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25岁烈士长眠四川50年,78岁哥哥含泪拿出弟弟军帽,「 ”瞒了母亲一辈子”

重庆巫溪的向永召,有一个「 ”神秘”的木头箱子,宝贝似的,不能给别人看。 箱子是母亲的陪嫁,放在二楼储藏间门口,几十年过去,保存得极好。 储藏间是家里的「 ”禁地”,孩子们不能打闹,更不允许随意搬动箱子。「 ”外公的箱子里有什么?”孩子们好奇,缠着向永召要个答案。他总说:「 ”里面有外公最宝贵的东西。” 「 ”最宝贵的东西”,其实是个小包袱,白色粗布缠裹、系紧,两个拳头那么大。把包袱两端的活结打散,一层层揭开,显露在外的,赫然有十几样物件。「 ”军帽一顶、笔记两本、像章七个......” 78岁的向永召一看到它,就忍不住落泪。 包袱最外层的白布已经泛黄发皱,4行黑字清晰可见,「 ”交巫溪县,革命 ... 会收。广元7811部队,向永高遗物。” (向永高烈士遗物。志愿者供图) 1969年,向永召的二弟向永高,怀揣一颗爱国心,应征参军。入伍仅六个月,因炮弹爆炸牺牲,时年25岁。 向永高牺牲后,部队把他的15件遗物寄到家里,向永召妥帖收好,珍藏了50年。 弟弟的遗体在哪里?向永召不知道,他曾试图寻找,但没有结果。向永召认命了,他守着这些遗物,就好似守着弟弟,遗憾被弥补了几分。 2019年11月6日,是向永召一生中值得纪念的一天。在这一天,通过今日头条推送的消息,向永召在生命的暮年,见证了一场奇迹——他找到了弟弟的安葬地。 向永召第一次在外人面前打开箱子,咔嚓,锁开了,他掩埋在内心深处的记忆和思念,也随之苏醒。 「 ”你二叔找着了?” 这是一个周二的下午,46岁的胡涛带小儿子看完病,正在回家的路上。 医院离家有点远,胡涛全神贯注开了快一个小时,有些疲惫。停好车,胡涛的手机突然响了,是出门在外的妻子打来的,说有记者要来采访自己岳父。胡涛有些摸不着头脑。采访?他来不及细问,赶紧往家赶。 一开门,胡涛吓了一跳,客厅「 ”乌泱泱”的,全是人!带队的是镇 ... 李主任,他迎了上来,逐一向胡涛介绍:「 ”这是记者、这是志愿者、那边是武装部的……”紧接着,李主任说明来意,他们是来采访向永高烈士的哥哥,向永召。 这场拜访,源于今日头条发布的一条寻亲信息,「 ”重庆巫溪籍烈士向永高长眠广元市烈士陵园,静待亲人”。信息被精准推送到巫溪当地。看到消息后,重庆头公益寻人服务团队的志愿者很快在当地行动起来,以烈士的籍贯地为圆心,四处走访,最后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查阅资料,找到了关键线索。 (头条寻人发布的烈士寻亲信息) 「 ”向永高”这个名字,胡涛并不陌生,他常听岳父提起。这个人正是岳父的二弟。 「 ”老爹,二叔的墓地找到了,就在四川广元烈士陵园!”向永召上了年纪,耳朵背得厉害,他侧头仔细听,还是没听明白。胡涛俯身在他耳边,重复说了好几遍。「 ”墓地”「 ”四川”,向永召听到几个词。 他反应过来,急声问道:「 ”你二叔找着了?” 「 ”找到了!” 向永召没有想到,在他有生之年,竟然还能收到关于弟弟的消息。他一时说不出话来,脸上的表情显露出内心的不平静,他的嘴角挤出点微笑,眼泪却在眼眶里打转。