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萧放:当民间信仰成为一种文化遗产

在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今天,民间信仰自然应该纳入非遗范畴,但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对纳入非遗的民间信仰内容应该有所选择。笔者认为,民间信仰的传统性、伦理性与濒危性是应该考虑的文化标准,对于当代社会民间信仰的重建在总体上要持积极扶持的态度,以实现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目标。   民间信仰在中国历史社会中的境遇 > 民间信仰是民众对待自然社会的一种精神态度,“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民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民间信仰对象广泛,大体可分为祖先信仰、神祗信仰与鬼灵信仰等。所有的民间信仰从根源上看都是要维护人的生命的正常过程,如祈福与消灾避祸,虽然具体的表述方式可能千差万别。 > 民间信仰长期传承于民间社会,它虽然也不断地成为上层社会精神信仰的来源,但总体上看,民间信仰因为其原生性与民众生活的密合性,以及存在状态的弥散性,始终与上层的精神信仰有着显著差异。从历史情况看,愈是儒家信仰坚定的人,对待民间信仰的态度愈不宽容,他们以“辨风正俗”“移风易俗”的旗号,整顿、改易乃至摧毁不符合当时国家意识形态的民间信仰。 > 其实,民间的信仰传统很难改变,如江南著名神灵蒋子文地位的浮沉就是典型事例。据《搜神记》记载,蒋子文本来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小县尉,死后被老百姓奉为神。吴王曾下令禁止,结果发生大火,吴王只好承认他的祭祀。后来蒋子文的地位发生了几次反复,但民间信仰依然强固。 > 近代以来,“文革”时期对民间信仰的打击尤为剧烈,而今天该是我们正确认识民间信仰的历史与社会文化价值的时候了。 >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信仰 > 如果说此前民间信仰被当做迷信或落后的意识形态,认为它是社会进步的阻力或国家安定的威胁的话,那么在全球化时代,在文化多样性的理念下,民间信仰的合理性开始得到重视。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有5项内容,其中第4项是“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这就是针对民众的精神信仰所做的概括性表述,由此民间信仰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范围。 > 在这样的境况下,是不是任何民间信仰都可以作为遗产而任意传播呢?笔者认为要慎重对待,对其范围应该有所限定。根据非遗的概念,我认为目前要重视的民间信仰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性: > 一是传统性。传统性是构成文化遗产的要素,从民俗学的角度看,构成民间信仰传统的时间大约在三代以上,也就是经历了百年左右的信仰传承才是稳定的传承形态,任何当代新生的民间信仰都不能纳入其中。这样既体现了民间信仰的遗产价值,也有效地防止了过度商业性对民间信仰体系及其存在状态造成的扰乱与危害。 > 二是伦理性。不是任何的传统文化都能上升到遗产的高度,我们在继承中要有选择,对于那些有益于大众身心健康并在社会发展中产生积极效用的文化传统或传统文化才有资格成为遗产。就民间信仰来说,它是一个复杂的构成,民间信仰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都很鲜明,能够团结社会与调整精神的民间信仰应该属于良善的范围。对于具有良善的伦理特性的民间信仰,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发挥这类民间信仰在道德规范训诫与调剂民众精神方面的能力。 > 三是濒危性。我们传统的民间信仰在近百年的历史挫折中,已经或正在面临着大面积消失的危险。我们应该在实际工作中对这类民间信仰现象优先抢救保护。要通过认定与保护活动,唤起人们对民间信仰的重视,将良善的民间信仰融入当下生活。 > 今天的社会虽然与传统社会血肉相连,但毕竟社会的性质已经发生较大的改变,传统的民间信仰也面临着蜕变与更新。在目前民间信仰获得宽松环境的情况下,有可能泥沙俱下。我们要特别警惕在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一些不良之人利用尊重民间信仰的幌子,行敛财、危害社会及人民生命安全之实。 > 如何正确对待民间信仰 > 民间信仰本来是民众自发产生的信仰,它的传承与发展本来应该依靠民众自己解决,我们的民间信仰在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压制后,其信仰空间大部分被摧毁,信仰时间曾被长期取消,至今不时受到负面评价。以首都北京为例,清代北京曾经有3000多座庙宇,几乎每条街道都有自己的祭祀场所,人们按照祭祀传统岁时祭祀。而现在,除因宗教政策与民族政策所保留的雍和宫喇嘛庙、广济寺、广化寺以及几座天主堂、 ... 寺外,北京剩下的寺庙大部分被拆毁,民间信仰的空间自民国时期就已经部分损毁或变为工商活动场所。更重要的是,人们关于民间信仰的知识系统被截断,甚至根除。笔者认为,对待民间信仰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 一是要营造一种宽松的信仰文化氛围,让民间信仰获得必要的社会尊重。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民间信仰,对于良善的民间信仰在温暖人心、调节社会方面的文化功用视而不见;围绕寺庙所进行的增强社区联系、活跃社区文化的庙会,也曾经被管理部门长期禁止。当然,这些情况在近年来已经出现明显的改变。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民间信仰是民众自我精神调节的方式,只要符合一般伦理与国法,不影响非信仰者的正常社会生活,外界不必干预。 > 二是应该提供必要的时间与空间,为民间信仰的重建提供便利。如在时间上,我们可利用传统节日重建岁时祭祀传统,如清明节的祭祖活动、中元节的慰藉亡灵活动,春节、中秋节对天地的自然崇拜等。在空间上,应该在城乡主动恢复与开放传统庙宇,让现代民众有一个表达情感意愿的精神空间。如北京的东岳庙曾经是北京的“万神庙”,人们的生老病死的疑惑都可得到解决,这样的城市公共信仰是有积极效用的。 >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普通中国人的信仰空间不由中华传统信仰来填充,就意味着给外来的宗教与文化的进入打开了方便之门,任其发展,中国人就会失去自己的精神品格,这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  萧 放(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萧放:当民间信仰成为一种文化遗产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道教与民间信仰中的温元帅

