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佛祖都不肯保佑的事

学佛,不能只学拜佛的姿势,佛法不是远离生活。按:《大庄严论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非常有趣。村子里信佛的两兄弟靠种地生活。哥哥认为贫困的原因是太过专注于生活,忽视了修行,于是住进寺庙,日夜虔诚顶礼膜拜;弟弟辛苦经营田地,获得丰收。学佛不能只学拜佛的姿势,佛经里千年沉淀出的学识是生活中无穷的智慧妙用。学佛,修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学习,而不是远离生活,把责任和义务全部抛在一边,一味地把佛祖当保姆用。《大庄严论经》­节选复次众生造业各受其报。我昔曾闻。有一贫人作是思惟。当诣天祠求于现世饶益财宝。作是念已语其弟言。汝可勤作田作好为生计。勿令家中有所乏短。便将其弟往至田中。此处可种胡麻。此处可种大小麦。此处可种禾并种大小豆。示种处已向天祠中为天祀弟子。作大斋会。香华供养。香泥涂地。昼夜礼拜求恩请福。悕望现世增益财产。尔时天神作是思惟。观彼贫人于先世中颇有布施功德因缘不。若少有缘。当设方便使有饶益。观彼人已了无布施少许因缘。复作是念。彼人既无因缘。而今精勤求请于我。徒作勤苦。将无有益。复当怨我。便化为弟来向祠中。时兄语言。汝何所种来复何为。化弟白言。我亦欲来求请天神。使神欢喜。求索衣食。我虽不种。以天神力。田中谷麦自然足得。兄责弟言。何有田中不下种子望有收获。无有是事。­即说偈言:­四海大地内。及以一切处。 何有不下种。而获果实者­。尔时化弟质其兄言。世间乃有不下种子不得果耶。兄答弟言。实尔不种无果。时彼天神还复本形。即说偈言­:汝今自说言。不种无果实。 先身无施因。云何今获果。 汝今虽辛苦。断食供养我。 徒自作勤苦。又复扰恼我。 何由能使汝。现有饶益事。 若欲得财宝。妻子及眷属。 应当净身口。而作布施业。 不种获福利。日月及星宿。 不应照世界。以照世间故。 当知由业缘。天上诸天中。 亦各有差别。福多威德盛。 福少鲜威德。是故知世间。 一切皆由业。布施得财富。 持戒生天上。若无布施缘。 威德都损减。定慧得解脱。 此三所获报。十力之所说。 此种皆是因。不应扰乱我。 是故应修业。以求诸吉果。以前有个村子,生活着两个信佛的兄弟,他们依靠着种植家里的田地过生活,兄弟俩都算不上富裕,生活只属于中等水平。­兄弟俩一直想改善自己的生活现状,所以两人有空的时候,也会一起商量改善生活的大计,这一天,兄弟又谈到了关于致富的话题,弟弟说:“哥哥呀,我们从小就生活这里,别的活计也不太通,不如今年我们辛苦点,一起把山边上的荒地开垦开垦,我计算了,如果我们努力耕作三到五年,节余的钱粮,就可以换些先进的农具回来,到那时,我们不但可以再次扩展种植规模,还能建房买地,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哥哥听了弟弟的建议,犹豫了一会说,我觉得你的建议虽然好,但是只是属于小农意识,是没有远见的行为,按你的行为,即便花上十年八年时候,我们也最多能成为一个非常没有前途土地主。哥哥又继续说:“我觉得我们一直这样的贫困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过去一直太过专注于自己的生活,而忽略了我们的信仰,我认为正确的 ... ,是要天天去庙里烧香供佛,诚心诚意的去求佛祖保佑,只有这样,佛祖才会保佑我们下半生富裕,还会保佑我们的亲友们全部平平安安。”弟弟听了哥哥的理论,其实心中有些异议,但是一时也找不到什么观点去反驳。哥哥看见弟弟没有反对他的意见,于是便收拾了一些衣物,带着不少香烛跑去了附近的寺庙,临走的哥哥特意向弟弟交代了自己原先种植的田地特征,比如哪块地应该种植玉米,哪块地应该种植小麦,弟弟把哥哥的话一一记在了心里。哥哥就这样住进了寺庙里面,哥哥拜佛很虔诚,日夜顶礼膜拜,祈求佛祖保佑自己的家人和生活。­而另一方面,弟弟独自经营了自己的那份和哥哥丢下来的几块田地。这一年风调雨顺,庄稼的长势特别好,眼看便是一个丰收之年,弟弟虽然很辛苦,但是心中多少有些安慰,拜佛的哥哥有时也会下山逛逛,当他看到庄稼时也异常的兴奋,因为他觉得这就是他拜佛的回报。转眼到了秋天,就要到收获的时刻,弟弟忽然犯愁了,原来庄稼太多,弟弟担心自己忙不过来,若是错过收割的时节,便可能会影响产量。这一天,拜佛的哥哥在寺庙里意外的见到了弟弟,哥哥问弟弟来的原因。弟弟说,我是来告诉哥哥丰收的消息的。哥哥高兴地说,你看怎么样,若没有我诚心诚意的拜佛,你怎么会有那么好的收获呢。 弟弟笑 ... 的点头称是。­哥哥很安慰,他记得当时住进寺庙里的时候,弟弟还颇有微词,现在他已经用事实证明了自己所作所为的正确性。­弟弟对哥哥说,其实我这次来是不打算回去了,我觉得既然哥哥一个人拜佛都那么有成效,那么我也打算搬进来和哥哥一起拜佛,这样以后收获便会更大。­哥哥想想地里就要收获的庄稼急了,他大声质问弟弟,你也来拜佛,那地里即将长成的庄稼谁管?哥哥越说越气,把弟弟好好地教育了一次。­弟弟终于忍不住笑了,他说:哥哥呀,原来你也知道光拜佛不种地是没有收获的呀。­佛经里出现这样一则故事,本身是非常有趣的。­要知道人生有自己的信仰,是件好事情,那是困惑与混沌时心灵的好去处。­可是若一味的去追逐明天,忏悔昨天,而放弃当下的事情,是不是将思虑摆错了位置呢?­如果学佛学会的仅仅是拜佛的姿势,而不是一颗佛心,那学与不学也没有什么差别了。不去体会佛经里千年沉淀出的学识,而一味的把佛祖当保姆用,佛祖也只能苦笑了。­一切皆有度。迷途中,长者的指尖便是道路的起点,何必一定要等待引路人把我们领到终点?上天给了我们和煦的风与滋润的雨,不懂得耕耘,馒头是不会直接掉下来的。有人教会了我们做人做事的至理,还要作奸犯科,再埋怨佛光不能普照就没有道理了。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佛祖都不肯保佑的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2. 铁扇公主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为何不是牛精?

