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祖师如何运用公案(李元松)

祖师如何运用公案 李元松 参公案的情形已大略说过,但什么是公案呢?对于这个问题,佛教学者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但依我个人的体会,“公案”有“放诸四海皆準”的含意。修行人虽有古今,但公案的精神和境界是历久弥新的。祖师为什么要叫人参公案呢?第一、是因为学人的道心不强,不知道自己的疑情或疑团在哪里,所以祖师就代替他提出一个问题来,如果学人不懂,就不可以说自己已经开悟,而应当提起精神继续寻师访道。祖师就用这个 ... 来引诱学人、激励学人向前再突破。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正如刚才所说,唐朝以后,丛林里追随祖师的学人时常是数百人甚至数千人,有些真的是为修行而来,也有只是来混日子的,但祖师一个人的体力和时间都有限,无法一个一个指导,所以权宜地开个大众皆可用功的功课,叫大家去参参看“狗子有无佛性”,自认参到答案的或参得如醉如癡的人,才可以来找师父。经过这样的教示,那些不是真的想修行的人,因为都在玩,都在混日子,哪里会有答案,自然也就不敢去找师父了。祖师经过这样的过滤之后,便知道谁真的想修行,谁不想修行,于是才有更多的时间来指导真正想修行的人。所以有些祖师说,你想学佛,那很好,你回去念十万遍“阿弥陀佛”再来找我。没有道心的,他回去之后怎么会念,既然没有念,也就不会再来找师父了,这样正好彼此省事!如果果真回去念完十万遍的佛号,除了表示对师父的信心之外,道心也更显真切,则可作进一步的指导。二祖砍断自己的手臂,向达摩表示向道的决心和对达摩的信心;公案禅盛行的时代,禅师则是叫学人参公案,并以是否依教奉行努力参究,考验学人的道基和信心。而学人如果真的参透公案的精神,则祖师会勘验他的深浅,看看是否彻底了解那个公案;如果真的了解,接下来会再拿另一个更难的公案给他参。不同的公案意境深浅是有差别的,一个真正大彻大悟的人,没有一个公案是他不通的,如果有一个公案不通,那就表示尚未真正的开悟,或悟得还未彻底。所以公案的使用是古代的祖师用来考验与诱发学人道心的一种方便,至于什么样的公案,适合指导什么样的人,须是真正明眼的禅师才能精準的判断。修行的境界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比如惠能在未绍祖位之前,就有“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悟境了,但为什么五祖弘忍大师还要半夜把他叫来,用袈裟围着,然后替他讲解金刚经呢?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六祖至此才豁然大悟地说:“啊!没想到本来面目是这样的!”其实这个故事也是一个公案——到底六祖见五祖的前后,他的悟境差别在哪里?公案是有高低深浅的,有的公案精神境界较高、工夫较深;有的公案较浅,你通这个公案,第二个公案未必能通,第二个通了,第三个又被堵住了。有的公案则通了之后,可以同时解开五十个公案的谜底,不过第五十一个又不通了,这时候师父就会叫他继续参究第五十一个公案,就这样一路前进,直到所有的公案全部突破贯通为止。一般情形是按难易程度一步一步来,而像六祖那样一悟永悟,不再生起疑惑的例子是很特殊的。当临济在大愚禅师座前开悟之后说:“原来黄檗的佛法无多子。”意思是,原来黄檗的佛法不复杂、没什么嘛!大愚说:“你刚才还在问,为什么问三次被黄檗打三次,而现在马上就这样的夸口,说黄檗的佛法无多子,到底有多少,快说,快说!”这是临济的开悟情况,但黄檗的佛法,真的只是这样而已吗?不是!临济那个悟只是极为关键的一次而已,不久之后,他还被他师父再指导过。那是临济在大愚禅师的协助下,开悟回去以后的事。有一次住众全部出坡去耕锄茶园,结果临济的师父黄檗晚了一点才到,被临济一手推倒在地上。维那拉黄檗起来,结果黄檗却打维那不打临济。这次的机锋,是在肯定临济,只是临济并未就此达到大彻大悟。有一次,临济回去看他的师父黄檗,黄檗这时正在方丈室内看佛经,临济就出口说:“原来天下的大禅师,也一样离不开佛经啊!”语气中颇有轻蔑之意。黄檗马上就看出临济的毛病,就把他叫来面前责备:“你在干什么?大家都在结夏安居,你为什么迟到又想早退?很不应该!”说完就赶他离开。临济被赶了出去,本来也不在意,后来走了数里之后,才感觉自己是有点不对劲,于是才又折返向黄檗忏悔,过完夏天才离开。临济这次又悟到什么呢?前后的差别在哪里?祖师就是有那种金刚眼来看透你,逼考你,他不仅会问“六祖见五祖前后悟境的差别何在”,不仅会问“临济的开悟层次”,还可能问你“达摩为什么要面壁九年”?所以公案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古代,但公案的精神是没有古今的,后代的人必须走过达摩、六祖、黄檗、临济等大禅师的心路,或者说——你必须变成公案的剧中人,你才能了解公案的精神。综合上面所谈,公案禅有三个作用,第一是淘汰—些不想修行的人;第二是帮助行者明确了解自心;第三是勘验行者悟境的深浅。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祖师如何运用公案(李元松)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梦见买护肤品

