中年才有了用武之地。  

唐高宗上元初年(公元674年),在地方上历练了二十多年、已经45岁的娄师德入朝做了监察御史。当时赶上吐蕃侵边,唐军战败,大将刘审礼战殁。值此国家危难之际,娄师德奉命去洮河收容败亡人马,并出使吐蕃,探讨议和。吐蕃首领论赞婆素闻娄师德之名,加上将士疲劳厌战,已有允和之意。双方会见时,娄师德向论赞婆等陈说利害,使他们明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的道理,指出大唐此次虽然失利,但毕竟国大兵强,并未损伤元气,吐蕃如果坚持与大唐为敌,终究不是对手。一番话,说得吐蕃首领们心服口服,当即退兵了。这是娄师德在朝廷大事上第一次崭露头角,结局是化干戈为玉帛,皆大欢喜。  

几年后,吐蕃又不断制造麻烦,唐高宗决定大举兴兵讨伐。本是一介文士的娄师德决心投笔从戎,为国立功。他换上武士装束,头戴红抹额,坚决请战。唐高宗给了娄师德朝散大夫的身份,让他随军听候差遣。他带着一支人马,在白水涧与吐蕃军队相持,竟然创造了“八战八克”的战绩,令那些久经沙场的将军们大跌眼镜。因战功卓着,他连续升任殿中侍御史、左骁卫郎将。唐高宗钦赐手诏,称他“有文武才干”,他的武略得到了朝廷的充分肯定。  

武则天改元后的天授初年(公元690年),年逾花甲的娄师德时任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主要任务是营田聚粮。这时的娄师德已功成名就,但他不辞劳苦,亲临屯垦一线,经常穿着一条皮裤子,下到泥水里,与将士们一起艰苦劳作,终于大见成效。屯田的收获,不仅满足了边防的需要,还增加了京师的积累。武则天对他赞赏有加,将他提拔为夏官(兵部)侍郎,判尚书事,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副宰相)。武则天认为娄师德长于营田,只让他做京官不能尽其才,又让他兼任了河源、积石、怀远军及河、兰、鄯、廓州检校营田大使。他恪尽职守,营田收获倍增,朝廷府库充实,边备优裕,外敌连续数年不敢来犯。为奖励他的功绩,武则天又让他升任秋官(刑部)尚书,以表彰他在屯田御边、保证北境平安方面的巨大贡献。  

不过,娄师德的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公元695年,他奉命与朔方道行军总管王孝杰去洮州抗拒吐蕃入侵,在素罗汗山与敌交战,意外战败,王孝杰被免官,娄师德也被贬为原州员外司马。武则天知道此次战败责任不在娄师德,所以两年后又征拜他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任职期间,娄师德与武懿宗、狄仁杰分道抚定河北,因功“进纳言(即侍中,宰相),更封谯县子、陇右诸军大使,复领营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而又能“不以一眚掩大德”,可见女皇武则天的用人之道确有其过人之处。  

武则天圣历二年(公元699年),因突厥入寇,身为纳言的娄师德以检校并州长史、天兵军大总管的身份,率兵前往抵御。“九月,卒于会州,年七十。赠幽州都督,谥曰贞,葬给往还仪仗。”可知他是以身殉职的,并且死后倍享哀荣。  

2.为国荐贤,忍辱负重  

狄仁杰(公元630年-公元700年),中国民间影响最大的历史人物之一。过去有小说《狄公案》流行,当今有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热播,最近网络上也有由电视剧派生出来的大量所谓“元芳体”段子风行一时,使狄仁杰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而其事迹,则不仅被演义,而且被“戏说”,离历史真相愈来愈远了。当然,历史上的狄仁杰,也的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刚正不阿、执法严明, *** 了大量冤狱,而且敢于犯颜直谏,对武则天时期的弊政多所匡正;他累官中书令,知贤必举,使朝中优秀官员一直保持主导地位,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因此,其身后久享美名,绝非偶然。但除了文史研究者之外,人们却很少知道他的被重用是出于娄师德的推荐。  

狄仁杰时任中书令,与娄师德位居同列。他本人是一个才华横溢、锋芒毕露的人物,因此对做事小心谨慎的娄师德颇看不上眼,有好几次想把他排挤出朝廷,派到外边去任职。娄师德心知肚明,但从不介意。令狄仁杰颇为不解的是,一向对他言听计从的女皇却似乎一直袒护着娄师德。原因何在呢?在狄仁杰又一次建议把娄师德外放时,武则天终于向他兜出了实底:  

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也。”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狄公。狄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唐语林》)  