    西游里的妖魔鬼怪有不少,最后能活下来的却不多。除了九头虫、黑熊精外,最有名的就是牛魔王、铁扇公主和红孩儿一家三口了。然而,铁扇公主前身是谁,她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是牛魔王之子,为何不是牛精等问题,西游中并没有交待。

  3. 全国唯一不供佛祖的佛寺,被帝王尊崇上千年,门票0元少有人知

    佛教的历史距今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在历史上,佛教对我国中原王朝影响意义深远,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比如说人们熟悉的梁武帝,只不过他最终的结局不好,王朝也没有成功统一。缙云寺建立之后,受到了历代帝王的封赐。因此在隋朝时期,缙云寺没有受到皇帝的尊崇。

  4. 佛陀之死,学佛是理性的思辨,不是迷信的狂欢

    佛陀认为,认知不同是正常的,关键要探讨求源!佛陀的一生就是辩论的一生,辩倒了无数婆罗门,逼着对方不得不改革自己的宗教。佛陀很伟大,但是也是人,生老病死一样不能少。82岁的佛陀,耗尽了最后的力量。他用一生告诉世人,不要偏执,不要迷信。夜,一颗罗沙树下,佛陀进入了弥留之际,阿难哭了。佛陀所有秘密之言,唯有阿难能知。佛陀的一生,从无神迹,他开创了一个独特的,帮助世人理解世界和人生的认知体系。

  5. 金蝉子为啥被贬下界?你看他以前在灵山干了啥

    虽然说唐僧转世之前的金蝉子确实是风光,身为佛祖的二弟子走到哪里都会有人来巴结,但是不巧,金蝉子因为犯了一个错就被佛祖贬下来了,那么金蝉子为啥就被如来佛祖贬入下界了呢?金蝉子在灵山干了什么呢?