    周公解梦梦见买护肤品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买护肤品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孔子最杰出的弟子应该是谁?孔子的弟子有哪些

       孔子的弟子有哪些: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其中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人都干出了一番成就,对于当时政治,尤其是...

  3. 梦见打架掉牙

    梦见打架掉牙则象征著这种压力只是自己一个人在承担,没有朋友来帮忙。梦见门口的壁画变成两只眼睛,一张嘴,求解梦另外,梦见打架掉牙也象征着人际关系出了问题。

  4. 女友欲用知识换恋人生命

    入院第二天,面对相处了4年的女友刘羡,张爽愧疚地哭泣起来。这个涉世不深的女大学生,用金子般的心,驱逐着压在恋人头上的阴霾。最先了解到这对恋人病情和恋情的是湖南媒体《三湘都市报》,该报决定持续关注张爽的治疗进程,吁请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伸出援手,同时,吁请张爽所在地———武汉的媒体共同关注。昨日,本报记者介入采访时了解到,这对恋人在一无所有中,仍然执着地守望着爱情,期盼生命奇迹的出现!

  5. 第七节 仁孝之君,盛世君主

    明宣宗作为明朝初期的一位守成的皇帝,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君主。宣宗认真对答,并向她报告国家重要的大政方针,征求皇太后的意见。宣宗不仅自己孝敬母后,还教育两宫皇后孝敬、侍奉太后,他们的关系十分和谐。宣宗对母亲的孝敬,在历代帝王中也是极为突出的一个。皇太后对宣宗的教导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宣宗在政治上比较清明,成为了一名“盛世”君主,这与皇太后的细心教导是分不开的。

  6. [专家点评] 明文俶 罂粟萱石图

    [专家点评]明文俶罂粟萱石图明文俶罂粟萱石图,设色绢本立轴纵107厘米,横51厘米。文俶,明代女画家。她是文徵明的玄孙女,与丈夫赵灵均一同隐居,怡情山林。她擅长写生花卉,见幽花异卉、小虫怪蝶就信笔点染,她所绘寒山草木昆虫不下千种。所绘苍松怪石,也颇为老劲。天水赵氏文俶画。

  7. 深入脑海的20种错误饮食观

    今天,就来看看那些我们认为正确,其实是误区的20个饮食观念吧。黄豆中的蛋白质能阻碍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过量摄入黄豆蛋白质可抑制正常铁吸收量的90%,从而出现缺铁性贫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疲倦、嗜睡等贫血状态。当油温高达200度以上,不仅植物油中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将被氧化,而且会产生一种叫做“丙烯醛”的气体。另外“丙烯醛”还会使油产量极易致癌的过氧化物。

  8. 宋朝的牛肉很便宜吗?怎么梁山好汉张口就是两斤

      水浒传中出现的最多的场景就是梁山好汉们喝酒吃肉的场面,无论是谁,似乎都是好酒量好饭量,张口就是几斤上好的酒,再来两斤牛肉。酒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那时候的酒度数很低,就是自酿的米酒,价格也不贵。但是酒肉张口就是两斤,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因为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一直...

  9. 东晋名臣王坦之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东晋著名将领王坦之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关王坦之的生平事迹,在《晋书王坦之传》、《九家旧晋书辑本:晋诸公别传》等历史典籍中有详细记载,所以,欲了解王坦之是个什么样的人,首先应该从历史文献中寻找答案。王坦之据史料记载,王坦之出身列侯世家,自幼聪明伶俐,十分得父亲宠爱,年级弱冠还时常被父亲抱着坐于膝上,故被人戏称为“膝上王文度”。王坦之饱读诗书,于书法方面很有建树,他的《废庄论》成为传世名篇,对后世影响至

  10. 眉毛看你是否聪明绝顶_看相大全

    眉毛的标准是根根见肉,眉毛纤细轻柔。下唇比上唇厚是什么意思_看相大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