    温元帅名温琼,无论是道教还是民间信仰中都有其地位。赵公明出现,一般都是以武财神及门神的身份出现的,所以民间俗称“元帅”,不特加姓氏的话,都是指温元帅温琼。故温元帅也称为雷法中所召请的神将。

  2. 关于民间信仰中的农神崇拜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传统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一直占有绝对的多数,有关农业和土地方面的崇拜与信仰几乎可以代表全部的崇拜与信仰。但在农村,与农事有关的古老传说中的人物如伏羲神农,黄帝,后稷,土谷、青苗、雹神,虫神以及与农家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时令节日,如门神、灶神、马神、牛神等等依然被人们所信奉,所信仰。

  3. 萧放:当民间信仰成为一种文化遗产

    在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今天,民间信仰自然应该纳入非遗范畴,但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对纳入非遗的民间信仰内容应该有所选择。后来蒋子文的地位发生了几次反复,但民间信仰依然强固。这就是针对民众的精神信仰所做的概括性表述,由此民间信仰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范围。这样既体现了民间信仰的遗产价值,也有效地防止了过度商业性对民间信仰体系及其存在状态造成的扰乱与危害。

  4. 主管财源的神明分两类:道教赐封 民间信仰(图)

    >主管财源的神明分为两大类,一是道教赐封,比如关公、赵公明;二是民间信仰,比如范蠡、刘海。众多财神中以赵公明最为人熟知,谓之正财神。春秋战国时的范蠡,因为辞官隐退后善于经营,并广散钱财,自称“陶朱公”,因而被奉为文财神。

  5. ... 真的存在吗?袁天罡李淳风真的写了 ... 吗?

    《...》的真伪,结合一些其它学科的知识很好判断。目前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此书并非是什么袁天罡、李淳风的作品,最为流行的金圣叹注本也可以宣告是假的。如果是唐人袁天罡、李淳风所作,那么他们所使用的语言体系应该是唐人的,如果掺杂进了很多后世的语汇,那肯定就是有问题的。

  6. 筊是什么?筊简介

    筊是什么?筊简介  卜筶是传统 *** 社会中常见的卜问神意之信仰行为,又称掷筊、掷杯、跋杯。筊杯为民众常用的占卜工具,是信众与神明之间沟通卜问指示的祀具之一。「筶」民间通称为「筊杯」或「杯」,为传统的卜筮用具,一副两片,信众以之祈求神明指示,以筊杯祈求神祇指示的行为称...

  7. 区域信仰的本土化与地方信仰的转型

       作为区域性神的杨泗将军信仰,在清代中期由两湖移民带入陕南地区之后,又整合了宋 代以来陕南原有地方性 神杨从义,不仅完成了其本土化的进程,同时也使得本为庇佑地方农业生产的水利神杨 从 义崇拜发生转型,成为区域性信仰的组成部分。而这一民间信仰的形成,一方...

  8. 明清时期江南泰伯信仰的儒家化

    明清时期江南泰伯信仰的儒家化  信仰儒家化是明清时期民间信仰中值得关注的一类特殊现象,它是指神灵在纳入国家祀典后,其形象被改造成符合儒家道德标准的现象。江南民间对泰伯的祭祀和崇拜,最初只是最单纯的先祖崇拜,与泰伯本人的德行无关。泰伯在民间作为道德典范的神灵形象,主要是在...

  9. 试析拜上帝会的宗教思想与民间信仰

     试析拜上帝会的宗教思想与民间信仰  文/王小明  论文关键词:拜上帝会 洪秀全 基督教 民间信仰  论文摘要:有学者认为,拜上帝会是中国化了的基督教,实际上,这夸大了基督教色彩。拜上帝会与基督教的表面联系看起来比较接近,实际上其内在联系上相去甚远。太平天国运...