可知狄仁杰是经过娄师德的多次举荐才进位宰辅、得与娄师德同列的。而狄仁杰以“文章直道”自诩,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晋升还归功于别人的大力推荐,更没有想到推荐他的人竟是娄师德!他一向认为娄师德只不过是循规蹈矩的平庸之辈,哪里想到人家是涵养深厚、有功不居。而娄师德对狄仁杰的恩将仇报,没有任何的怨恨和不满。可见在他的心中,只要狄仁杰能发挥才干、为国尽力,就值得高兴了。至于他怎样对待自己是不必在意的,因而才了无挂怀、无怨无悔。他们的微妙关系被聪明睿智的武则天看出端倪,她不愿两位股肱之臣产生龃龉,巧妙地对狄仁杰透露出娄师德多次举荐他的情况,使狄仁杰大为惭悔,自愧不如。至于武则天为什么没有深责狄仁杰,也不难理解,因为她的目的只不过是促成宰臣的团结、避免其产生内斗而已。  

在官场上,荐贤历来被视为难能可贵的德行。被荐者甚至视举荐者为再生父母,拜其门下,服膺终生。举荐者因举荐得人,也往往被人称许而不免洋洋自得。位居宰辅的人,重要职责之一就是为朝廷举荐贤才。所以,房玄龄、杜如晦初为左、右仆射时,一心忙于政务,处理辞讼案件到了“日不暇给”的程度,唐太宗就批评他们说:“公为仆射,当广求贤人,随才授任,此宰相之职也。”武则天读到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时,感叹道:“宰相之过也!人有如此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可知宰辅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荐拔人才,这早已是当时的共识。娄师德位居宰辅,荐举贤才固然是其职责所在,但他可贵的是举荐得人而不居功,受到被举荐人的排挤也不怨恨,这就远超于一般荐贤者了。相比之下,狄仁杰虽然也举荐多人均获重用,却享有“天下桃李,悉在公门”之名,岂非稍逊一筹?  

狄仁杰是公认的贤臣。孔子认为:“荐贤贤于贤”(《韩诗外传》卷七),那么,仅凭这一点,他的举荐人娄师德,不肯定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贤人吗?  

3.谦退隐忍,待人宽厚  

《旧唐书·娄师德传》并没有记载“唾面自干”的故事,只是说他“器量宽厚,喜怒不形于色。自专综边任,前后三十余年,恭勤接下,孜孜不怠。虽参知政事,深怀畏避,竟能以功名始终,甚为识者所重”.《新唐书》本传则以三个事例表现娄师德的雅量:  

师德长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辄逊以自免,不见容色。尝与李昭德偕行,师德素丰硕,不能遽步,昭德迟之,恚曰:“为田舍子所留。”师德笑曰:“吾不田舍,复在何人?”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在夏官注选,选者就按(案)阅簿。师德曰:“容我择之可乎?”选者不去,乃洒笔曰:“墨污尔!”  

第一例,李昭德骂他是“田舍子”,犹今所谓“庄稼汉”“土老帽儿”,娄师德对这一侮辱的反应是笑而受之:“我要不是庄稼汉,还有谁是庄稼汉?”  

两位宰辅,性格迥异。李昭德其人,据《朝野佥载》卷四称:“志大而器小,气高而智薄,假权制物,扼险凌人,刚愎有余,而恭宽不足。”娄师德因为身躯肥胖且已年迈,行走迟缓,李昭德需要一再等他跟上来,便焦躁难耐,口出恶言。娄师德如与其争竞,就很有可能酿成矛盾。但他笑脸相迎,以“田舍汉”自承。有道是“恶拳不打笑脸人”,李昭德还能说什么?一场可能爆发的冲突就这样化解于无形了。  

第二例,即“唾面自干”的故事。根据《新唐书》及《隋唐嘉话》的记载,可知此事并未真实发生,只是娄氏兄弟之间交谈时假设的一种情境而已。其弟以为:即便别人把唾沫吐在自己脸上,他也不会对别人恶语相向,自己擦掉完事,认为这样就不会遭来祸患了。娄师德则认为还不够,因为擦掉唾沫仍可能会激怒对方,所以不如“笑而受之”,让它自己风干,更能消解对方的怒气,化解矛盾。兄弟二人之间说的悄悄话,何以被传扬出来,是另外的问题,但这样的态度却无疑是与其性格一致的。他这样谦退隐忍,直接目的是为了“全先人发肤”,即保全性命,其实也是为了避免矛盾,更好地为国家做事。如果联系到武周时期的险恶政治环境,官员之间互相构陷者比比皆是,因一言不慎而身死族灭者大有人在,而娄师德“独能以功名始终”,不能不承认他的为人处世之道确有过人之处。  