被记者问到二弟的事迹时,向永召沉默了一会儿,打开了那个箱子。 (向永高烈士大哥向永召。志愿者供图) 「 ”为国家出份力” 1944年,向永高出生在四川巫溪凤凰公社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里。 他在家中排行老二,和大他四岁的哥哥相伴长大,兄弟俩感情极好。家里穷,父母养活四个孩子不容易,更别提花钱送他们上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兄弟俩很早就开始接过父亲肩上的重担。 向永高和大哥向永召,自小形影不离。他们一起下地种田、照顾弟弟妹妹,默契十足。长到十几岁时,向永高看起来更像是哥哥,他身材更高,体型更壮。原本,向永高会和父兄一样,娶妻生子,一生扎根在这片黄土地里。 命运的改变出现在他25岁这年。征兵的消息从县里下发到村庄,已经相好对象、即将成婚的向永高报了名。这个决定,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他们不明白,安生日子不过,为啥非要去当兵。 只有大哥支持向永高的选择,「 ”年轻人,都想出去闯闯,为国家出份力!”向永召是村干部,思想进步,理解弟弟的做法。如果他不是家中的长子、顶梁柱,他也想去参军。 带着哥哥的期望和梦想,向永高顺利通过选拔,入了伍。 25岁的向永高,第一次走出小村庄,跟着部队,去了离家600余公里的地方:四川广元,他换上绿军装,成为中国人民 ... 7811部队75分队的一名普通士兵。 (向永高烈士遗物。志愿者供图) 「 ”我和向永高是老乡,到了部队又分到同一个营,很有缘分。”冉从学老人,和向永高同年入伍,连队相近,两个人经常见面。勤奋好学,是向永高留给战友最深的印象。繁重的训练之余,识字,是向永高最上心的事。向永高非常用功,经常捧着书向战友请教。他一字一句地跟读,熟练后,再拿出草稿纸誊抄。 一支钢笔,令向永高犯了难。他是干农活的好手,无论多沉的农具,都能扛得动、用得灵,但他却拿不好钢笔,滑溜溜的,落在纸上,是一串七扭八歪、大小不一的字迹。 他屏气凝神地写,一面写满了,再翻到背面继续: 「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对于向永高来说,部队,是他人生新的起点。他奋力的抓住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可惜天不遂人愿,噩运,渐渐笼罩在这个年轻人身上。几个月后,随着演习训练中炮弹的爆炸声,向永高的梦,碎了。 (向永高烈士笔记。志愿者供图) 「 ”他咋不回家呢?” 1969年9月27日,向永召不愿提起这个日子。9月的巫溪,阴天居多,偶尔还会下雨。向永召从地里干活回到家,一进家门,就觉得不对,太安静了。 父亲在客厅里,怀里抱着个白布包袱。旁边站着 ... 的工作人员,他们拿着一张纸,正在念上面的字,「 ”棉衣一套,棉帽一顶,单军衣一套,棉鞋一双......” 向永召起初以为,这是弟弟寄回家的东西,但越听越觉得心惊。他不敢去想最坏的那个可能,直到听到最后一句:「 ”向永高遗物,15样东西已查清,请查收。”