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禅宗五祖弘忍与莲洞相传禅宗五祖师弘忍曾游憩息于此,爱石洞之幽,山林之美,在此开辟道场讲经说法,弘扬禅学,并建有五祖禅林,此寺在明代以前规模宏巨。同年九月道信圆寂,由他继承法席,后世称他为禅宗第五祖。到了道信、弘忍时代,禅风一变。他们实行生产自给,把运水搬柴等一切劳动都当作禅的修行;弘忍并认为学道应该山居,远离嚣尘。弘忍的禅学传自道信。这是他继承道信以心法为宗的设施。
禅宗五祖弘忍与莲洞相传禅宗五祖师弘忍曾游憩息于此,爱石洞之幽,山林之美,在此开辟道场讲经说法,弘扬禅学,并建有五祖禅林,此寺在明代以前规模宏巨。寺内现已梵音续接,香火渐旺。弘忍,俗姓周,湖北黄梅人,生于隋仁寿元年(601)。七岁时,从四祖道信(580-651)出家,年十三,正式剃度为僧。他在道信门下,日间从事劳动,夜间 ... 习禅。道信常以禅宗顿渐宗旨考验他,他触事解悟,尽得道信的禅法。永徽三年(651)道信付法传衣给他。同年九月道信圆寂,由他继承法席,后世称他为禅宗第五祖。因为四方来学的人日多,便在湖北双峰山的东面冯茂山另建道场,名东山寺,时称他的禅学为东山法门。中国禅宗从初祖菩提达摩到三祖僧璨,其门徒都行头陀行,一衣一钵,随缘而住,并不聚徒定居于一处。到了道信、弘忍时代,禅风一变。道信于唐武德(618)初入黄梅双峰山,一住三十余年,会众多至五百。后来弘忍移居东山,又二十余年,徒众多至七百人,这两代禅徒都定住一处,过着集体生活。他们实行生产自给,把运水搬柴等一切劳动都当作禅的修行;弘忍并认为学道应该山居,远离嚣尘。这是后来马祖、百丈等于深山幽谷建立丛林,实行农禅生活的指导思想。弘忍的禅学传自道信。道信自说他的法门:一依《楞伽经》以心法为宗,二依《文殊般若经》的一行三昧。弘忍常说:“欲知法要,心是十二部经之根本。”又说:“诸佛只是以心传心,达者印可,更无别法”(《宗镜录》卷九十七)。这是他继承道信以心法为宗的设施。弘忍会下的徒众极多,其及门弟子,据《楞伽师资记》和《历代法宝记》所载有十一人,《景德传灯录》所载有十三人,宗密的《圆觉经大疏钞》及《禅门师资承袭图》所载有十六人,总计见于记载的约二十五人。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