第三例,即娄师德在夏官(兵部)侍郎任上,分派候选人员官职时的趣闻。因为他素不讲究上官威仪,那些候选人员竟然都跑到公案前动手翻阅名册,这显然是不成体统的。但娄师德没有生气,只对大家说:“让我来分派好吧?”那些候选人员还是不肯散去,娄师德就说:“(对不起),要用我的笔玷污你们的名字了。”选取此例,说明他在下级面前也从不摆架子,即便对候选人员也是如此。  

与此有关的还有《朝野佥载》卷五里的一则记载,说娄师德因公出发,到了驿站,吃饭时发现只有自己吃的是白米饭,随行官员吃的都是黑米饭,就把驿长叫来询问。原来正赶上驿站缺米,仓促间未来得及准备足够的白米。娄师德没有责怪驿长,他放下了手中的白米饭,和随行官员们一起吃起了黑米饭。此事亦足见其处事之随和、待人之宽厚,说明在非原则问题上,娄师德总是谦退隐忍,得饶人处且饶人的。  

宋人陶彀的《清异录·作用》里说:“娄师德位贵显而性通豁,尤善捧腹大笑。人谓师德笑为‘齿牙春色'.”像这样一位豁达大度、笑口常开的大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如鱼得水,显然是不足为奇的。  

4.清廉自守,不贪一钱  

《朝野佥载》卷六有一则记载,说是娄师德在任职江都尉时曾去请一位叫张冏藏的相面先生看相。相面先生说,如果枉取一钱,就会丢官。“娄竟不敢取一钱,位至台辅,家极贫匮……娄至纳言卒。”把娄师德的清廉自守归因于相面先生之言,未免可笑。但这一资料却清楚地记载了娄师德为官数十年不取一钱,甚至“位至台辅,(仍)家极贫匮”的事实。其中相面先生的话究竟起了多大作用,娄师德的“不取一钱”究竟是出于“不敢”还是“不愿”,见仁见智。笔者以为,如果不是有很高的道德修养,严格自律,那么对一位沉浮宦海数十年,而且久居高位的人来说,能保持“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也是不可能的。换言之,即使出于“不敢”,也没有什么可鄙。那些贪墨的官员,何尝不知道一旦东窗事发就会丢官卸职乃至身败名裂呢,但由于放松了自律,突破了底线,胆子越来越大,最后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朝野佥载》卷四中浮休子(该书作者张鷟)对娄师德有如下评价:  

纳言直而温,宽而栗,外愚而内敏,表晦而里明。万顷之波,浑而不浊;百炼之质,磨而不磷。可谓淑人君子,近代之名公者焉。  

而对狄仁杰的评价,则在娄师德之下,他是这样说的:  

(仁杰)粗览经史,薄阅文华。箴规切谏,有古人之风;剪伐淫词,有烈士之操。心神耿直,涅而不淄,胆气坚刚,明而能断。晚途钱癖,和峤之徒与!  

和峤是晋代名臣,但爱钱如命,有“钱癖”之名。张鷟明确指出狄仁杰后来爱钱成癖,属于和峤一类人物,虽然在政治上颇有作为,但在清廉自守上,则远不如娄师德。  

狄仁杰之所以成为传奇人物,主要在于他善断疑案,执法严明。娄师德不负刑狱之责,且以待人宽厚着名,但其不徇私情、依法办事也是不打折扣的。据《朝野佥载》记载:娄师德检校营田时,他的同姓老乡犯了法,都督许钦明判定其该当死罪,老乡的家人请托娄师德通融此事。以娄师德当时的地位,卖个人情让老乡免死轻判并非难事。但他却严词拒绝说:“犯国法,师德当家儿子亦不能舍,何况渠(他)!”第二天见了都督,娄师德说起此事:“闻有一人犯国法,云是师德乡里,师德实不识,但与其父为小儿时共牧牛耳,都督莫以师德宽国家法。”都督听说犯人的父亲是娄师德的“发小”,就让那人卸去枷锁来见娄师德。娄师德教训那人说:“汝辞父娘,求觅官职,不能谨洁,知复奈何!”当然他也并不是完全不讲情义,他让那人饱餐之后再去受刑,就在尊重法律和保持人情上把握了合理的分寸。  

