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海内外收藏的遇林亭窑金彩天目金彩文字武夷山图天目高5.9、口径10.8、足径3.7cm金彩文字武夷山图天目高5、口径10.5、足径3.3cm金彩文字“寿山福海”天目高6.2、口径12.8、足径4.4cm金彩文字“寿山福海”天目高6.2、口径12.8、足径4.4cm金彩文字“寿山福海”天目高6.3~6.6、口径12.5~12.7、足径4.2cm五岛美术馆藏金彩花卉天目德国科隆艺术馆藏,被注明为吉州窑。在此之前,传世金彩天目被认为建窑或吉州窑所产。
海内外收藏的遇林亭窑金彩天目
金彩文字武夷山图天目 高5.9、口径10.8、足径3.7cm
金彩文字武夷山图天目 高5、口径10.5、足径3.3cm
金彩文字“寿山福海”天目 高6.2、口径12.8、足径4.4cm
金彩文字“寿山福海”天目 高6.2、口径12.8、足径4.4cm
金彩文字“寿山福海”天目 高6.3~6.6、口径12.5~12.7、足径4.2cm 五岛美术馆藏
金彩花卉天目 德国科隆艺术馆藏,被注明为吉州窑。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金彩天目 高5.5、口径11、足径3.5㎝
.
1998~2000年间,经福建省考古队发掘出土了宋代金彩天目碗残片36件(片),为传世金彩天目找到了原产地。在此之前,传世金彩天目被认为建窑或吉州窑所产。
遇林亭窑金彩天目,与建盏的造型与釉色(纯黑无纹者)虽然相似(包括足墙修刀),但釉层与胎体都较建盏轻薄,少见釉泪(流、聚釉),胎色、胎骨与建盏明显有异。日本学术界也曾考虑将金彩天目定为建窑,但这些明显异于建盏的因素一直困扰着学术界,迟迟不能确定窑口。
1994年秋在日本茶道资料馆与MOA美术馆举办了“唐物天目——福建省建窑出土天目与日本的传世天目特别展”,金彩文字天目被正式确定为崇安(武夷山市)星村窑(遇林亭窑)产品。长期困扰日本茶道的又一个谜团被破解。金彩文字天目为福建遇林亭窑南宋产品,得到日本学术界的共同认同。
内侧金彩描绘楼阁、岩石、树木等武夷山风景图案,口沿书与朱熹的武夷棹歌十首之一的“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口沿扣银,露胎铁褐色。被日本 ... 定为重要美术品。
内侧金彩描绘楼阁、岩石、树木等武夷山风景图案以及相应解说文字,如:“御赐学庵”、“大观音石”、“小观音石”、“升真元化洞”等,口沿书与朱熹的武夷棹歌十首之一的“一曲溪过上钓船,幔亭峰影蘸睛川;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口沿失釉呈褐黄色,灰白色胎骨。
内侧金彩描绘放射线纹,4个云团形开光图案内书“寿山福海”吉祥文字,内底心绘五角花纹。口沿扣银,胎骨灰白色,无流、聚釉。被日本 ... 定为重要美术品。
内侧金彩描绘放射线纹,“寿山福海”吉祥文字书于4个双线云团形开光图案内,内底心绘五角花纹。口沿褐黄色,见细小毫纹,胎表黄褐色,胎骨灰白色,无流、聚釉,釉面有气泡。
绘折枝花卉两组,,也被误为“吉州窑描金碗,并被不少“鉴定鉴赏”类书籍“转载”并从该说。从碗口沿短毫及釉色,可看出非吉州窑产品,因为吉州窑均为素黑,能见兔毫的是两次施釉的人工兔毫,与自然窑变兔毫明显不同。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