向永召懵了,那颗夺走他弟弟生命的炮弹,仿佛穿越时空,在他的脑海中炸响。 (向永高烈士遗物清单。志愿者供图) 向永召大哭一场,他自责、后悔,是他亲手把弟弟送进部队,他不能原谅自己。 承受丧子之痛的老父,没有怪任何人,这是二儿子自己的选择。为了宽慰大儿子,他提出两个要求:一是从今起,二儿子的遗物由老大保管;二是儿子牺牲的消息,一定要瞒着妻子,不能让她知道。 向永召都做到了。母亲身体不好,早年伤了眼睛,看不见东西,向永召找出母亲陪嫁的木头箱子,轻轻把弟弟的遗物放进去,绝不在母亲面前拿出。 「 ”你弟弟咋不写信回来?他咋不回家呢?”二儿子离家在外,母亲总惦念着。向永召用弟弟不识字、部队任务重等理由,为他可怜的母亲,编织出一个个善意的谎言。 这一瞒,就是母亲的一辈子。上世纪90年代初,向永召相继送走了父母。生死见惯,他的眼泪都流尽了。随着年纪的增长,梗在心头的苦痛,似乎开始消减。向永召添了个习惯,一到春节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他都要把二弟的遗物,从箱子取出,一件件拿给女儿、女婿看。 「 ”这是你二叔留下的东西,他那么年轻,还没成家就走了。”向永召翻来覆去地说。他不识字,分不清哪张纸是遗物清单,哪张纸是弟弟的笔记,他统一叠好,仔细夹在书里,最后笼起白布,用力扎紧两端。 五十年过去,纸张毫无磨损,字迹依然清晰可见,向永高当年伏案学 ... 身影,仿佛在眼前浮现。 (包裹向永高烈士遗物的白布。志愿者供图) 「 ”最宝贵的东西” 胡涛和妻子结婚20余年,算是向家的半个儿子。他很了解岳父,「 ”二楼的箱子放着老爹最重要的东西,他一拿出二叔的遗物,就是要开始讲往事。”胡涛明白,这是岳父未解的心结。 向永高去世后,家人只收到一个通知和一包遗物,却不知道他具体的埋葬地点。向永召曾试图寻找过,但家里条件差,他也从没出过远门,实在是没有办法。当地习俗讲究「 ”落叶归根”,只要想到弟弟漂泊在外,向永召心里就不是滋味。为了有个寄托,每到清明节,向永召都会买回一大摞纸钱,让女儿写上弟弟的名字,希望他的英灵安息。 2019年11月4日,今日头条公益寻人项目和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广元市烈士陵园合作,帮助在陵园安葬、长期无人祭扫的烈士寻找亲人。向永高就是其中一位尚未联系到亲属的烈士。 (向永高烈士之墓) 在巫溪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凤凰镇镇 ... 以及当地志愿者的合作下,今日头条发布的向永高烈士的寻亲信息,终于找到了「 ”家”。第一次得知弟弟的安葬地,向永召很激动,「 ”没有想到这么多年过去,还有人记得他!” 这是今日头条「 ”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2018年7月启动以来,找到的第700位烈士亲人。 向永召打开了箱子,拿出二弟的遗物。语录、军帽、像章……看着这些他珍藏了一辈子的「 ”最宝贵的东西”,过去的一幕幕在眼前闪现。 参军、噩耗、眼泪,记忆定格在1969年3月的那一天。年轻的向永高穿着军装、戴着军帽,踏上了从军的路途。之后再也没能回来。

