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在青铜峡西岸,有一座神秘的、排列成三角形的塔群。有专家认为,108塔应修建在元代,理由是当年元灭绝西夏,不可能留下任何建筑,而且108塔的形制属于元代时新出现于内地的藏传佛教式塔,因此可以推测塔群应当是始建于元代的。但也有学者根据对108塔出土的西夏文物研究后断定,108塔应建于西夏时期。青铜峡108塔是我国佛塔建筑中唯一总体布局为三角形的大型塔群。108,在中国佛教中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
排列成三角形的塔群。资料图片黄河从甘肃兰州经红山峡、黄羊湾,奔流至宁夏中部、距银川市76公里处的峡口山,两岸悬崖峭壁高耸,河面突然变窄,水势非常汹涌,因崖壁呈青铜色,故名青铜峡。在青铜峡西岸,有一座神秘的、排列成三角形的塔群。塔群坐西朝东,背山面河,皆为实心藏传佛教塔,依山势凿石分阶而建,自高而低有阶梯式护坡平台12级,逐级加宽,按1、3、3、5、5、7、9、11、13、15、17、19的奇数排列,精整有序,总共108座。塔群中最上面一座塔高4米,其余各塔高均在2.5米至3米之间,构成一个金字塔阵,蔚为壮观。在很长的时间里,108塔一直没有被人重视,直到上世纪50年代末,青铜峡要修建水利枢纽,在建造水库大坝不得不迁移这些塔时,从打开的塔座里发现了不少带有西夏文字的千佛图帛画和佛经残页以及其他一些文物时,108塔才从尘封的漫长岁月里出现在世人面前,引起了关注。多年来,关于108塔的修建年代一直是个谜。史书里对此的记载也语焉不详。明英宗时修撰的《大明一统志》记载:“峡山口……两山相夹,黄河流经其中,一名青铜峡,上有古塔一百八座。”可见15世纪中期塔群就已经存在了,并且当时称其为“古塔”,可以推测塔的修建年代则更为久远。有专家认为,108塔应修建在元代,理由是当年元灭绝西夏,不可能留下任何建筑,而且108塔的形制属于元代时新出现于内地的藏传佛教式塔,因此可以推测塔群应当是始建于元代的。但也有学者根据对108塔出土的西夏文物研究后断定,108塔应建于西夏时期。西夏时期,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平民百姓,都对佛教崇拜之极,而且不论是大乘佛教、小乘佛教,还是藏传佛教,他们都深信不疑。因此,西夏时期的宁夏不仅佛塔林立,而且是中原佛教文化与西部佛教文化以及佛教各种教派文化的交汇点,在西夏王朝统治的河西走廊一带修建有大量的佛寺、佛塔等。青铜峡108塔是我国佛塔建筑中唯一总体布局为三角形的大型塔群。108,在中国佛教中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佛学认为,人生有烦恼和苦难108种,为消除这些烦恼与苦难,规定惯珠要108颗,念佛要108遍,敲钟要108声,所以108塔应该是为消除人生烦恼和灾难而特意建造的。那么,为何要排成12行呢?佛教又认为,人生最基本的迷惑和痛苦有“十二因缘”(亦称十二缘起或十二支)。此外,12还是古代天文学、占星术和历法中有关时间与空间最基本的数字(如一年12个月,昼夜各12小时,太阳穿过黄道12星象的运行),成为精神与世俗世界统一的象征。108塔排列成12行,是有其深邃的内涵的。究竟是何人出于何种目的,要在这黄河古峡的西岸布下这么个大型塔群呢?现在也已无证可考。在宁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北宋年间,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出征,率兵来到宁夏青铜峡的黄河岸边,与对岸的敌军相持。面对汹涌澎湃的涛涛黄河,穆桂英威风凛凛地站在山顶,手持令旗,开始点将。穆桂英点了一百单八将,组成了一个变化无穷的“天门阵”。敌军隔岸观望,见穆桂英飒爽英姿,布阵有方,吓得失魂丧胆,不战而逃。后人为了纪念穆桂英,就在当年点将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代表一百单八将的“穆桂英点将台”。也有一说是,明初,戍守军队在保卫长城的一次战斗中,有108位将士在黄河岸边阻击敌人,全部壮烈牺牲。老百姓为了纪念这些将士,就建了这个排成众志成城阵势的108塔,以寓英灵长存。还有人说,抗敌而死的并非戍守长城的将士,而是108个和尚,这些传说,给108塔蒙上了更多迷雾。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