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此时袁绍雄据河北之地,治下有幽、冀、并、青四州,实力雄厚,兵精粮足,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占据了兖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隶。荀彧在三国演义里,曹操的谋士郭嘉,为了打消曹操的疑虑,让曹操恢复信心,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分析曹袁之间的优劣。反倒是曹操手下的另外两个谋士都曾提出四胜四败论。贾诩事实上荀彧除了以四胜四败论坚定曹操的信心之外,还曾精准地预测了官渡之战的结果。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这是官渡之战爆发的前一年。此时袁绍雄据河北之地,治下有幽、冀、并、青四州,实力雄厚,兵精粮足,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占据了兖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隶。三国中最大的两个诸侯即将发生碰撞,战事一触即发。 同年六月,袁绍挑选率领精兵十万,企图南下进攻许都。此时的曹操对战胜袁绍却显得信心不足,毕竟袁绍的实力远在曹操之上。 荀彧 在三国演义里,曹操的谋士郭嘉,为了打消曹操的疑虑,让曹操恢复信心,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分析曹袁之间的优劣。郭嘉从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武胜十个方面,阐述曹操占有优势,而袁绍处于劣势,曹操必胜。不过遗憾地是,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在三国志中并没有记载,只是傅玄所注中记载。很多人都怀疑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可能是不存在的。 反倒是曹操手下的另外两个谋士都曾提出四胜四败论。一个是荀彧,荀彧以度胜、谋胜、武胜、德胜四个方面分析曹操大占优势,此战必胜。另一个是贾诩,贾诩则以明胜、勇胜”、用人胜、决机胜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荀彧和贾诩的四胜四败论坚定了曹操此战必胜的信心,曹操再无忧虑。 贾诩 事实上荀彧除了以四胜四败论坚定曹操的信心之外,还曾精准地预测了官渡之战的结果。 《三国志》记载:孔融谓彧曰:「 ”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彧曰:「 ”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曹操 荀彧分析了袁绍手下田丰、许攸、审配、逢纪这4个谋士的性格特点,尤其是「 ”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指出袁绍留审配和逢纪留在邺城,一旦许攸的家人犯法,审配不会纵容,则许攸必反。而袁绍手下的颜良、文丑不过是勇夫而已,一战可定。 袁绍 结果果然和荀彧预测的一样。田丰果然刚而犯上,被袁绍直接下了大牢。白马之战中,颜良被关羽所 ... 。曹操又采用荀攸饵敌之计,以不足六百骑大破文丑一军,文丑死于乱军之中。颜良、文丑也确实是「 ”一夫之勇”。官渡之战进入相持阶段,许攸的家人果然在邺城犯法,被审配抓获,许攸也算是贪而不知。审配和许攸早有矛盾,看见有这么好的机会可以整许攸,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竟写信将此事告知正在前线督战的袁绍,袁绍在前线大战,后方这点破事也告知袁绍,除了让袁绍徒增烦恼之后,一点实际意义都没有,审配不愧是「 ”专而无谋”。结果此举惹恼许攸,导致许攸背叛袁绍,投了曹操,为曹操献上火烧乌巢之计,烧掉袁军粮草,最终袁军大败。逢纪在官渡之战前后几乎什么事都没有做,还真的是「 ”果而无用”。 荀彧 不过史料并没有记载荀彧是什么时间、在什么情况下,预测出官渡之战的结果,但显然不是在公开场合或者是对曹操讲的。根据史料的记载,孔融担心战局,问了荀彧,荀彧才做了这番回答。官渡之战中孔融和荀彧并没有随行,而是镇守后方,可能是两人茶余饭后,聊起了战局,荀彧才做出这些精准的预测。由此可见,荀彧说这番话时,曹操和袁绍正相持在官渡,而并不是曹操出战前就做出的预测。 官渡之战中荀彧虽没有随军,但在整个战役中荀彧也是尽心尽力稳定后方,出谋划策,功不可没。荀彧对于整个战局的判断,也体现了他作为曹操手下首席谋臣的卓绝的才能。
本文标签:官渡之战曹操荀彧袁绍三国许攸审配文丑颜良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