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

探寻定州“中华第一塔”

早就听闻在定州古城中,有一座历经千年风雨至今犹存的古塔,它是中国现存最高的砖木结构之塔,其名曰“开元寺塔”,据史载,开元寺建造于北魏时期,先有寺,后有塔,此塔于1055年建成,距今以将近1000年之久,由于其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熊美的外形,被誉为“中华第一塔”。

实拍穿越千年的宝贝,定州静志寺塔基金棺

实拍穿越千年的宝贝,定州静志寺塔基金棺1969年5月,在河北定州贡院的一次日常施工中,静志寺地宫顶盖被意外发现,从此一个穿越千年的地宫宝藏被发现了,在这个狭小的空间内,竟然出土了六七百件的珍贵北宋文物,尤其是一件金光灿灿的“北宋錾花舍利金棺”最为精美绝伦。>此棺精美之至,不愧为北宋时期定州金器之精品。下面为老猪实拍的一组照片,特发出与各位分享共赏,您上眼嘞。

高延宗的故事:身体肥胖却健步如飞 只当了两天皇帝

后来被拥立为帝,但只当了两天皇帝就被赐死了。高延宗>高延宗的故事>身体肥胖>高延宗身体肥胖,前看象仰面朝天,后看像俯伏在地,人们常常取笑他的模样。>二日天子>高延宗兵败前,在邺城的厅事堂上,看见两日相连置。高延宗的年号为德昌,好事者将“昌”字附会,说高延宗得到二日的时间做皇帝。赵道德认为高延宗在受杖责时不老实,又加打了三十下。

也谈“定州磁芒”

也谈“定州磁芒”定州磁芒,乃定瓷覆烧工艺所致。然而由于今人的过度猜想,使得“定州磁芒”变得模糊了起来。此说虽为判别真玉与珉之...,但于无意中却也道出了一个真实,“真玉须定州磁芒所不能伤者”,此“不能伤者”乃“定州磁芒”也,也即定瓷之覆烧芒口毛边是也。可见“定州磁芒”之呼,乃可确证为定瓷覆烧芒口之宋时称呼矣!

对“官”、“新官”及“易定”款瓷器再认识

对“官”、“新官”及“易定”款瓷器再认识瓷器上题写款识最早的实物资料是东汉时期的青釉壶,上刻有“王尊”两字。其中,“官”、“新官”款白釉瓷器在浙江、湖南、河南、陕西、河北、北京、辽宁和内蒙古等地均有出土。

唐宋时期定瓷的生产及其影响

唐宋时期定瓷的生产及其影响一、定州作为唐宋时期重要瓷器生产地的形成瓷器...在唐代以前罕见记载,今人论述瓷器生产也多是从宋代五大名窑说起。可见唐初瓷器...水平业已达到很高的水准。据《曲阳县志》记载,后周显德四年,时任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殿中御史冯翱,还兼任瓷窑商税务使,说明在五代时定瓷的发展已引起统治者的注意,并已设置专门官员开始征收瓷器税。

[专家点评] 北宋 定窑白釉法螺

[专家点评]北宋定窑白釉法螺这件北宋白釉法螺高18.5厘米。螺体表面浅刻水波纹,外罩白釉,釉色白中泛青。造型完全按照天然海螺用手工捏塑而成,比例准确,形态逼真,能够吹出洪亮的声音,充分显示了北宋定窑高超的造型工艺。法螺是佛教“八宝”之一,也是做法事时使用的一种乐器。此件法螺1969年出土于定州静志寺塔基,现藏于定州博物馆。

[专家点评] 北宋 定窑白釉褐彩轿

[专家点评]北宋定窑白釉褐彩轿这件北宋白釉褐彩轿通高15.8厘米。轿顶塑成用绳子和毛毡结扎而成的六角攒尖式,六面各贴一朵模印团华。轿身及轿夫施白釉,轿顶施黑褐色釉,轿身四周及轿夫身上也装饰性地点有黑褐彩。这件白釉褐彩轿采用了捏塑、堆贴、镂空、压印、刻花以及点彩等多种装饰技法,真实再现了北宋民间四人肩舆(轿)的形象,是定窑仿生瓷中罕见的精品。这件白釉褐彩轿1969年出土于定州静志寺塔基,现藏于定州博物馆。

清高宗御制咏瓷诗 下

清高宗御制咏瓷诗下咏官窑贯耳瓶釉气犹滋火气磨,两傍贯耳足穿过。咏官窑海棠式瓶生二精陶出处州,近千年物拟琳球。咏官窑双弦小瓶宋时窑器至今存,围颈双弦朴可扪。咏官窑三登瓶修内成秘器,年陈陶气澄。咏官窑两耳壶底论越州及汝州,朴无矩度有神遒。以此品其第,高下原堪知。久置檀架间,未咏诚孤其。咏官窑筒器品称珍器亦称稀,生二陶成是也非,植笔簪花无不可,一家声应本相依。咏哥窑葵花碗哥窑百圾破,铁足独称珍。

河北「 ”状元之乡”:历史上第一个「 ”连中三元"的状元家乡——定州

状元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国科举制度诸多名词中最为炫耀的一个。科举制选状元肇基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河北出的状元人数虽远逊江浙等南方省份,但也占到全国状元总数的10%,计有文状元45名,武状元25名,且分布广泛。其中,出状元较多的6个县(市),分别是定州10名,清河6名,肃宁、大名、涿州、献县也各出了3名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