随机推荐

  1. “走后门”一词是怎么来的?

    “后门”一词,始于何时?这里所说的“留后门”,是指办事“留退路”的意思。“开后门”一词,则首见于明人王一鹗的《总督四镇奏议十·举劾四镇将令疏》:“占公匠六十余名,各色营造私开后门,物议沸腾。”这里的“开后门”,是指“开方便之门”,即在房屋的两侧或后面开一些小门,以方便人的出入。这就是“开后门”、“走后门”的初衷。

  2. 乱世三义吴玉相原型是谁? 东北军吴玉相简介

    由黄海波、田小洁、张晞临、杨涵斌等人主演的电视剧《乱世三义》正在热播中,该剧虚实结合,算是半架空历史。剧中,除了唐子义和张作霖的对应关系,吴玉相也以张作霖的把兄弟汤玉麟为原型。这个历史人物在战争中的真实故事,带给我们超乎想象的灵魂震撼,接下来一起来跟小编了解下乱世三义吴玉相的人物原型汤玉麟!吴玉相人物原型随着电视剧《乱世三义》的播出,网友热议吴玉相的原型和张作霖把兄弟汤玉麟极为相似。可以证实的一段

  3. 梦见鞋不合脚

    周公解梦梦见鞋不合脚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鞋不合脚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朝成暮遍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zhāochéngmùbiàn【解释】早晨刚写成,晚上就到处流传。形容文章流传迅速。【出处】《南史·刘孝绰传》:“孝绰辞藻为后进所宗,时重其文,每作一篇,朝成暮遍,好事者咸诵传写,流闻河朔,亭苑柱壁莫不题之。”【例子】无【相关】百度“朝成暮遍”

  5. 梦见自已很累有什么含义 – 周公解梦

    梦即是一种生理也是一种心理现象,人在睡眠中,超我监督松弛,被压抑的冲动和愿望混进意识,就成了梦,那梦见自己很累是什么意思?男人梦见自己筋疲力荆生活会舒适。女人梦见自己疲惫不堪,预示夫妻恩爱,生活幸福。病人梦见骨软筋酥,会长期卧床不起。囚犯梦见筋疲力竭,服刑期间会做苦力。梦见妻子十分疲乏,会与妻子分离。梦见牙齿掉落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6. 中国古代最具真性情的皇帝老婆: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那首堪称绝唱的《述亡国诗》,那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的悲情呐喊,堪堪羞煞蜀国男儿郎,让后人赞叹不已。名为花中之蕊,自是容貌不凡。花蕊夫人的丈夫孟昶,作为一国之君,在治政上无疑是失败的。国灭之后,孟氏皇族包括庞大的后宫,全部被押解开封,成为大宋国的阶下囚。“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7. 《人伦渊奥赋》[三国]管辂_看相大全

    人伦渊奥赋[三国]管辂撰状貌各异,形神不舒。伏犀隆俊,终为廊庙之英贤。果为善恶易见,曲直莫量。斜视偷观兮,自然损害。且如失志之时,遽遭破财窘迫。缔攀温粹之流,义同管鲍。而况气有烟露之象,色欺日月之明。黑既见于阴阳,身灾无咎。青若有于年寿,官讼相萦。且夫肉不泽兮,竞起旋途。腮昏暗而朝,夕鼻惨黯以日暮。静则求其望用,杂则阻其所为。诚哉富不在于衣冠,贵不专于儒雅。《吕蒙正谈命》[宋]吕蒙正_看相大全

  8. 一袭衲衣‏

    护法的母女要求禅师能多留几日,要做一件衲衣送给禅师。禅师接受了母女二人的好意,准备明日动身下山,是夜仍坐禅养息,忽至半夜,有一青衣童子,手执一旗,后随数人鼓吹而来,扛一朵很大的莲花,到禅师面前。

  9. 谈一谈一个能改变三国形势的人物——江东「 ”小霸王”孙策

    引言:提起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猛将,大家很容易想到双绝的吕布、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与诸曹夏侯、典韦和许褚,还有刘备手下的五虎将以及东吴几位大都督。

  10. 名妓向高僧求婚,高僧叹息道:还君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民国名僧苏曼殊是开在佛门净地里的一朵奇葩。作为僧人,他饮酒、吃肉、闹革命,六根未净心飞扬。更要命的是,苏曼殊乃行云流水一情僧,平生最爱是女人。  苏曼殊是晚清民国时期声名显赫的大才子,诗、文、小说、绘画无一不精通,鲁迅、章太炎等都对其赞誉有加。  但是,纵然苏曼殊爱...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