  6. 照片中:火化的佛像和佛像

    精神发现这尊菩萨雕像是260多尊雕像中的一个,被发现埋在火化后的遗骸附近,铭文上写着高达摩佛或者仅仅是佛陀)。火化的遗体火化的人类遗体被发现在这个陶瓷盒子里。偷偷偷看一张陶瓷盒的x光照片显示的是罐子和后来被火化的人类遗骸。一个国王这尊雕像展示了一个被称为“天王”的神。这尊菩萨像高34厘米,一位探索者这尊菩萨像被发现时头部和身体分开,必须重新组合起来。这一发现最近发表在《中国文物》杂志上。

  7. [网上展馆] 木雕神明造像选粹

    民国黄杨木瘦骨罗汉高22厘米清黄杨雕罗汉高18cm清晚期东方朔像高12厘米,座子高3.5厘米。传统木雕神明造像自东汉开始可分三类:一、道教造像。武财神名赵公明,传说是钟馗同乡,陕西终南人氏,后遇张天师而得到。被信徒奉为财神,来自《封神榜》神魔小说。因此,后人将契此塑造成大肚弥勒佛,名扬四海。本期展馆我们特选了数个木雕神明造像,愿与木雕爱好者共赏!

  8. 释迦牟尼故事(5)

    释迦牟尼的佛法,从此向更广泛的地域传播。释迦牟尼曾答应摩竭陀国王频婆娑罗,自己成道,必先去度他。在当时的古印度,除了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之外,还有六个较为有影响的宗教派别,在佛经中将这六个教派称为“六师外道”或“沙门六师”。释迦牟尼到后宫去看望妻子耶输陀罗和儿子罗侯罗。释迦牟尼这次回故乡虽然只住了7天,但由于他宣讲佛法,感召了许多王族的子弟。

  9. 释迦牟尼故事(2)

    另两人为释迦牟尼的堂弟阿难及王宫理发师优婆离。释迦牟尼向他们宣讲佛法,后来也先后度了他们出家。耶输陀罗后来与释迦牟尼姨母摩诃波闍波提一起皈依佛门后,成为最早的比丘尼(尼僧)。

  10. 释迦牟尼故事(1)

    奉献在读者面前的这本《释迦牟尼故事》画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完美、最完整的佛祖故事资料,数十幅形象亲切,色彩绚丽的故事画面,概括了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及他的一些基本思想。释迦牟尼丝毫不为五欲的享乐所打动。

随机推荐

  1. 天为什么有五彩的云霞?女娲补天的地方

      相传,古时候,羲和的十个太阳儿子在空中向宽阔的大地上喷着一个个燃烧的火球,庄稼枯死了,人们难过极了。山上的猛虎野兽趁机纷纷跑下来,分头追补自己各自的猎物。  这时,人们的英雄后弈出现了,他描准了太阳,进行射箭。当后羿射出的第九支箭射中太阳之后,碰到了一棵高大粗壮的大...

  2. 扶不起的阿斗之刘禅 刘备之子

    >刘恂,刘禅六子,蜀汉亡后投降。>刘禅,之子,于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国皇帝,军国大事先后全权委任于诸葛亮、蒋琬等人,自己没有什么表现。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刘禅无力把持国政,宦官黄皓开始专权,蜀国逐渐衰败。后魏国大举伐蜀,刘禅投降,举家迁往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几年后去世。刘禅,被刘备立为太子。至此,蜀国的基础已大大动摇。这时,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还在剑阁驻守,毫无损伤。

  3. 梦见万年青发芽

    周公解梦梦见万年青发芽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万年青发芽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汉家天下四百年与中国古典舞的一种元模式――刘建