25岁烈士长眠四川50年,78岁哥哥含泪拿出弟弟军帽,「 ”瞒了母亲一辈子”的更多相关文章

  1. 25岁烈士长眠四川50年,78岁哥哥含泪拿出弟弟军帽,「 ”瞒了母亲一辈子”

    重庆巫溪的向永召,有一个「”神秘”的木头箱子,宝贝似的,不能给别人看。箱子是母亲的陪嫁,放在二楼储藏间门口,几十年过去,保存得极好。储藏间是家里的「”禁地”,孩子们不能打闹,更不允许随意搬动箱子。「”外公的箱子里有什么?”孩子们好奇,缠着向永召要个答案。他总说:「”里面有外公最宝贵的东西。”「”最宝贵的东西”,其实是个小包袱,白色粗布缠裹、系紧,两个拳头那么大。把包袱两端的活结打散,一层层揭开,显

  2. 下川东游击队及彭咏梧的结局是什么?他是怎么死?

    >11月底,彭咏梧一行告别重庆,到了下川东,在云阳鹿塘坪正式成立了川东民主联军下川东纵队,后改为“中国...川东游击纵队”,彭咏梧为政治...,赵唯为司令员,下设巴北、奉(节)大巫(山)、七南、开县等支队。于是,1947年12月15日,彭咏梧、陈太侯在昙花乡圣母垭主持召开了川东游击队奉大巫支队成立大会。1月11日,部队向老寨子集结。彭咏梧组织大家分组突围,以分散敌人的火力。彭咏梧把肩、头和双手全用上,终于将伤员送了上去。

随机推荐

  1. 鱼目混珠是什么意思?

    【拼音】yúmùhùnzhū【解释】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鱼目混珠的故事【例子】可是这些卖国的老爷们不是也在鱼目混珠,也在自称为爱国忧民的志士吗?(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近义词】以假乱真,冒名顶替,滥竽充数【反义词】黑白分明,泾渭分明,是非分明【相关】百度“鱼目混珠”

  2. 显个性的签名短语说说-感人的情话

    十六、很多事都介于不说憋屈和说了矫情之间。回到我们相遇的地点,才知道我对你有太多的不了解。

  3. 伯字开头的成语 | 历史新知网

    伯字开头的成语伯仲之间、伯乐一顾、伯埙仲篪、伯玉知非、伯道无儿、伯歌季舞、伯俞泣杖、伯乐哭骥、伯仲叔季、伯虑愁眠、伯劳飞燕、伯乐相马、伯乐识马伯字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不分伯仲一时伯仲伯劳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4. 7月这菜不吃真亏,清热解暑毒,比吃绿豆还要好,常给家人做

    明日进入小暑节气,俗话说「”大暑小暑,上蒸下煮”,进入小暑节气以后,也马上要入伏了,天气闷热,雨水增多,一年中最难熬的日子来临了。这段时间饮食上以清热去火、解暑祛湿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多清淡少油腻,少吃辛辣、少吃冰镇食物,避免给本来就虚弱的脾胃造成伤害。可煮一些汤水和粥,来补充身体所流失的水分,容易消化且能提供足够的营养。还可以多吃一些凉拌菜,能够保持青菜营养不流失,多放点醋和大蒜,还能起到...

  5. 林肯简介:25岁以前都没有固定的职业

      林肯简介:18岁那年,身材高大的林肯为一个船主所雇佣,与人同乘一条平底驳船顺俄亥俄河而下,航行千里到达奥尔良。  25岁以前,林肯没有固定的职业,四处谋生。成年后,他成为一名当地土地测绘员,因精通测量和计算,常被人们请去解决地界纠纷。在艰苦的劳作之余,林肯始终是一个...

  6. 梁武帝萧衍为何四十年“不与女人同屋”?

     梁武帝萧衍为何四十年“不与女人同屋”?  中国的皇帝都好色,这是事实,但也有一位皇帝以高寿和不近女色闻名,他就是梁武帝萧衍。  《梁史》记载,萧衍“五十外便断房室”,天监十二年(公元513),萧衍始&ldquo...

  7. 七、四方参访 马荷西·拉曼

    停留期间,马荷西·拉曼正在禁语。夏士垂先生是其中一位很出色的弟子,他给我们开示,而马荷西·拉曼则静静的坐在一旁。马荷西·拉曼在场时,我发现一件在其他地方极为少见的现象。马荷西·拉曼并没有一个具有肉身的灵性上师。虽然这个冥想的...是东西双方哲学共同的基石而马荷西拉曼再度把它重振起来。

  8. 梦见冰雪融化

    周公解梦梦见冰雪融化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冰雪融化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顺治为什么要出家呢?董鄂妃是如何进宫的?

    顺治为什么要出家呢?董鄂妃是如何进宫的?  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一位皇帝,他其实是一个挺励精图治的帝王,但是他最出名的不是他的政绩,而是他与妃子董鄂妃的爱情故事。一个为爱出家的皇帝,几乎成了顺治的标签。今天我们就谈谈顺治为何出家。...

  10. 孕妇梦见清水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清水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清水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