二、娄师德从政之道的当代启示  

娄师德的从政之道,当然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产物,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从初唐到现在,一千三百多年过去了,世易时移,他的那些从政和处世经验如今还有价值吗?其实,对此是无须怀疑的。西方哲人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如果善于学习的话,就会发现古人的经验中有许多具有普遍意义、仍有不少值得今人尤其各级领导借鉴,并且永远不会过时的东西。笔者认为,在娄师德的从政之道中,至少有以下三点可供参考。  

第一,有作为才能有地位,有地位更要有作为。娄师德在地方任职二十余年,久未升迁,但他从不怨天尤人,也不去跑官要官。好不容易入朝为官,在外敌入侵、战局不利之际,他先是奉命去收拾残局,出使议和,不辱使命;后又投笔从戎,亲上前线,克敌制胜,成为一代名将;进身宰辅之后,无论在朝理政,还是在边营田,他都朝乾夕惕,恪尽职守,而不是养尊处优,尸位素餐,享受前期奋斗的“成果”.尤其营田时,他以六十多岁的高龄,亲自参加艰苦的劳动,更是难能可贵。他的从政经历,证明了有作为才能有地位、有地位更要有作为这样一条简单的为官之道。  

第二,器量宽宏才能保持团结,保持团结才能共谋大业。娄师德久居高位,但在和同僚相处时,总是克己让人,谦退隐忍,在非原则问题上从不与人争竞,真正做到了“宰相肚里能撑船”.尤其在处理与狄仁杰的关系上,他的表现更堪称高风亮节。而正是由于他与狄仁杰、张柬之等名臣的各尽其责和通力合作,才保证了当时的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他这样做,固然有自保的考虑,而对保持同僚之间的团结、共同完成肩负的使命,更是不可或缺。相反,那些一旦得势便忘乎所以的人,那些盛气凌人、睚眦必报的人,那些争名夺利、勾心斗角的人,无不对公事、国事造成严重的损害,其自身安全最后也难以保障。  

 

第三,为官必须清廉自守,清廉自守也是最好的自我保护。娄师德自20岁为官,扬名中外前后达50年,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时代,他能终其一生落得“不取一钱”的清廉名声,实属不易。而正因如此,他才能保持晚节,享有令名。古往今来,从开始当官就想做贪官者诚然不乏其人,可以不论;但早期清廉、终成大贪者更是屡见不鲜,关键在于能否防微杜渐,坚守底线,耐得清贫,不慕奢华。人的基本需求其实是有限的,除了个别特殊时期,官员的薪俸对于满足其基本需求、保证其比较体面的生活都是没有问题的;但人的欲望却是无限的,过分的欲望使人利令智昏,就会越界出轨、无所不为,最终踏上不归之路。

对娄师德历史形象的重新勾勒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谁说正宫娘娘不吃香?这几位都是最受宠皇后

    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北齐书·文宣李后传》描绘李祖娥是「”容德甚美”。清代鹅湖逸士的《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中说「”高后李祖娥以秀慧而绝艳”,将李祖娥与西施、昭君、张嫣、张宝珠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五大美女”。鹅湖逸士认为李祖娥是「”不幸生于季世,又嫁高氏无礼之家,迭遭污辱,几至玉碎花残。”而后世却因此几乎忘记她的艳丽,其实李祖娥是「”秋波善睐,神光动人”,属于「”亘古所无,所谓横绝千古之丽也”

  4.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 ... 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大

  5. 真实「 ”余则成”:牛兰夫妇潜入上海,被捕后命运如何?

    作者:常辰哲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这对红色间谍,堪称现实版的「”余则成”夫妇。虽然看上去,这只是战争年代一个普通的间谍故事,因为在当时西方巡捕房和蒋氏大肆抓捕的背景下,无数革命者被捕遇害,他们的事情看上去似乎很普通。但是这起「”间谍案”,却几乎改变了历史走向。故事的开头很简单,也很偶然。1931年6月,新加坡,英国警察抓到了一个共产国际的联络员,约瑟夫。这个约瑟夫,是向马来西亚的同志转移经费的。

  6.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7. 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比「 ”安史之乱”更加严重

    唐朝中期曾爆发过一场险些导致大唐亡国的叛乱事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不过,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二十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严重的叛乱事件又险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历史上将这次叛乱称为「”奉天之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时年37岁的皇太子李适继承皇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可后来的「”安史之乱”却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8.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9.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10. 梁山一百零八好汉,谁可称为真正的英雄?不多,只有三位

