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伏后见操来,慌忙起身。帝见曹操,战栗不已。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发生在曹操谋害伏皇后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曹操、汉献帝和伏皇后。原文如下: 曹操带剑入宫,献帝正与伏后共坐。伏后见操来,慌忙起身。帝见曹操,战栗不已。操曰:「 ”孙权、刘备各霸一方,不尊朝廷,当如之何?”帝曰:「 ”尽在魏公裁处,”操怒曰:「 ”陛下出此言,外人闻之,只道吾欺君也。”帝曰:「 ”君若肯相辅则幸甚;不尔,愿垂恩相舍。”操闻言,怒目视帝,恨恨而出。左右或奏帝曰:「 ”近闻魏公欲自立为王,不久必将篡位。”帝与伏后大哭。后曰:「 ”妾父伏完常有 ... 操之心,妾今当修书一封,密与父图之”。 帝曰:「 ”昔董承为事不密,反遭大祸;今恐又泄漏,朕与汝皆休矣!”后曰:「 ”旦夕如坐针毡,似此为人,不如早亡!妾看宦官中之忠义可托者,莫如穆顺,当令寄此书。”乃即召穆顺入屏后,退去左右近侍。帝后大哭告顺曰:「 ”操贼欲为魏王,早晚必行篡夺之事。朕欲令后父伏完密图此贼,而左右之人,俱贼心腹,无可托者。欲汝将皇后密书,寄与伏完。量汝忠义,必不负朕。”顺泣曰:「 ”臣感陛下大恩,敢不以死报!臣即请行。”后乃修书付顺。顺藏书于发中,潜出禁宫,径至伏完宅,将书呈上。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王粲等人提议拥立曹操为魏王,但却遭到中书令荀攸的反对。曹操大怒,认为荀攸是在仿效荀彧与自己作对。荀攸闻言忧郁成疾,不久后病逝,但此时却使得曹操暂时放弃了称王的念头。没过几天,曹操来到皇宫,故意刁难汉献帝。汉献帝及伏皇后气愤不已。随后,汉献帝及伏皇后分别写了一封密信给皇后的父亲付完,命其秘密招兵买马推翻曹操。不过,此事很快被曹操发觉,伏皇后也因此被 ... 。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伏皇后口中的「 ”如坐针毡”, 意为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晋书•杜预传》中的「 ”锡性亮直忠烈,屡谏慜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小说中提到的曹操诛 ... 伏皇后的故事情节,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据《三国志•武帝纪》载:「 ”(献帝建安十九年)十一月,汉皇后伏氏坐昔与父故屯骑校尉完书,云帝以董承被诛怨恨公,辞甚丑恶,发闻,后废黜死,兄弟皆伏法。”该传注引《曹瞒传》称:「 ”(曹操)将后 ... 之,完及宗族死者数百人。” 那么,伏皇后被 ... 的原因是不是如小说所言密谋与父亲付完一起铲除曹操呢?答案是否定的。据《后汉书•皇后纪》载:「 ”完以政在曹操,自嫌尊戚,乃上印绶,拜中散大夫,寻迁屯骑校尉。十四年卒。”这也就意味着付完早在献帝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已经去世了。他有怎么可能去参与发生在献帝建安十九年的密谋呢?显然这不过是小说作者的虚构而已。 既然付完早已在五年前去世,曹操为何要强加罪名致伏皇后与死地呢?原因出在献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5年)曹操做的一件事。据《三国志•武帝纪》载:「 ”(献帝建安)秋七月,始建魏社稷宗庙。天子聘公三女为贵人,少者待年于国。”就在这一年,曹操将自己的三个女儿送进了皇宫,成了后宫的贵人。曹操的目的很明确,是彻底控制汉献帝。而伏皇后的存在显然会影响曹操的计划。因此,曹操不惜捏造罪名将伏皇后除掉。果然,就在伏皇后遇害两个月之后,「 ”二十年春正月,天子立公中女为皇后。”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本文标签:刘协曹操伏皇后三国人物三国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