    汉家世界四百年与中国古典舞的一种元模式一、汉家跳舞(一)在汗青时间中在今天的中国古代跳舞史研究中,有“先秦跳舞定型说”、“唐代跳舞岑岭说”、“宋代跳舞成熟说”、“清代戏曲跳舞集大成说”如此,汉代跳舞固然不克落下,却经常是虚位以待的状况,或以“秦汉”相等,或与“魏晋南北朝”共在,没有自力的价格判断,也没有断代史。中国跳舞史的前辈常任侠师长认为:“秦汉时代的跳舞,是中国古代跳舞艺术产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段

  5. 东晋郗超生平事迹简介 桓温某臣“一时之俊”郗超轶事典故

    郗超进入桓温幕府,担任征西府椽,后改任大司马参军。郗超将原信毁掉,以父亲的名义伪造信件,呈给桓温。桓温不听,执意进军,并由清水进入黄河。郗超则表示不能。>佛学>郗超崇信佛教,常与竺法汰、支道林等名僧讨论佛教般若学,被誉为“一时之俊”。郗超死后,郗愔果然因悲痛患病。郗超在向父亲请安时,故意将话题引到钱财方面。郗超竟在一日之内,将库中钱财分给全部亲戚朋友。他认为郗超一定会赞同自己的观点。

  6. 梦见鼻涕好不好 梦见鼻涕代表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大部分的鼻涕是鼻黏膜自己分泌的。鼻黏膜含有一种杯状细胞,它制造出很多黏蛋白,黏蛋白被释放到细胞外头后,大量地吸收水分这就形成了供鼻腔使用的鼻涕。有一部分鼻涕其实是眼泪。梦到自己鼻涕横流,预示著身体会有异样。梦到鼻涕沾身,要有困难出现。梦到自己帮别人擦鼻涕,预示著会被烦心事困扰。梦见脸孔是怎么回事梦见脸孔有什么含义–周公解梦

  7. 梦见酿造煎药熬药 梦见酿造煎药熬药什么意思

    梦见酿造煎药熬药是什么意思?梦见酿造煎药熬药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酿造煎药熬药的详细解说吧。梦见酿酒或是酿造调料、熬药等,都预示要经过一个长时期的奋斗,努力付出,才能取得令你满意的成功。梦见中草药,意味着要生病。原版周公解梦梦见装有汤药的罐子,身体患病。《周公解梦》卖药者,疾病临身。《周公解梦》梦人言勿吃药。

  8. 关羽楚庄王一鸣惊人的典故究竟是怎样的?

    但是楚庄王已经明确规定不许大臣劝谏,违令者斩。楚庄王便又问,你怎么会死呢?>楚庄王听到苏从的这一番话顿时被他感动,于是愤然而起,对苏从说道,你说的都是忠贞之眼,我会按照你说的做的。>这就是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故事,后来楚庄王的这些经历被记录下来,成为一鸣惊人的典故。

  9. 宋氏三姐妹以外的民国八名媛 个个风华绝代却鲜为人知

    但因家庭反对,两人关系最终无果。三年的外教生涯,奠定了她风华绝代的名媛地位。康同璧是康有为的十二个子女中最为杰出的一个。她是家族公认的“惟一的美人”。民国成立后,吕碧城担任大总统的公府机要秘书。后袁世凯欲称帝,吕碧城毅然辞职,与外商合办贸易,成为富甲一方的女商人。吕碧城终身未婚,1930年正式皈依三宝,成为在家居士,法名曼智。严仁美夫妇仍不忘联络爱国华侨,争取海外投资。

  10. 和小魔女过招

    几天之后,小魔女又投来一篇刘扬发过的作品。刘扬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于是告诉小魔女一个假名,说自己是来这里出差的。通过这三天的相处,他感觉小魔女是那么熟悉,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真的在梦里见过她。刘扬几乎每夜都会梦到小魔女。好不容易盼到年底,小魔女答应了去刘扬家过年。他慌着问怎么回事,小魔女伤心地说,自己做了违法的事,也许要被判刑,不能去他家过年了,她不知该不该自首。

返回
顶部