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彩的釉色特征 康熙五彩的釉色特征釉上五彩是康熙瓷器的重要代表作,五彩中的颜色除矾红以外,绿、黄、紫、蓝诸色剔透明澈,釉微微凸出,有宝石之感,色彩光艳夺目,烧成温度在780度至800度左右。由于受到制笔、制油及制料工艺的约束,早期康熙五彩的黑色线条显得不挺,断续及毛糊,不够乌黑,甚至带褐。花翠(粉红色):这在康熙五彩中是鲜为人知的色彩。
钴蓝釉瓷的发展及鉴定要点 钴蓝釉瓷的发展及鉴定要点元代景德镇制瓷业异军突起,迅速发展,至明清两代该镇更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并设有御窑厂专烧宫廷御用瓷器。3件均为钴蓝釉,腹身贴塑三爪白龙纹,龙身细长,矫健有力,为典型的元代龙纹特征。后随着考古资料的新发现,被定为元代遗物,并且是不可多得的一级文物。蓝釉白龙盘另有一种口径达46厘米的,现藏于伊朗巴士顿博物馆及阿特别尔寺。
广彩瓷器赏析 广彩瓷器赏析“广彩”是一个特定的名称,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的是“广州彩绘瓷器”的简称,是指在广州地区绘制的釉上彩绘瓷器,素白瓷胎来自景德镇。狭义的是“广州织金彩绘瓷器”的简称,是指在彩绘瓷器的过程中,移植了提花丝织物中的“织金”手法来施加彩绘,特别是金彩,具有类似丝绸“织金锦”效果的广州彩绘瓷器。康熙晚期至雍正时期,是广彩瓷器的初创阶段,彩绘匠师、彩绘颜料以及素白瓷胎等都来自景德镇。
海内外收藏的遇林亭窑金彩天目 海内外收藏的遇林亭窑金彩天目金彩文字武夷山图天目高5.9、口径10.8、足径3.7cm金彩文字武夷山图天目高5、口径10.5、足径3.3cm金彩文字“寿山福海”天目高6.2、口径12.8、足径4.4cm金彩文字“寿山福海”天目高6.2、口径12.8、足径4.4cm金彩文字“寿山福海”天目高6.3~6.6、口径12.5~12.7、足径4.2cm五岛美术馆藏金彩花卉天目德国科隆艺术馆藏,被注明为吉州窑。在此之前,传世金彩天目被认为建窑或吉州窑所产。
[专家点评] 清康熙祭蓝釉描金诗文书画花觚 [专家点评]清康熙祭蓝釉描金诗文书画花觚清康熙霁蓝釉描金诗文书画花觚(底足)底足墨书文字清康熙霁蓝釉描金诗文书画花觚藤王阁金彩文字藤王阁这件器物俗称花觚,正式名称叫凤尾尊,是纯装饰用器。清代早期广泛流行,康熙朝最多,乾隆朝渐趋式微,乾隆以后基本消失。在中国正统文化之中蓝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历来帝皇用以礼天祭祖的。清代康熙皇帝重文事,因此康熙朝陶瓷器流行采用中国古代故事、诗文书画的形式来装饰。
[专家点评] 清乾隆祭蓝釉描金龙碗 [专家点评]清乾隆祭蓝釉描金龙碗清乾隆霁蓝釉描金龙碗(底款)清乾隆霁蓝釉描金龙碗(底足)该器蓝釉鲜亮,金彩完好,瓷质细腻。圈足内青花款“大清乾隆年制”,是清代民窑精品。广州博物馆藏有一件清代乾隆官窑斗彩龙纹碗,是晚清是被人从宫中偷带出来的,其上的龙纹被刻意涂去了一爪变成四爪龙了。清代的金彩十分容易脱落,我们现在看到的早清色地描金器大部分金彩已经脱落殆尽了,价格也就大打折扣了。
[专家点评] 北宋 遇林亭窑黑釉金彩盏 [专家点评]北宋遇林亭窑黑釉金彩盏北宋遇林亭窑黑釉金彩盏(里内)北宋遇林亭窑黑釉金彩盏(底足)这件风格别致的北宋福建遇林亭窑黑釉盏,口径11厘米,高5.2厘米。黑釉内满外腹不及底,有垂流釉痕。其装饰技法是在已烧成的黑釉盏上,用软笔类工具蘸金银彩料绘就,经低温烘烧而成,这就是所谓“描金银彩”图案的黑釉瓷器。可以想像,如果金银彩未失,明亮闪闪的金银色与乌黑透亮的黑釉相互影衬,应是异常精美的。
[专家点评] 清乾隆 珐琅彩景州塔纹瓶 [专家点评]清乾隆珐琅彩景州塔纹瓶这件清乾隆珐琅彩景州塔纹瓶高26厘米,足径12.1厘米,口径12.1厘米。腹部以冬青釉加金色乳钉为地四面开光,光内粉彩绘景州开福寺塔及墨彩篆书乾隆御制诗《登景州开福寺塔》七律一首;并有“乾隆宸翰”、“惟精惟一”红篆印两方。底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全器施用多种色调珐琅彩与粉彩合绘纹饰,色彩丰富,造型优美,画工精致,为乾隆时期的精湛作品,现藏故宫博物院。
[专家点评] 清道光 景德镇窑豆青釉金彩象耳扁瓶 [专家点评]清道光景德镇窑豆青釉金彩象耳扁瓶清道光景德镇窑豆青釉金彩象耳扁瓶(底款)这只清道光豆青釉金彩象耳扁瓶高13.5厘米,腹宽11.5厘米,厚8厘米。该瓶器身均绘以金彩。两象耳亦描金;腹部主题纹饰为描金双螭龙。此器造型上器口与器足厚度基本相同,前朝同类器多为口薄足厚;此外,道光朝常在单色釉上描金。与同朝其他器比较,此器胎质较紧密,...也较工整,为道光朝官款。
明瓷珍宝 | 如雷贯耳的永乐瓷 景德镇瓷器产品占据了全国的主要市场,因此,真正代表明代瓷业时代特征的是景德镇瓷器。永宣青花的磅礴大气青花瓷始于唐代,成熟于元代,到了明代永宣时期,青花瓷可谓是到了登峰造极的状态,如日中天,而青花瓷的生产能在永宣时期达到巅峰与永乐皇帝朱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