    《水浒传》中的梁山一百零八好汉,一直以来都是被正面歌颂的对象,他们锄强扶弱,扶危济困,替天行道,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好汉之歌。孙二娘暗害过路头陀只能算好汉,而称不上英雄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武松。武松血洗都监府如果连武松这样的好汉都无法入选英雄之列,那梁山好汉中又有谁可称得上真正的英雄呢?真正的英雄,一定能够忍辱负重。林冲被发配沧州之际,林娘子前来送行,夫妻两人感情深厚,难分难舍。

随机推荐

  1. 敢于担当的爱

    她对儿子说,你是男子汉,是你做的,就要勇于担当。打印了一份致歉信,向所有被划伤的车主表达歉意,并表示承担全部责任和修理费用,致歉信复印了几十份,张贴在小区所有的出入口和楼梯口。儿子在课余折叠了很多张纸船,上面都醒目地写着“对不起”三个大字,他要将这些船作为礼物,送给车主们。每到一家,孩子一进门就说:“对不起,我不知道划车的后果这么严重,请你们原谅我。”

  2. 现代描写爱情的诗句 最初不相识

    爱的最高境界是经得起平淡的流年。草率地结了婚已经是错了,再也不要草率地去离婚。先试试看,真的不行再离也不迟。而以后的爱情都没有这么纯洁无瑕了。祈求天地放过一双恋人,怕发生的永远别发生。生不对,死不起。习惯,观天,习惯一个人坐在爱情的井里,念著关于你的诗篇。感情的寂寞,大概在于:爱和解脱都无法彻底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最初不相识,最终不相认。

  3. 颂声载道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sòngshēngzǎidào【解释】赞颂之声充满道路。极言称赞者多。【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颂声载道”

  4. 江西与湖南,好基友还是好对手?(上)

    江西与湖南,常以老表互称,历史上却是相爱相...。江西与湖南这对姐妹花,无论是地理区位的相近雷同,还是千百年来人文渊源,远比互敬一句老表,来的有趣得多。但江西更偏东南,接连吴闽。湖南更加居中,控制黔粤。于是湖南率先出手了。虽然看似圆满,但北有匈奴,南有百越,还是不太让人省心。大将屠睢率领的50多万大军受阻严重,相持3年久攻不下。

  5. 谁的笑容温暖彼此的心灵,谁的梦如烟花般璀璨

    谁的笑容温暖彼此的心灵,谁的梦如烟花般璀璨,穿越岁月的时光细细找寻,渴望在某个生命的转角,找到一生的挚爱。期许在阳光的流年里,与你相携到老。

  6. 梦见和哥哥打架梦到和哥哥打架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和哥哥打架好不好

    做梦梦见和哥哥打架好不好?梦见和哥哥打架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和哥哥打架的详细解说吧。梦见小孩死了梦到小孩死了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小孩死了好不好病人梦见和哥哥吵架,会很快痊愈。单身人士梦见和哥哥吵架,最近爱情方面俩相思,必然成功。生意人梦见和哥哥吵架,主近期财运赚小钱。

  7. 梦见杂草:杂草繁茂,所信非人

    假如一个人梦见的杂草特别繁茂,则预示做梦者信任了不该信任的人,或者把精力用错了地方,或者在争取成功的路上受到了很多磨炼。假如有人在梦里见到了杂草,并且自己正在努力地拔除杂草的话,则表示做梦者认识到了自己所面临的障碍,他清楚地知道只有彻底摆脱生活中的琐碎,才能为自己开拓出更广阔的空间,并全方位提高自己的能力。梦见鲜花:得花为吉,送花为凶大师解梦·权威解梦:12年专注解梦服务,值得信赖。

  8. 梅尔C简介

    这首组曲在全球售出8500多万张唱片,并获得9个英国单曲冠军。

  9. 庖丁解牛读后感

    庖丁解牛读后感篇1:大概是在上高中的时候,我跟从老师学过这篇课文。但这个小文章却能如此轻易的就向读者传达了庖丁解牛时的感受,而且感同身受。中学的时候,在课本上又学过《庖丁解牛》,只是作为古文阅读的材料,而不是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再之后,在金庸的《书剑恩仇录》中再次读到《庖丁解牛》。这是庖丁宰牛成功的一大原因!庖丁顺利解牛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10. 奔驰请你拍广告

    突破常规广告模式,奔驰汽车的新广告邀请大众参与创意过程,获得了不凡的宣传效果。>杰克并非广告公司的导演,也不是奔驰公司的宣传人员,怎么会为奔驰公司设计广告呢?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都想为奔驰公司设计广告。而奔驰公司,通过这种广告方式发动了更多人的参与,引起巨大的关注,获得了最大的宣传效果。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